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艾炙肚脐后的排湿反应有哪些

时间: 阅读:7860

艾炙肚脐后的排湿反应有哪些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3-07-18 17:05:55

艾灸肚脐以后出现的排斥反应会导致出现有一些腹泻的症状,另外针对于想要去排除体内湿气反应的话,除了艾灸以外,也建议在平常的时候多去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也是可以帮助你去改善这种体质变化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平淡之
    回复
    2023-07-18 20:20:36

    1 艾灸肚脐眼后肚脐红痒的原因1.可能是排病反应

    艾灸肚脐眼后肚脐红痒,很大的可能是出现了排病反应,这是因为体内有风寒湿邪。

    如果体内寒湿邪气较重,灸治过程中身体上可能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特别是妇科问题严重的患者,施灸时就会在肚脐周围,腹股沟处出现这些症状。

    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

    2.可能是过敏

    如果在艾灸后肚脐周围红痒的很厉害,好几天都没有消退,则要考虑是不是过敏了,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情况还是属于排毒反应。

    一般过敏体质患者在艾灸过程中,更容易诱使机体出现过敏反应。通常会出现红色小疹或风团样丘疹,出现浑身发热、瘙痒难忍等症状。

    2 艾灸肚脐眼后肚脐红痒解决办法1.停止艾灸

    在艾灸肚脐眼之后出现红痒的情况,建议先观察症状,如果症状和过敏的情况差不多,最好中止艾灸。

    2.不抓挠

    艾灸后肚脐眼红痒,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去抓挠,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因为抓挠会刺激皮肤更加的瘙痒,而且如果肚脐周围有红疹、水泡,抓破之后还有感染、留下色素沉淀的风险。

    3.多观察

    一般艾灸后肚脐眼痒,在停止艾灸后几天内会自然消退,期间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但是如果观察到没有消退,那么应该就医治疗。

    4.用药治疗

    如果在艾灸后过敏导致皮肤红痒,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应用抗组胺,维生素C等药物;如果还有发热,奇痒,口干,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应用皮质类激素。

    3 艾灸肚脐眼排毒反应1、口渴

    艾灸后会出现上火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主要表现速度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等,秋冬季艾灸容易上火。艾灸所擅长的是扶阳,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

    2、出现灸疱

    灸疱是艾灸时出水汽是因为寒邪外排所致,很多是灸后不知不觉起的。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可以用针刺破,每天手拿艾条悬灸下,艾灸可以杀菌消毒,促进愈合,一般不用包扎。期间可能不断有水排除,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期间泡处不要见水。

    3、皮肤痒

    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寒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4、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

    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花斑的皮肤会红一块白一块,红点的可能带有痒的感觉。花斑的多见些,为体内寒湿重所致,一般灸段时间都会消失,消失的同时,体质大都能感觉到改善。红点的大多是体内寒湿过重,大都是灸一段时间后才出的,出红点后,不易用随身灸来灸,需要烟力直接些的灸法,大都会逐步缓解。

    5、失眠或嗜睡

    灸后失眠大多出现在艾灸的某个时段,大多是寒邪外排所致,有的会一休不眠,说不出的难受,不过过后,大都能感觉的已有问题的好转。

    灸后嗜睡比较常见,灸后阴阳重新建立,体内正气和邪气会互相斗争,而睡眠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战场,有助于身体恢复,此时注意适当休息,不要晚上艾灸太晚。

    6、尿多

    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

    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7、拉稀

    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有问题,或有肿瘤发生。肠道问题居多。

    8、肚脐出水

    艾灸肚脐出水了,并且比较多的话,也可能是艾灸的排湿反应,这也说明身体内部有寒湿之气。建议平时注意腹部保暖勿受寒,饮食注意清淡细软温热易消化,忌生冷的食物,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和热汤粥。

    9、月经提前或推后

    艾灸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的话,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能出现提前或推后。

    10、寒感

    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有的人艾灸时手心脚心出冷汗,也是寒感的一种,需要继续艾灸。

    11、热感

    艾灸后会有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12、沉感

    艾灸后的排病反应还包括沉感,感觉身体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艾灸激发人体的正气,在冲击经脉。

    4 艾灸肚脐眼的功效与作用

    1.艾灸肚脐眼可以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反胃,呕吐,泄泻等症。

    2.艾灸肚脐眼能激发三焦的气话功能,疏通经络,使气机畅通,促进代谢,缩减脂肪,有助于缓解小便不利,水肿,肥胖症。

    3.艾灸肚脐眼可以调理冲任,固经安胎,适宜于调理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不孕,黄褐斑,面色晦暗等症。

    4.艾灸肚脐眼可以理气活血,通经活络,适宜于调理肠麻痹,手脚麻木及各种酸痛症。

    5.艾灸肚脐眼能调节脏腑营养平衡,使气血畅通,有助安神,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盗汗,自汗,带下,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症。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18 20:20:36

    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艾灸是可以排湿气的,但很多人做完艾灸后,并没发现有排湿气的迹象,所以想知道湿气到底是从哪出来的,但也有人反映艾灸一年后什么病都出来了,这到底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

    一般来说,艾灸后除湿的每个人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大多数人会发烧,咳嗽,腹泻,尿量增加等,这些症状都比较轻微,如果在艾灸后出现严重的腹泻,咳嗽,发烧等情况,则应注意这一点,这可能不是正常的排湿反应。

    艾灸一年后什么病都出来了

    艾灸后,患者会有很多不良症状。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排毒作用,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小。 因此,每个人都不必担心太多。 如果您的喉咙痛,可能是由于冷空气耗尽所致。

    艾灸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这是治疗疾病的中药方法。 它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可以帮助我们治疗各种疾病。 但是,艾灸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症状,例如喉咙痛,臭屁等,都是正常现象,对人们的健康没有太大危害。 它们主要是排毒过程。 因此,您完全不必担心。 注意和休息就足够了。 当患者体内的有毒气体几乎耗尽时,这种症状会自然消失。

    艾灸哪个位置排湿气

    艾灸本身具有加热经络,散寒的作用,是祛湿的好方法。祛湿的穴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除湿效果。关元穴位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包括祛风除湿,调节气血,健脾胃功能。关源位于脐带下方三英寸处;名门穴位是人类生命力的中心,体内大量水分。此穴位可适当灸。增强身体活力,驱散体内潮湿。明门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经艾灸刺激的凤龙穴能起到健脾除湿的很好的保健作用。小腿的前侧和外侧,在外踝尖端上方8英寸处;足三里能调节阳气,强阳气,体内水分自然消除。祖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在小腿下方3英寸处。

  • 成都-陈**
    回复
    2023-07-18 20:20:36

    1 艾灸后怎么看湿气排出

    1、出很多汗:一般湿气会随着汗液的排出一起排出,艾灸过后出大量汗有可能是因为在排湿气,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后出汗不可立刻洗澡,因为此时毛孔张开,容易造成寒气入侵,建议4个小时之后或者第二天再洗澡。

    2、出现红疹:艾灸后局部出现红疹,说明湿气通过皮肤排出体外,观察后如果无大碍的话可以继续艾灸,红疹会随着体内湿气的排出而慢慢消失。

    3、排气增加:艾灸可以健脾胃,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可能会出现肚子咕咕叫、排气增加的情况,而且放屁拉屎都很臭,说明湿气正在排出。

    2 艾灸怎么看湿气重不重

    出现水泡证明湿气较重。

    一般在艾灸后出现了水汽、水珠就证明是有湿气的,但如果出现了水泡,则说明体内湿气较重,且不同的水泡反映出不同的身体状况。

    一般如果水泡是透明的,说明体内是湿寒;如果水泡是黄色的,则证明体内有火气;如果水泡里面含有血水,则证明湿毒很严重。

    出现水泡后不用过于担心,注意清洁卫生一般不会出现化脓的现象,一般1天左右就可自行消退,待水泡消除后可以继续艾灸。

    3 艾灸部位出水要擦掉吗

    在艾灸完后擦掉。

    在艾灸的过程中,湿气重的人艾灸部位一般会出很多水,艾灸的时候不需要擦掉,待艾灸结束后需要立刻擦掉,这是因为艾灸后皮肤的毛孔处于张开的状态,如果不擦的后容易使寒邪之气侵入体内,引起身体不适。

    艾灸过程中出水是正常现象,因为艾灸是通过点燃艾条后的温热来刺激穴位,促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来加强身体的体质,起到温补益中、健脾暖胃的效果,从而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出水就是证明在排湿气的一个表现。

    4 艾灸为什么不能天天灸

    正常人不能天天灸。

    1、艾灸是通过点燃艾条后近距离刺激皮肤上的穴位,天天艾灸的话容易出现皮肤灼伤,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

    2、艾灸是属于慢性的调理,讲究循序渐进的原理,应该按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慢慢增加艾灸的频率,不可不顾自身身体的情况而去一味追寻艾灸的量。

    3、艾灸的时候皮肤的毛孔会处于张开的状态,体内的正气也会有一定的流失,天天艾灸的话可能会损耗自身的正气,艾灸后需要休息几天来进行身体的恢复,效果才会更好。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18 19:19:26

    1 艾灸后肚脐眼好多黄水怎么回事1.可能是排湿反应

    在艾灸肚脐眼和腹部后,出现肚脐眼流黄水的情况,说明体内的湿气很严重,这是一种排湿反应。

    通过艾灸的治疗保健让体内的寒湿彻底的排出了体外,而黄水就是体内集聚的寒湿气,当湿气聚到一起时就会呈水滴样出现,也就我们看到的出黄水情况,这是一种好转的现象。

    建议将流出来的黄水擦干净后继续艾灸就可以了,避免中途停顿而影响了整体的效果,坚持艾灸后会发现出黄水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慢慢会完全消失,当出黄水问题完全消失后就说明体内的湿气差不多都排出来了。

    2.肚脐眼感染

    如果肚脐眼本身存在破溃、疖肿的情况,还对肚脐进行了艾灸治疗,那么温热刺激下,很可能会导致肚脐眼发炎,而出现肚脐眼流黄水的情况。

    通常黄水中还会伴有黄白色脓状物,有瘙痒、疼痛、发红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确诊是否出现感染。

    2 艾炙肚脐后的排湿反应1.艾灸后肚脐眼出水

    艾炙肚脐后的排湿反应,首先就是肚脐眼出水了。

    艾灸出水表示身体寒湿过重,有於堵。另一方面也说明你的身体灸感还不错,坚持下去你会看到更好的效果。一开始可以早晚灸两次,好转后每周2-3次即可。

    2.艾灸后想要小便

    许多人在艾灸之后会很想要小便,这也是身体排湿的一种反应。

    我们在艾灸的时候,为了避免上火,通常是由上往下灸,而制成艾条的主要成分是艾草,艾草性辛温,有通经络、逐寒湿的功效,在艾灸的过程中能够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促进体内湿气从膀胱中排出。

    3.艾灸后想要大便

    一些人在艾灸肚脐之后还会很想大便,并且排的比较顺畅,而大肠也是身体的排湿器官,这也说明身体在排出湿气。

    3 艾炙肚脐有什么好处

    1.艾灸肚脐眼可以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阴下降,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反胃,呕吐,泄泻等症。

    2.艾灸肚脐眼能激发三焦的气话功能,疏通经络,使气机畅通,促进代谢,缩减脂肪,有助于缓解小便不利,水肿,肥胖症。

    3.艾灸肚脐眼可以调理冲任,固经安胎,适宜于调理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不孕,黄褐斑,面色晦暗等症。

    4.艾灸肚脐眼可以理气活血,通经活络,适宜于调理肠麻痹,手脚麻木及各种酸痛症。

    5.艾灸肚脐眼能调节脏腑营养平衡,使气血畅通,有助安神,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盗汗,自汗,带下,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症。

    4 艾灸的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阿胶阿胶糕固元膏有什么区别

艾灸的禁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