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肌病怎么办
遗传性肌病怎么办
最佳回答
遗传性的肌病是指肌肉的原发性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临床上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对于遗传性的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根治,目前的治疗原则是以对症治疗为主,根据发病的年龄,肌肉萎缩的分布以及进行病程的进展速度和预后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xuzhujun728
回复想要拥有健康的宝宝不仅有外在因素的影响,还会存在遗传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遗传性疾病。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家族遗传性疾病,供大家参考。
家族遗传性疾病1.高血压。父母均患有高血压者,子女今后患病概率高达45%。建议有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定期监测血压;减少盐的摄入,多吃富含钾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仁、菠菜等;控制肥胖;戒烟限酒。
2.糖尿病。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建议高危人群要坚持运动,45岁后每隔3年做一次糖尿病常规检查。
3.哮喘。如果父母都有哮喘,其子女患病几率可高达60%。有哮喘家族史者应避免各种引发哮喘的环境,如吸入过敏物质、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等。
4.抑郁症。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约为10?30倍。如果经常出现闷闷不乐、体重显著增加或减少、失眠或睡眠过多等,要及时就医。
5.乳腺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发现有乳头湿疹、溢液、皱缩,也应引起重视,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肾脏囊性疾病,是肾脏囊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约1/1000的人携带ADPKD的缺陷基因。由于通常ADPKD 的症状直到30~40 岁时才出现,以往它又被称为成人型多囊肾 (Adult Polycystic Renal Disease, APCD)。
ADPKD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85%以上患者发病时即为双侧性,少数患者早期病变可表现为单侧。双肾呈弥漫性、进行性囊性改变,部分病例可合并肝、脾、胰、卵巢等脏器的囊性改变。
ADPKD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以腰痛、腹块及肾功能不全为最常见。50~70%患者伴有高血压, 20%~46%病例合并肝囊肿,肝囊肿是ADPKD最常见肾外伴随表现,ADPKD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亦很高。也有很多病例终生携带ADPKD致病基因而无症状。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性感染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诊断标准包括:肾皮髓质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囊肿,明确的ADPKD 家族史,基因连锁分析结果阳性。辅助诊断依据有多囊肝、肾功能不全、腹部疝、心脏瓣膜异常、胰腺囊肿、颅内动脉瘤、精囊囊肿等。
病理学基础
ADPKD 是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 由16号常染色体上PKD1和PKD2发生基因突变引起,发病率为1/500~1/1000 ,多见于成人。致病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集合管连接障碍、液体潴留引起。
超声表现
病变肾脏主要表现如下: 肾脏轻度增大,并且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界限不清。增大的肾脏声像图与ARPKD相似,但是由于肾脏病变相对较轻,肾功能多正常,羊水不足少见。如果超声检查发现肾皮质下有增大的囊肿,且胎儿父母中有一人患有此病,则可以诊断ADPKD,如同时合并肝脏、胰腺或脾脏囊肿,对ADPKD诊断有帮助。
如何防治遗传疾病发生1)肺癌防治原则
肺癌的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特别是那些有家族肺癌病史的人,一定要远离烟草和被动吸烟。如果能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肺癌的治愈率可以达到70%。
2)哮喘防治原则
成人哮喘多在儿童期发病,儿童期早治疗是减少成人期发病率的关键。平时要做好居室、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戒烟,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等。
3)抑郁症防治原则
抑郁症的防治应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主。如果经常出现闷闷不乐、体重显著增加或减少、失眠或睡眠过多、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有轻生念头等现象,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4)老年痴呆防治原则
如果有老年性痴呆家族遗传史的,50岁以后就应该进行检查,看有没有智力方面的障碍,以便及时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治疗。
5)说明:
-
杭州-毛**
回复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类遗传病目前己发现1827种,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秃顶、多指(多趾)、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症、软骨发育不全症等等。其特点是:受显性基因控制、容易发病,但由于致病基因少见(一般频率为0.1—1%),患者多为杂合体。这种病如被父母的任何一方患上,则子女均有可能发病,与性别无关。在系谱中,往往世代相传,连续几代发病,直到这个显性基因无继承者时才在家族中消失。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种病已发现1298种,一些代谢性疾病多属此类,如白化症、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类脂质沉积症、婴儿黑蒙性白痴、高度近视等。其特点是:受隐性基因控制,不易发病,常呈隐而不显的基因携带者。在系谱中,这种病一般不连续发病,是散发性的,多为隔代遗传。
3.性连锁遗传病:一些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同性别决定相联系,这种遗传病叫做性连锁遗传病或伴性遗传病。根据致病基因特点及所在染色体的不同,又可将它分为三种:①Y染色体连锁遗传病,如外耳边多毛症等,属全男性遗传;②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只发现10多种,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其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在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的发病几率,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发病,儿子都正常。③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此病已发现250多种,如血友病,色盲等。其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并且只能通过女儿传给外孙,不存在男性到男性的传递。
遗传病的防治
过去认为遗传病是“不治之症”。由于医学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不仅揭示了许多遗传疾病的发病机理,而且对遗传病的防治也拟定了许多有效措施使遗传病逐步变为“可治之症”。在防治遗传病方面,目前提出了三个工程:环境工程、基因工程和优生工程。环境工程和基因工程对遗传病的治疗将起重大作用。优生工程对遗传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遗传病的治疗
1.环境工程疗法
环境工程也叫优境学,就是采取一种措施,改善或改变致病的环境条件,医治遗传性疾病。例如,对苯丙酮尿病,只要在出生后几周内采取限食疗法,把供给病人的苯丙氨酸量减少到正常人的1/3,就可使血浆中的苯丙氨酸水平近于正常值。而对先天性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此外,对于引起组织过度增生者,可进行手术切除以防止恶性病变。
2.基因工程疗法
基因工程疗法是企图改变基因或其产物,根治遗传性疾病。它包括酶的取代(如人造细胞)、诱导和抑制以及基因的转化等,其最初设想(Tatum,1964)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突变过程;二是基因或类似物质的人工合成;三是将合成的基因完善地导入体内生活系统。近年提倡的基因疗法,也就是利用外源的DNA或基因来改变人体细胞的遗传性或矫正人体的一些遗传缺陷。最近的研究,已从人工提取基因开始了“人工合成基因”、“人工拟病毒体”或“人工转导病毒”的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与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遗传病的预防
目前,由于对遗传病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因而如何避免遗传病婴儿的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预防遗传病的方法有四种:(1)携带者的检出;(2)避免近亲婚配;(3)节制生育;(4)遗传病产前诊断。
-
艾江
回复一般情况下留下来原因是这种先天疾病是可以后天治愈的,因为现在医学比较发达,有很多先天性的疾病,在产后都可以完全治愈,对以后的生活不产生大的影响。毕竟怀胎十月不容易,升起来也不容易。人命关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认真去处理。
但是另外一个极端情况,如果这个孩子先天的疾病无法后天治疗,并且会为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那么为了优生优育,我们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个处理方法。
-
艾江
回复(1)确认遗传性疾病的方法除了用基因芯片检测、生化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外,还可以通过家族系谱图(系谱调查法)方法来确定.
(2)治疗性基因的获得除了用限制酶从正常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外,还可以通过人工方法获取,如从正常人的体细胞中获取目的基因的mRNA,经反转录获取目的基因.或利用蛋白质工程获取目的基因,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蛋白质结构→推测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为提高治疗性基因的数量,可以采取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把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在体外完成基因的转移,然后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需要将细胞扩增培养再输回患者体内,故作为靶细胞必须有分裂能力.
(4)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一般用显微注射法,在转导细胞的选择鉴定中,除了用基因探针来检测DNA、mRNA外,还需要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来增加细胞数量,然后再回输到病人体内.在上述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一种天然成分动物血清.
故答案为:
(1)家族系谱图(系谱调查法)
(2)蛋白质工程法(或反转录法)等??PCR
(3)能分裂?
(4)显微注射??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动物细胞培养?动物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