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肌病能治愈吗
无肌病能治愈吗
最佳回答
无肌病,如果患者无肌病皮肌炎这种情况是可以治愈的,建议患者发现病情及时治疗,以免影响病情加重,患者可以通过一些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来缓解改善控制疾病,治疗期间一定要谨记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忌酒,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
-
周口-李**
回复肌营养不良是小儿时期较多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主要因编码蛋白质的抗肌萎缩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无特殊治疗,各种疗法如别嘌呤醇、心痛定、能量合剂、肌苷、加兰他敏、联苯双脂、阿胶、胰岛素葡萄糖疗法、胸腺素、大剂量VitE及高压氧舱疗法等,均不见效,但最近应用体外反搏治疗据云有一定效果。理疗、体疗等支持疗法以及支架、手术纠正畸形等可作辅助治疗之用。
肌营养不良症目前较公认的4种治疗方法为:
一般办法治疗:(1)营养:宜食低糖低脂和含丰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2)运动:在神经康复医生指导下每天进行规律的、力所能及的肢体锻炼,长期坚持能延缓肌萎缩及无力;(3)教育:家长应多关心控制和鼓励孩子如些,合理地安排规律的生活和学习。
药物:联苯双脂系中药五味子合成的处方中间产物,对肌营养不良患儿有保护生活作用,可减轻肌坏死,但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具体用药方案需由神经专科医生指导。
物理治疗及按摩:可以改善肌营养不良患儿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关节挛缩。
外科治疗:肌营养不良早期可考虑做跟腱松解术和脊柱侧弯矫形术,设法延长其肢体活动时间。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属X-连锁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呈特殊的“鸭步”步态,当由仰卧走立时非常困难,必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攀缘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Gower征)。亦可见于肢近端肌肉、股四头肌及臂肌。
2、Becker型(BMD):也称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常在10岁以后起病,首发症状为骨盆带及股部肌肉力弱,进展缓慢,病程长,出现症状后25年或25年以上才不能行走,多数在30-40岁时仍不发生瘫痪,预后较好。
颜面肩胛肱肌营养不良症要如何诊断
临床表征 颜面肩胛肱肌营养不良可于儿童期至成年期才出现症状,其以颜面肌及肩胛部肌肉萎缩无力为特点,在少数病人也可能有骨盘腔部肌肉无力的现象。
实验数据 血中肌肉酵素为正常或稍微上升,肌电图呈现弥漫性肌病变。
肌肉切片 可从轻微的局部肌纤维萎缩至严重之肌纤维大小不一、中心核增加、及脂肪和结缔组织增生等。
分子生物学诊断 目前颜面肩胛肌失养症已知为第四对染色体异常,故可用此方式来确立诊断。
-
武汉-严**
回复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横纹肌收缩无力和易疲劳为特征,休息后可缓解、好转。 治疗
1、抗胆碱酯酶抑制剂:
几乎所有的重症肌无力病人都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最常用的有两种,即吡啶斯的明和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胆碱能负作用少,作用时间持续长,3-4小时,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新斯的明,作用持续时间相对短,一般2小时左右,且胆碱能负作用多,较少应用。
尽管增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剂量,肌无力症状仍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呼吸肌麻痹时,表明出现了肌无力或胆碱能危象,可危及生命,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胸腺摘除:
一般认为在胸腺增生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高的青年女性患者,进行胸腺摘除效果最佳;胸腺瘤则是手术摘除的绝对指征,因为该瘤经常侵犯纵膈或其它部位。虽然,目前尚无按年龄、性别、抗体滴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对胸腺摘除术在重症肌肌无力病情改善程度方面的严格的对比研究,但普遍认为胸腺摘除术能使多数病人的病情缓解、好转,部分病人可痊愈。因此,应提倡早期行胸腺摘除术,特别是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病人。
3、糖皮质激素:
目前强地松等糖皮质激素广泛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一,但总体有效率在50%以上。
病初,强地松口服剂量,国人60mg左右,隔日一次,顿服;也可在极化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5mg静滴,一次/日,10-14日为一疗程。小儿酌减。糖皮质激素治疗肌无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平均时间为3个月左右。待病情稳定、缓解、好转后,应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4、免疫抑制剂:
经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其负作用。
5、血浆置换:
对严重病例或肌无力危象病人特别适用,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改善病人症状,降低病人血浆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但因其费用昂贵等原因,临床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6、免疫吸附疗法:
免疫吸附疗法是继血浆置换疗法后建立的一种新的疗法。其原理是当重症肌无力病人血通过已经特殊处理的膜时,血中的致病因子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被选择性地吸附到膜上,以此达到驱除血中抗体的目的,而已经“净化了的血”输回病人体内,改善症状。此疗法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尤其是有呼吸肌麻痹的病人,比较安全、有效。
7、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危重病人或出现肌无力危象,或长期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者,可考虑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用量100-400mg/kg,或成人每次10-20g静脉滴注。危重病人按上述剂量1次/日,连续用5-6日。
-
李雲松
回复神经肌的疾病。无肌态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这是神经肌的疾病,引致肌肉颤动,软弱及容易疲劳,是一种自我免疫系统的紊乱。无肌态生物共振能量舱采用的是全球领先的芯片技术,该芯片可持续地发出9-10微米的远红外线并基于独特的算法使之按照一定的频率转换,由此快速驱动细胞钠钾位移,高效工作的钠钾泵迅速恢复细胞生理机能的运转。其中的石墨烯技术,波长为4-14微米的波,有超强的穿透能力,可以渗透到皮下35CM,对浅表层疼痛有非常好的镇痛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细胞的自我恢复功能,实现自然代谢毒垢,并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