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为什么会皮肤痒
艾灸后为什么会皮肤痒
最佳回答
根据你描述的症状,艾灸后皮肤会有瘙痒的症状,有可能是患者对艾叶,艾绒过敏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对艾灸的热度发生的反应。艾灸以后温度比较高,血管扩张,造成皮肤瘙痒,另外还有可能是皮肤受到艾灸刺激以后出现的过敏反应。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
-
武汉-严**
回复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但是基本是大同小异。治疗疾病就会有很多反应和我们不可预知的一些问题发生。如果是体质好的,反应的程度就会小一点,如果是久病的反应的程度就会大一些,反应的频率就会多一些,这些我想我们都应该知道的。疾病久了他就是身体内的主人,这个时候,我们用艾灸的方式想达到驱除疾病的目的,就会有反抗和斗争,这是很正常的,身体的阵地已经归疾病掌控,就是病邪的阵地,这个时候我们想给身体补充元气,那么还需要病邪的配合才可能进入到身体的里面。如果病邪在这里积聚的多,那么元气的补充就需要很久,斗争也是持续发生。有痒的表现应该是风寒湿邪的体表提现,这个时候,如果想控制痒,那么一是在这里点刺放血后拔罐,二是在体表刮痧,给病邪出处,三是继续艾灸,如果用这三种方法,综合治疗,效果应该是很好的。
从单桂敏老师那学来的,你有兴趣或问题多去她那找答案呢 !
-
松柏友
回复很多人刚接触做艾灸时对于灸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发痒,甚至以为是皮肤烫伤导致的。那么,艾灸后为什么会痒?艾灸后为什么要多喝水?
艾灸后为什么会痒
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忍、心烦气闷等症状,在中医学角度来说都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例如荨麻疹是脾虚之后湿邪堆积无力运化,与肝火化风之风邪狼狈为奸,行入血液,发作时不定位成片发作……其他所有西医说各种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都是湿邪为主的风邪、寒邪团伙,流窜搞破坏导致各种皮肤病。
艾灸之后,艾灸之阳气的渗透作用,由于肝、脾、肾之阳气得到有效补充和恢复,功能加强,排毒和自愈能力加强。与病邪有了抗争的势力,使得病邪被赶出内脏、血液、和其他组织器官而走入皮肤,正在排出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症状的疹子,这就是中医的排毒、排病反应。类似西医所说的皮疹,有的瘙痒难忍,有的疼痛难受,有的流黄水,有的干燥起皮……越是瘙痒,说明毒气越重越深,对内脏、血液、器官损害越严重。病邪能深入到这种地步,也可以判断病邪进入已久,可称之为“年深固疾”之病。而往往此类患者还比较急躁,既然“年深固疾”,那就要给艾灸一段时间,给身体排毒一段时间,着急不得。
皮肤作用之一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体内有任何病邪,人体自己先要通过皮肤排出,能排到皮肤的毒素,看着多么可怕,那已经是没有威胁了。中医讲:“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先受制于内而后发于外”。只要能发出来,此病一定能痊愈,这就要看患者能否给病邪排出的机会。能否坚持到病邪完全排出。
在《明疮疡痛痒麻木论》中有这样两句话:“若人质肌肤附近火灼则为疮,近火则痛,微远则痒。痛者为实,痒者为虚,非为虚寒之虚,乃火热微甚之意。”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拿人与火的距离说明痛和痒的关系。痛了,那是因为离火近;痒,那是因为离火远。
因此,“痒”,是因为虚,不是身体虚弱,而是“火力”不足,也可以理解为阳气温煦得不够。
艾灸后为什么要多喝水
艾灸完并不能马上喝水,因为体内水份流失较大,马上喝水容易造成肠胃收缩,尽量等半个小时以后喝水。
艾灸要专心,溜号容易烫伤皮肤;可以喝水,要喝温开水,掌握好喝水时间,防止施灸中断影响效果;施灸时要开窗,防止艾烟过浓,开窗时注意衣服保暖;对于初次施灸的病人,要注意病人的感觉,如果有头晕,面色苍白,血压降低要晕倒的病人,立即停止施灸,让病人平躺一会即可恢复正常。
艾灸应注意些什么
1.在艾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施灸。
2.施灸后,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以助疗效。
3.使用灸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
4.艾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在晚上灸比较好。
5.艾灸的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6.一般艾灸后,要避免着凉,秋冬季待穿戴整齐后,头上和身上的汗出去后,再出门。春夏灸后,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当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风寒。
7.一般在艾灸之前后,都要喝一杯温白开水,有利于灸后排毒。
-
平淡之
回复艾灸时会有一些反应,比如发痛,发痒,发凉或者感到温暖等等。皮肤发痒则说明风邪明显,艾灸时体内的风邪在外排,引起皮肤表层的轻微骚动,就有了痒的感觉。痒的越厉害,说明此部位的风邪越严重。所以出现发痒时,不能停手,要一直到不再有发痒感皮肤微微发红身体微微出汗为止。风邪排出较慢,一般要坚持半个月以上,或者间隔性艾灸半年以上,才能基本祛除。一般多发于脖颈,腰部,膝盖等易受风的地方。
做完后记得要注意不能受风,尤其是刚做完的4小时内。另外平时不可避免地受到风邪侵扰时,也要及时艾灸驱逐,以免长期积累,病入深层。
艾灸养生是借助施灸时艾、烟、火、产生的热能,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调节免疫等效果。由于体内湿气、寒气过重,经络不通,灸到一定程度,体内阳气增加,自我修复系统增强,身体内部组织器官开始“大扫除”,排毒、净化血液。病邪往外排除时,体内正邪相搏,必然会出现各种不适,表现在皮肤上,就会出现起水泡、瘙痒、发热等排病反应。
排病反应也叫排毒调节反应,是指身体在调理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症状,比如瘙痒、起疹子、腹泻、胀痛、恶心、眩晕等。排毒反应绝不是治病物品的毒副作用,也不是过敏反应,而是身体气血能量上升、免疫功能增强以后,把原来没有能力排出的毒素、细菌、废物驱赶出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现象。
艾灸后,体内脾胃肝脏阳气得到补充,阳气和血气随之上升,阳气属正,湿寒属邪,身体本身激发正邪交战,将郁积的风、寒、湿、邪排出体外,皮肤就会出现瘙痒,部分免疫力差的人会起疹子并带瘙痒,这些都是艾灸后排病的正常反应。
人体内的阳气得到有效补充,组织自愈能力和排毒功能加强,如果大肠、肺脏等排毒系统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协调身体排出邪气,毒气就会寻找其他出路,走入皮肤,也会出现瘙痒。瘙痒是艾灸的排病反应,如果瘙痒明显或者持续时间长,说明病邪在体内呆滞比较久,需要持续艾灸,直至病邪完全排出。
如果没有其他外来因素,完全是在艾灸过程中产生的瘙痒症状,则可以认为这是艾灸后的排病反应。经过一段时间艾灸,随着毒素排出体外,瘙痒会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