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宝宝厌食阴虚怎么办

时间: 阅读:1406

宝宝厌食阴虚怎么办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19 13:27:59

指导意见:
如果宝宝不好好吃饭,也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者脾胃虚弱导致的,所以说那你就需要给孩子吃点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如果6个月了就需要慢慢给孩子添加有营养的食物,同时也可以到医院化验一下,看看是不是缺乏微量元素锌导致的不好好吃饭。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常州-薛**
    回复
    2023-07-19 16:16:39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19 16:16:39

    宝宝体重很轻,脾胃虚弱,不爱吃饭, 怎么办 ?健康小秘方,让你的宝宝轻松健脾养胃!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啦!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之源。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均需脾胃化生。而婴幼儿脏腑妖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易为饮食及外邪所伤。

    另一方面,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为纯阳之体,所需营养物质较多,所以小儿脾胃运化水谷,吸收精微物的负荷相对较大,脾胃的正常运转是小儿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从中医角度讲,脾胃虚弱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脾虚,一个是胃虚,一般我们都是把脾胃虚弱连在一起讲,因为两个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后天的营养物质是来源于脾的运化,如果脾胃虚弱,整个肌体的营养状况就会差,会导致很多常见问题,比如经常感冒、咳嗽、厌食、汗多、大便干燥或腹泻。

    中医对“脾”“胃”的认识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意思是:胃把食物接受了,做初加工,脾将精微物质提取,作为营养输送到肌体各部位去,糟粕的东西通过胃肠排出体外。儿童脾胃虚弱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食物、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某些疾病(如慢性肺炎等)引起。

    脾胃虚弱,整个肌体的营养状况就会差,会导致很多常见问题,比如经常感冒、咳嗽、厌食、汗多、大便干燥或腹泻。

    脾胃虚弱的孩子多面色发黄或面部色素沉着不均匀(花斑),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薄、有白点,脐周经常疼痛、时轻时重。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除了有上述症状外,还有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等表现;脾胃虚弱偏内热的患儿常食欲不佳、大便干(2~3天大便1次)。

    长时间的厌食与脾胃不足有关

    尽管厌食是脾胃虚弱的一个表现,但厌食有好多原因导致,有的孩子短期内不爱吃饭,可能是食积或消化不良,感冒期间肯定会吃得少一些,这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如果长时间的饮食问题,一般来讲与脾胃不足有关,但这种脾胃不足也应该辩证地去看,中医在厌食方面也分好几个证型的,要辩证地看问题,有一些可能就是脾胃气虚,也有些是肝瘀脾虚,还有一部分属于阴虚,这个需要专业的大夫来辨别。

    孩子光吃不长是“脾弱胃强”的表现

    有些孩子特别能吃,但家长反映孩子吃什么拉什么,不吸收,长得很瘦还特能吃,中医认为这是“脾弱胃强”,小马拉大车。这种情况日常注意吃一些健脾的食物,薏米、茯苓等。同时注意不要让孩子吃得太多,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孩子睡觉时“盗汗”是阴虚的表现

    每一个孩子睡着后的20到40分钟身上都会微微出汗,过一会儿就没有了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些孩子躺下之后能看到头上是汗珠,或者把枕巾都打湿一块,这种就属于异常了,睡眠中的出汗异常在中医里属于“盗汗”,大部分来讲与阴虚有关。脾虚的出汗是自汗,一活动孩子出汗比较多,这属于脾胃虚弱,而睡眠中出汗大部分与阴虚有关。

    咳嗽久治不愈 病根在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所以咳嗽难以治愈,应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治疗咳嗽,还可配合捏脊疗法。

    “脾胃虚弱”的孩子要及早调理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些孩子在小时候脾胃虚弱,长大是会有明显好转的。另外先天脾胃虚弱的情况确实存在,胎儿在母体内由于母亲生病的原因发育不好,有些孩子生下来,先天脾胃有点虚弱,这种孩子要及早进行调理。

    调理脾胃的关键是合理喂养

    脾胃虚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合理喂养,注意良好合理的饮食卫生和习惯。有些孩子不爱吃饭家长就要找原因,可能是喂养不当导致的,有些家长整天端着饭碗追着孩子满屋子跑,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喂养方式,要在整个营养搭配方面注意,包括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

    莲子山药粥: 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红枣小米粥: 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

    麦冬沙参扁豆粥: 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嘟嘟猪”草本壮儿饮: 【材料】补气益脾的太子参,清热消积的独脚金,消滞健脾的鸡内金,增强食欲的山楂【服法】一次饮一瓶,一日饮三次【功效】健脾益气、强壮体质,改善宝宝因脾胃虚弱带来的一系列状况,助力儿童成长。【亮点】“嘟嘟猪”草本壮儿饮口感清香甘醇,易于小儿接受,此外,憨厚可掬、萌态十足的橙黄小猪更是“看点”十足。

    捏脊对孩子的保健非常好

    捏脊是物理疗法,没有副作用,操作也很简单,家庭里完全可以实施,对孩子的保健是非常好的措施。

    具体做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儿童背部皮肤约0.5~1厘米,从下往上推进。如此反复,每天1~2次。

  • 根河-李**
    回复
    2023-07-19 16:16:39

    在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喝一些山楂水或者是葡萄菠萝杏汁,既能够起到开胃的效果也能够帮助消化,也可以给宝宝多做一些粥食,比如说鸡肉粥,红薯粥,南瓜粥,生菜粥。或者是给宝宝喝一些有营养的汤,比如说鲤鱼汤,骨头汤,瘦肉汤都是比较好的,能够补充宝宝的营养。

    一般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是由于肚子里有很多没有消化的食物造成的,不管是由于哪种原因造成的,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通过饮食,改变宝宝的这种情况,只有宝宝饥饿的情况下才会更想吃饭,所以不要把宝宝每天吃饭的时间安排的太紧。

    然后在平时的时候让宝宝多多的运动一下,通过运动也能够帮助消化,让宝宝爱吃饭。也要根据宝宝平时的喜好来给宝宝吃饭,尽量在宝宝吃饭之前不要给宝宝吃零食或者是一些水果,如果吃了这些食物的话,肯定宝宝在吃饭的时候就会吃的特别少。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19 15:15:29

    (一)厌食症的症状

    一、饮食表现

    1、呕吐

    有些患者虽觉食欲好,但吃了几口就觉得胃部饱胀不适而中止进食,或者见到食物就不想吃。如强迫进食,常诱发恶心呕吐;一些患者甚至千方百计以诱导一吐为快;

    2、拒食或过分节食

    患者过多注意饮食和担心发胖的心理,而主动拒食或过分节食,造成消瘦、营养不良;

    3、饥饿但拒绝进食

    厌食症患者常常会有饥饿的感觉,但是却又强求自己不要吃东西,他们比较了解食物中的营养会故意的避开高热量的食物。

    (二)厌食症的调理方法

    1.规律饮食

    定时进餐,不暴饮暴食,并按膳食宝塔(膳食金字塔)吃,少吃第四餐(夜宵)。小儿正餐包括早餐、中餐、午后点心和晚餐,三餐一点形成规律,消化系统才能有劳有逸地“工作”,到正餐的'时候,就会渴望进食。绝对不让孩子吃零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零食吃得不能过多,不能排挤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零食不能想吃就吃 ,应该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进行,否则会影响食欲。

    2.规律作息

    睡眠时间充足,精力旺盛,食欲感就强;睡眠不足,无精打采,不会有食欲,日久还会消瘦。适当的活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能量消耗,促进食欲。总之,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诱发、调动、保护和促进食欲。

    3.药物治疗

    严重的营养不良可造成对病人生命的威胁,据西方国家报道,神经性厌食病人在严重营养不良状态,死亡率可达10%。因而必须给予紧急处理。在体重指数低于14时应采用住院治疗。但此时绝大多数病人是拒绝住院的,应采用劝说及强迫方式,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长期不进食的病人,胃肠功能减弱,重新进食应从软食、少量多餐开始逐渐增加,切忌急于求成。一次进食量过大,会造成病人胃胀、腹痛。病人的体重增加1~1.5kg/周为宜。

    4.中药治疗

    食滞型——由于长期饮食不节,导致食无滋味。应采用消食导滞方法。

    湿困于脾型——由于脾失健运,导致湿困体内,有胸闷、呕吐症状。应采用健脾燥湿方法。

    脾胃阴虚型——由于大量进食辛辣火燥食品导致伤阴,引起口干咽干,干渴无比,形体消瘦,烦躁不安。应采用养阴养胃方法。

    5.推拿疗法

    常规手法:推五经、掐四逢;揉运神阙;揉运中脘;摩腹(男顺时针转,女逆时针转);拿肚角;揉按足三里;捏脊。

    6.心理治疗

    包括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

阴虚体质宝宝怎么调理

宝宝痰湿咳嗽如何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