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累脚软是肾阴虚吗
腰累脚软是肾阴虚吗
最佳回答
出现有脚软腰累,如果还伴随有手心脚心发热,还有夜间盗汗的症状,就有可能是属于有肾阴虚,一般肾阴虚是可以用一些六味地黄丸来调理,或者知柏地黄丸来调理促进恢复,平常尽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不要熬夜,以免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①肾阴虚:
症状: 腰膝酸软 /耳鸣 / 视力减退 / 遗精 /潮热盗汗(睡中出汗)/ 五心烦热 / 口干但不欲饮 / 眼干颧红 / 头晕目眩 / 舌红 无苔或剥苔 / 女性闭经不孕 / 男性精少不育。
阴虚生内热,不是真正有热,而是阴不足无法制阳导致的上火。
②肾阳虚:
症状:形寒肢冷 / 手足发凉/ 面色发白或晦暗 /腰脊酸痛 / 双膝发凉 / 酸软无力 / 性欲减退 / 阳萎早泄 / 尿少浮肿 / 食少便溏 / 舌苔薄白 / 舌淡胖嫩。
上面说的是区别,二者症状是不一样的,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单一阴虚或阳虚的,多数是阴阳俱虚的,这是轻重比例不同而已。
「共同点」
必须先明确,肾阴,肾阳是对肾状态的一种抽象描述,不代表任何具体的东西,肾精这个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阴阳都是在肾精基础上进行的划分。就好比一杯水,20度是健康温度,如果低于20度就是肾阳不足了,高于20度就是肾阴不足了,先搞清楚肾阴,阳代表什么含义。
不管肾阴还是肾阳,本质上都是肾精不足了。
「危害」
不管肾阴虚还是阳虚,长期不调理,会演变为阴阳俱虚,因为阴阳是相互依赖的整体,就像太极图案一样,单个无法独大,发展到最后,这意味着整个肾功能会下降,或许会性欲全无,也不爱上火,也不冲动了等等。
-
匿名用户
回复腰酸脚软并不是一个特征性的症状,在肾阳虚与肾阴虚的情况下,都是有可能见到的,而如果伴有畏寒怕冷,身困无力的症状,则可能是肾阳虚引起来的,如果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的表现,则可能与肾阴虚有关系,在自己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到当地中医院诊治。
-
松柏友
回复不排除肾阳虚的可能。一般男性肾阳虚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小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遇寒则甚,遇热则缓;须发易脱落、早白;形体虚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
你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一下。临床治疗首先要区分是绝对虚还是相对虚。
如是绝对虚,其治疗以滋补肾阳为原则。如果是相对虚,那是由于阴实导致的;因为是由阴气盛引起的,那就要祛阴。
所以建议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就诊。
-
就是那个人
回复我看你说很符合肾阴虚症状: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或阳痿、遗精,妇女经少经闭肾阴虚;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1]咽干颧红;少年白发、梦呓磨牙,尿频,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中阴精,是一身阴液的总源。阴精亏损会引发各种疾病,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消渴(糖尿病)等。药物治疗 肾虚的药物治疗应用滋阴补肾的药物。此类药物既有温和药又有甘寒药,如制首乌、熟地黄、五味子、黄精、墨旱莲、女贞子、龟甲胶、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西洋参等。不少人视“六味地黄丸”为“补肾阴秘方”,长期食用,却感觉越补越虚———原有的一些症状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补出”胃肠不适的毛病。据了解,医院“投诉”六味地黄丸者,多数是自己在药店购买作为家庭补品的。六味地黄丸对肾阴虚有效,但对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则不能兼顾,很多人反映吃了六味地黄丸上火,因此不能“瞎吃”。另外中成药对药材的药效会有减损,大大降低效果。建议可以用乾[qián]元汤调理,乾[qián]元汤可以滋肾阴同时祛肝火,起到很好的调治效果,亦可磨粉后做茶泡饮,避免药材的药效减损。补肾食物芝麻 芝麻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2]粟米 粟米又称谷子、稞子。能补益肾气。《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中都说到“粟米养肾气。”明·李时珍还说:“粟,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2]豇豆 豇豆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2]牛骨髓 牛骨髓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对肾虚羸瘦、精血亏损者,尤为适宜。[2]狗肉 狗肉性温,味咸,除有补中益气作用外,还能温肾助阳,故肾阳不足、腰膝软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华子本草》认为: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功。”《医林纂要》亦云:“狗肉补肺气,固肾气。”清代医家张璐还说:“犬肉,下元虚人,食之最宜。”下元虚者,即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是也。[2]干贝 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干贝补肾,与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说它能“滋真阴”,实则指滋补肾阴之义。[2]鲈鱼 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本草经疏》曾有记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认为:“鲈鱼,多食宜人,作蚱尤良。”凡肝肾阴虚,或脾虚胃弱者皆宜。[2]羊骨 羊骨性温,味甘,能补肾强筋骨。《饮膳正要》认为:“羊尾骨益肾明日,补下焦虚冷。”《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脊骨补骨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痢;羊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唐代《食医心镜》还介绍:“治肾脏虚冷,腰脊转动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烂,空腹食之。”对肾虚劳损,腰膝无力怕冷,筋骨挛痛者,最宜食之。[2]猪肾 猪肾性平,味咸。唐·孟诜认为猪肾“主人肾虚”。《日华子本草》说它“补水脏,治耳聋”。水脏者实指肾脏而言。故凡因肾虚所致的腰酸腰痛、遗精、盗汗及老人肾虚耳聋耳鸣,宜常食之。[2]淡菜 淡菜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随宜居饮食谱》中说它“补肾,益血填精”。《本草汇言》亦云:“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此物本属介类,气味甘美而淡,性本清凉,善治肾虚有热。”所以,凡肾虚羸瘦、劳热骨蒸、眩晕盗汗、腰痛阳痿之人,食之最宜。用药及饮食宜忌 肾阴虚可以吃哈士膜、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等进行食补,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肾阴虚忌吃或少吃——芦荟、荸荠、柿子、生萝卜、生菜瓜、甜瓜、洋葱、辣椒、大蒜、芥菜、丁香、茴香、胡椒、酱、白酒及香烟等。《黄帝内经》反复论述了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情绪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体雌激素等的分泌。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健康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