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医怎样治疗皮肤病

时间: 阅读:10955

中医怎样治疗皮肤病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3-07-17 01:27:43

中医治疗皮肤病,可以采取外用药膏,内服中药汤剂或者中成药,也可以通过输液的方法点滴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在口服汤药的时候,是会区分阴阳、寒热来辨证施治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常州-薛**
    回复
    2023-07-17 04:04:12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17 04:04:12

    时常听见中医讲“清热解毒”、“清血毒”等等带有“毒”的字眼。中医所谓的这个毒,和人们普遍认为的毒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毒是指人体的病邪很盛,病的很深,人们被病魔荼毒。很多顽固性皮肤疾病患者体内都有湿热之毒、大风苛毒、火热之毒,就是说人体内的湿、热、风等邪气非常的多,已经能压制人体的正气和自我恢复能力,长年累月滞留在人体内部的病邪,就是中医所指的“毒”。

    这些沉顽苛毒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很大,久治不愈,顽固复发的疑难皮肤病,如:银屑病、白癜风、红斑狼疮、硬皮病、变态皮炎等等顽固性皮肤病患者,体内都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毒。中医在治疗这些皮肤疾病的时候,就会用各种方法把患者体内的毒通过大便、小便、出汗等方法驱逐出去。身体里面没有毒邪作祟了,阴翳消除后,自然朗朗乾坤,正气绚烂,恢复 健康 。但是要祛除这些顽毒,也需要正确的方法,方法不得当,毒没有排出去,身体自己先被伤了,所以运用解毒的方法要谨慎。

    历代医家对“毒邪”病证和解毒方药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金匮要略》治阴阳毒,用升麻鳖甲汤,其中升麻、雄黄为清热解毒、以毒攻毒之要药。《外台秘要》载黄连解毒汤,《疫病篇》载清瘟败毒饮,《医宗金鉴》载五味消毒饮等,皆为古今常用解毒要方,中医皮肤科亦常常选用,运用得当可治重症,挽狂澜。

    但是上述方剂或为寒凉重剂或含有毒药物,一般只做短期应急之用,长期服用恐有败胃或中毒之虞。因此,对于需要较长疗程治疗的慢性疑难性皮肤病,仍需另谋良方。在这解毒攻毒的思路上,中医又把固本培元,恢复正气的方法融合一起,可以消除败坏中气以及中毒的顾虑,这也是治标和治本的方法融合在一起,达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显著的提高了治疗效果。虽然中医治顽固性皮肤病很有疗效,但也不是所有的中医都有这本事,所以患者对于医生的选择也要注意,一定要找正规专业的医生。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17 04:04:12

    5 活血化瘀类中药

    皮肤病迁延日久表现为皮肤硬化,肥厚,色素沉着,肌肤甲错等。中医学认为是由“血瘀”造成的,如结节性红斑,瘢痕疙瘩等,当以活血化瘀药治疗,常用中药:桃仁,红花,鸡血藤,紫丹参,鬼箭羽,三棱,莪术等。

    6 皮肤病外用中药

    皮肤病不但可以内服中药整体调理,很多皮肤病需要结合中药外用,通过局部外擦,湿敷,熏洗等方法来达到抗菌,消炎,止痒,收敛,杀虫,排脓,解毒等目的,常用的外用中药有:黄连,黄柏,苦参,地肤子,大黄,紫苑,百部,蛇床子,马齿苋,青黛,甘草,白鲜皮,鸦胆子,硫黄,冰片,雄黄,轻粉等。

  • 成都-陈**
    回复
    2023-07-17 03:03:02

    皮肤病的范围很广,种类繁多。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归纳起来,其治疗方法有十五种:1、养血祛风法:适用于体内血虚生风、同时伴有阴血不足表现的皮肤病,如干燥的、鳞屑较多的皮肤病(鱼鳞病、静止期和消退期银屑病等)。可用桂枝当归汤加减(玉竹、黑芝麻各15克,首乌、当归、白芍、秦艽、大枣各10克,炙甘草、桂枝各5克)煎服。 2、固表祛风法:适用于表虚感受风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荨麻疹等),病人常有怕风症状,多数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病史。可用玉屏风散加味(北芪、当归、甘草各30克,白术、防风各15克)煎服。 3、解表祛风法: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可用如消风散加减(荆芥后下、防风、当归、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木通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石膏先煎30克,蝉脱3克)煎服。 4、温经散寒法:适用于感受外界寒邪、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有急性皮肤血液回圈障碍的皮肤病(冻疮等)。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芍、木通、大枣各10克,细辛、灸甘草各3克)煎服。 5、助阳散寒法:适用于机体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硬皮病等)。可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麻黄、炙甘草、肉桂各3克,炮姜炭1.5克,鹿角胶熔化9克)煎服。 6、利湿清暑法:适用于感受暑邪而挟湿所致的皮肤病,如夏令性皮肤病(夏令皮炎等)。可用青蒿苡仁汤加减(青蒿、藿香、佩兰、地骨皮、黄柏各10克,大青叶、公英、苦参、银花各15克,生苡仁30克)煎服。 7、解毒清暑法:适用于夏令化脓性皮肤病(如疖肿、脓疱疮等)。可用如清暑汤加减(连翘、花粉、滑石,银花各12克,赤芍、车前子、泽泻各9克,甘草3克)煎服。 8、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感受湿邪、郁湿化热所致的皮肤病,常表现渗液较多者(如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可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生苡仁、滑石各30克,萆薢、茯苓各12克,黄柏、丹皮、泽泻各9克,通草6克)煎服。 9、健脾利湿法: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滞所致的皮肤病,病人常有脾虚症状(如婴儿湿疹的体虚者、儿童慢性荨麻疹等)。可用健脾渗湿汤加减(党参、茯苓、泽泻各12克,白术、大枣各9克,扁豆,苡仁各15克,淮山药24克、陈皮、桔梗各5克)煎服。 10、养血润燥法:适用于由血虚生风化燥的皮肤病,如干燥性瘙痒性皮肤病(皮肤瘙痒症等),病人常有阴虚症状。可用如地黄饮加减(熟地30克,生地、首乌各15克,当归、丹皮、玄参、蒺藜各10克,僵蚕、甘草各5克,红花3克)煎服。 11、生津润燥法: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可用润肤汤加减(玄参、麦冬、鈎藤、赤芍、丹皮、白藓皮各10克)煎服。 12、解毒泻火法:适用于感受火热毒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全身症状较重的脓疱疮、疖肿等)。可用如五味消毒饮(银花30克,野菊、公英、地丁各15克,青天葵10克)煎服。 13、凉血泻火法:适用于内脏之火太过所致的皮肤病,常有血热症状,如急性有红肿热痛的皮肤病(漆性皮炎等),多表现为红斑比较广泛,全身症状比较严重。可用生地银花汤加减(生地30克,银花25克,玄参、地丁、大青叶各15克,当归、竹叶,赤芍各10克,蝉蜕3克)煎服。 14、祛瘀法:凉血祛瘀法适用于血热壅滞、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肤病,多表现有红斑、结节等,如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性、组织肥厚的皮肤病(酒渣鼻、进行期银屑病等)。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生地25克,当归、赤芍,黄芩,茯苓、红花各10克,川[芎、陈皮、甘草、生姜各5克]煎服。 15、活血祛瘀法:适用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肤病,如结节性、疼痛性皮肤病(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等)。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5克,赤芍12克,桃仁、红花各9克,当归、川芎各6克)煎服。

吃左归丸上火为什么?

水银为什么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