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流口水按摩哪个部位
帕金森流口水按摩哪个部位
最佳回答
对于帕金森流口水的患者,可以通过按摩风池穴,合谷穴,百会穴,手三里穴,四神聪穴,太冲穴,相关穴位可以缓解帕金森病人流口水的症状,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大夫辨证之后进行按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广东熊**
回复帕金森的治疗方法 帕金森症状
外文名: Parkinson's Disease
发病部位: 头部
所属科室: 内科 - 神经内科
多发人群: 中老年人
概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基本简介
人们对该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发现除了震颤外,尚有肌肉僵直、写字越写越小等其它症状,但是四肢的肌肉的力量并没有受损,认为称麻痹并不合适,所以建议将该病命名为“帕金森病”。
50%~80%的病例起病隐袭,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手部的4~8Hz的静止性"捻丸样"震颤。这种震颤在肢体静止时最为显著,在肢体执行活动时减弱,在睡眠中消失;情绪紧张或疲劳能使震颤加重,通常震颤在双手,双臂与双腿最为严重,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也是手部最早,腿部最迟,下颌、舌头、前额与眼睑也能出现震颤,但发声不受影响,许多病人只表现僵直;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震颤,僵直进展性加重,动作变得愈来愈慢(动作缓慢),愈来愈少(动作过少),愈来愈难发动(动作缺失)。僵直再加上动作过少可能促成肌肉酸痛与疲乏的感觉。面无表情,成为面具脸,口常张开,眨眼减少,可能造成与抑郁症相混淆,躯体姿势前屈。病人发现开步很困难;步态拖曳,步距缩小,两上肢齐腰呈固定屈曲位,行走时两上肢没有自然的摆动,步态可以出现并非有意的加速,病人为了避免跌倒而转入奔走,出现慌张步态(festination)。由于姿势反射的丧失,病人身体的重心可发生移位而出现前冲(propulsion)或后冲(retropulsion)。讲话声音减弱,出现特征性的单调而带口吃状的呐吃。动作过少加上对远端肌肉控制的障碍可引起写字过小症(micrographia)以及执行日常生活活动时日益加重的困难,大约50%的病例有痴呆症状,而且抑郁症也属常见。
引发病因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
年龄老化:帕金森患者主要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中,并呈现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的趋势。
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多巴胺神经元。
家族遗传性: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家族性发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
遗传易感性:尽管帕金森病的发生与老化和环境毒素有关,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于同一环境的人都会出现帕金森病。虽然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家族集聚现象,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是散发性患者,迄今为止,没有在散发的帕金森病患者中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
临床症状
帕金森病的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且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分以下四种情况:
静止性震颤:震颤往往是发病最早期的表现,通常会出现单侧手指搓丸样运动,其后会发展为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在静止时出现不自主的有节律颤抖,早期在变换位置或运动时,症状可减轻或停止。震颤会随情绪变化而加剧。
肌强直:早期多从单侧肢体开始,患者感觉关节僵硬及肌肉发紧。影响到面肌时,会出现表情呆板的“面具脸”;影响到躯干、四肢及髋膝关节呈特殊的屈曲姿势。
运动迟缓:早期患者上肢的精细动作变慢,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比以前缓慢许多,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
姿势和步态异常:由于四肢、躯干、颈部肌肉强直使患者站立时呈现特殊屈曲的姿势,头前倾,躯干腹屈,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部内收,髋和膝关节略弯曲。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 “慌张步态”。行进中,患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减少以至消失;转身困难,以致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可。
此外,有时患者还会合并出现语言减少和声音低沉单调、吞咽困难、流涎、睡眠障碍、抑郁或痴呆等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本病,首先应对本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它是一个长期性的疾病,一般说来它不会很快地威胁病人的生命,要长期地进行这种斗争,要长期地跟保健,和长期地为治愈这种疾病而做不懈努力,必须有长期的思想。
第二,在治疗上帕金森氏病真正的原因不清楚,所以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真正特效的、能够完全解决它的一个手段。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将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状混同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目前医学界正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现在主要还是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来阻止或者是延缓它的发生和发展,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1、西医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原理
帕金森氏病是由于脑内黑质细胞的减少引起的。黑质细胞象一个加工厂一样能够产生多巴胺,如果加工厂遭到毁坏,那么脑内的多巴胺就减少了,脑内的另一个部位——苍白球就会异常活跃,造成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状。
那么如果我们把多巴胺药物给病人服用,就可以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从而减轻苍白球的过度活动,使得病人的症状减轻。从目前来看,美多巴等药物就是一种多巴胺替代物,当我们自己不能产生多巴胺这种物质,我们通过外界给予补偿的方式来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维持身体的正常的功能。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种类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都是通过间接方式促进多巴胺的生成或者减少多巴胺的分解,以缓解症状,但药物治疗存在着副作用多和长期应用后药效衰减的缺点。
立体定向手术主要是针对苍白球的异常活动,通过手术方法降低异常活动的苍白球的兴奋性,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现在还可以进行深部电极的刺激,又称为脑深部核团刺激术(DBS),就是用一个电极来刺激剩余的神经细胞来加快产生多巴胺物质,也可以弥补它的功能不足。最近出现了另一种方法为神经干细胞移植,尚处于研究阶段。
2、具体治疗措施
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二者都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1)药物治疗: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制剂(商品名为美多巴或息宁),自六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是临床上最核心的药物。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疗,病情则会复发。在最初几年药物治疗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有些病人会产生“剂末”现象和“开、关”波动。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经过3-5年的治疗后病情会变得难以控制,药物的副作用与其疗效会功过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外科治疗:主要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手术(细胞刀)与电刺激手术两种方式,原理都是为了抑制脑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前者是在异常活跃的神经核团上制造一个直径约3毫米的毁损灶,后者则是埋植刺激器通过高频电刺激达到类似毁损的效果。从外科手术操作技术上讲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均是将电极放在特定的脑内核团靶点上,之后进行刺激或毁损。
由于帕金森氏病人脑内病变的根源是神经细胞功能的减退,所以从理论上讲,神经干细胞(可以替代病人衰退的脑细胞)移植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在临床应用以前还要做更细致的研究,我们预计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要择人择时。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手术治疗的适合人群,尤其是那些对左旋多巴(美多巴或息宁)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长期服用以后疗效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的患者。但是,另外一些脑部的慢性疾病也会表现出类似帕金森氏病的症状,所以早期的患者并不是很容易确诊的,应该找有经验的神经科医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结合必要的检查手段(如磁共振检查)和药物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一下其它的疾病,弄清楚造成患者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帕金森氏病通常进展缓慢,并不是一个致命的急症,所以对疾病发展过程的观察很重要,并不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术前诊断明确手术的效果才有保障。
由于帕金森氏病缓慢进展的特点,所以并没有一个必须要做手术的绝对期限,什么时候来做手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一般来讲,对早期的帕金森氏病患者应首先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3~5年后效果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病情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这时候就应考虑外科治疗了。根据临床对1,600余例帕金森氏病手术的统计,80%以上的患者是在这一时期接受手术治疗的。一般来讲,相对年轻的,症状集中在身体一侧的,全身健康状况比较好的病人手术效果更好。晚期的高龄病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的可能性更大,全身健康状况往往不太好,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相对较多。
3、 针灸治疗
本病的针刺治疗多以震颤熄风为主,体针常用穴位为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太溪等,可随证加减穴位,留针时间约30~50分钟,疗程以10~15天为佳。头皮针多以舞蹈震颤控制区为主要的刺激区域,根据症状可配合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本病的疗程较长,应避免穴位疲劳,必要时可以考虑2组处方交替使用。因本病较为顽固,临床上常使用电针,常用频率为100~180次/分不等,以连续波为主,有时可选择疏密波。
通常认为,针刺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机制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了脑内的多巴胺水平,并且有升高基底节区其它单胺类递质的作用,可能与针刺对基底节残存神经元的调节作用有关;②清除了神经损伤因素,针刺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应,并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至正常水平,恢复平衡后的自由基清除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使机体免受过量活性氧攻击,减轻脑组织损伤,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起到神经保护性治疗作用;③减弱震颤肌电位的振幅、频率,从而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震颤体征;④改善了病变脑组织的修复条件;有人观察到针刺可一过性的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并使这一效应持续。无论是针刺提高了抗自由基酶活性,还是提高大脑内的血流状况,均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4、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上肢锻炼
(1)缓慢触摸下颌和胸部,约5秒钟,头向后翘起,约5秒钟。
(2)头向右转向后看,约5秒钟,同样动作向左转向后看5秒钟。
(3)右肩向下,右耳向右肩上靠,保持住;左侧重复以上动作。缓慢大范围地向一侧旋转头部,然后换方向。
(4)下颌前伸,保持5秒钟;然后内收5秒钟。
(5)伸直手臂,高举过头,向后,保持10秒钟。
(6)双手向后在背部扣住,往回拉,10秒钟。
(7)将手放在侧肩上,试着用面部去接触肘部,10秒钟。双肘分开,双手置胸前,挺胸,10秒钟。
(8)手臂置于头上,肘关节弯曲,左手抓住右肘,右手抓住右肘,身体向两侧弯曲。
(以上每项练习3-5次)
躯干锻炼
(1)双脚稍分开,双膝微曲,右臂高举过头,缓慢向左侧弯曲,保持住;然后左侧重复。每次保持3-5分钟。
(2)手臂前伸,轻轻地向对侧交叉。多次重复,坚持5分钟。
(3)平躺在地板上,一侧膝关节曲向胸部,保持住;另一侧重复;双侧同时再重复。
(4)平躺在在板上,双臂抱住双膝,慢慢地将头伸向膝关节。
(5)双后置于头下,保持一腿伸直,另一腿弯曲,交叉、弯曲向身体的对侧,保持住;另一侧重复。
(6)俯卧,腹部伸展,腿与骨盆紧贴地板,两手臂上撑,胸部离开地面,维持10秒钟。
(7)俯卧,手臂和双腿同时伸直离地,维持10秒钟,放松。
(以上每项练习3-5次)
下肢锻炼
(1)站立,双腿稍分,曲身弯腰向下,双膝稍曲,10秒钟。
(2)右手扶墙,左手抓住左脚,向后拉,维持;然后右腿重复。
(3)面向墙壁站立,双腿稍分开,双膝紧靠,手掌贴墙,身体前倾,感觉小腿肌肉牵拉,维持1-2分钟,重得练习。
(4)坐在地板上,一腿伸直,另一腿弯曲,曲腿紧靠直腿股部,试将头靠向直腿,维持;另一侧重复。
(5)“印度式盘坐”,双脚掌相对,试将膝部靠向地板,维持并重复。“V”型坐下,头靠向右腿、中间和左腿,每个位置维持5-10秒钟。
(以上每项练习3-5次)
保健护理
1、日常护理
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护理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晚期卧床的病人,其护理任务则越来越重。对帕金森患者的护理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膳食和营养:
① 可根据病人的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疗者宜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因蛋白质可影响多巴胺的治疗效果。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全日总量约40~50克。在限制范围内多选用乳、蛋、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适量进食海鲜类,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② 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供给应充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
③ 食物制备应细软、易消化,便于咀嚼和吞咽,按半流质或软食供给。
④ 饮食宜清淡、少盐;禁烟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给。
(2)生活中的指导和帮助:本病早期,病人运动功能无障碍,能坚持一定的劳动,应指导病人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坚持四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运动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此时宜注意病人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走路时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厕下蹲及起立困难时,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动作笨拙,常多失误,餐食中谨防餐具。无法进食者,需有人喂汤饭。穿脱衣服,扣纽扣,结腰带、鞋带有困难者,均需给予帮助。
(3)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病人作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4)预防并发症: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及采光等。根据季节、气候、天气等情况增减衣服,决定室外活动的方式、强度。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预防感冒。晚期的卧床病人要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尿便浸渍和褥疮的发生。被动活动肢体,加强肌肉、关节按摩,对防止和延缓骨关节的并发症有意义。结合口腔护理,翻身、叩背,以预防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2、保健措施
1、帕金森氏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却是进行性加重,有的病人病情也可以发展得很快。因此,要早治疗。一般常用的药物有金刚烷胺、安坦、左旋多巴、美多巴等。但这些药物长期服用会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因此最好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是补气养血、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祛痰,祛瘀,平肝熄风全面调
理帕金森病症状,从根本上控制和缓解症状,无任何副毒作用,标本兼治。
2、鼓励早期病人多作主动运动,尽量继续工作,培养业余爱好。
老年人得了帕金森病并不可怕,和其他的病种一样,也有其日常保健的方法。而有氧运动养生却是让老年人帕金森病得到缓解的保健良方。
规律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蹬车、瑜伽等,这些运动能让我们的心情平和愉悦,远离失眠的困扰。如果每周能坚持4次,每次30―4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运动,16周后,以前从不运动的人入睡时间会缩短一半,总睡眠时间会延长1小时,这能提高脑部与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有关的化学物质水平,从而提升认知功能。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让你在工作的时候“灵光”闪现,好创意源源不绝。
-
广东熊**
回复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帕金森的有效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帕金森病的病因:
家族遗传性(35%):
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病因迄今未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伴Parkinson病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变性为主,尚有其他临床特点,故可称之为症状性Parkinson病,如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纹状体黑质变性(SND),Shy-Drager综合征(SDS)及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等,还有一些疾病或因素可以产生类似PD临床症状,其病因为感染,药物(多巴胺受体阻滞药等),毒物(MPTP,一氧化碳,锰等),血管性(多发性脑梗死)及脑外伤等所致,临床上称为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syndrome,Palkinsonism)。
年龄老化(25%):
帕金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前发病少见,提示老龄与发病有关,研究发现,自30岁以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氧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力,纹状体多巴胺递质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然而,仅少数老年人患此病,说明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蜕变不足以致病,年龄老化只是本病发病的促发因素。
环境因素(5%):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遗传易患性,近年在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曾发现a共同核素基因的Al?53THr突变,但以后多次未被证实。
目前普遍认为,帕金森并非单一因素,多种因素可能参于其中,遗传因素可使患病易感性增加,只有与环境因素及衰老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衰竭,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凋亡,免疫异常等机制才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而发病。
帕金森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1、PD早期治疗
PD早期黑质-纹状体系统存留的DA神经元可代偿地增加DA合成,推荐采用理疗(按摩、水疗)和体育疗法(关节活动、步行、平衡及语言锻炼、面部表情肌操练)等,争取患者家属配合,鼓励患者多主动运动,尽量推迟药物治疗时间。若疾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PD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恢复纹状体DA与Ach递质系统平衡,应用抗胆碱能和改善DA递质功能药物,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用药原则:
①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尽量用较小剂量取得满意疗效。
②治疗方案个体化,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类型和程度、就业情况、药物价格和经济承受能力等选择药物。
③不应盲目加用药物,不宜突然停药,需终生服用。
④PD药物治疗复杂,近年来推出的辅助药物DR激动药、MAO-B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等,与复方多巴合用可增强疗效、减轻症状波动、降低复方多巴剂量,单独使用疗效不理想,应权衡利弊,适当选择联合用药。
(1)抗胆碱能药:对震颤和强直有效,对运动迟缓疗效较差,适于震颤明显年龄较轻患者。常用安坦(artane)1~2mg口服,3次/d,开马君(kemadrin)2.5mg口服,3次/d,逐渐增至20~30mg/d。其他如苯甲托品(cogentin)、环戊丙醇(cycrimine)、安克痉(akineton)等,作用与安坦相似。副作用包括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和排尿困难,严重者有幻觉、妄想。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可影响记忆功能,老年患者慎用。
(2)金刚烷胺(amantadine):促进DA在神经末梢释放,阻止再摄取,并有抗胆碱能作用,是谷氨酸拮抗药,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轻度改善少动、强直和震颤等,早期可单独或与安坦合用。起始剂量50mg,2~3次/d,1周后增至100mg,2~3次/d,一般不超过300mg/d,老年人不超过200mg/d。药效可维持数月至1年。副作用较少,如不安、意识模糊、下肢网状青斑、踝部水肿和心律失常等,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和肝病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也可用其衍生物盐酸美金刚烷(memantine hydrochloride)。
(3)左旋多巴(L-dopa)及复方左旋多巴:L-dopa是治疗PD有效药物或金指标。作为DA前体可透过血脑屏障,被脑DA能神经元摄取后脱羧变为DA,改善症状,对运动减少有特殊疗效。由于95%以上的L-dopa在外周脱羧成为DA,仅约1%通过BBB进入脑内,为减少外周副作用,增强疗效,多用L-dopa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DCI)按4∶1制成的复方制剂(复方L-dopa),用量较L-dopa减少3/4。
复方L-dopa剂型:包括标准片、控释片、水溶片等。标准片如美多巴(madopar)和帕金宁(sinemet):①Madopar由L-dopa与苄丝肼按4∶1组成,美多巴250为L-dopa 200mg+苄丝肼50mg,美多巴125为L-dopa100mg+苄丝肼25mg,国产多巴丝肼胶囊成分与美多巴相同,②帕金宁(Sinemet 250和Sinemet 125)由L-dopa与卡别多巴按4∶1组成。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肝肾阴虚
【主症】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为肢体颤动粗大,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咽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方药】天麻、玄参、生地、桑寄生、茯神、石决明、钩藤、代赭石、夜交藤、龟版,生龙骨、生牡蛎,白芍、天冬、怀牛膝、杜仲、黄芩、栀子。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加知母、黄柏、丹皮;心烦失眠,加炒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养血补心安神;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熄风活络止颤之力。
看了帕金森的有效治疗方法的人还看:1. 老年人手抖治疗方法
2. 民间治疗鼻窦炎的方法
3. 风丹最有效治疗方法
4. 周肩炎最有效治疗方法
5. 焦虑症有效治疗方法
-
姜齐
回复一般来说,帕金森最好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进行补充。早期帕金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苯海索片、盐酸普拉克索片或者左旋多巴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服用一段时间之后,如果病情没有很好的改善,反而加重可以考虑通过DBS脑部植入起搏器刺激术进行治疗,手术后可以根据恢复情况询问医生是否需要继续用药。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抽烟,均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熬夜,保持充足的休息,不要随意用药、更改药量,定期复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在帕金森病的各种治疗方法中,仍以药物的治疗最为有效。在药物治疗史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一、掌握好用药时间,疾病早期无需特殊治疗,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如体育锻炼,若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时,可进行药物治疗。
二、坚持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用药原则。
三、LOW和SLOW的原则,即尽可能的维持低剂量,增加剂量有缓慢。
四、强调治疗个体化。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维持纹状体内乙酰胆碱和多巴胺两种神经递质的平衡使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常见药物如下:
一、抗胆碱药,对震颤和肌强直有效,对运动迟缓疗效较差。
二、金刚烷胺,可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多巴胺和减少多巴胺的再摄取,能改善帕金森病的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三、多巴胺替代疗法,可补充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的不足,是帕金森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由于多巴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采用替代疗法,补充前体左旋多巴,当左旋多巴进入脑内被多巴胺囊神经元摄取后脱羧转化为多巴胺而发挥作用。左旋多巴治疗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治疗自小剂量开始。
-
平淡之
回复????治疗帕金森症的药物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胆碱能制剂和金刚烷胺等; ????帕金森病是由于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不足而引起,当把多巴胺作为药物给患者服用时,由于不能穿越血脑屏障而使治疗失败。 ????人脑除了头皮、头盖骨、脑脊膜三层保护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防止脑免受外界化学性伤害的自我保护系统,叫做血-脑屏障。就是在血与脑之间形成的一个屏障。 其在保护脑免受外界化学性伤害的同时,也将好多对脑有利的物质(包括药物及健脑食品)阻隔在脑之外。 脑组织伤害的脑病患者,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因为无法穿越血脑屏障,也就达不到治疗脑病的目的。 ????但神经酸可以顺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促进受损、濒死状态的神经细胞恢复,可促使细胞释放大量多巴胺原料的前体物质,在脑内合成多巴胺,从而使大脑多巴胺神经递质恢复正常水平。 ????我国目前有200万帕金森患者,而且每年以10%比例增长;按目前常规治疗手段(单双脑起搏器手术),平均手术费用15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