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治疝气的草药是什么

时间: 阅读:2419

专治疝气的草药是什么


最佳回答

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2023-07-20 21:19:44

疝气是由于体腔内的器官突出而引起的,会出现疼痛肿胀下坠的感觉,可以考虑应用中药来进行调理,比如补中益气丸,也可以用针灸的方法来治疗,比如说大敦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等,严重的还需要手术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艾江
    回复
    2023-07-21 00:00:21

    :您好!
    药物只能能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气减轻;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脱出。常用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如果严重的话,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

  • 艾江
    回复
    2023-07-21 00:00:21

      疝气是一种比较常遇到的疾病。那么治疝气有什么民间的药方呢?现在就由我来跟你讲一讲治疝气的相关民间药方吧!

      治疝气的民间药方

      1、当归茯苓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病例验证】杨某,男,29 岁。辜丸肿痛,伴梦遗1周,前来就诊。证见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痛,每遇劳累阴囊坠痛,舌质红,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动,水不涵木。治宜滋水涵木,润燥消炎。用本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肉各15克,白芍10克,黄柏、知母、牛膝各8克,桅子、川楝子、丹皮、地骨皮各10克,温水煎。服5剂,小腹仍有胀痛,照上方加木香、元胡各10克,服7剂痊愈。

      2、槟榔佛手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刘某,男,18 岁。素患疝气,过劳则发,胀痛甚则肢厥而冷汗出,且睾丸胀痛,某医院诊为?腹股沟斜疝?,久治无效。经诊:少腹结滞不舒,阴囊肿胀坠痛,脘胁不适,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弦。此因素体虚弱,过劳耗损中气,气虚下陷,寒湿内生,凝滞肝经,致少腹、睾丸坠胀痛而成疝气。法宜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药6 剂,诸症消失而愈,追访10年,未见复发。

      3、茯苓白术桂枝汤治小儿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通脉,燥湿健脾。主治小儿疝气。

      【偏方组成】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病例验证】治疗小儿疝气病32例,服药4~40剂,痊愈2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86.1%。

      疝气按摩的穴位

      1、揉外劳宫2分钟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揉,称揉外劳宫。揉100~200次。

      2、推补肾2分钟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3、推补脾2分钟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4、捣小天心5分钟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

      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以上就是疝气按摩哪些穴位的一些相关内容,按摩治疗疝气可以结合文中介绍的几个按摩手法,这样治疗的效果会更好哦。

      疝气的食疗方

      1、茴香粥

      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先煎小茴香,去渣取汁,然后入粳米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服,3~5日为一疗程。此方有行气止痛、健脾开胃功效。适用于小肠疝气、脘腹胀气、睾丸肿胀偏坠以及鞘膜积液、阴囊橡皮肿等症。

      2、荔枝粥

      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有温中、理气、止痛功效,可用于寒疝气痛、小腹冷痛等症。

      3、茴香无花果饮

  • 逍遥子
    回复
    2023-07-21 00:00:21

    杨梅根
    (《纲目》)
    【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树根,植物形态详"杨梅"条。
    【化学成分】含鞣质。
    【性味】辛,温。
    ①《江西民间草药偏方》:"性温,味苦辛涩。"
    ②《贵州草药》:"性凉,味酸微涩。"
    ③《福建中草药》:"辛甘,温。"
    【功用主治】理气,止血,化瘀。治胃痛,膈食呕吐,疝气,吐血,血崩,痔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牙痛,汤火伤,恶疮,疥癞。
    ①《日华子本草》:"煎汤洗恶疮疥癞。"
    ②《纲目》:"煎水漱牙痛,服之解砒毒,烧灰油调涂汤火伤。"
    ③《贵州草药》:"凉血止血,化瘀生新。"
    ④《福建中草药》:"理气散瘀,通关开窍。"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研末。外用:煎水含漱、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胃气痛:杨梅根(要白种的)一两。洗净切碎,和鸡一只(去头、脚、内脏),水酌量,炖二小时服。(《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功能性胃痛:杨梅树根皮(去粗皮)、青木香(马兜铃根)各等量。均洗净切片烘干,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丸含杨梅树根皮和青木香各一钱半。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丸,温水送服。(《全展选编·内科》)
    ③治膈食呕吐:杨梅鲜根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吐血,血崩:杨梅根皮四两。炖肉半斤吃。(《贵州草药》)
    ⑤治痔疮出血:杨梅根皮四两。炖一只老鸭子吃。(《贵州草药》)
    ⑥治外伤出血:杨梅根皮研细末,敷伤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跌打扭伤肿痛:杨梅树根二至四两。水煎,熏洗伤处。(《江西民间草药偏方》)
    ⑧治刀斧伤筋:杨梅树根(烧存性,外黑内焦黄)一两,冰片三分。共研极细末,用耐以药末撒布伤处,以绷带扎护,夏天一日换一次,冬天三日换一次(伤处忌沾生水,忌摇动)。(《江西民间草药偏方》)
    ⑨治风虫牙痛:杨梅根皮(厚者,去粗皮)一两,川芎三钱,麝香少许(另研)。上药细末研匀,每用一字,先含温水一口,次用药末于两鼻内搐之,涎出痛止为效。(《杨氏家藏方》立愈散)
    ⑩治走马牙疳:鲜杨梅根第二重皮,捣极烂,调食盐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
    ⑾治臁疮:杨梅根皮三两。煨水服。又用杨梅根皮适量,煨水洗患处。(《贵州草药》)
    ⑿治疝气:杨梅新根二两。水煎,酌加酒或红糖服。(《福建中草药》)

    提醒您:杨梅根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20 23:23:11

    [灯笼草]

    灯笼草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感冒;喉痛;咳嗽;痄腮;天郊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

    2.《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

    3.《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

    4.《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

    5.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灯笼草【别名】爆卜草、灯笼泡、鬼灯笼、打卜草、水灯笼草、苦灯笼草、荷卜草、打额泡、天泡果、响铃子、地灯笼、母炮草、炮仔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灯笼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alis peruian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90cm。具匍匐的根茎,茎直立,具短柔毛。单叶互生,或2片聚生;叶柄长2-5cm,密生柔毛;叶片卵形圆形至长圆形,长6-15cm,宽4-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对称心脏表,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尖齿,两面密生柔毛。花单生子叶腋,梗长约1.5cm;花萼阔钟状,绿色,5浅裂,裂片披针形,具短茸毛;花冠阔钟状,长1.2-1.5cm,,黄色,喉部有紫色斑纹,5浅裂,裂片近三角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近基部处,花丝及花药蓝紫色;雌蕊1,子房上位,2-3室。浆果球状,直径,包围在浆果外面,但与果分离。种子黄色,圆盘状。夏季开花结果。

    【生境分布】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有栽培、或为野生而生于海拔1200-2100m的路旁或河谷。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25-60cm。茎略呈扁方柱形,具棱,表面灰黄白色或灰青色,密被白色茸毛。叶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长2-5cm,宽2-3c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微心形,近全缘或有不规则疏粗齿,暗绿色或黄绿色,两面被白色茸毛;齿长叶柄。叶依处具膨大似灯笼状的花萼,有的已压扁,长约2.5cm,宽约2cm,淡黄绿色,薄纸质,半透明,被有柔毛,内有暗黄绿色奖学金果,近圆形,直径约1cm。气微,味甘、基。

    以全草幼嫩、色黄绿、带果宿萼多者为佳。

什么是中草药治疗疝气

车前子能治小儿腹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