巩堤丸治疗小儿遗尿吗
巩堤丸治疗小儿遗尿吗
最佳回答
儿童遗尿,就是俗称的尿床,从日常的角度看,儿童尿床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事实上,大部分儿童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控制排尿,如果到了五岁还不能自主控制排尿,那就要寻求治疗了。治疗儿童遗尿的药物,主要有丙咪嗪、健脾止遗片、小儿康颗粒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周口-李**
回复? ? 遗尿症就是我们常说的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它的症状为夜间尿床,白天也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遗尿是指继发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这个病的发生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心理因素、遗传等有关。
遗尿症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3.药物治疗
4.物理疗法
可采用闹钟定时促醒、针灸、按摩等方法。
-
宁吉儿
回复敷脐疗法是将配好的药物敷于患者的肚脐上,并盖上塑料薄膜和纱布,然后用胶布固定***古代的方法是,盖上树叶或菜叶,然后用布条捆扎***,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肚脐敷药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下面是我整理肚脐敷药可以治疗哪些疾病的资料,欢迎阅读。
肚脐敷药可以治疗的疾病
1.失眠
取等量的黄连、肉桂,烘烤为细末,用蜜调为糊状备用。先以75%酒精消毒肚脐,然后将准备好的糊状药膏敷于脐中,用伤溼止痛膏或其他膏药贴附固定,12小时后取下并清洁脐部。
此方适用于失眠伴心烦、心悸者,中医认为这种失眠属于心肾不交型。黄连可以清心降火,佐以肉桂,起到把上炎的心火向下归于肾元,从而心肾交通,改善失眠症状。治疗期间要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2.腹胀
莱菔子用文火炒黄,研成细末备用。敷脐时取10克药面,以米酒调和成直径3厘米的薄饼。脐部常规消毒后,将药饼盖在肚脐上,用纱布固定即可。每12小时换一次药。
此方是利用莱菔子消食健脾、理气消胀的功效,治疗期间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3.痛经
肉桂25克,丁香20克,吴茱萸15克,红花15克,将上述药材混合研成粉末状,密封备用。使用时取5克药面,用温热的黄酒调成糊状,敷脐,用膏药固定,每天换一次药。
经前疼痛者可于有症状之日起开始使用,经期疼痛者可于月经第一天起开始敷脐。
4.前列腺增生
约3寸长的葱白1根,白胡椒7粒,一同捣烂成泥状。用75%的酒精消毒肚脐后,取适量药物敷于脐部,盖以保鲜膜,用胶布固定。每天换一次药,取下后清洁脐部,保持区域性面板干燥。
肚脐敷药还能治疗妇科病
闭经
取白芷60克,香附50克,威灵仙30克,益母草90克研为细面装瓶备用。每次15克药面用黄酒调糊填脐,外用塑料薄膜覆盖后再用医用脱敏胶布固定,再加热水袋热敷,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
经前 *** 胀痛
取王不留行120克,郁金60克,柴胡30克研为细面装瓶备用。每次10克用食醋调糊填脐,外用塑料薄膜覆盖后再用医用脱敏胶布固定,于经前3天用,每天两次,月经来朝后停用。
带下
取党参15克,白术24克,升麻15克,芡实30克,白果18克,白芷30克,桑螵蛸30克研为细面装瓶备用。每次15克药面用黄酒调糊填脐,外用塑料薄膜覆盖后再用医用脱敏胶布固定,每天一次。15天为一疗程。
乳腺增生
取当归30克,黄芪18克,蒲公英24克,白芷60克,木香12克,薄荷10克,栀子9克,紫花地丁24克,瓜蒌15克,郁金24克,穿山甲3克,冰片适量研为细面装瓶备用。每次15克加醋调成糊状填脐,外用塑料薄膜覆盖后再用医用脱敏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15天为一疗程。
敷脐疗法的特点
1 操作简便
中药敷脐疗法可根据不同疾病需要,取一定量的鲜药捣烂,或取干药研成细末加水或药汁、酒、姜汁、油脂等充分调匀,脐部清洁后将调好的药物直接敷于脐部,外加胶布或膏药予以固定即可。也可将干药***捣碎***炒热,装入薄布袋内直接敷于脐部后再予以固定,方法简便易行。
2 使用安全
内服或注射药物,有时会因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是对药物的过敏难以及时消除而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导致出现不良后果。但敷脐疗法却易于随时观察患者的适应度和感受情况,从而决定是否继续治疗或撤除。只要辨证准确,一般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且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和掌握,安全可靠。
3 适应症广
临床实践及医学文献记载表明,敷脐疗法对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尿潴留等,小儿疾病如疳积、遗尿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有独特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衰老、幼稚、急症等“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 的患者,其治疗作用发挥尤为突出,可以补内治之不及。
4 注意事项
①使用敷脐疗法必须遵循先辨证次论治再用药的原则。在使用敷脐疗法时,必须以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依据在四诊的基础上,结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进行辩证论治。
②用药尽可能选取气味俱厚的药物或研末后炒香。
③对所敷药外盖胶布或膏药要尽可能使其处在“密闭式”状态下,以免药性“外泄”影响疗效。
④ 为提高疗效,可采取区域性适当加温或将药物加热的办法。
⑤有些对面板 *** 性较强的药物,在使用中药注意观察,防止面板起泡后溃烂,造成感染。
敷脐疗法偏方
1.温补壮阳,固精止遗。五倍子,炮姜,小茴香,龙骨各5g,共研细末混匀,以少许人乳调敷于脐上,固定5-7天除去。用于治疗阳痿,一般用药一次见效,3-5次可痊愈。
2. 温肾壮阳,固摄止遗。葱白4-8根,雄黄1-3g***视年龄大小增减***,于晚上临睡前敷于脐上固定,次晨除去,每日一次。用于治疗小儿遗尿。
3.固摄敛汗,提升固脱。五倍子3g,辰砂0.7g,共研细末,开水调润;或用五倍子5g,食醋调润,敷于脐上,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治疗小儿盗汗,小儿遗尿,成人夜间多尿,小儿腹泻,脱肛,男子遗精及妇女子宫脱垂。
4.温中散寒,收敛止泻。酒饼一个研末或五倍子末5g,吴萸6g,炒焦为末以食醋调成饼:或川椒末5g***黑白均可***敷于脐上固定,治小儿脾胃脘痛。
6.清热除烦,镇静安神。陈细茶叶***越陈越好***,嚼溶;或黑牵牛子粉1g,朱砂1g,冰片少许水调敷于脐上固定。或用鸡屎填于脐中***男用雄鸡,女用雌鸡***治小儿夜啼之症。
7.止痛。生盐5g,嚼溶敷于脐上。治小儿腹痛。
8. 发表散寒。葱白,苏叶,薄荷各适量,共捣烂如泥,敷于脐上,固定。治小儿感冒。
9. 润肠通便。大黄3g,食盐4g,共捣为细末,填于脐上,固定。治小儿便秘。
10.清热化溼。黄连2g,吴茱萸1g,共研细末,填于脐上,固定。治小儿口疮***鹅口疮***。
-
周口-李**
回复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遗尿的病因病机5遗尿的症状6遗尿的辨证分型 6.1遗尿·下焦虚冷证6.2遗尿·肺脾气虚证6.3遗尿·心肾阴虚证6.4遗尿·肾督不足证6.5遗尿·湿热下注证6.6遗尿·下焦蓄血证 7遗尿的治疗 7.1方药7.2体针法7.3耳针法7.4头针7.5皮肤针法7.6穴位注射法7.7注意事项 8参考资料附:1治疗遗尿病的方剂2治疗遗尿病的穴位3治疗遗尿病的中成药4遗尿病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遗尿病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遗尿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遗尿 已经自动替换为遗尿病 ,可点此恢复原貌 ,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拼音
yí niào bìng
2英文参考enure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nure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遗尿病(enuresis[1][2])为病名[3]。又称遗溺[4]。《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中医药学名词》(2004):遗尿病是指以小儿入睡后尿液不随意地流出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
《中医药学名词》(2010):遗尿病是指以睡眠或昏迷中不自觉地发生排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
遗尿病指年满5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不能自行控制。偶见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尿床者,不作病态。
4遗尿病的病因病机《景岳全书·杂证谟》:“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
遗尿病多见于小儿,但三周岁以下小儿遗尿病者,属正常生理现象[4]。
遗尿病主要由肾气不足、膀胱失司所致,也可由脾肺气虚、水道失约或不良习惯而引起[4]。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症可由大脑排尿中枢发育不健全、脊髓反射弧失常、泌尿生殖系畸形、病变以及局部性 *** 等因所致[4]。
5遗尿病的症状睡眠或昏迷中不自觉地发生排尿的表现[2]。包括睡中遗尿病、昏迷时小便自遗、清醒时小便自出不知及小便频数而尿出难以自制等情况[3]。
临床表现有轻重的不同[4]。轻者数夜遗尿病1次,重者每夜遗尿病1次或数次,少数人可迁延至成年[4]。患者常可伴有神疲乏力,面白纳差,智力减退等全身症状[4]。
6遗尿病的辨证分型6.1遗尿病·下焦虚冷证遗尿病·下焦虚冷证(enuresis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t cold in lower jiao[1])是指阳气不足,下焦虚冷,以神疲畏寒,腰膝酸软,两足无力,小便清长,腰背发冷,尿自遗或不禁,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或脉沉缓等为常见症的遗尿病证候[5]。
6.2遗尿病·肺脾气虚证遗尿病·肺脾气虚证(enuresis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spleen[1])是指肺脾气虚,膀胱失约,以尿意频急,时有溺自遗或不禁,甚则咳嗽、谈笑均可出现尿不禁,面晄气短,小腹时有坠胀,舌淡红,脉虚软无力等为常见症的遗尿病证候[5]。
6.3遗尿病·心肾阴虚证遗尿病·心肾阴虚证(enuresis with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of heart and kidney[1])是指心肾阴虚,虚火内生,以睡中遗尿病,或尿不禁,精神不振,形体消瘦,夜寐不佳,心烦而溲频淋漓,舌尖有红刺,苔薄,脉沉细而数等为常见症的遗尿病证候[5]。
6.4遗尿病·肾督不足证遗尿病·肾督不足证(enuresis with syndrome of insufficiency of kidney and governor vessel[1])是指肾督不足,膀胱失约,以遗尿病,头晕目花,腰膝酸痛,脊背酸楚,或阳萎遗精,舌淡,苔白,脉弦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遗尿病证候[5]。
6.5遗尿病·湿热下注证遗尿病·湿热下注证(enuresis with syndrome of downward diffusion of dampheat[6])是指湿热下注,膀胱失约,以小便频数,尿热,有时尿自遗,溲赤而臭,或有腰酸低热,或尿滴涩淋漓,舌质偏红,苔薄腻,脉细滑而数等为常见症的遗尿病证候[5]。
6.6遗尿病·下焦蓄血证遗尿病·下焦蓄血证(enuresis with syndrome of blood amas *** ent in lower jiao[1])是指下焦蓄血,膀胱失约,以小便滴沥不畅,小腹胀满隐痛,可触及块物,时有尿自遗,舌暗或有紫斑,苔薄,脉涩或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遗尿病证候[5]。
7遗尿病的治疗针刺治疗遗尿病效果较好,但对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应治疗原发病。治疗期间嘱家属密切配合,逐渐养成自觉起床排尿习惯。
7.1方药《类证治裁》卷七:“大抵遗溺失禁,由肺肾膀胱气虚。肺虚,补中益气汤加五味、牡蛎;肾虚,菟丝子散;膀胱虚,固脬丸;夹寒,家韭子丸;夹热,白薇散;滑脱,秘元丹、牡蛎丸;命火衰,右归饮、巩堤丸。”《张氏医通·遗溺》:“有热客肾部而遗尿病者。经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此系热证。其证发热作渴,或时闭涩,或时自遗,或阴挺不能约制。午前小剂补中益气加黑山栀,午后大剂生料六味丸加五味子,常服自效。夏月暑病遗尿病者,白虎加人参汤,一服即应。有先因病淋,服利药太多,致溺不禁者,补中益气少佐熟附子。有所伤损,污血畜于胞中,亦令遗失,鹿解屑炙黄为末,和桃仁泥等分,酒调三钱。咳而遗溺,属膀胱,茯苓甘草汤;不应,五苓散。小儿胎中受冷遗尿病,一味补骨脂,炒研,临卧红酒调服,即不遗。”亦可用桑螵蛸散等方。
7.2体针法1.取关元、三阴交、肾俞、膀胱俞、气海等穴为主。沉睡难唤醒者加百会、神门;体虚纳差加足三里;尿频加次髎[4]。
2.治则:健脾益肺,温肾固摄。处方:中极 膀胱俞 三阴交。
方义:中极乃膀胱之募穴,配背俞穴膀胱俞为俞募相配,能振奋膀胱气化之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调肝、脾、肾三经之经气而止遗尿病。
随证配穴:肾气不足—肾俞,尿频—百会。
操作:毫针刺,补法;可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3耳针法1.取肾、膀胱、脑、缘中、枕、尿道区及敏感点等处,每次酌选2~3穴,中等 *** 。可埋针。
2.选穴:肾 膀胱 皮质下 尿道
方法:毫针刺,中等 *** 强度,每次选用2~3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20min。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7.4头针取足运感区、生殖区为主,间歇捻针或用电针[4]。
7.5皮肤针法选穴
小腹部任脉经 夹脊(第11~21椎) 三阴交 肾俞 脾俞 膀胱俞
方法
每天睡前叩打1次,每次叩打20min,轻度或中度 *** 。
7.6穴位注射法选穴
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
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ml,隔日1次。
7.7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家属应配合,夜间定时督促患儿起床排尿,鼓励患儿树立信心。对因器质性病变及不良习惯而造成者,应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及纠正旧习惯[4]。
8
-
艾江
回复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诊断5治疗措施 5.1疗效标准5.2分型治疗5.3专方治疗5.4老中医经验5.5用药规律5.6其他疗法5.7其他措施 6病因病机7辨证分型附:1治疗遗尿症的穴位 1拼音
yí niào zhèng
2英文参考nocturia
3概述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本症多与素体虚弱,病后失调,隐性脊柱裂,外生殖器疾病,不良习惯及各种因素所致大脑功能紊乱等有关,但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如经久不愈,可使儿童精神抑郁,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智力迟钝。目前对本症的治疗,西医尚无特效疗法。
遗尿,属中医“遗溺”证的范畴,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如《灵枢·本输》篇曰:“三焦者……人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不但提出了遗溺的病名,而且阐发了其发病机理。不过遗溺所指范围较广。明确提出与本病症相类的尿床的为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内有《尿床候》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均已收载了有关小儿遗尿的治方和针灸疗法;明清两代医家,对本症的认识更有所发展,明代张介宾认为,肺气虚与遗尿有关,《景岳全书》提出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之法,设立肺肾同治,标本兼顾的治则。历代各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中医中药治疗遗尿的临床经验。
现代中医对遗尿的认识,在50年代初,就有用针灸治疗的报道。随着临床资料不断涌现,治疗方法除内服中药外,针灸、激光穴位熄射:耳压、头针灸穴位贴敷也有大量报道。特别是80年代后,对针灸治疗的研究,在取穴和穴位 *** 方法都有很大的发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针刺 *** 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膀胱逼尿肌的作用,从而可使膀胱潴尿和排尿功能得到调整,对桥脑、中脑的排尿中枢放电频率亦有较大影响,使尿比重增加,总尿量减少。近年来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辨证上已注意到功能性与器质性遗尿的鉴别,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对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精细。在治法上更趋适用性,选择无痛、高效、方便、易行的方法,更适宜于对儿童遗尿症的治疗。综合临床疗效,对记载完整的1345例统计,痊愈814例,有效413例,无效118例,总有效率为91.2%。这说明中医中药对本病有肯定的疗效。
4诊断诊断原发性遗尿的原则主要为排除继发性遗尿的各种病因。①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②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 *** 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 *** 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④X线检查: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5治疗措施一、一般治疗? 不要责难和打骂儿童,应给予鼓励,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父母对患儿给予高度关心和爱护。在晚饭后禁止饮水,放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二、药物? ①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连续3~4个月。如停药后复发,可再给药。②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普鲁本辛或羟丁宁(Oxybutynin,即ditropan,尿多灵)。入睡前口服,可使逼尿肌松弛,抑制膀胱收缩。③麻黄素25mg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
叁、膀胱训练? 在日间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
四、条件反射训练? 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训练患儿在遗尿前惊醒。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一般经1~2个月的训练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愈。
5.1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遗尿停止,2~3个月内无复发。
有效:治疗后遗尿次数明显减少或减少50%以上,或已停止,但可因遇劳、受凉等而复发。
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5.2分型治疗(1)肾气不足,下元虚寒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处方:菟丝子、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桑螵蛸、山药、乌药各9克,牡蛎(先煎)15克,五味子6克,附子(先煎)3克,肉桂3克。
加减:先天不足加鹿茸;气虚自汗加黄芪。
用法:每日1剂,水煎,白天分2次服完。
疗效:共治疗420例,痊愈215例,有效160例,无效45例,总有效率为89.3%。
常用成方:可用金匮肾气丸或桑螵蛸散合巩堤丸加减。
(2)脾肺气虚
治法:健脾益肺,补气缩泉。
处方:党参、焦白术、山药、黄芪、菟丝子、枸杞子各9克,益智仁、覆盆子各6克,五味子、炙甘草各3克。
加减:大便溏泻加炮姜;困睡不醒加菖蒲、远志。
用法:每日1剂,水煎,白天分2次服完。
疗效:共治疗158例,痊愈107例,有效3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9.9%。
常用成方:选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
(3)肝经湿热
治法:清热泻肝。
处方: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生地、木通、桑螵蛸各6克,甘草3克。
加减:夜间惊叫加钩藤、琥珀末;如久病不愈,灼伤津液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白天分2次服完。
疗效:共治疗29例,痊愈1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7%。
常用成方: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5.3专方治疗(1)遗尿灵
组成:黄芪20~30克,桑螵蛸、金樱子、菟丝子、川芎、石菖蒲各10克。制成片剂。
用法:每片含生药约O.5克,每次4~6片,每日3次,2周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32例,近期治愈90例,有效1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对其中70例进行半年至1年随访观察,痊愈32例,有效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7%。
(2)固泉汤
组成:补骨脂、党参、萆薢各10克,白术、石菖蒲各6克,山药、覆盆子各15克,桑螵蛸12克,益智仁20克,鸡内金9克,肉桂5克,生麻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服。此为9岁以上儿童用量,9岁以下酌减分3~5次服。
疗效:共治疗91例,痊愈62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1%
(3)遗尿含剂
组成:党参、沙参、白术、生地、覆盆子、桑螵蛸、仙鹤草各9克,当归、菖蒲备6克,远志4.5克,五味子3克,生牡蛎30克(先入)。
用法:以上为1剂量,水煎2次,合并滤液,5剂浓缩至500毫升即可,每日3次,每次20毫升,7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40例,痊愈2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
5.4老中医经验徐蔚霖医案
林×,男,8岁。初诊:1975年3月25日,素有遗尿,每夜1~2次,溲清肢冷,胃纳欠香,面色少华,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濡。症属肾气不足。治以补肾固摄法。
处方:党参、沙参、生地、菟丝子、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石菖蒲、扁豆、白术、白芍各9克,黄芪、陈皮各4.5克,蚕茧5只,缩泉丸9克(包)。14剂。
二诊(4月8日):药后症情好转,夜遗尿次数减少。舌苔薄,脉平。原方去黄芪,加乌梅、芡实各9克。14剂。
三诊(4月29日):症情见好,舌苔薄,脉平。原方加生甘草1.5克。14剂。
四诊(5月13日):遗尿未发,舌根腻。原方加枸杞子、河车大造丸(包)各9克。7剂。
五诊(5月20日):再以调理,巩固疗效。原方加五味子1.8克,炙远志4.5克。
按:本例属肾虚型,素有遗尿,溲清肢冷,面色不华,是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之表现。方用温补肾阳,固涩肾气,从而使肾气足,固涩强,气化常。此外,配以石菖蒲醒脑开窍,参、术等扶正,故治小儿肾虚遗尿症有效。
5.5用药规律从46篇临床报道中,筛选出29首治疗遗尿症的自拟专方,经统计,共使用26味药,见下表。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900
>15
桑螵蛸、菟丝子、益智仁。
500~700
10~15
覆盆子、金樱子、党参、黄芪、五味子、补骨脂、石菖蒲。
201~400
5~10
山药、乌药、枸杞子、麻黄、甘草、肉桂、川芎。
101~200
3~5
白术、鸡内金、山萸肉、枣仁。
50~100
1~3
龙骨、当归、车前子、茯苓、附片。从上表可知,治疗本病专方中用药频率最高的是补肾缩尿类药物,如桑螵蛸、菟丝子、益智仁、覆盆子、金樱子、五味子、补骨脂等等。其次是益气类药物,如党参、黄芪等;与此同时分别配伍健脾药、温热药、补肝肾药、开窍药及清热药,这一用药规律与本病素体虚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膀胱失约的主要病机基本符合。
5.6其他疗法(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关元。配穴:百会。
操作:排空小便,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用3寸毫针刺关元,向下透刺中极穴,进针2.5寸。用2寸毫针斜刺百会穴,进针1.5寸,中强 *** ,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要求有酸、沉、麻木、胀、痛、热及触电样感觉,放射到下腹及会 *** ,针感明显者,效果
显著。每日1次,7~10次为上疗程,中间休息3天,再行第二疗程。一般1~2疗程治愈。
疗效:治疗306例,治愈226例,有效56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92.2%。
②隔姜饼灸
取穴:中极、三阴交。
操作:干姜15克,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渣取液和面粉调成糊状,再摊于3块二寸见方布上,晒干即成姜饼。治疗时将其置于选定穴上,用艾条隔饼熏灸,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3天为一疗程。
疗效:观察50例,痊愈4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③耳穴压丸
取穴:主穴:肾。配穴:心、皮质下、兴奋点;急躁易怒加肝,食欲不振加脾。
操作:75%酒精局部消毒,将消毒过的王不留行子1粒,粘贴于0.7×0.7毫米大小的方形胶布中,贴在耳穴上(一侧),用手指-按压籽粒,使局部有明显胀、热、痛等感应为止,每日按压不少于3次,每次3分钟左右。每周换贴土次,左右耳穴交替,换贴5次为一疗程。一般1~3疗程治愈。
疗效:治疗940例,痊愈158例,有效709例,无效73例,总有效率为92.2%。
④电针
取穴:主穴:关元、中极、曲骨。配穴:三阴交。
操作:令患儿先排尿,取28号1~2寸长毫针,选准穴位,消毒后垂直或稍向下刺人0.5~1寸,得气后,再接通G6805治疗机,用连续疏波,电流量以患儿能耐受感舒适为度,通电时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疗效:观察102例,痊愈71例,有效3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1%。
⑤穴位激光照射
取穴:主穴:会阴、中极、三阴交。配穴:食欲不振加足三里;尿意频数加遗尿区;隐性脊柱裂加阿是穴。
操作:穴位功率密度14.3mW/cm2,波长6328A光束照射穴位,每日1次,每次每穴照射5分钟,10次为一疗程。休息10天再行第二疗程,一般1~3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101例,痊愈47例,有效5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
⑥穴住贴敷
取穴:主穴:内关、气海、中极、三阴交。配穴:肾俞、膀胱俞,复溜。
操作:药物组成:麝香3克,蟾酥5克,桂枝5克,麻黄5克,雄黄5克,没药5克,乳香5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取药粉加入适量酒精调成膏状,贴在所选穴位上,每3~4天换贴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93例,痊愈170例,有效88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88.1%。
(2)单方验方
①益智仁煮蛋
组成:益智仁、山药、乌梅、枸杞子各10克,鸡蛋2个。
用法:加水500~1000毫升煎煮,待蛋煮熟后将蛋壳敲破,再文火煮至药液全干,弃药吃蛋1个,每日2次,3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4例,总有效率87.5%。
②遗溺汤
组成:新鲜鸡肠(洗净)30克,菟丝子、鸡内金、牡蛎各6克,五味子、熟附片各3克,党参9克,黄芪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饭前)。
疗效:治疗20例,服5剂痊愈3例,服8剂痊愈13例,服12剂痊愈4例,总有效率为100%。
(3)推拿
操作:用手掌 *** 背部,然后沿小儿脊柱自长强穴开始,用两手食指及拇指将皮肤提起,沿督脉上升,边推边捏至颈部风府穴,反复5遍,每遍捏推至3下时,将两手之间的皮肤向后提一下(走三提一),当推至风府穴时,再用两拇指在每个椎棘突处 *** 3下,尤在肾命、关元俞及膀胱俞重点按揉。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486例,痊愈286例,有效140例,无效60例,总有效率为87.7%。
(4)气功
功法:采用QHW-1型气功红外微波治疗仪,将探头固定于患者穴位。取气海、关元、三阴交3穴,每次治治疗4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0例,痊愈16例,有效4例。治疗次数最少4次,最多20次,平均10次。
(5)食疗
组成;猪腰1只。
猪腰洗净后从侧面剖开2/3,夹进生姜3片,并抹上少许食盐,用细草纸或一般薄白纸包1~2层,然后再用黄泥(用水搅拌)裹上约5分厚,放人柴火中煨,至香味散出,即除去泥土、纸,食熟猪腰,每日1只,连服2只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3例,疗效满意。
5.7其他措施器质性遗尿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功能性遗尿主要加强教养与训练。对体质虚弱的,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菜肴要求清淡少盐,晚餐及临睡前避免流质饮食,少喝水,汤药应自天服完,以减少膀胱尿量。睡眠时,盖被不要过重、过暖。日间不过度疲劳。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练,以增强体质。
?
6病因病机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①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②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③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④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本症的发生与素体虚弱、病后失调、脏腑虚寒或肝经郁热、肾经虚火等因素有关。此外,如突然受惊、过度疲劳、缺乏教育等也是诱发原因。其中肾气不固,膀胱失约为其主要病机。
下元虚寒,肾气不足 肾主封藏,开窍于二阴而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亏虚,致下焦虚寒,膀胱失其温养,气血制约功能失调。肾阳不足,闭藏失职,膀胱失约而遗尿。
脾肺气虚,膀胱失约 脾、肺二脏共同维持正常水液之代谢,如肺气虚弱,治节不行,气虚下陷,不能固摄,决渎失司,膀胱不约,津液不藏,脾气虚弱,不能散津于肺,水失所制。脾气虚弱,运化失司,痰浊内阻,心窍被蒙,故当脾肺气虚,上虚不能制下,下虚不能上承,致使元权约束水道,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
肝经湿热,火热内迫 肝的疏泄功能亦可影响水液代谢、尿液的排泄。如肝经湿热郁结,或饮食所伤,脾胃湿热积滞,热郁化火,火热内迫,下注膀胱致遗尿。
总之,小儿遗尿,病因有寒热之分,病机为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常,膀胱失约而成。
7辨证分型临床辨证重在分辨其寒热虚实,虚寒者多责之于肾,实热者多责之于肝。次辨遗尿与尿失禁,古代医家常把二者混为一谈。尿失禁证,其尿液自遗而不分寤寐,不论昼夜,出而不禁,量少而次数较多。而本病是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两者截然不同。现参照现代各家辨证分型意见归纳为以下三个证型:
1.下元虚寒,肾气不足 睡中经常遗尿,量多次频,甚则一夜可1~2次或更多,伴神疲乏力,面色咣白,腰腿酸软,肢凉怕冷,平时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脾肺气虚,膀胱失约 睡中遗尿,量多而次频,兼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或姜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或胖嫩,苔薄,脉缓无力。
3.肝经湿热,火热内迫 睡中遗尿,尿量少、色黄、腥臊,平时性情急躁易怒,夜间磨牙梦语,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脉滑数。
上述三型是最常见的证型,但临床表现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故不必拘泥于此三型,随症应变,根据病情仔细审辨。
治疗遗尿症的穴位 少府病,心绞痛,心律不齐,胸痛,烦满少气,小便不利,遗尿,手小指拘急,掌中热,善惊,烦闷少气,目黄,口渴...
小肠俞等疾患:如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便血,遗精,遗尿,淋沥,尿血,疝气,妇人带下,消渴,头痛,腰骶痛...
腰眼下垂,睾丸炎,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扭挫伤,尿频,遗尿,虚劳,消渴等。拼音:yāoyǎn代号:EXB...
下极俞,腰痛,泄泻,膀胱炎,肠炎,下肢酸痛,小便不利,遗尿,膀胱寒,腹泻等。拼音:xiàjíshù代号:E...
八辽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