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能看中医吗
风湿病能看中医吗
最佳回答
风湿病的患者是可以看中医的,中医治疗风湿病一般是比较靠谱的,风湿病通常是指患者关节部位相关病变,除了对骨和软骨造成伤害,可还有可能累计关节周边的肌腱韧带,肌肉和神经,使患者出现疼痛,等不了症状,中医的话可以使用针灸或者药物来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中医对风湿病的病因是如何认识的?
祖国医学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强调人体的内在因素,即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同样,风湿病的发生原因,亦主要是内因。如《内经》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也。”《济生方》中更加明确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即由于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肌肉、关节,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出现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至于外因则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主要是风、寒、湿邪气的侵犯。《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了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冒雨等风寒湿邪气,乘机体抵抗力低时侵入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但是由于各人体质不同,病邪各有偏盛,因而《内经》又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如风寒湿痹日久不愈,病邪郁久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或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感邪之后易从火化而使关节红肿热痛,形成热痹。《内经》又说:“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这就是说外邪滞留机体,日积月累,由经络而病及脏腑,可产生相应的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悸、气短、胸痛的心痹较为常见。
在治疗风湿病时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
在风湿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治疗时可配合应用西医治疗,同样,在应用西医治疗时亦可配合中医治疗。这样,中医、西医可以扬长避短,收到满意的疗效。如对急性风湿热的病人,由于病情较急,可在服用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中药的同时,静点青霉素和激素以抗炎、抗风湿治疗。临床实践证明,很多风湿类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疗效与单线应用中医或西医治疗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有哪些优越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优越性很多,无法尽其所述,我们只能在此列举一二。
(1)改变了西方医学只重分析、重局部的研究方法,开始把局部和整体、静态和动态、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研究人体各个器官或疾病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发展的过程,逐步揭示人体生命和疾病过程的内在规律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病变可单一或同时累及多脏器。西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与激素、环境、感染、免疫和遗传有关,主要特点是B细胞功能亢进,T细胞功能减弱。中医有两种论点,一种观点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损,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亢,为其主要的病因病机;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机体营卫不调,气血失和,导致气滞血瘀而发病。中西医治疗则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副作用。一般而言,在急性发作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同时辅以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药。由于该病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为减少柯兴氏征和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负面效应,给予养阴药。以健脾补肾药减少免疫抑制剂造成的骨髓抑制、性腺损害和胃肠道不适症状。由于该病缠绵数年,临床多表现为气血瘀滞,治法则以理气疏肝、活血化瘀为主。当病情减轻时,则加强益气养阴,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有利于顺利递减激素,最后大补脾肾以巩固疗效。
(2)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弥补了中医的缺陷,开拓了现代医学的新领域,解决了诊断、治疗、预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医学技术向着自动化、高速、精确、高效、简便、无创伤等目标前进。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医就已将关节炎或关节痛分为行痹、痛痹和着痹三大类型。但直到如今,如果仅仅靠中医理论就无法区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就无法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尽管华佗医术高明,但凭着一把利刃要给曹操行开颅手术,现在看来曹操杀他也不无道理。
(3)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呈现出系统化趋势。一方面向微观深入由个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甚至量子水平进行精细的分析研究,并用之解释整体的功能和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本质;另一方面,又向宏观扩展从机体向各个方面发展,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如宇宙医学、环境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时辰药理学等新学科。中西医的有机结合,逐渐揭示了人体不同层次的辩证关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从微观角度人们已研究到免疫细胞亚群和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的Ⅱ类分子结构。从宏观角度,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种族发病率高,也发现了贫困、低文化程度的人患病率较高的现象,人们注意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性生活障碍问题。并且要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要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对待病人的治疗,除了医护工作者以外,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康复医生、家庭与社会等行业都有义务和责任,充分体现了人的整体性特点。
(4)增加了疾病诊治的手段和内容:它不仅包括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还包括了合理营养、体育疗法、控制应激、心理疗法、适应社会和各种养生疗法等多种非技术治疗手段。
(5)推动了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体系更加强调患者的医疗权利,尊重患者的医疗需求和尊重患者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把患者视为社会的人、整体的人而不是“生病的机器”。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以前被劝戒避免生育甚至结婚,这种劝戒的确有违人性,系统医学则通过各种措施使患者结婚生育的权利得以保障。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和残疾,使性生活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系统医学则给予适当的关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生活的乐趣,融洽了夫妻关系。
http://doctor.u111.net/sljk/ybjb/yundong/zykfsb.htm.html
-
逍遥子
回复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风湿病的中医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法则:
1、行痹: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走窜为特点。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2、痛痹: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治法:经散寒,祛风除湿。
3、着痹: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中医辨证论治:
(1)古方:
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恶寒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楚,中医辨证为风热在表者。
②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蔓荆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头痛头重,腰背重痛,恶寒微热,中医辨证为风湿在表者。
③三痹汤(《妇人良方》):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甘草、肉桂心、黄芪、续断、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挛,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④蠲痹汤(《百一选方》):羌活、姜黄、当归(酒浸)、黄芪(蜜炙)、赤芍、防风、炙甘草、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游走疼痛,尤以项背、肩肘疼痛为甚,中医辨证为风痹者。
⑤宣痹汤(《温病条辨》):防己、杏仁、连翘、滑石、苡仁、半夏、蚕沙、赤小豆皮、栀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节烦疼,活动不利,寒战热盛,中医辨证为湿热痹者。
⑥加减木防己汤(《温病条辨》):木防己、石膏、桂枝、苡仁、滑石、通草、杏仁。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者。
⑦乌头汤(《金匮要略》):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蜂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剧痛,喜暖恶寒者。
⑧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炙甘草、麻黄、白术、知母、防风、炮附子、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冷痛,按之热感,或关节红肿,但触之不热,遇寒痛甚者。
⑨桃红饮(《类证治裁》):桃仁、红花、川芎、归尾、威灵仙。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痛有定处,肿胀难消,活动不利者。
⑩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有定处如针刺,肌肤青紫,舌紫脉涩者。
(2)经验方:
经验方1:双花、蒲公英、生石膏、龙胆草、土茯苓、虎杖、生地、木通、赤芍、桃仁、蝉衣、炙水蛭、乌梅、甘草,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适用于急性风湿热关节红肿疼痛,恶寒发热,皮肤结节红斑者。黄柏、黄精、鳖甲、秦艽、木瓜、防己、丝瓜络、威灵仙、青蒿、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地龙、五味子、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适用于急性风湿热高热已退,关节红肿渐消,但仍有低热,口干,关节疼痛者。黄芪、黄精、鸡血藤、丹参、青蒿、千年健、龟板胶、地龙、桂枝、白蔻、鸡内金、土元、枸杞、桂圆、茉莉花、夏枯草。适用于急性风湿热恢复期。
经验方2:防风、桂枝、白芍、当归、羌活、独活、白术、苡仁、细辛、黄芪。适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者。
经验方3:桂枝、鸡血藤、制川草乌、白芍、当归、黄芪、防风、炙甘草。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的偏重及关节疼痛的部位对症加减。
经验方4:苡仁、牛膝、苍术、木瓜、香附、防己、当归、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地龙、桂枝、苏梗、乌药、秦艽、川芎、甘草。水煎煮酒送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经久不愈者。
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
艾江
回复中医治疗风湿病一定要和西医的正规治疗相配合,第一,就是说不能只吃中药,不管西医正规治疗,这个是不对的。因为有很多风湿病,它的治疗是很漫长也很讲究的,所以西医的正规治疗是必须要搞的。然后在西医的正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中医的治疗疗程的时间也很长,主要是以中药的汤药为主,还可以配合中药的外敷、中药的外洗、针灸,包括一些中药的离子导入等,这种理疗的方法结合在一块,治疗的效果就不错了。另外,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病人在西医的治疗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副反应,中药的治疗也是可以明显的改善这些副反应的,比如胃口不好、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通过用中药可以明显的改善这些症状,改善这些指标,让病人的西医治疗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发生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一般是由于阴阳失调、肝肾亏虚,而外因是由于感受到风、寒、湿、热等病邪,侵入人体以后留滞于肌肉、关节、骨骼等而产生症状。
相对应的在治疗方法上可以采取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手段,治疗风湿病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更有效的祛除病邪,恢复健康。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手段比较多,除了用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采取针刺、按摩、艾灸、药浴等方法治疗。内用法和外用法结合起来,会更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
就是那个人
回复很多风湿性疾病,尤其是老年人都是内里空虚,导致外边气血塌陷,畏风寒导致了风湿。哪有那么多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而得风湿病的,这个少之又少,所以说上来用附子、全蝎、蜈蚣、马钱子治风湿病的,多数效果不好,反而伤及正气,而且过于毛躁。想几副药就把风湿治好,这个无一是处,也不太可能。
上了岁数的人得了风湿病往往都得慢慢培补元气,疏通经脉,调畅气机,慢慢的再稍加一下通经活络的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都说拔罐不好,畏风寒通过拔罐把他拔出来那也可取。但是于内这个拔罐徒伤正气,有的说拔出黑血来了,拔出一个大印子,一个大泡,以为是拔出来了,当时好像缓解了,随后又重了,这个都不值得提倡。轻微的好使,但是重症,慢性病刮痧也不行,贴一些膏药,都是治标不治本,培补元气、守其真气、调畅气机终归治本之法。
绝大多数亚健康和慢性疾病的原因,并不是污染,也不是食物,也不是抽烟喝酒,而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情绪的紧张抑郁,导致五脏不通、经脉瘀阻,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凡是现代人得的病,类风湿、关节炎,本质上都是这个,只是表现形式和程度不一样而已。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经脉联系。只要拽动经脉,通畅四肢,就可以达到调化五脏六腑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疗百病的目的。
可以试试德明经脉健身,从根本上疏通经脉,祛除瘀滞,调顺五脏六腑,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身体的许多问题也会慢慢改善。
任何健身健康问题,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