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在背部的身柱穴上拔罐后肿起来,为什么

时间: 阅读:2944

我在背部的身柱穴上拔罐后肿起来,为什么


最佳回答

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2023-07-20 00:55:47

在背部的身柱穴上拔罐后出现肿胀一般考虑是出现了过敏的原因。另外针对于拔罐以后如果出现症状的话,首先你应该立即停止拔罐,另外给你拔罐时拔管时间的长短和力度都是有关系的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20 03:03:28

  • 平淡之
    回复
    2023-07-20 03:03:28

    先说说刮痧:中医认为,疾病侵入人体,是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而病邪在肌肤里的时候就用刮痧的办法来治。
      拔罐:拔罐的主要功效是拔出肌肉或经络里的邪气,另外还能调理经络,达到气血平衡。
      针灸:按照理论,针灸不仅可以泻实,也可以补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基本疗法。
      针灸 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
      毫针疗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刺疗法的主体。在临床方面,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100多种病证有较好和很好的疗效,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胆道结石、细菌性痢疾、乳腺增生等疾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

      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拔罐有保健和医疗的效果,后背排罐,特别是顺夹脊,督脉和经络排罐可以起到调理五脏六腑强身健体的功效.而对风症,痛症,寒症效果特别好.经常拔八大健康穴百会,大椎,内关,合谷,神阙,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可起到通奇经八脉的作用.

      禁忌症:
      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极易造成流产。在拔罐时,皮肤在负压下收紧,对全身是一种疼痛的刺激,一般人完全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使心脏疾病发作。所以此类人群在拔罐时也要慎重。
      3.一些特殊部位不宜拔罐,如:肚脐正中(即神阙穴)。
      4.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
      5.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
      6.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少于3个),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7.注意罐子的清洁。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

      刮痧主要用于痧症,现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
      一、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二、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
      三、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颈项双侧)刮治。
      四、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
      五、湿温初起(见感冒、厌食、倦怠、低热等证):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后颈、肘窝部擦刮。
      六、感冒:取生姜、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七、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八、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约50次。
      九、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十、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十一、疳积: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
      十二、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十三、头昏脑胀: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
      十四、小腿痉挛疼痛:取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
      十五、汗出不畅:取背部、胸部顺刮。如手脚出汗不畅者,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
      十六、风湿痹痛:取露蜂房100克,用酒浸3日后,蘸酒顺刮颈、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痛处刮治,每日2次。

      【禁忌症】1、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应即送医院治疗,禁用本疗法。2、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3、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

  • 西安-杜*
    回复
    2023-07-20 02:02:18

    身柱穴归属督脉,位于后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在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该穴上接头部,下和背腰相连,就像一个承上启下的支柱,故名“身柱”。其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在两肺之间,跟肺的联络非常密切,且督脉为“阳脉之海”,因而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能调摄阳气,改善体质,增强身体机能,预防感冒,也可治疗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患。

    身柱穴首载于《针灸甲乙经》,其中有“狂走,谵语见鬼,瘛瘲,身柱主之”的记载。《针灸大成》云:“身柱主腰脊痛,癫病狂走,瘛瘲,怒欲杀人,身热,妄言见鬼,小儿惊痫。”从古文的描述中,可以知道,身柱穴主治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等多种病症。

    艾灸身柱穴可以通过灸法的温通、温补作用,结合身柱穴通阳行气的功效,达到防病治病和增强抵抗力的目的。对于体质虚弱的小儿来说,作用更为明显,故身柱穴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命门穴主治胸部以下之病,身柱穴主治胸部以上之病,但凡小儿之病,均可用此二穴来治。

为什么要重视慢性疾病

红枣和菊花一起泡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