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风寒犯肺证好治吗

时间: 阅读:11190

风寒犯肺证好治吗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3-07-18 14:45:01

病情分析:
风寒犯肺症好治疗,风寒入肺是由于感受风寒之邪伤到肺藏,患者出现一些咳嗽的情况,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咳嗽,气喘发热,鼻塞,流鼻涕,全身无汗等症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以后是可以治愈的。
指导意见: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艾江
    回复
    2023-07-18 17:17:28

    问题一:怎么治肺寒肺寒痰饮
    1.什么是寒咳
    寒咳就是受寒冷 *** 引起的咳嗽,常见于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急性发作、鼻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初期。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婴儿以鼻塞、喘憋、咳嗽为主;幼儿多先喷嚏后咳喘,学龄儿童多先干咳咽喉痒,后喘、胸闷,夜间发作较多。寒咳的特征:一是有受寒冷的病史。二是以干咳为主,可伴有流清涕、打喷嚏、喘、气短、喉痒,或痰少稀白、呈泡沫状,或发热、怕冷、手足凉。三是舌淡,舌苔白。
    2.为什么会寒咳
    天寒、形寒、寒饮是外因;肺脾肾阳虚体质是内因,肺寒痰饮内伏是发病基础;发病机理是外内合邪,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气逆而上行,则发为寒咳。
    天气寒冷致咳 肺气通于天,天气寒冷,寒邪可以直接从气道吸入肺系伤阳气。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空气 *** 以后,会发生痉挛、渗出等病理变化,引发咳嗽。
    形寒寒饮致咳 中医讲“形寒寒饮则伤肺”。用现代语言讲,就是皮肤、消化道黏膜受到寒冷 *** 以后,会间接导致呼吸道发生痉挛、渗出等病理变化,引发咳嗽。形寒即衣被单薄,则外寒从皮毛内入伤肺。寒饮即饮食生冷,寒气直接从胃啪脉上行至肺而遏抑肺气,则形成肺寒。
    阳虚体质 是寒咳的主要内因,肺气外达皮毛,内行水道。脾、肺、肾三脏息息相关。脾肾阳虚,肺通调水道失常,宣发肃降不及,则水湿痰饮停积于肺。肺为贮痰之器,故其标在肺;脾为后天之本,寒饮不化是脾失健运,故其本在脾;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命门之火不足,则一身阳虚不能化水,故其根在肾。
    3.寒咳怎么办
    ①当以散寒止咳为治,常选用三拗汤、六安煎、华盖散、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加减。
    常将生姜、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配合使用,兼有外寒,表实加麻黄,表虚加桂枝,喘加杏仁,水饮不化因于脾者加茯苓,因于肾者加泽泻;水饮郁而化热,有咽喉症状者加射干、牛蒡子、青果,日久伤阴者,加麦冬;肺经有热,有表证者加石膏,无表证者加黄芩;兼少阳证则加柴胡,有风温者加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桑叶、菊花,湿温加石菖蒲、白豆蔻、薏苡仁,夹风邪加辛夷、款冬花。
    ②还可选用穴位外敷、雾化吸入法、静脉滴注疗法等。
    ③预防:避免受凉,随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被;尽量喝热汤,少喝酸奶、冷饮;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过敏,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耐寒锻炼是户佳选择。耐寒锻炼的措施包括少穿衣服,适当地接触冷水,婴儿以经常接触空气为主、幼儿可散步、学龄儿童可晨跑等,要循序渐进,耐受为度,持之以恒。经耐寒锻炼后,可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发病也少。

    问题二:什么是肺热?什么是肺寒? 40分 肺寒――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
    肺热――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
    干咳无痰,分为两种。一种是风燥伤肺,一种是肺阴亏虚。
    风燥伤肺――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恶寒,身热
    肺阴亏虚――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
    肺寒证的治疗方法:温肺散寒。肺寒本属阳虚,阳虚生外寒,故多用辛温解表之剂温肺散寒,常用细辛、桂枝、麻黄、干姜、葱白之类。
    肺寒汤
    药物组成
    款冬花2两,紫菀(去土)2两,甘草(炙)2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节)2两,干姜(炮)2两,五味子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炒)2两,半夏(汤煮软,焙干)2两,细辛(去苗叶)1两。
    肺寒肺热大多属于实症。肺寒又可分为:风寒束肺、寒邪客肺;肺热也可分为:风热犯肺、热邪壅肺和燥邪犯肺。具体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证候鉴别如下:
    (一) 风寒束肺
    [临床表现]本证以咳嗽,痰稀白为主证,兼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症状。
    [证候分析]风寒袭表,内舍犯肺为本证病因。风寒束肺,津液遇寒既而为痰,气道受阻,使肺失宣降,故咳嗽痰稀白;风寒束表,故兼风寒表证。
    [证候鉴别]风寒束肺与风寒表证,两者病因相同,均由外感风寒邪气引起,但病理变化不尽相同,故临床表现症状有别。
    风寒束肺:邪由表而入,病变重点在肺,故以咳嗽为主症,兼有轻微表证。
    风寒表证,邪气在表为主,故以风寒表实为重点,以恶寒发热为主,兼有轻微或不兼风寒犯肺症状。
    (二) 寒邪客肺
    [临床表现]呼吸系主症为咳喘,痰稀白,伴见实寒象,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
    [证候分析]本证多以突然发作咳喘气急,且寒象明显为要点。
    寒邪客肺,阳气郁遏,气逆则咳喘;失于温煦则形寒;寒凝气血阻滞,则舌淡苔白,脉迟而缓。
    [证候鉴别]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
    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共症,咳痰稀白。
    不同点:寒邪客肺其症状较重,咳兼喘,伴实寒象;风寒束肺其症较轻,兼风寒表证。此外,前者病程长,后者病程短。
    寒邪客肺与饮停于肺证鉴别:
    共症,咳嗽,痰稀白。
    不同点:寒邪客肺,痰少;病史呈急性发作;性质属实证。钦停于肺,痰多呈泡沫稀水样;呈慢性反复发作病史;性质属本虚标实证。
    (三) 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以肺热咳嗽,痰黄稠和风热表证为要点。发热微恶风寒亥鼻塞流黄稠浊涕,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肺卫受病。风热灼伤,痰质稠黄,使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故为咳喘、鼻塞浊涕;邪犯肺卫,阳气郁遏,故见表热证;热盛津伤,则口干咽痛。
    (四) 热邪壅肺
    [临床表现]以咳喘里实热症状为主。咳喘气粗,痰稠黄,热象为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不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甚则鼻翼煽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即肺痈病。
    [证候分析]湿热邪气入于口鼻,或风寒、风热入里化热,热邪灼伤肺金,炼液为痰。痰热交阻、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故有咳喘息粗,甚至鼻翼扇动危候;里热蒸腾,津亏不足,心神不宁,故有明显壮热、口渴便结、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里实热象;热伤血络则咯、衄血;痰热壅滞,气血不畅,又可化腐为肺痈病证。
    [证候鉴别]热邪壅肺与风热犯肺证。
    共同点:两证均有肺热症状,邪气皆为外感。
    不同点:前者主里实热证,病程较长,病情铰重......>>

    问题三:肺寒的咳嗽症状是什么可以试试【11个治疗咳嗽小偏方】 1、白糖拌鸡蛋治疗咳嗽;2、木耳蒸鸭蛋;3、核桃、芝麻、生姜粉治疗咳嗽;4、梨汁炖冬菇治疗咳嗽;5、吃生姜片也止咳;6、煮萝卜水可治疗咳嗽;7、南瓜藤汁止咳;8、杏仁治疗咳嗽;9、搽风油精止咳平喘;10、罗汉果泡水治咳嗽;11、冰糖蒸白果。博弈游戏平台 诚意解答,望您采纳!

    问题四:我是肺寒还是肺热现在的医生 *** 的也不少,你怕冷,咳嗽不是肺寒,怎么能说是肺热呢?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能治好别人的病呢。所以这位医生的话是不能听的。风寒咳嗽是可以喝姜汤的,驱寒以后,咳嗽会慢慢好转的,还是配合吃一些温肺化痰的中成药比如半夏止咳糖浆等。

    问题五:肺寒的症状及食疗方法花椒用于温中止痛;除湿止泻。吴茱萸,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花椒、吴茱萸研磨成粉,调以黄酒,贴于肚脐。每天半小时,有减轻肺寒咳嗽的功效。

    问题六:怎么治肺寒肺寒痰饮
    1.什么是寒咳
    寒咳就是受寒冷 *** 引起的咳嗽,常见于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急性发作、鼻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初期。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婴儿以鼻塞、喘憋、咳嗽为主;幼儿多先喷嚏后咳喘,学龄儿童多先干咳咽喉痒,后喘、胸闷,夜间发作较多。寒咳的特征:一是有受寒冷的病史。二是以干咳为主,可伴有流清涕、打喷嚏、喘、气短、喉痒,或痰少稀白、呈泡沫状,或发热、怕冷、手足凉。三是舌淡,舌苔白。
    2.为什么会寒咳
    天寒、形寒、寒饮是外因;肺脾肾阳虚体质是内因,肺寒痰饮内伏是发病基础;发病机理是外内合邪,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气逆而上行,则发为寒咳。
    天气寒冷致咳 肺气通于天,天气寒冷,寒邪可以直接从气道吸入肺系伤阳气。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空气 *** 以后,会发生痉挛、渗出等病理变化,引发咳嗽。
    形寒寒饮致咳 中医讲“形寒寒饮则伤肺”。用现代语言讲,就是皮肤、消化道黏膜受到寒冷 *** 以后,会间接导致呼吸道发生痉挛、渗出等病理变化,引发咳嗽。形寒即衣被单薄,则外寒从皮毛内入伤肺。寒饮即饮食生冷,寒气直接从胃啪脉上行至肺而遏抑肺气,则形成肺寒。
    阳虚体质 是寒咳的主要内因,肺气外达皮毛,内行水道。脾、肺、肾三脏息息相关。脾肾阳虚,肺通调水道失常,宣发肃降不及,则水湿痰饮停积于肺。肺为贮痰之器,故其标在肺;脾为后天之本,寒饮不化是脾失健运,故其本在脾;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命门之火不足,则一身阳虚不能化水,故其根在肾。
    3.寒咳怎么办
    ①当以散寒止咳为治,常选用三拗汤、六安煎、华盖散、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加减。
    常将生姜、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配合使用,兼有外寒,表实加麻黄,表虚加桂枝,喘加杏仁,水饮不化因于脾者加茯苓,因于肾者加泽泻;水饮郁而化热,有咽喉症状者加射干、牛蒡子、青果,日久伤阴者,加麦冬;肺经有热,有表证者加石膏,无表证者加黄芩;兼少阳证则加柴胡,有风温者加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桑叶、菊花,湿温加石菖蒲、白豆蔻、薏苡仁,夹风邪加辛夷、款冬花。
    ②还可选用穴位外敷、雾化吸入法、静脉滴注疗法等。
    ③预防:避免受凉,随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被;尽量喝热汤,少喝酸奶、冷饮;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过敏,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耐寒锻炼是户佳选择。耐寒锻炼的措施包括少穿衣服,适当地接触冷水,婴儿以经常接触空气为主、幼儿可散步、学龄儿童可晨跑等,要循序渐进,耐受为度,持之以恒。经耐寒锻炼后,可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发病也少。

    问题七:什么是肺热?什么是肺寒? 40分 肺寒――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
    肺热――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
    干咳无痰,分为两种。一种是风燥伤肺,一种是肺阴亏虚。
    风燥伤肺――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恶寒,身热
    肺阴亏虚――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
    肺寒证的治疗方法:温肺散寒。肺寒本属阳虚,阳虚生外寒,故多用辛温解表之剂温肺散寒,常用细辛、桂枝、麻黄、干姜、葱白之类。
    肺寒汤
    药物组成
    款冬花2两,紫菀(去土)2两,甘草(炙)2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节)2两,干姜(炮)2两,五味子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炒)2两,半夏(汤煮软,焙干)2两,细辛(去苗叶)1两。
    肺寒肺热大多属于实症。肺寒又可分为:风寒束肺、寒邪客肺;肺热也可分为:风热犯肺、热邪壅肺和燥邪犯肺。具体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证候鉴别如下:
    (一) 风寒束肺
    [临床表现]本证以咳嗽,痰稀白为主证,兼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症状。
    [证候分析]风寒袭表,内舍犯肺为本证病因。风寒束肺,津液遇寒既而为痰,气道受阻,使肺失宣降,故咳嗽痰稀白;风寒束表,故兼风寒表证。
    [证候鉴别]风寒束肺与风寒表证,两者病因相同,均由外感风寒邪气引起,但病理变化不尽相同,故临床表现症状有别。
    风寒束肺:邪由表而入,病变重点在肺,故以咳嗽为主症,兼有轻微表证。
    风寒表证,邪气在表为主,故以风寒表实为重点,以恶寒发热为主,兼有轻微或不兼风寒犯肺症状。
    (二) 寒邪客肺
    [临床表现]呼吸系主症为咳喘,痰稀白,伴见实寒象,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
    [证候分析]本证多以突然发作咳喘气急,且寒象明显为要点。
    寒邪客肺,阳气郁遏,气逆则咳喘;失于温煦则形寒;寒凝气血阻滞,则舌淡苔白,脉迟而缓。
    [证候鉴别]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
    寒邪客肺与风寒束肺共症,咳痰稀白。
    不同点:寒邪客肺其症状较重,咳兼喘,伴实寒象;风寒束肺其症较轻,兼风寒表证。此外,前者病程长,后者病程短。
    寒邪客肺与饮停于肺证鉴别:
    共症,咳嗽,痰稀白。
    不同点:寒邪客肺,痰少;病史呈急性发作;性质属实证。钦停于肺,痰多呈泡沫稀水样;呈慢性反复发作病史;性质属本虚标实证。
    (三) 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以肺热咳嗽,痰黄稠和风热表证为要点。发热微恶风寒亥鼻塞流黄稠浊涕,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肺卫受病。风热灼伤,痰质稠黄,使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故为咳喘、鼻塞浊涕;邪犯肺卫,阳气郁遏,故见表热证;热盛津伤,则口干咽痛。
    (四) 热邪壅肺
    [临床表现]以咳喘里实热症状为主。咳喘气粗,痰稠黄,热象为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不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甚则鼻翼煽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即肺痈病。
    [证候分析]湿热邪气入于口鼻,或风寒、风热入里化热,热邪灼伤肺金,炼液为痰。痰热交阻、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故有咳喘息粗,甚至鼻翼扇动危候;里热蒸腾,津亏不足,心神不宁,故有明显壮热、口渴便结、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里实热象;热伤血络则咯、衄血;痰热壅滞,气血不畅,又可化腐为肺痈病证。
    [证候鉴别]热邪壅肺与风热犯肺证。
    共同点:两证均有肺热症状,邪气皆为外感。
    不同点:前者主里实热证,病程较长,病情铰重......>>

    问题八:肺寒的症状及食疗方法花椒用于温中止痛;除湿止泻。吴茱萸,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花椒、吴茱萸研磨成粉,调以黄酒,贴于肚脐。每天半小时,有减轻肺寒咳嗽的功效。

  • 姜齐
    回复
    2023-07-18 17:17:28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常方]三拗汤合止嗽散。

    [方义]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苏、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处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荆芥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白前8克,陈皮10克,百部10克,紫苏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茯苓、厚朴燥湿化痰;若表证较甚,加防风、苏叶疏风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18 17:17:28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定义4实喘·风寒袭肺证的症状5证候分析6实喘·风寒袭肺证的治疗 6.1治法6.2方药治疗实喘·风寒袭肺证6.3针灸治疗实喘·风寒袭肺证6.4实喘·风寒袭肺证的食疗方法 6.4.1推荐食材6.4.2推荐食疗方7关于实喘8关于喘证9参考资料附:1治疗实喘·风寒袭肺证的方剂 1拼音

    shí chuǎn ·fēng hán xí fèi zhèng

    2英文参考

    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windcold invading lu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定义

    实喘·风寒袭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windcold invading lung[1])是指风寒袭肺,以咳嗽,气喘,胸闷,痰色白而清稀,口不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咽痒,舌不红,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2]。

    4实喘·风寒袭肺证的症状

    《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风寒外束喘,喘必有力,其气粗,有余之喘也。”

    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3][4]。

    喘息咳逆,胸部胀闷,呼吸急促,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伴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5]。

    5证候分析

    《东医宝鉴》卷五:“风寒喘,寻常感冒,风寒内郁,肺胀逆而为喘。”

    风寒袭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5]。

    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部闷胀。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故见恶寒、头痛、发热、无汗等表寒证。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亦为风寒在表之征。[3][4]

    6实喘·风寒袭肺证的治疗6.1治法

    实喘·风寒袭肺证治宜宣肺散寒[3]。

    6.2方药治疗实喘·风寒袭肺证

    《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风寒外感,邪实于肺而咳喘并行者,宜六安煎加细辛或苏叶主之。若冬月风寒感甚者,于本方加麻黄亦可,或用小青龙汤、华盖散、三拗汤之类主之。”

    风寒喘可用金沸草散、麻黄散、加味三抝汤等方治疗[6]。

    风寒喘可用麻黄汤[备注]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治疗。方中麻黄、桂枝宣肺散寒解表;杏仁、甘草化痰利气。若寒痰阻肺,痰气不利可加半夏、橘红、苏子、紫菀、白前等;若得汗而喘不平,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备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和营卫,宣肺气;若属支饮复感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可用小青龙汤[备注]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发表温里。[3]

    6.3针灸治疗实喘·风寒袭肺证

    [4]

    治法:散寒止咳,宣肺平喘。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穴、背俞穴为主。取列缺、尺泽、风门、肺俞穴。

    随证配穴:鼻塞流涕者,加迎香。寒热者,加支正。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背部穴可加灸或拔火罐。

    方义:列缺、尺泽、肺俞宣肃肺气,风门功专解表疏风,上穴共用,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之功。

    6.4实喘·风寒袭肺证的食疗方法

    [5]

    6.4.1推荐食材

    生姜、杏仁、大蒜、葱白、杏仁、紫苏、淡豆豉等。

    6.4.2推荐食疗方

    1.防风粥(《千金方》):粳米60g,防风5g,葱白适量。先以防风、葱白水煎取汁,粳米煮粥,粥成加入药汁,再煮数分钟即可。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2.葱豉汤(《补缺肘后方》):葱白10g,豆豉10g。用温水泡发豆豉,洗净备用。将清水放人锅中,大火烧开后,放入葱白、豆豉,煮10~15分钟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3天为1个疗程。

    3.葱白粥(《济生秘览》):糯米50g,葱白、白糖各适量。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适量白糖放入即可。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7关于实喘

    实喘(dyspnea of excess [7]、excessive dyspnea[1])为病证名[8]。是指辨证为实证的喘病[1][7]。包括实喘·风寒袭肺证、实喘·外寒内热证、实喘·燥热伤肺证、实喘·痰湿蕴肺证、实喘·风热犯肺证、实喘·痰热壅肺证、实喘·外寒内饮证等。

    8关于喘证

    喘证为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于肺、肾,亦与肝、脾等脏有关。[3]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4]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3]。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淫,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3]。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3]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3]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18 16:16:18

    【中药处方】

    (1)鹅桔汤

    [主治]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鹅不食草30克,东风桔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开阖汤

    [主治]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麻黄6克,橘红6克,桔壳6克,杏仁10克,前胡6克,薏苡仁10克,桔梗

    10克,法夏10克,茯苓10克,罂粟壳4克,子宛10克,款冬花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2剂

    (3)通宣理肺丸(片)

    [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处方]苍耳子(炒)120克,防风90克,黄芪150克,白芷90克,辛夷90克,薄荷30克。

    [用法]大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

唇风饮治疗湿热吗

杆状体肌病2型遗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