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肌痹病是风湿痹病吗

时间: 阅读:8834

肌痹病是风湿痹病吗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3-07-18 12:21:53

肌痹病本身并不属于风湿痹病或者是类风湿性的疾病的,弊病主要是由于外邪入侵所造成的肌肉酸痛麻木等症状需要到线下中医科门诊进行进一步的辩证,分析当前的病因严重程度和病因的辨证来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姜齐
    回复
    2023-07-18 15:15:43

    问题一:风湿是怎么来的“风湿”一般认为风湿病就是关节炎,这是不正确的,其实“风湿”并不是指一种病,风湿是以骨、关节、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我国最常见的且危害性最大的风湿病有:急性风湿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祖国医学认为,风湿就是风寒湿气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致使气血远行不畅引起的肌肉关节麻木疼痛,区伸不利或肿大。
    风湿病的病因有哪些?
    1 、免疫功能紊乱; 2 、环境因素,如风、寒、湿等; 3 、感染; 4 、创伤与劳损; 5 、退行性改变(老化); 6 、遗传因素; 7 、代谢障碍。
    风湿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哪些?
    1 、疼痛 2 、压痛 3 、僵硬感 4 、肿胀 5 、活动障碍。
    什么是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简称风关炎)是一种与 A 组溶血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以成人为多见。典型表现为游走性多关节炎,常不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留关节强直与畸形。
    如何诊断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 、病前多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2 、症状。四肢大关节(腕、肘、肩、踝、膝、髋)游走窜痛或肿痛。
    3 、体征。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或肿痛,活动功能受限,部分病例可兼有低热、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或心脏病变等。
    4 、实验室检查。活动期血沉( ESR )一般多增快,非活动期正常,活动期抗 O ( ASO )多阳性( 1:600 单位以上)如抗 O ( ASO )阴性者( 1 : 400 单位以下)必须见有环形红斑或结节形红斑,否则不能诊为风关炎。
    5 、 X 线检查。受累关节仅见软组织肿胀,无骨质改变。
    6 、预后。缓解期或治愈后受累关节不留畸形。

    问题二:类风湿是怎么得的?类风湿是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类风湿 中医馆,中医祛湿通络疗法创始人 彭建国 认为:
    1、遗传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级亲属中,患病的人风险比普通人高1.5被,孪生子研究结果显示,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占50%~60%。
    2、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始动因子,启动携带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生免疫系统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
    3、性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提示性激素肯可能参与发病,另外,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者雌孕激素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4、其他因素
    吸烟、寒冷、外伤及神经 *** 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的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中医认为:类风湿事故风寒、湿热侵入到体内,破坏了免疫系统,造成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导致弊病的发生。
    祝所有类风湿患者,早日康复。

    问题三:得了风湿病怎么除根啊风湿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型疾病,是由风,寒,湿热侵入肌体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气血水湿等新陈代谢紊乱兼受外邪侵袭,致使气血,水湿运行不畅经络受限,瘀化热,热集生毒,侵入关节破坏组织。类风湿属中医痹症,所谓“痹症“就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之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持,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意思是说,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淋雨等风寒湿邪气,侵入人体,注入经络,储留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症。这是说的外因。内因是指:“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就是说,都因为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疏松,营卫不固,流注经络、关节肌肉,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这就是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从总体上说,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现无根治的方法。所谓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愈疾病,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异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关,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它们维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畸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顾虑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如雷公藤可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疼痛,但并不能阻止关节病变的进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风湿药的副作用,仅服用中药治疗,最终出现关节破坏、畸形就是例证。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不要因服中药而停用疗效已肯定的抗风湿药,切忌乱投医,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常见的食疗品种: ⑴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尤以葡萄干补力为甚,宜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神疲、盗汗等。还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无力。取葡萄干 500 克 ,人参 10 克 ,浸酒 800 毫升,密封 10 天,每次 30 毫升 ~50 毫升,每日饮服 1~2 次;鲜食或取汁加蜂蜜少许,温开水送服。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小便短赤涩痛。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黄汁、蜂蜜、木瓜各等份,煎为稀汤,于食前服用,每次 60 毫升 ~100 毫升。 ⑵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可作为零食或炖汤食用。常用于类风湿病人的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⑶核桃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2~3 个核桃。 ⑷松子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3 克 ~ 5 克。 ⑸栗子:具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⑹新鲜桑葚:为平补肝肾之品。用鲜桑葚 500 克 ,鲜桑枝 2 厘米 长段,浸酒密封 30 天。摇匀,每日饮 20 毫升 ~50 毫升。有祛风湿、补肝肾、利血脉等作用。 ⑺山楂树根(皮):用山楂树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煎汤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治疗类风湿痹症。 ⑻橄榄:取鲜橄榄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⑼桂圆:又......>>

    问题四:风湿病是怎么形成的中医称风湿性关节炎为“历节风”。汉代张仲景《金医要略》提出“汗出入水中,热为湿邪,血虚风拢,风血窒搏”等发病机制;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历节风候》对本病的一些证候作出解释:“风历关节,与血气相博交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出。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明代张景岳主张历节风即行痹之病,其临床特点是痛无定处。外用扁带藤 *** 膏,缓解风湿酸、麻、胀、痛。而且好了以后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西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的一个症状,而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胶原组织炎症,它以心脏和关节受累最为显著。所谓风湿热是指风湿病的急性期或慢性期活动阶段。临床表现以心肌炎和关节炎为主,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症状。急性发作后常遗留显著的心脏损害。

    问题五:我得了风湿病怎么办??好痛啊风湿病的常见症状 风湿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尚浅,易引起漏诊、误诊。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其常见的症状有: 1.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 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 3.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有些风湿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7.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风湿病能否根治 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风湿性疾病包含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瑞特综合症等)、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上百种以上的以累及骨、关节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总称。 国际上把风湿性疾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1927年世界五大洲成立了国际抗风湿联盟。在我国内科学中,风湿病学是最年轻的一门临床学科,1985年成立了中华风湿病学会,在此前后国内几十家大医院先后成立了风湿免疫科。经过几代风湿病大夫的努力,我国的风湿病诊治水平,已正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风湿病的知识在我们国家尚未得到广泛普及,误诊误治仍然非常普遍,所谓的“祖传秘方”、江湖游医、假药乘虚而入,不恰当夸大西药的副作用,使相当比例的风湿病患者深受其害,而风湿病的诊治一定要到建有风湿科或风湿免疫科的大医院才有可能保证。 各种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往往有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损害,具有繁复的症状,常因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成为疑难杂症。风湿病的病程有些慢性、迁延不愈,有些爆发起病,诊断和治疗是相当烦琐和复杂的,如果不正规使用药物,常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困......>>

    问题六:风湿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各种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往往有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损害,具有繁复的症状,常因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成为疑难杂症。风湿病的病程有些慢?、迁延不愈,有些爆发起病,诊断和治疗是相当烦琐和复杂的,如果不正规使用药物,常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风湿病常用治疗方法: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1.风湿病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这些症状比较突出,解热镇痛消炎,缓解症状是治疗这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往往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莫比可、乐松、天新利德、西乐葆、万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好、疗效高,使得副作用明显减少。2.如果风湿性疾病得不到正确合理的治疗,关节,肌肉,骨骼等病变会导致功能障?和畸形,留下终身残疾,影响生活和劳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从风湿性疾病侵犯的组织看,以往称之结缔组织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坏死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乱,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的一组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已明确是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往留有关节腔,骨骼,韧带受累。因此风湿病的治疗除了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外,还需进行病因治疗,自身免疫紊乱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调节,例如使用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疗法有了很大的进步,新药物不断发现,用于临床,如骁息、爱诺华、帕夫林,新疗法不断发现,如①对轻型的系统性红斑?疮采用小剂量强的松、氯喹、mtx的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副作用;②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联合治疗,一线药与二线?的联合治疗,二线药之间的联合治疗。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风湿病。3.生物治疗及骨髓移植治疗也已试用于临床。4.对于关节病变还可以采用关节镜治疗,大大提高疗效,改观了疾病的预后,致残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一)情志护理由于风湿病的病程长,病情反复大,患者的思想活动、情志变化更为复杂,如疾病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时,就感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又产生了急于示愈、心情急躁、要求医疗效果过高的情绪等等精神状态,都严重影响了治病的疗效,此时虽有灵丹妙药也难奏效,所以对风湿病人的护理道德要做好情志护理。具体做法如下:1)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2)争取亲属积极配合,使能达到预期疗效。(二)生活护理1、一般护理:风湿病患者最怕风冷、潮湿、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铺要平整,被褥轻暖干燥,经常洗晒,尤其是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铺不能安放在风口处,防睡中受凉。洗脸洗手宜用温水,晚上洗脚,热水以能浸至踝关节以上为好,时间在一刻钟左右,可促进下肢血液流畅。对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帮助经常更换 *** ,防止发生褥疮。对手指关节畸形,或肘关节屈伸不利,或两膝关节及踝关节变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时照顾、处处帮助。2、饮食护理:1)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风湿病患者的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 *** 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2)饮食不可片面,正确对待药补、食补问题。瓜果、蔬菜、鱼肉、鸡、鸭均有营养,不可偏食。3)注意饮食宜忌。(三)姿态护理(亦称 *** 护理)风湿病人的姿势动态异常,往往会影响病人今后的活动功能......>>

    问题七:风湿病是怎么得上的您好,风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病人体内的免疫系统识别力差造成的。对自己体内产生的物质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此病中药可能治愈,也可能是病人的免疫系统发生改变。

    问题八:得了风湿病不知道该怎么办病情分析:建议您到医院进行血沉及抗链O的检查,80%风湿患者抗链O增高。一般风湿疾病复发率是比较高的,最好是能从饮食上进行调理在辅助配合药物治疗才是最佳的。可以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此药对风湿疾病有迅速而神奇的疗效,风湿性疾病病人不宜多吃海产品。

    问题九:怎样才能查出来是不是得了风湿仅供参考
    风湿、类风湿治疗
    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问题十:人体风湿是怎样形成的由风,湿,寒长期侵体导致,中医曰风重则行,湿重则浊,寒重则通

  • 根河-李**
    回复
    2023-07-18 15:15:43

    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内经》所言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五体肢节痹,反映了痹病的基本内容,可见痹病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又分外痹与内痹。痹者闭也。广义的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脏腑经络气血为之痹阻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内经》所含肺痹、心痹等脏腑痹及肉痹、筋痹等络痹。狭义的痹病,即指其中的肢体经络痹,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肢体经络痹病,为常见病,发病率甚高,有些甚为难治,求治于中医者多。痹病在文献上有许多名称,或以病因、或以症状、或病因与症状结合命名,如风痹、寒痹、风湿、行痹、痛痹、着痹、历节、白虎历节、痛风等。《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名,并专辟“痹论”篇,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为后世认识痹病奠定了基础。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18 15:15:43

    本篇系统讲解了痹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分类、治法以及预后等问题,是论述痹证的专篇,故篇名曰“痹论”。

    黄帝问:痹病是怎么产生的?

    岐伯回答说:风、寒、湿三气侵袭人体,杂合伤人,导致人患痹病。其中风邪偏重的叫行痹,寒邪偏重的叫痛痹,湿邪偏重的叫著痹。

    黄帝问:痹病有哪五种类型?

    岐伯回答说:人在冬天患的痹病为骨痹,在春天患的痹病为筋痹,在夏天患的痹病为脉痹,在长夏时节患的痹病为肌痹,在秋天患的痹病为皮痹。

    黄帝问:痹病的病邪会侵入人体内部累及五脏六腑,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回答说:五脏与筋、脉、肉、皮、骨是内外相应的。病邪在体表上久留不去,就会侵入它所对应的内脏。因此若骨痹未愈,又感受了邪气,就会内舍于肾;筋痹未愈,又感受了邪气,就会内舍于肝;脉痹未愈,又感受了邪气,就会内舍于心;肌痹未愈,又感受了邪气,就会内舍于脾;皮痹未愈,又感受了邪气,就会内舍于肺。总而言之,这些痹症是由各脏在其所主季节里重复感受风、寒、湿三气所导致的。

  • 江苏-吴**
    回复
    2023-07-18 14:14:33

    根据历代医家经验,从病因分类考虑,一般将风湿病分为一下几种: 1.风痹: 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风性走串,故临床以疼痛游走不定为特点。因风为阳邪,“上先受之”,故多发为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膝理空疏,故有恶风,汉出之症。 2.寒痹: 多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且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又因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临床常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 3.湿痹: 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肤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麻木重着为特点。因脾主湿,而湿性黏滞,阻碍气机,故又多见脾不运湿之症,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如缓等。 4.热痹: 以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为主,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特点。因热为阳邪,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等症。 5.燥痹: 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失于儒养而引起风湿病 得一类痹病。因“燥胜则干”,阴血津液不足,筋骨关节失于儒养,故临床以肌肉瘦削,关节不利,口鼻干燥,目干而涩等为主要特点。 6.风寒湿痹: 风寒湿邪兼加而至,为“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本义.临证时需辨析三者之中孰轻孰重.若以风,湿为主者,称为“风湿痹”:若以寒、湿为主者,称为“寒湿痹”;若风寒湿三气兼重,则以“风寒湿痹”名之。 7.湿热痹: 感受湿热之邪为主,或是风寒湿等邪气郁久化热而为换。 临床所见,一般而热痹多为湿热痹。其临床表现为湿痹与热痹症兼而有之。按部位分类;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分类的一种传统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五脏痹和五体痹之称,并沿用至今。 患者的诊断不仅需要详细的病史和查体,而且需要进行各种抗体等检查,确诊后的治疗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多数风湿病是难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尽管多数风湿病难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疗的,通过正规、系统的用药,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和挽救生命。如果患有风湿病,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系统,常会延误病情,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风湿病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风湿病的根治?法,如干细胞移植等,正在临床试验中,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风湿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

眶上神经痛可以针灸吗

如何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吞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