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气滞血瘀证和筋瘤有关系吗

时间: 阅读:10092

气滞血瘀证和筋瘤有关系吗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3-07-17 23:06:38

病情分析:
筋瘤可能是由于气血虚弱,筋脉失养,久站久立气滞血瘀等原因导致的,患者可以使用小绷带,绷紧患处,防止加重病情,适当的运动增加,血流运动通畅,跟气滞血瘀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平时可以适当的使用药物泡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化瘀散结的辅助作用。
指导意见: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广东熊**
    回复
    2023-07-18 02:02:19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7-18 02:02:19

    “气滞血瘀大多是因患者忧思过度,或者久坐少动,致肝脾失调,气机淤滞,不能畅达,气滞而血瘀,通降失常,气血瘀滞,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或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湿热阻滞脾胃气机,气滞而血瘀,或因外感风寒,暑热湿邪,寒凝气滞,经络受阻,不通则痛,寒邪不解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矣。 “……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气结则血凝。”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多由情志郁结或跌仆闪挫而致。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汤类。病机,因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
    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气滞血瘀多因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的疏泄作用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气滞血瘀多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临床上多见胸胁胀满疼痛,瘕聚、症积等病证。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辅心运血,若邪阻肺气,宣降失司,日久可致心、肺气滞血瘀,而见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现。
    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由于气滞和血瘀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常难以明确区分孰先孰后。如闪挫外伤等因素,就是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但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气滞血瘀,辨别气滞与血瘀的主次则是必要的。
    中医 刺痛拒按,痛处不移,面色晦暗或黧黑。
    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或抑郁;或谵语,或发狂;或胁下痞块,坚硬不移;或口唇爪甲青紫,肌肤甲错;或口渴但欲嗽水不欲咽;或皮肤紫斑,或肌表有丝状血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痛经,闭经、恶露不尽,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舌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沉涩,或结代。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

  • 西安-杜*
    回复
    2023-07-18 01:01:09

      筋瘤,中医病名。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筋瘤好发于下肢,相当于西医下肢静脉曲张交错所形成的静脉团块。

    病因

      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壅于下,结成筋瘤;或骤受风寒或涉水淋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或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

    病机

      1.肝郁化火 肝藏血,肝主筋;筋脉依赖于肝血的濡养,则屈伸功能和运行气血功能正常。因郁怒伤肝,化火灼伤阴血,筋脉失其柔养,而血燥筋挛,气滞痰结和瘀血阻滞而成筋瘤。

      2.寒湿凝滞 素体卫阳不足,易感寒湿之邪,致使营卫不和,寒湿之邪结于筋脉,寒痰湿邪与瘀血互结而成筋瘤。

      3.中气下陷 素体脾胃虚弱或因肝郁克脾,使脾胃升降失调,气机运动障碍,脾虚失于固摄和统摄,湿浊之气下陷于小腿,致局部筋脉弛缓,气血瘀滞而发筋瘤。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早期感觉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患肢静脉逐渐怒张,小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有的'在肿胀处发生红肿、灼热、压痛等症状,经治疗后条索状肿胀较为坚韧。瘤体如被碰破,流出大量瘀血,经压迫或结扎后方能止血。病程久者,皮肤萎缩,颜色褐黑,易伴发湿疮和臁疮(慢性溃疡)。

    鉴别诊断

      血瘤 常在出生后即被发现,随年龄增长而长大。瘤体小如豆粒,大如拳头,正常皮色,或呈暗红或紫蓝色,形成瘤体的血管一般为丛状的血管或毛细血管。而筋瘤则由管径较粗的静脉曲张而形成,瘤体沿主干静脉走向而迂曲,状如蚯蚓。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多因肝郁化火、寒湿凝滞、中气下陷所致。治疗方法应分辨病因,随证治之。劳倦伤气证,治宜补中益气、活血舒筋;寒湿凝筋证,治宜暖肝散寒、益气通脉;外伤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和营消肿。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办法,凡有症状而无手术禁忌症者均应手术治疗。

    证治分类

    1.劳倦伤气证

      证候: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治法:补中益气,活血舒筋。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当归、陈皮。

    2. 寒湿凝筋证

      证候: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治法:暖肝散寒,益气通脉。

      方药:暧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药:肉桂、茴香、当归、枸杞、乌药、陈皮、茯苓、生姜、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

    3. 外伤瘀滞证

      证候: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营消肿。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常用药:川芎、当归尾、赤芍、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去壳)、桃仁(去皮、尖)、槟榔、大黄(酒炒)。

    其他疗法

      一、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长期使用有时能使瘤体缩小或停止发展。并发湿疮、臁疮者,参考有关章节治疗。

      二、手术治疗这是治疗筋瘤的根本办法。凡是有症状的筋瘤,无手术禁忌症者都应手术治疗,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剥离术。(手术方式:根据小腿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患者意愿选择曲张静脉切除、环形缝扎、透光刨吸、电凝、激光闭锁等不同手术方式。)

    预防调护

      1.长期站立工作或分娩后,适当加强下肢锻炼,配合按摩等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症状。

      2.患筋瘤者经常用弹力护套或绷带外裹,防止外伤;并发湿疮者,积极治疗,避免搔抓感染。

    文献摘要

      1.《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有所疾前筋,筋届不能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

      2.《薛氏医案?论瘤》:?若怒动肝火,血涸而筋挛者,其自筋肿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血缕,名曰筋瘤,用六味地黄丸、四物、山栀、木瓜之类。?

      3.《外科正宗?瘿瘤论》:?肝统筋,怒动肝火,血燥筋挛曰筋瘤,??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治当清肝解郁,养血舒筋,清肝芦荟丸是也。??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青皮、芦荟、昆布、海粉、甘草节、牙皂、黄连各五钱。右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白滚汤,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痉病为什么用栝蒌根

如何区别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