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视慢性疾病
为什么要重视慢性疾病
最佳回答
首先到身体上出现慢性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去重视,如果慢性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的话,会导致引起其他的一些身体状况,另外像慢性疾病它一旦出现并发症的话,它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北京-梁**
回复人体健康状况会受到先天遗传与环境、饮食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防病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与慢病防治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如何治未病,其实就是重视养生,而养生之道就是治未病的主要途径,故不通养生之道者,就不能称?上工?、?良医?。
养生又称摄生,是通过各种方法来颐养天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对其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探讨,有助于进一步通晓养生理论,指导人民养生祛病,更好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防治是大有裨益的。
中医养形与慢病防治
养形,指通过体育保健,各种导引功法、针灸按摩,以及饮食、药物养生等方法来强健体魄,适量的运动能增强体质,促进气机通畅,使气血调和,脉络通达,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养形应注意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即注意饮食和生活起居以及不过度劳累,同时还应注意适度的运动。
饮食养生 中医饮食养生强调饮食有度、有时、不偏嗜,这本不会导致营养失衡。但传统饮食养生讲究?四气?、?五味?等,这是现代营养学所欠缺的。如何糅合传统饮食养生与现代营养学之精华,总结推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饮食准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就是根据四时寒暑变化,通过调整饮食以达到协调机体内外阴阳的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寒温差异也较大,对其饮食应有所选择。如气候干燥的西北高原,应常食银耳、梨等柔润之品;而气候潮湿的东南山区,吃蚕豆等健康食物。
中医调理慢性病的优势
未病先防,注重养生
中医?治未病?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含义,强调重视保养身体,顾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患病后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的目的。?治未病?倡导早期干预,截断病势,在养生、保健、治疗与康复等方面采用早期干预的理念与方法,有效地实现了维护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系统的认识人体,针对不同机体疾病状态,建立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使机体逐步恢复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针对机体危险状态?未病先防?,减少慢病发病率,完善慢病防治早期干预措施,提高慢病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慢病死亡率。
整体观念与整体调节的防治手段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全面动态地把握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注重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形神统一、天人相应,注重人体内部整体恒动及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生存状态,形成整体调节的治疗理论与实践。这种整体调节的治疗方式,如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益气活血、滋补肝肾等等,对病因复杂、多脏腑罹患的慢病,特别是在现代医学缺乏有效诊治模式的慢病危险状态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辨证论治、遣方灵活
慢性病症状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适,一天要吃很多种药物,常听患者抱怨每天吃药都吃饱了,哪还吃得下饭。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分析所属证型,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命信息把握疾病动态变化,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收集人体外在信息,在确定主证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还可以根据次要症状灵活加减。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人体的整体状态(证候),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方法。这种诊疗模式,一方面真正实现了个体化诊疗,另一方面可以早期干预、防止疾病传变,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和调的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目标。
手段多样,简便易行
慢性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如内服、外用、针灸、按摩、理疗等等,可多种方法并用。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妇科疾病外用中药洗浴方便实用,像老年人的骨关节疾病,推拿按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简便易行,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到医院看病的麻烦。
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有些慢性病目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如一些功能失调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患者终日有不适症状,但检查不出具体疾病。还有些慢性疾病虽然病因明确,但还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措施,或者由于费用很高,患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医根据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分析辨证,立法处方,综合调理,能够起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李雲松
回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超重和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蔓延,造成了心脑肾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增高,比如说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还有前面提到的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等等,都会引起肾脏的损伤。
再加上现代人工作压力太大,经常焦虑,导致有很多熬夜、抽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发生。从中医上来说:“怒伤肝、恐伤肾”。所以说恐惧等负面情绪也会影响肾脏的健康。
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水中有毒物质越来越多。饮食不安全:残留农药的果蔬、激素催长的肉类、浸泡福尔马林的海鲜。
另外,人口老龄化以后有很多老人关节疼痛、骨质疏松,会服用非甾体类药物以及滥用抗生素,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肾脏的损伤。
以上这些内外因素共同导致了肾脏病的高发,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
周口-李**
回复H记者 张璐
本报讯 “医生,这样检查一下,我的数据就都有了吗?”几天前,在菱湖人民医院慢病管理中心里,58岁的章阿姨和丈夫李先生签约完家庭医生服务后,来到健康数据采集工作站,通过自助设备建立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
“对!还有这个血压计也是给您使用的,和您的个人信息相关联,接下来您每天量血压的时候,我们这边的系统后台就会实时显示测量的时间和数值,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它就会显示红色,您的家庭医生看到后会及时跟您联系,了解变化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诊疗建议。”该院全科医生冯琪琪在一边给他们讲解。
“这下方便了!不用跑来医院量血压,还要挂号问医生。现在医生自己看到了联系我们,就好像有个管家一样。”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高血压的毛病有两年了,以前都是感觉不舒服了来医院检查一下,费时费力,不能随时检测,还总要提心吊胆的。
“目前,我们给患者配备了在家使用的血糖仪和血压计,每个人都有专属的智能设备,所有检测数据实时共享,以便家庭医生团队对签约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实现患者‘最多跑一次’服务。”菱湖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慢病管理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治愈疾病,而是预防慢性病的长期危害,防治严重的并发症,延缓疾病进程,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数据显示,在每年约1030万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慢性病所占比例超过80%,慢性病防治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且急迫的问题。
因此,今年该院成立了专门的慢病管理中心,通过健康大数据平台和穿戴式设备直接采集患者数据,进行远程监控,实现24小时“云管家”服务。同时,他们还在进一步完善智慧化管理,利用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高年资护士、公卫医生、健康管理师组成的家庭医生专科团队,根据云管家提供的大数据,精准判断,及时调整诊疗方案,确保慢病患者的病情稳定,成为他们的健康守门人。
来源:湖州晚报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宁吉儿
回复俗话说: “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充分说明了“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对于慢性病更是如此。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恶性肿瘤等。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慢性病患者不仅自己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一般病因复杂、病情多样,需要治疗与调养并重,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调养具有重要意义。
1.辨证论治,遣方灵活:慢性病症状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适,一天要吃很多种药物,常听患者抱怨每天吃药都吃饱了,哪还吃得下饭?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分析所属证型,在确定主证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还可以根据次要症状灵活加减,一方多药,煎汤同服,省去吃很多药的麻烦。还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种病,但中药处方却不相同,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又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 ”等证型的区别。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
2.手段多样,简便易行:慢性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如内服、外用、针灸、按摩、理疗等等,可多种方法并用。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妇科疾病外用中药洗浴方便实用。像老年人的骨关节疾病,推拿按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简便易行,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到医院看病的麻烦。
3.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些慢性病目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如一些功能失调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患者终日有不适症状,但检查不出具体疾病。还有些慢性疾病虽然病因明确,但还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措施,或者由于费用很高,患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医根据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分析辨证,立法处方,综合调理,能够起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未病先防,注重养生:很多慢性病是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造成的。如脂肪肝的发生与长期大量饮酒、营养过剩、运动过少密切相关。每天吸纸烟25支以上者比不吸烟者肺癌患病率增加50倍。因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掌握养生之道有助于防治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中医有很多非常宝贵的养生思想,涉及到形体锻炼、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很多方面。在形体锻炼方面有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方式,尤其是太极拳已经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健身方式。药膳、食疗更是中医药的特色养生之道,不仅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很多慢性病还起到了辅助治疗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就已经注意到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将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志,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情志过于激烈会引起相应脏器的损伤,如“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容易发生情志失常,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保持平和乐观心态,减少不良情绪刺激,能够防止疾病发生,有助于慢性病的康复,正如《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