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针灸上脊中第一行十一穴远近法第五

中药大全 2023-09-28 15:31:01

属性:大椎,在第一椎上陷中。陶道,在大椎下节间。身柱,在第三椎下节间。神道,在第五椎下节间。至阳,在第七椎下节间。筋缩,在第九椎下筋间。脊中,在第十一椎下节间。不灸。悬枢,在第十三椎下节间。命门,在第十四椎下节间。腰俞,在第二十一椎下节间。长强,在脊、端。


●:.com

关于医学方面的名言名句

关于医学方面的名言名句
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2.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3.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7.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8.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9.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0.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1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13.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14.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15.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16.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17.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18.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19.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程国彭《医学心悟》

20.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21.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22.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23.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程国彭

24.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25.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精宫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命门穴的别名·精宫 4.1命门穴的别名4.2出处4.3穴名解4.4所属部位4.5命门穴的定位4.6命门穴的取法4.7命门穴穴位解剖 4.7.1层次解剖4.7.2穴区神经、血管 4.8命门穴的功效与作用4.9命门穴主治病证4.10刺灸法 4.10.1刺法4.10.2灸法 4.11命门穴的配伍4.12文献摘要4.13研究进展 4.13.1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4.13.2镇痛作用4.13.3增强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4.13.4显著提高肢体痛阈4.13.5用于针麻4.13.6治疗腰痛4.13.7治疗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4.13.8治疗 *** 减少症5志室穴的别名·精宫 5.1志室的别名5.2出处5.3穴名解5.4所属部位5.5志室穴的定位5.6志室穴的取法5.7志室穴穴位解剖 5.7.1层次解剖5.7.2穴区神经、血管 5.8志室穴的功效与作用5.9志室穴主治病证5.10刺灸法 5.10.1刺法5.10.2灸法 5.11志室穴的配伍5.12文献摘要5.13志室穴研究进展 5.13.1对肾功能的影响6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精宫 1拼音 jīng gōng

2英文参考 Zhìshì BL52 [中国针灸学词典]

Mìngmén GV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概述 精宫为经穴别名:1.命门(穴);2.志室。[1]

4命门穴的别名·精宫 精宫为经穴别名,即命门(穴)[1]。见《医学原始》。

穴位 命门 汉语拼音 Mingmen 罗马拼音 Mingmen 美国英译名 Gate of Life 各


号 中国 GV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VG4 富耶氏 IVG4 德国 LG4 英国 Gv4 美国 Go4

命门为经穴名(Mìngmén GV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累属、精官[3]。属督脉[2]。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生命之源,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故名命门[2]。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肢萎痹,虚损腰痛,寒热疟,胃下垂,肾功能低下等。

4.1命门穴的别名

属累(《针灸甲乙经》),精宫(《循经考穴编》)。

4.2出处

《针灸甲乙经》:命门,一名属累,在第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

4.3穴名解

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生命之源,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故名命门[2]。

命,指生命,重要之意。《说文》:“命,使也。”在此为生之极。门,为出入之处,指其为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人身命门之处不一。以及此则以《难经·第三十六难》,谓两肾之间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源,是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处,称为命门。《黄庭中景经》李注:“命门,一名玉都,下丹田也。精气出入,神之所居,当脐后是也。”命门为道教名词,指下丹田。下丹田位居人体中心,范围包括神阙、关元、气海、命门等重要穴位。《玉历经》说:下丹田是人命的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气之元,在脐下三寸。《道·黄庭篇》认为命门为性命之门,在脐下一寸三分,为下丹田。道教丹书多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呼吸之门、五脏六腑之本、人初生结胎之所,故称为命门。中医称两肾之间为生命之门,简称命门。此就内景而言也。若自外景观之,本穴两旁平于肾俞,本穴居其中间,亦犹内景命门居于两肾脏之间也,故称本穴为命门。以其横通足少阴之经,故本穴又为本经横通肾脏之门户。[4]

4.4所属部位

腰椎[5]

4.5命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6]。

命门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当第二腰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卧取穴[2]。

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3]。

命门穴在督脉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

4.6命门穴的取法

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命门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当第二腰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卧取穴[2]。

俯卧位,先取后正中线与髂嵴平齐处,再向上摸2个棘突,于上方的凹陷处取穴[7]。

4.7命门穴穴位解剖

命门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4.7.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2]。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4.7.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腰神经后支和腰动脉分布[8]。

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3]。

4.8命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命门穴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命门穴有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2]。

命门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两肾之间,有“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之说,故有补肾壮阳之效,主治各种肾虚所致妇科及男性病[9]。

肾主水,司二便,主骨生髓,又督脉贯行于脊中,故命门穴可治疗二阴病、腰腿病和水肿[9]。

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而命门穴可治疗神志病[9]。

督脉为“阳脉之海”,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因而命门穴具有通调阳气、宣散解表的作用[9]。

命门穴用灸法善治虚寒性疾病[9]。

命门穴为培元补肾、固精壮阳、通利腰脊之要穴,主治脊强,腰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泄泻,完谷不化,带下[4]。

问足少阴经行下腹部,督脉何以得通?现今针灸图书较早年倍加精详,何以不曾提及?《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合并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背属肾。”观此段经文,可知督脉由本穴通少阴之经,又由肾俞穴透入内脏,分属两肾。但与阳关之通大肠,略同而小异。阳关先通大肠俞,经由足太阳经分布内外。本穴之通肾脏,乃由肾俞穴传导,随足少阳经而入,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交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经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于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足太阳之经,出肾俞穴处与少阴经分道径自上行。而足少阴之经由肾俞处独行入内,属肾络膀胱矣。[4]

4.9命门穴主治病证

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肢萎痹,虚损腰痛,寒热疟,胃下垂,肾功能低下等。

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瘈疭等[2]。

命门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遗精,阳痿,早泄;小便不利,遗尿,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7]。

命门穴主治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手足逆冷[10]。

命门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久泻,痔血,脱肛,小儿发痫瘈疭,下肢萎痹等[3]。

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4.10刺灸法

4.10.1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2][3]。

向上斜刺0.5~1寸[10]。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深刺时可有麻电感向臀及下肢放散[7]。

注意: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7]。

4.10.2灸法 可灸[2][7][10]。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3]。

作为强壮保健穴,常用温灸法或瘢痕灸法[7]。

4.11命门穴的配伍

命门穴配肾俞,有调补肾气的作用。治小便频数,老年腰痛[2]。

命门穴配灸百会、关元、三阴交、中髎治遗尿[2]。

命门穴配膀胱俞、肾俞、水道治肾炎[2]。

命门穴配大椎、膈俞、曲池、足三里治缺铁性贫血[2]。

命门配天枢、气海、关元,有温肾健脾的作用,主治肾泄、五更泄。

命门配百会、关元,治遗尿、尿频[7]。

命门配肾俞 、气海、然谷,有补益肾气,固涩精关的作用,主治阳痿,早泄,滑精。

命门配灸肾俞、气海、然谷、关元、上髎、次髎,治阳痿、遗精[7]。

命门配肾俞,治老者便多[7]。

命门配肾俞、环跳、委中,治腰背痛[7]。

4.12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瘛疭(《备急千金要方》作头痛),寒热,汗不出,恶寒,里急,腰腹相引痛,命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痛不可忍,身热如火。汗不出,瘛疚,里急,腰腹相引痛。

《针灸大成》: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寒热痃疟,腰脊相引,骨蒸,五脏热,小儿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角弓。

《类经图翼》:一云平脐、用线牵而取之……若年二十以上者,灸恐绝子。

4.13研究进展

4.13.1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有实验证明,艾灸家兔“命门”能显著提高正常家兔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艾灸组灸前与灸后比较、灸后与对照组(不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艾灸“命门”确有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针刺命门对男子性功能障碍、 *** 缺乏有一定疗效,可以增强机体抗病力,如以艾炷灸大鼠或豚鼠的“大椎”、“命门”,可使动物对二硝基酚致死性发热的耐受性提高、发热减轻、存活率提高。艾灸“阳虚”动物模型命门,有增加体重、减少死亡率、提高耐冻能力和肝脾组织DNA合成率的作用。促进细胞的 DNA复制。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的作用;有报道以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为指标,针刺命门和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效应相等。[7]

艾灸命门对羟基脲所致动物“阳虚”有增加体重,减少死亡率,提高耐冻能力,提高肝脾组织DNA合成率的作用。促进细胞的DNA复制。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另用氢化可的松给小鼠肌注,其中一部分小鼠同时灸命门,经灸命门者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所增高。

4.13.2镇痛作用 针刺动物“命门”也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可使动物对电击或钳夹肢体的痛反应受到明显抑制。针刺命门对坐骨神经痛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7]

4.13.3增强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针刺大白鼠“大椎”“命门”,可使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2]。

4.13.4显著提高肢体痛阈 电针家兔或猫的“命门”“脊中”部位,可使肢体痛阈显著提高,后肢较前肢为好[2]。

4.13.5用于针麻 以腰俞、命门、次髎穴组针麻行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镇痛效果满意[2]。

4.13.6治疗腰痛 取命门,针刺得气后留针10~15分钟,隔日1次。

4.13.7治疗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配关元,针刺得气后加灸2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4.13.8治疗 *** 减少症 配肾俞、关元、中极,先针刺,出针后隔姜灸3壮。

5志室穴的别名·精宫 精宫为经穴别名,即志室[1]。见《医学入门》。

穴位 志室 汉语拼音 Zhishi 罗马拼音 Chihshih 美国英译名 Room of Determination 各


号 中国 BL52 日本 52 法
国 莫兰特氏 V47 富耶氏 V47 德国 B47 英国 B47 美国 BI52

志室为经穴名(Zhìshì BL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11]。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5.1志室的别名

精宫(《医学入门》),神关(《针经摘英集》),志舍(《神灸经纶》),志堂(《医学入门》),精舍[4]。

5.2出处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胁下满,少腹坚急,志室主之。

5.3穴名解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

志,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者,意之所存(《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意有所存谓之志”),心之所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藏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释名·释宫室》)。志虽藏于肾(《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载:“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精,精舍志”。)实成于心(《毛诗序》:“在心为志”),乃水之精、火之候(《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必须水火相济,神志乃成。此穴与肾俞平,肾属水,水之精为志,肾藏志,故以为名。[4]

5.4所属部位

腰部[12]

5.5志室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志室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6][13]。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1]。

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13]。

志室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5.6志室穴的取法

俯卧位,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1]。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3寸处取穴[14]。

5.7志室穴穴位解剖

志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腰三角位于志室穴稍外侧,由背阔肌下缘、腹外斜肌后缘和髂嵴后部之间围成,其底为腹内斜肌。该三角为腹壁薄弱区,易发生腰疝。

5.7.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竖脊肌→腰方肌[11]。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7.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第2腰背动脉分支分布[15]。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13]。

5.8志室穴的功效与作用

志室穴具有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的功效。

志室穴有补肾益精、利溲导湿的作用[11]。

肾藏志,志室穴在肾俞之旁,为肾气之所处,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志室穴可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和男性病[16]。

志室位居于腰部,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其循行背腰部,腰为肾之府,故可治疗经脉病[16]。

志室穴有滋补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作用,主治遗精、记忆力减退等,针灸本穴有壮肾添髓之效[4]。

5.9志室穴主治病证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等[11]。

志室穴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14]。

志室穴主治遗精、阳痿、阴痛、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15]。

志室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13]。

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11]。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前列腺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其它:阴囊湿疹,肾绞痛,消化不良。

5.10刺灸法

5.10.1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14]。

一般直刺或向椎体方向斜刺0.5~1.0寸[11]。

直刺0.5~1寸[13][15]。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可灸[14]。

注意:志室穴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肾脏[14]。

5.10.2灸法 可灸[11][14][15]。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1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5.11志室穴的配伍

志室配肾俞、关元,有补肾益精,壮阳固涩的作用,主治阳痿,遗精。

志室配命门、委中,有强壮腰膝,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腰膝疼痛。

志室配肾俞、心俞、三阴交,治失眠[14]。

志室配肾俞、命门,治腰痛[14]。

志室配关元、肾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治遗精、阳痿[14]。

5.12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淋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饮食不消,肓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阴肿,阴痛,背痛,腰脊强直,俯仰不得,饮食不消,腹强直,梦遗失精,淋沥,吐逆,两胁急痛,霍乱。

5.13志室穴研究进展

5.13.1对肾功能的影响 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16]。

「中医干货」针灸疗法大全

《世医得效方》中,灸法治疗占了针灸部分的十分之九。他受《肘后》、《千金》的影响较大,对阴证、阳证、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艾炷有竹筋大、麦粒大、绿豆大、雀粪大等,并指出“大小以意斟量”。



所灸壮数并不多,多数为7 21壮,仅在俞、募穴和膏肓穴有灸至百壮者。同一穴位灸的壮数也因病而异,例如诸气灸膏肓百壮,而痨瘵灸膏肓仅9壮;又如反胃灸足三里7~9壮;而胃中积热灸足三里30壮。灸法除艾炷灸外,还有隔盐灸、隔蒜灸、隔物灸等。灸治有“以柳枝煎汤洗后灸之”,也有灸后“以温汤浸手帕拭之”等。


危氏施针刺,大多用于实热证。如喉病,“治颊肿及缠喉风等,又气急者,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又如治疟疾、腰痛、脚气等实邪为患,多用针刺或刺络泻血法。


他取穴少而精。在56个病症中,用穴计194个,其中经外奇穴(尺、臣觉、天凭、手疰注、疰市、气端、外陵、神光、天仓、交仪)9个。每个病症仅用1 2个穴。


他取穴按脏腑而分经取之。例如诸气:凡上气冷发、脐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心腹诸病坚满烦痛、忧思结气心痛、吐下食不消,灸太仓;脐下搅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灸关元、膏肓;短气不语,灸大椎、肺俞、脐中;乏气,灸神道。


另有“针灸伤”一节,用内托黄芪丸治针灸伤经络脓流不止。由黄芪、当归、肉桂、木香、乳香、沉香组成,研末糊丸内服。


临证经验


危氏对56个病症都载有针灸疗法,选录于下:


(一)头面疾患


头痛 :灸囟会。


鼻病 :灸囟会、通天,左臭灸右,右臭灸左。


口眼?斜 :灸耳垂下,左灸右,右灸左。


中风失音 :灸天仓(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穴后动应手)、百会。


目痛 :灸上星、风池。


目不明 :针承泣。


喉病 :针风府、少商、合谷、上星;如颊肿及缠喉风等症,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如根脚咽喉常发者,于耳垂珠下半寸近腮骨灸,或灸足三里。


瘰疬 :灸肘骨尖,左灸右,右灸左,或蒜片贴疬上灸之。


项瘿 :灸大空穴、肩髃;或灸两耳后发际。


(二)胸腹疾患


奔豚 :灸气海、关元、期门;或灸章门;或灸中极。


症瘕 :灸太溪、气海;或灸天枢;或灸中脘。


心痛 :灸上脘;或灸中脘;或灸阴都。


呕吐 :灸尺(在肘约上动脉)、乳根;或灸神光(在两肋旁二寸),或灸石关。


霍乱 :隔盐灸神阙和灸气海。


咳逆 :灸乳根,男左女右。


反胃 :灸乳根、水分、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中脘、足三里。


咳嗽 :灸肺俞或乳根;或灸天突、膏肓俞。


喘急 :灸肺俞、天突。


下痢 :灸脾俞;或灸阴交、神阙、关元;或灸肓俞。


胀满 :灸脾俞;或灸肝俞;或灸水分;或灸气海;或灸大肠俞;或灸承满;或灸三焦俞。


吐血 :灸中脘;或灸肺俞;或灸大陵;或灸上星和足大指节横理三毛。


肠风下血 :灸二十椎;或灸命门、肾俞。


乳痈 :以灸炷四枚围着所作处,同时下火,各灸7 1壮;或隔蒜灸其中心。


肺痈 :灸肺俞。


(三)腰背四肢疾患


腰痛 :针委中出血;或灸命门、肾俞。


臂痛 :针肩髃。


脚气 :灸风市;或灸三里;或灸绝骨、犊鼻、肩髃;或灸曲池和气湍(足十趾端)。


(四)其他疾患


尸厥 :灸百会、气海、石门。


疝气 :灸足大指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或量口角为一边成等边三角形,上角于脐中,两边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或灸风市、气海、外陵(脐旁一寸半)。


脱肛 :灸脐中;或灸横骨和长强。


诸痔:灸命门;或灸脊中;或灸长强。


痼冷肾虚 :灸肾俞;梦遗灸三阴交;虚极灸膏肓、气海。


心恙(神志病) :灸百会;或灸天凭(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动应手);或灸天枢;或灸手逆注(在左右手腕后六寸);或灸中脘;或灸间使;或灸臣觉(在背上夹内侧,反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或灸上星;或灸合谷;或灸左右胁下对屈肋头两处;或灸人中、少商、隐白;或针足大指爪甲下。


痨瘵 :灸腰眼;或灸四花;或灸膏肓。


阴脱 :灸关元、大敦。


肿满 :灸足第二指上一寸半或两手大指缝头;或灸太冲、肾俞。


小儿龟背 :灸肺俞、膈俞。


横生逆产 :灸至阴。


产后小便不通 :于神阙穴隔盐和葱白,用艾炷灸。


崩漏 :灸小腹横纹当脐空直下和三阴交;或灸交仪(在内踝上五寸)。


疔疮 :灸掌后横纹后五指,男左女右。


针灸单穴治病36绝招


1、穴 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


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 治:发烧。


手 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 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 治:心动过速。


手 法:揉按1-2分钟。(60-70/分)


3、穴 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主 治:心动过缓。


手 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 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 治:失眠症。


手 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 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 治:多汗症。


手 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 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 治:足心热。


手 法:揉按36次。


7、穴 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 治:头痛。


手 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 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主 治:头顶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 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 治:偏头痛。


手 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 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 治:哮喘。


手 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 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 治:腹泻。


手 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 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主 治:高血压。


手 法:震颤点按1-2分钟。


13、穴 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主 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下1-2分钟。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 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4、穴 名:大骨空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节指骨与远节指骨连接横纹桡侧面中点赤白交界处。


主 治:白内障。


手 法:用力点刺,重手法效果好。


15、穴 名:神庭(督脉)


取穴方法: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 治:脑疲倦,(醒脑)


手 法:中指点按刺激。


16、穴 名:血海(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髌骨内上缘二寸。


主 治:眼皮浮肿。


手 法:拇指强力度按压。


17、穴 名:肩痛穴(足阳明胃经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约三寸左右,胫骨边缘。


主 治:肩周炎。


手 法:强力度按压1-2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8、穴 名:扭伤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与阳池(手少阳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 治:急性腰扭伤。


手 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19、穴 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


主 治:坐骨神经痛。


手 法: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顶。


20、穴 名:足跟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与劳宫穴联线上找痛点。


主 治:足跟痛。


手 法:按揉1-2分钟。


21、穴 名:承浆(任脉)


取穴方法:唇沟之中央凹陷处。


主 治:小儿厌食症。


手 法:中力度按揉3-5分钟。


22、穴 名:遗尿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


主 治:小儿遗尿(肾虚)


手 法:轻按揉1-3分钟。


23、穴 名:天柱(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五分凹陷处,哑门旁开1.5寸。


主 治:喉头肿痛。


手 法:轻揉按2-4分钟。


24、穴 名:太冲(足厥阴肝经,腧穴、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五分处。


主 治:鼻出血。


手 法:垂直用力点按。


25、穴 名:上迎香(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内眦下五分处。


主 治:鼻窦炎。


手 法:按揉1-2分钟。


26、穴 名:少泽(手太阳小肠经,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侧,距指甲0.1寸。


主 治:急性结膜炎。


手 法:拇指重掐法。


27、穴 名:大抒(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主 治:麦粒肿。


手 法:直按斜向颈椎用力顶按。


28、穴 名:冠心穴


取穴方法:左足背解溪穴(足太阳膀胱经)至2、3趾骨联合处联线中点。


主 治:冠心痛,止痛。


手 法:指端或用圆珠笔芯按压5分钟。


29、穴 名:元骏穴


取穴方法: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关节下。


主 治:冠心病,心绞痛。


手 法:一指禅推法点揉。


30、穴 名:关元(任脉,小肠募穴)


取穴方法:脐下四横指,中线。


主 治:失眠。


手 法:半卧后揉100-200下,45 水泡足,按揉涌泉穴200下。


31、穴 名:四白(足阳明胃经)


取穴方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 治:便秘。


手 法: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200下;排便时按双侧四白加长强穴(长强尾骨端凹陷处)。


32、穴 名:安眠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翳风(手少阳三焦经)与风池穴(足少阳胆经)边线中点。


主 治:失眠、偏头痛。


手 法:中度点按。


33、穴 名:牵正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耳垂前5分至1寸。


主 治: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


手 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溃疡加小肠反射区)。


34、穴 名:失眠穴(经外奇穴,足底)


取穴方法:足底足跟正中点。


主 治:失眠、足跟痛。


手 法:重度力点按。


35、穴 名:闪腰穴(足太阳膀胱经上)


取穴方法:在小腿肚上,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与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连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附近有一压痛点。


主 治:腰扭伤又称闪腰。


手 法:点按。患者俯卧,医者找出双侧“闪腰穴”后,用双手拇指猛然点按患者双侧穴位,压放三至五次后,再平揉一至三分钟,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为度。接着轻柔、和缓地按摩腰部数分钟结束治疗。一次手法完毕后,患者多有明显好转,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疗后,腰痛症状就会消失。


36、穴 名:落枕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主 治:落枕。


手 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48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