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艾灸为什么使肺起大泡

时间: 阅读:10049

艾灸为什么使肺起大泡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3-07-25 21:58:32

艾灸是不会引起肺大泡的,肺大疱的形成多数和感染有关系,会导致空气进入肺泡而不能排出肺泡内,压力增大,破裂,相互融合成气囊腔,主要是由于慢性肺部的疾病造成的肺大泡,比如吸烟,化学气体的刺激以及肺部的感染。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26 00:00:20

  • 艾江
    回复
    2023-07-26 00:00:20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可以养护阳气、防病保健。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艾灸后会出水泡,这是怎么回事呢?要怎样治疗呢?一下是我整理的一些相关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 ? ? ?

    ? ? ? ? 何为?水泡?

      所谓的?水泡?,在艾灸中,他不叫水泡,而叫?艾花?,是艾灸中人们常遇到的一种正常的现象,不必过于担心。艾灸时出现水泡,这是很好的一种现象,这说明了你做艾灸时,艾灸发挥了效果。灸花是由于我们体内湿气,寒气在重,由于经络不通,艾灸时所造成的或不或大的水泡,这是身体病邪往外发的一种表现。湿寒之气属于邪,阳气属于正,正要把邪逼出来,就会出现灸花。邪气排除体外需要一个通道,灸花就是这个通道。   

      为什么会出现?水泡?

      艾灸起泡是热度掌握不好和体内有病气同时存在,有的时候起泡两种因素都有,既有烫起来的因素,也有,说明哪里还是存有病气而导致起泡。有的人属于寒性体质,她体会不到热,但是也会起泡,那就是病气排出来的一种方式。寒气大的人,在艾灸的时候,往往告诉我体会不到热度,总说艾灸罐也不热。那么这里面有两个因素,第一个 就是体内的寒气顶着热度在皮下,神经已经不敏感,这需要过程,艾灸到一定的时间,体表会越来越凉,摸着就过得部位很热,病人自己体会不到热,等把寒气逼出体表,就好比,由经引络,会逐渐体会到体表不怕冷了。

      艾灸后如果出水泡说明你体内湿气较重,如果水泡是无色的,说明是寒湿,如果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郁热的表现,如果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

      怎样治疗?水泡?

      1、如果是很小的泡可以自行吸收,大的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干,再涂抹烫伤膏即可,或者用艾灰涂抹上去也可以。但是起泡的部位避免碰水,防止感染。

      2、水泡出现后,一般有轻微疼痛,有的人则没有任何痛感。遇到水泡后,不用害怕,可以继续在水泡的位置施灸,数次后水泡就会自行溃破。溃破后仍然可以继续施灸知道结痂,结痂后还可以施灸,这时会有液体状的物质从痂体下渗透出来。以上的种种表现均为艾灸后的排病反应,而流出来的液体状物质也大多为人体瘀滞的废物,这些废物的不断流出会加速身体的康复。

      3、艾灸如果出现了水泡,心理上不要有太大的负担,起水泡对于健康益处大于害处,艾灸是利用艾草的疏通经络的特性来调节身体系统的,艾灸结束了,由于水泡存在,对于经络的刺激还在继续,等于处长了艾灸发挥作用的效果,所以这是好现象。对于出现的水泡,一般不需要处理,更不要刺破,时间长了水泡会缩小直到消失,这样不会留下疤痕。

      出现水泡后,由于平时不注意将水泡搞破了,容易引起感染,出现化脓。在直接灸时,灸后几天内也会出现灸处化脓的现象,中医认为这是好现象,说明通过艾灸刺激了身体的免疫力,化脓是身体清理创口处细菌的产物。实践表明,对于直接灸后出现化脓现象的患者,都预示着治疗效果好,身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直接灸后不化脓的患者,表明身体疾病比较严重,患者自身能力不足,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朋友们在艾灸时,如果有顾虑,最好不进行直接灸,但对于健身治病来说,直接灸要比温和灸的功效大得多,如果决定进行直接灸,就要从心理上接受化脓的现实。

      对于灸点出现化脓现象,恢复期一般比较长,而且处理不当会留下黑紫色的疤痕,几年都不会消失,这也是很多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不愿实践艾灸的主要原因。实践中采用以下的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疤痕的影响:一是出现化脓后不要将表面的疮皮揭掉,这样可以保护其中的创面,防止感染,到一定程度后,脓液会自然将疮皮顶出。二是对于化脓创面,可以撒上艾灸后的灰烬,有止痛消炎的作用,很快会再次形成疮皮保持创面,只是容易引起灸点皮肤发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除。三是使用好艾叶放3倍水煮开15分钟,放温后将化脓处放艾叶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自然让创口干燥,一般一次就可清理掉脓疮,创口在几天内形成新皮肤。四是对皮肤的保养,可以将桂圆的核研磨成细粉,撒在创面处,不要包扎,一天多次,可以促进创口皮肤的愈合,减少疤痕的形成。

      如何样避免出现?水泡?

      科学的处理好艾灸出现的水泡和化脓现象,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给人们正常活动带来影响,并且有助于艾灸起到良好的健身治病效果。

      采用温和灸,一般不会出现水泡,因为灸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调节艾条或灸盒,避免灸点皮肤温度过高,这就需要朋友们注意一旦皮肤感觉过热时要及时调节,因为当感觉皮肤温度过高时,由于神经传导需要一定时间,这时皮肤的实际温度要比感觉高多了,不及时调节会引起水泡。特别是灸盒,贴近皮肤,感觉过热必须及时调整,否则肯定会起水泡。隔姜灸很容易起水泡,这是因为艾炷直接放在姜片上,几壮过后,姜片中的水分温度升得很高,拿走艾炷后,姜片仍然保持高温对皮肤进行作用,直水泡不好避免。针对隔姜灸,一是注意艾炷小些,经常换姜片,可以避免长时间高温伤害皮肤,二是姜片切好后放置一段时间,这样其中水分少些,再灸时产生蒸气少,会减少起水泡的机会。

  • 西安-杜*
    回复
    2023-07-25 23:23:10

    更多内容

    大家好,我是彭医生,这周聊聊艾灸。


    艾灸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手段,有着很多优点,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廉价有效,适应症广,副作用小,医疗事故率低,相比针药所需知识储备低,培养周期短,初学者有时也可以产生神奇的效果,解除疑难杂症(案例还不少),且能自灸(小病不求人) ,遂于近十年间风靡于各大 养生 会所,朋友圈。产业链悄然间已成一庞然大物。


    但是也正是其野蛮生长,一系列问题也在暗处滋生。万事有其法,不得法,少则吃亏,大则出漏。

    不要等到出事了才在网上求助。


    写这篇的起因是家里一个长辈在群里聊起,说自己做艾灸,手上起疹子了,很痒。还有地方起了水泡。

    我当时就有点…一言难尽…好歹我算个行内人…


    今年本来事情比较多(好几个考试要准备),不想写文章了,结果发现中医已经成了无数没有医学资质的商人,谋利恰烂钱的工具,乘着还有点热血,再写点东西吧。

    一.丨先简单聊下艾灸

    艾灸这一治疗方式, 历史 很久,从古代到现在,有很多医家使用,和针并称,针灸。其最早的方式,就是直接在你身上灸——大概是古人烤火,发现被烫到之后某些病痛可以得到减轻,后来逐步发展而来。从艾灸的方法,选用的材料,艾灸的部位等方面,总结出很多经验。


    古代的艾灸和现代的艾灸方式是有区别的, 古代早期直接灸,大多是“瘢痕灸”——烫伤,化脓,结痂,留疤 ,这么一个模式。

    可能对于某些疾病会有特殊的效果,但是 一是疼痛,二是留疤,三是考虑是否有可替代疗法 。如何取舍,医生心里要有个数。

    现在基本只在比较贫困地区还能见到使用。


    现代使用比较多的,是 一种 间接灸 ,即 不直接接触皮肤的灸法,算“温和灸” 。用艾条 悬空灸 ,或者用 器具(灸盒等)隔离 ,或者用 物品(姜,蒜等)隔离 。少数有接触皮肤的,讲究一个度,就是在患者感受到灼痛时,迅速夹起艾柱换新的,这时艾柱是没有烧到底的。以 皮肤红热为度,不造成皮损

    艾灸说简单也简单 ,几根艾条,哪不舒服灸哪里就行了, 活血温经通络,温热刺激气血流通,自然可以达到消除局部慢性炎症,缓解疼痛,调动机体自愈能力,消除部分气血积聚(囊肿肌瘤),治疗某些“阴寒”性质疾病 的效果。


    但是,艾灸 往深了说,还真不简单。和中医其他理论一样的,深究之下,往往难以用现在的一些理论解释清楚 ,大体处于一个都能用,但理不明的阶段。


    我研究生期间有两堂课是广东省中医院一个艾灸的专家讲的,那时候她提了两个问题,没一个人答上来。她干了那么多年,自己也在疑惑。


    一个是:“现在医院科室里都弄一个排烟机往外抽,艾灸的烟到底有没有用?有用为什么要抽出去?没用的话,艾灸的作用是什么?热量?”,另一个是“如果说起效果的是热量的话,为什么一定要用艾灸?烟草行不行?现在的红外线灯行不行?其他电子产品行不行?”


    我这些年给患者做艾灸时,常回想这两个问题,后来也算得到了一个答案。现在做艾灸的,每年起码几十亿的产业了吧?谁来深究过?

    都忙于挣钱罢了。

    二.丨市场下的乱象:中医理论背书的瞎宣传

    有了市场,自然有人求财其中。求财者传播的,不一定是真实有用的,但一定是对他销售有用的。


    艾灸连肺结核,各种癌症,包括白血病都能治了,就问你们服不服。

    那些年那么多韩剧主角都白死了,都来做艾灸嘛,干嘛非要蓝色生死恋。


    但凡稍微有点医学知识,也不至于写出这样的文章吧? 艾灸可以对很多疾病产生效果,但是不是随便灸就能治百病 。很多疾病,它也没办法。每年我都看到很多拖延病症最后治不了的病人,有多少是因为看了这样的网上宣传而耽误了病情?


    部分疾病是可以改善生存质量,部分是可以延长生存周期,但,是部分。

    治不好的,让中医背锅就好了。

    因为经济原因,或者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死马当活马医,可以,确定有其他办法能治,何必?


    我一直是建议 患者,尽量选择成功几率最大,对身体损伤最小的治疗方式。 比如打虫的患者,我现在就很少用使君子槟榔花椒之类中药。有肠虫清我不用,何必?中医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否则废医存药就好了。


    艾灸出水泡了?排毒?

    老是说排毒,人身上哪来那么多毒呢。

    我以前说过, 人身上的病理产物,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伤饮食七情,导致的积,滞,痰,湿,虫,淤,这些算是不好的病理产物,中医什么时候说过“排毒”这个理论?中医只有药“毒”治病


    把这些不好的病理产物驱除,这算是最接近“排毒”的说法了


    艾灸产生的“水泡”和你内服药物后出现在体表的一些“水泡”不一样, 内服药物,产生一些排异反应,有部分可能是在把病理产物排除(不绝对),艾灸的水泡很简单,就是一个烫伤后的机体反应


    各位小时候被烟头烫到过没有?烫完后就出现一个小水泡。用器具艾灸时,是一个持续的,逐渐升高的温度,身体很容易被烫伤。我的一个长辈找我做艾灸时就烫伤过。后来留疤了。


    出现水泡不一定会留疤,身体恢复能力好的很多会自然吸收恢复,但是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出现水泡后,如果水泡部位又容易受到反复摩擦刺激 (比如腰腹部)的话, 很容易留下疤痕——因为这类水泡多数是在真皮层的损伤 。所以这时候说让你“坚持继续艾灸”“不然前功尽弃”的,都是些什么心态,你品,你细品。


    学习多累啊,又赚不到钱,编推文多简单,“反正认错是不可能认错的,只有拿中医背锅,让患者继续做艾灸卖艾灸,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


    这里多说一句: 不是说烫伤了就没效了,其实就相当于瘢痕灸,也会有效果。但是年轻大姑娘们,慎重考虑


    还有, 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当出现皮损后,你是否能够处理好可能的继发感染 。(皮肤是我们的第一道屏障)


    说实话,我是不建议在出现水泡后,继续艾灸的。

    我继续看这篇10W+的爆款,发现了更让我气愤的事——


    很多话都是在瞎说,生理病理知识一塌糊涂,哪怕网上查下都不至于说出这些无知可笑的话。这些病都是泌尿系统有炎症?呵呵……



    如果说前面讲艾灸包治百病是傻,后面这个就是坏了。

    忽视客观病情让患者坚持艾灸,本身就是违背中医“因人而异”治疗方法的瞎搞!


    糖尿病患者,热水泡脚我都不建议,让他们坚持艾灸?联系上文,出现水泡还要“坚持,否则前功尽弃”,呵呵,难怪那么多西医同行要怼中医,都是给这帮假中医背黑锅呢。



    糖尿病患者独特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一定要慎重艾灸,反应迟钝很容易烫伤,若是不注意,那就是开篇我说的那个案例了,感染截肢,最后 养生 会所老板跑到网上发帖求助要不要负法律责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不管是从业人员,还是自己 养生 艾灸,我都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一下,毕竟是在人身上操作,吃中医这碗饭。


    最后给大家推荐几本书吧。可以自己去搜了看看,网上应该有电子版,不花钱。买书也便宜(现代知识真的很廉价)


    1.《谢锡亮灸法》,谢锡亮先生是近代艾灸界的泰斗之一,这本书对于理论和医案都做了详细的论述,收录了很多艾灸医案,尤其是很多重症的医案(但是初学不要走偏,片面追求大灸,重灸)。具体艾灸的穴位,取穴方法介绍的也比较详细,初学者可以学习。


    2.《灸绳》,作者周楣声,周楣声先生也是现代灸届大佬之一,《灸绳》这本书,不适合艾灸初学者,有一定基础可以去进阶学习,强调灸感(我说针感可能很多人都要说玄)。


    3.《灸法秘传白话注解版》,《灸法秘传》是清代灸法专著,谈到了具体七十种症的艾灸方法,有谈医理,医理简明。灸法,配穴精少,切实可用,效果显著。原书是文言所写,病名是古病名,《灸法秘传白话注解版》会好读很多,尤其对于文言功底较差的朋友。这本我推荐给专门从业且有志于传承发扬艾灸,有钻研精神的朋友。


通乳颗粒可以一直吃吗

风湿热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