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的疾病如何艾灸
肺部的疾病如何艾灸
最佳回答
肺部的疾病需要根据是何种疾病来确定艾灸哪些穴位,这种情况最好到专业的医院找医师进行辨证施治,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平时要注意不要抽烟,也避免抽二手烟,可以晨起适度锻炼,增加心肺功能,呼吸新鲜空气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江苏-吴**
回复“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秋分节气,天气逐渐寒凉干燥,人体脾胃在此时阳气虚弱,需要调养,而秋分后凉燥旺盛,肺部更需润燥,因此秋分后的艾灸养生,就应该以润燥养肺壮脾胃为关键,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传统中医认为,秋分到立冬的45天为“秋行冬令”,主气为阴,非凉即寒,此时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长,肠胃阳气虚弱,致使消化受损;同时,秋天主燥主肺,秋分之后以寒燥为主,因此跟肺相关的虚寒之症会增加,因此“润燥养肺壮脾胃”成为秋分艾灸养生的重点。
秋分艾灸取穴,多取大椎穴、肺俞穴、大肠俞、肾俞、关元穴、肚脐、天枢穴、足三里、合谷穴等,艾灸每天一次,每次每穴艾灸时间30分钟,艾灸一周休息1—2天。
秋分艾灸养生常用穴
大椎穴功能作用:益气壮阳主治疾病:热病,疟疾,咳大椎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灸法:大椎穴,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可艾灸,每次5—15分钟。
肺俞穴功能作用:调补肺气,补虚清热。主治疾病: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等。灸法:取俯卧位。点燃艾条,距离肺腧穴1.5—3厘米处施灸,10—20分钟。
肾俞穴功能作用:外散肾脏之热主治疾病: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
关元穴功能作用: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主治疾病:补肾壮阳、调理冲任、理气和血、强身健体等作用。常用于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的病症;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等肠腑及泌尿系病症;遗精、白浊、阳萎、早泄等男科病症;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症。灸法:每穴悬灸10分钟,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
天枢穴功能作用: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主治疾病: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灸法:孕妇不可灸。
足三里穴功能作用:补益气血,扶正培元主治疾病:胃痛、呕吐、腹胀、泄泻、下肢痹痛、水肿及虚劳羸瘦等。灸法:对准足三里,约距0.5—1.0寸左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舒适感即可。一般每侧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个月十余次左右。老年人可于每日临睡前30分钟左右施灸。施灸时注意避风。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
宁吉儿
回复秋季养生主养肺,咳嗽用人人灸艾灸:大椎,膻中,列缺,足三里,丰隆,膏肓。
慢性支气管炎用人人灸艾灸:肺腧,大椎,至阳,命门,中府,脾腧。
哮喘用人人灸艾灸:大椎,至阳,命门,肺腧,神阙。
-
松柏友
回复1 配穴方一穴位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中府: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
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巨阙: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灸法1.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取麦粒大的艾炷,各灸3~5壮,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7日,再行下一个疗程。
2.用艾炷隔姜(或附片)灸,每次取3~5穴,取小艾炷各灸3~5壮,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急性发作时,在百会穴灸3~5壮,每日灸1次。
3.用艾炷隔盐灸,急性发作时在神阙穴隔盐灸3~7壮,每日灸1次。
4.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7日。
主治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咳嗽胸闷气短。临床用之有一定效果。
2 配穴方二穴位一组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位二组厥阴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巨阙: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中府: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
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灸法1.每次取1组穴,交替施灸。
2.用艾炷隔附子饼(或姜片)灸,每取1组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
程。
3.用艾条温和灸,每取1组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7日。
主治肺源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咳嗽胸闷气短。
3 配穴方三穴位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府(双):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
云门(双):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
大椎: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定喘(双):位于项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缘中点(大椎穴)旁开0.5寸处
肺俞(双):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双):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配穴1.外感风寒,流涕、鼻塞者,加风池、风门、太渊、合谷(每次选灸1个或2个穴位);
2.痰多胸满不得卧者,加足三里或丰隆。
灸法用艾炷隔姜灸,把大于艾条的生姜切成3mm厚度的生姜片,置于穴位。艾炷点燃置生姜片上,以患者感觉皮肤灼热为度,或以忍受热度为度。即把生姜片及艾炷火置另一穴位上。以此类推,灸完所需灸的穴位为止。每日灸1次,21次为1个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
主治肺炎及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胸闷气短
4 配穴方四穴位一组气喘:位于背部正中线,左右旁开各2寸,与第7颈椎(一说胸椎)棘突平高处,左右计2穴
定喘:位于项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缘中点(大椎穴)旁开0.5寸处
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二组一组穴加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三组二组穴加
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灸法艾炷瘢痕灸(化脓灸),先取麝香3g,肉桂、丁香各30g,冰片1.3g,麻黄、细辛、干姜各12g,天南星24g。共研细末,每1g艾绒加上药末0.2g,制成药艾炷。治时选大暑至立秋时节,先于穴位上涂些蒜汁,每取黄豆或枣核大艾炷灸5~7壮,灸后贴灸疮膏,使之化脓,每天更换1~2次膏药,约40天收口结痂。
主治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咳嗽胸闷气短(肺气虚型用方一组,肺脾气虚型用方二组,脾肾阳虚型用方三组)。
-
宁吉儿
回复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家庭使用艾灸,可以取大椎穴,膻中穴,膏盲穴,列缺穴,足三里穴来施灸,同时针对不同的症状,配以相应的副穴。
参考穴位如下:
1.灸大椎穴--散寒解表,温阳疏风;
2.灸膻中穴--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
3.灸膏盲穴--强身健骨,扶助正气,调和全身气血,促进身体健康;
4.灸列缺穴--宣肺散邪,通调经脉;
5.灸足三里穴--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