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胆结石、息肉!
中医怎样治胆结石、息肉!
最佳回答
对于患者出现的一些胆结石息肉,这种情况不建议选用中医治疗方法,因为对于病情并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而且有可能还会延误病情,建议患者出现胆结石息肉一定要及时进行就医,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作出合理的方案,必要时一定要通过手术来击碎胆结石一定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进行去除息肉等情况,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武汉-严**
回复
-
广东熊**
回复一、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1)胆固醇息肉 :大多数人无症状 ,且胆囊功能良好。患者在平时应每 3~ 6个月予以B超随访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虑手术。如胆囊功能良好 ,可行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直径往往 <10mm(82%),并以多发性为主 (75%),外观呈桑椹状 ,蒂细如线 ,质脆易落 ,很容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2)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样增生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 ,但均伴有程度不等的胆囊炎症 ,且多有临床症状 ,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 ,因此一经查实应及时手术切除同时做病理切片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二、手术适应症
1、合并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并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均应施行胆囊切除术。
2、无明显症状的5mm左右的多发性息肉,不需手术,可继续观察。
3、大小在10mm以下无临床症状的单发息肉,应定期观察(3个月),若病变有增大趋向,应行手术。
4、大小在10mm以上的单发息肉或位于胆囊颈部,不论有否临床症状,均应手术。术后调理也是很重要的,可以用中药调理。
-
武汉-严**
回复胆囊息肉的治疗分为饮食及生活方式指导、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根据症状、息肉大小及形态、位置等决定。
(1)饮食及生活方式指导:规律饮食、吃好早餐;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注意补充维生素;加强锻炼,增加脂肪组织的消耗,减少组织的脂肪量,控制体重。
(2)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胆固醇性息肉的药物治疗,可以服用胆汁酸盐13个月,观察息肉是否变化或消失;如出现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可通过补充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的消化酶类药物对症治疗;对于胆绞痛急性发作患者, 应予禁食及有效的止痛治疗,推荐治疗药物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和吲哚美辛)或镇痛剂(如哌替啶)。
(3)手术治疗:①有症状的胆囊息肉:在排除“息肉”为胆囊胆固醇结晶,或胆囊胆固醇结晶经利胆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不论息肉具体大小,建议行胆囊切除术;②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具有以下情况者,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合并胆囊结石;息肉最大直径超过10mm(CT或磁共振诊断);息肉基底部宽大;息肉呈细蒂状囊内生长,血供较好,增强CT检查见息肉明显强化;胆囊颈部息肉或息肉生长部位邻近于胆囊管开口;③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应定期随访、复查,具有以下情况者,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术: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息肉最大直径<8mm,1年内影像学(CT或磁共振)复查息肉呈迅速增大。
(4)定期复查:对于无症状的胆囊息肉患者,排除上述需手术情况,建议每36个月行超声检。
-
xuzhujun728
回复治疗要根据息肉大小,良性和恶性等不同,给予手术治疗。
(1)胆固醇息肉:大多数人无症状 ,且胆囊功能良好。患者在平时应每 3~ 6个月予以B超随访,可采用非手术及中药德辅立胆舒茶治疗。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虑手术。如胆囊功能良好,可行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2)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样增生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
胆囊息肉样病变易发生肿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 6个方面:①单发;②直径 >10mm;③广基或蒂粗大;④病变增长;⑤年龄 >50岁;⑥合并胆石。但有专家强调,对直径 <10mm的息肉也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可采用 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周围结缔组织中剥离的单纯胆囊的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及加做胆囊床部分肝组织切除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胆囊息肉性质加以选择。
平时应注意: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胆囊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
⑴良性的胆囊息肉
良性的胆囊息肉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症等,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引起胆囊息肉的病因多种多样,并且复杂,有可能是由于人体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固醇代谢出现紊乱有很大的关联,以及肥胖吸烟、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消化道胆道的异常都可以引起胆囊息肉的生长。饮食上需要注意:饮食要规律,不能暴饮暴食,禁高脂,高胆固醇,酒类食物;每天按时吃早餐;另外,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等与胆囊息肉的形成也可能有关系,应尽可能避免。
⑵恶性胆囊息肉
在临床上,恶性的肿瘤性胆囊息肉(主要是腺瘤)是比较少见的,绝大多数为单发。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一般而言,一旦发现患有恶性胆囊息肉,应该尽早手术切除。发生了胆囊息肉以后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等不适。一般为右上腹隐痛、胀痛,有些患者会出现绞痛,当患者吃了含脂肪高的食物以后这些不适相对明显。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很多见,大部分患者都没有任何临床不适,只是小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述不适,常常在一些诱发因素下出现,比如高脂饮食等等。所以确诊为胆囊息肉以后,患者一定要注意低脂饮食,不要吃油炸的食物、肥肉、奶油等等,否则会导致症状出现。
医生建议:1. 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谷物等。
2. 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绝对不吃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3. 多补充维生素K,如:菠菜、花椰菜等都有丰富含量。
4. 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如: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 可可等。
5. 牛奶只限于饮用脱脂奶。
6.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黄绿色蔬菜。
7. 烹调食物少用煎、炸,多采煮、炖、清蒸的方式。
8. 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汤及美乃滋。
9. 口味尽量清淡,调味料应有所节制。
10. 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