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喘证和肺胀
如何诊断喘证和肺胀
最佳回答
治疗喘的话和肺胀可以通过CT的方式来进行检查,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的,使心理得到帮助的,得不到改善,就是心理来说也会受到影响和损伤的,建议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有效的处理和改善,使使身体得到帮助,如果得不到帮助,对身体来说也会受到影响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
-
xuzhujun728
回复2.喘证
《内经》“喘”字、约有二义,一指喘促病证,常称“喘息”、“喘逆”、“喘喝”,“喘鸣”、“喘呼”,或称“息贲”、“上气”。莫枚士《研经言》释喘:“古之所谓喘,即今之所谓气促。《说文》'喘,疾息也’。……疾息正今之气促。”二指脉喘,谓脉搏跳动急迫,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平肾脉来,喘喘而坚……白脉之至也,喘而浮……喘而浮,名曰肺痹”。《素问.三部九候论》“九候之脉……盛躁喘数者为阳”《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喘,名曰暴厥”。《灵枢.热病》“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等,凡此脉喘,悉与喘病之喘迥异。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于肺,其次在于肾,其次在肝、心、胃及大肠诸脏腑。《素问.标本病传论》云“肺病喘咳”;《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肺病者,喘咳逆气”;《灵枢.五阅五使》云“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五邪》云“邪在肺,则病……上气喘”。《素问.至真要大论》还明确指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凡此皆言喘病在肺。又《藏气法时论》云“肾病者……喘咳身重”;《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喝喝而喘”。此言喘病在肾。此外,《脉要精微论》云“肝脉搏坚而长……令人喘逆”,言喘病属心。《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暴上气而喘”,言喘病属心。《素问.厥论》“阳明厥逆,喘咳身热”;《灵枢》四时气》“气上冲胸,喘不能灸立,邪在大肠:,是言喘属胃与大肠。概诸所核爆,喘病属肺亦属肾,并与诸脏腑相关。《难经.四难》曾谓”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便是《内经》理论思想的体现。
??致喘的病因颇多,《内经》认为有外感六淫所伤致喘,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喝“;《素问.五常政大论》”岁火太过,炎暑流行……少气喘咳 ”,此乃炎热之气所伤致喘。《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甚则喘咳逆气”,此燥气所伤致喘。《气交变大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喘咳”,此寒气所伤致喘。《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复,湿变乃举……喘咳有声”,“太阴司天,呼吸气喘”,此湿气所伤致喘。《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此风气所伤致喘。又有饮食劳倦及情志所伤致喘,如《生气通天论》“味过于甘,心气喘满”;《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素问.经脉别论》“有所惊恐,喘出于肺”;《素问.痿论》“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等。又有因气滞血瘀及水气泛溢致喘,如《素问.调经论》“气有余则喘咳上气”;《脉要精微论》“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平人气象论》“颈脉动,喘疾咳,曰水”;《逆调论》“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等又有因脏腑虚实、阴阳失调致喘,如《灵枢.天年》“五藏皆不坚……喘息暴疾”;《素问.奇病论》“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其盛在胃,颇在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喘粗为之俯仰”;《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使人喘鸣”等。此外还有因针刺喘误伤致喘,如《素问.刺禁论》“刺缸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综上所见,喘的病因多端。后世沿用和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将理失宜,六淫所伤,七情所感,或因附堕惊恐,渡水跌仆,饮食过伤,动作用力,遂使脏气不和,营卫失其常度,不能随阴阳出入以成息,促迫于肺,不得宣通而为喘也。”(《济生方.咳喘痰饮门》)
喘的辩证是以虚实为纲,实喘多而虚喘少。实喘包括七种主要证候:
一为肺热喘,《素问.刺热篇》云:“肺热病者……身热,热争则喘咳。”
二为肺寒喘,《灵枢.五邪》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
三为肺胀喘,《灵枢.经脉》云:“肺手在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四为心痹喘,《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暴上气而喘。”
五为阳明腑实气逆喘,《素问.阳明脉解》云:“阳明厥则喘而惋。”《素问.厥论》云:“阳明厥逆,喘咳身热。”
六为水气喘,《素问.水热穴论》云:”水病下为胕肿腹,上为喘呼……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水气之所留也。”《素问.示从容论》又云:“喘咳者,有水气并于阳明也。”
七为血瘀喘,《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凡诸实喘,皆上个月喘呼气粗,胸满气胀,甚则喘息鼻张等特点,诸如“喘粗为之俯仰”,“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腹大满膨而喘咳”等等。
虚喘则包括三种主要包括三种主要证候:
一曰肺虚喘,《素问.玉机真藏论》云:“秋脉者肺也……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素问.藏气法时论》去:“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
二曰肾虚喘,《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肾病者……喘咳身重,寝汗出。”
三曰五脏气败喘,《素问.玉机真藏论》去:“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真藏脉见,乃预之期日。”凡此虚喘,皆以“少气”、“短气”为特点。
-
成都-陈**
回复咳嗽咯痰,胸闷气喘,迁延不愈,逐年加重,你以为仅仅风寒风热引起的感冒症状,殊不知可能属于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隶属中医“咳嗽”、“喘症”、“痰饮”、“肺胀”等范畴,是我们国家患病人数较多、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中老年群体尤其多发。那么该如何预防并且缓解这种疾病带来的身体状况呢?中医讲究辩证疗法,根据症状的不同表现,要采取针对性的疗养方法。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种在家就能使用的慢阻肺的食疗法。
一、风寒袭肺。主要表现为:咳嗽声重,喘气声急,咽喉发痒,咳白色的稀痰,鼻塞,流清色鼻涕,头痛,四肢发酸,浑身乏力;有时伴随畏冷发热等外感风寒的表症。这时候适合用麻黄入茶来疏散风寒、宣通肺气、温润止咳,改善不适的症状。
麻黄茶的做法:用250ml水将麻黄、杏仁、桂枝、甘草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等待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用开水冲饮。
二、风热犯肺。它的症状表现:咳嗽声粗,经常咯黄色的黏稠痰液并且不太容易咳出来,发热的情况较为严重,舌头呈现鲜红或者暗红色。此时应该清热解表、宣肺化痰,服用桑菊饮代茶饮,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桑菊饮的做法:用250ml沸水将桑叶和菊花冲泡十分钟,再添加薄荷盖上盖子闷五分钟即可。也可放凉随时取用。
三、痰浊阻肺。具体表现为:气喘胸闷,咳嗽痰多,痰呈现白色的粘腻状,咯吐不利,口中发腻,口粘不渴,舌苔厚腻、色白。就需要用三子养亲汤来化痰降气,宣肺平喘。
三子养亲汤的做法:将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放入250ml水中熬煮五分钟后,等温度适合入口时添加少量蜂蜜或者冰糖,可以作为日常茶饮,也可睡前服用。
四、痰热郁肺。主要症状表现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咳稠黏的黄痰。日常饮食注意以清淡为主,在早餐粥中添加桑白皮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桑白皮粥的做法:米和桑白皮粉的比例约为5:1,加水熬制成粥,最后添加适量蜂蜜调味。
五、肺脾气虚。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喘不止,食欲不振,腹部鼓胀,气短乏力,痰多稀白,面部浮肿。这是身体发出的亏损信号,应该健脾益肺,补气安神,服用具有补肺气功效的中药代茶饮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的做法: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按照3:3:3:2:1:2的比例放入适量水中熬煮十分钟,滤掉残渣,随取随饮。
方剂只有建立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这里分享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如果遇到病情急性发作,一定要及时就医,遵从医嘱。如果你或者家人确实存在一些呼吸系统上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或在后台留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免费发送《春季养肺润肺调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