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者惊骇也。或见非常之物,或闻异常之声,或履险临危。感受于外,卒然人心,而生惊骇,其症自外而入。恐者畏惧也。恐恐然,惕惕然,怖畏不能自持,其病自内而生。惊之与恐,既可独立成病,亦可相因而成;惊可致恐,恐则易惊。
惊恐虽均属七情之病.而于五脏之中,惊病与心肝两脏关系最切。《医学心悟》曰:“《内经》云:东方色青,人通乎肝,其病发惊骇。惊虽属肝,然心有主持则不惊矣。”恐病多发自心肾,《医学心悟》又曰:“恐为肾志,亦多由心虚而得。《经》云:心怵惕思虑则神伤,神伤则恐惧自失。”
惊恐之治法,因惊症多由“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故治惊多以清心化痰安神镇静为主,方用温胆汤、朱砂安神丸、安神定志丸之类,多从治心人手。至于恐症则常从虚治,以补肾定志,宁心安神、益气养血为法。《医学心悟》主以十全大补汤或八味丸加鹿茸,重在培补真元,实从经验而来。
对于惊恐重症,必须持之以恒,坚持用药方始有效。程钟龄曾曰:“予尝治惊悸恐惧之症,有用大补数十剂,或百余剂而后愈者,毋谓七情之病而忽视之也。”程氏此语,若非历练有素而深入轩岐堂奥者,莫能道也,余复闻斯语而感慨系之。余于两年前治一惊恐重症患者,经治年余始见大效,异常之病态才基本好转,情志及思惟方趋正常。今述其治疗过程于下:
陆氏,女,三十九岁,为市郊某单位干部。1995年2月23日余处初诊。患者于1990年出差东北某地,偶于夜间独自散步于外,突遇一疯人蓬首垢面,踯躅道侧,见陆独身漫步,则直趋擒陆。陆见状惊惧不胜,拼力逃遁。疯人随后追赶,久之方始逃脱.及至宾馆已魂飞魄散,瘫软不能自主矣。回沪后神情萎顿,呆若木鸡,不惟生活不能自理,且一日三餐均须其母喂食。每日五更两手痉挛、口唇抽动,同时口中呜呜鸣叫不已。及至天明,痉止叫息。须由家人喂以流质食物始渐能醒,然后须由父母给予穿戴盥洗。至1991年12月经市某医院CT检查,确诊为“双侧小脑萎缩”。并经市有关专家多次会诊,有“小中风”及“癫痫”两种意见,最终之结论为“癫痫”,嘱须终身服药。
当时见证如上述症状外,见其兀然呆坐,面对电视机,双目定睛少瞬,表情严肃,语言蹇涩,对答勉强,但所答内容大多正确,少数为答非所问。由于两髋关节处牵强,故步履时常直脚行走,略似中风后遗症,且走路时左手能自由摆动,而右手紧贴身侧,不能摆动。同时只能往前:卣行,头部不能左右顾盼。饮食及二便尚属正常,经汛如期。至余诊时病已五年,加上其夫屡欲与之离异,弃之不问,父母无奈,领回照料,患者内心又增一层精神之创伤与压力,对于治疗徒增孽障。其脉初按时弦滑数而有力,过五分钟后复诊之,则变弦小数软,不任寻按。舌质呈淡姜黄色,中心略瘪。苔则微黄粗糙而干。
余思陆氏所患为惊恐重症,惊则心乱神伤,肝胆气逆,痰浊骤生,经络阻滞,遂生诸症。至于定时手脚抽动,口中呜叫,乃因子丑为肝胆经气生旺之时,痰浊随两经之气升逆无制,至寅时肺金用事,欲制肝逆而不能,肝气逆上侮肺,则木叩金鸣而见口中呜叫。肝气不受金制,横溢四肢则抽搐。治拟养气血,安心神,疏肝胆,化痰涎,潜虚阳,熄内风。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增入益气、化痰、清心、安神诸品,服药两周,四肢抽动及口中呜叫大减。适经汛来临,诸证又见加甚,脉现沉小涩,改拟补阳还五汤加补益肝肾,祛风通络之物,诸证大好,遂以此方续服三月,然证虽减而终不见根本之转机,病体亦不见恢复。余反复分析推敲,认定此证当从虚治。遂采用程钟龄法,以十全大补汤合《张氏医通》之远志丸(人参、龙齿、菖蒲、茯苓神、朱砂、五味子、山药、萸肉、枣仁、黄芪)加减为方。其药用:
党参30g 黄芪30g 焦白术10g 茯苓神各10g 甘草3g 生熟地各30g 当归9g 炒白芍9g 陈皮9g 炙远志9g 石菖蒲6g 五昧子3g 磁石30g 先煎生枣仁30g 苦参9g
另以蜈蚣、全蝎等量研末,即古方止痉散也。每日服二次,每次1.5g,以止其四肢抽搐。
上方中减去十全大补汤中之肉桂。盖患者心肝痰热较重,稍用热药即不适。后于方中去苦参,加入炙龟板30g 天门冬30g 见效益佳,定为基本方,随证加减予服。后又添入朱砂安神丸加强清心安神之效。
以上方为基础共进退服用一年六个月,每月仅停药休息一、二日,药后神志清晰,记忆及情态基本恢复,可与人正常交谈,能复述所观电视节目。清晨抽搐虽未全除,而已甚微,鸣声亦然。能自行穿衣用餐,行走时四肢协调自然,能协助母亲粗理家务。患者之舌质已由淡姜黄色转为正常人之淡红色,糙黄苔已成薄黄润泽苔。此为其内在正复邪退,病体向安之征兆。然其停药为时未久,其疗效尚须时间考验也。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甚至伴随终生,顽固性瘙痒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工作、心情等产生了严重影响。
专家称,最近6年,我国荨麻疹患病率从15%升高到25%,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可见荨麻疹发病规模之广,损害也相当大。尤其是寒冷的冬季,呈现在身上的荨麻疹,瘙痒红肿,越抓越痒,苦不堪言。为什么会这样?
荨麻疹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的肠道免疫系统是对抗肠内坏菌的最前线,因为肠道的表面积最大,接触外来的细菌也最多,肠道的基本功能是吸收食物的养分,由于养分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主要来源,因此,肠道免疫防御系统必须能够分辨养分和细菌,好让食物的养分顺利通过小肠的黏膜,不会被免疫系统排斥,而达到防御与吸收的双重效果。
当我们的肠道免疫系统在感知到细菌逼近时,免疫细胞就会分泌出免疫球蛋白A(IgA)去攻击细菌;而如果是遇到食物成分接近时,则会自动分泌出免疫球蛋白E(IgE)或G(IgG),当免疫球蛋白E分泌过多时,就会引起过敏反应。
在肠道免疫系统中,存在一种“免疫耐受”机制,会抑制免疫系统随便就针对食物成分而分泌会引发过敏反应的免疫球蛋白E(IgE)或G(IgG)。而过敏的人,就是因为“免疫耐受”机制出现问题,所以吃到特定的食物时,肠道免疫系统便会分泌过多的免疫球蛋白E(IgE)去攻击该食物成份,于是就产生了荨麻疹。
荨麻疹是典型的IgE介导型,由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了风团。血管扩张引起红斑、炎症介质刺激感受器引起瘙痒。经典学说是抗原与皮肤肥大细胞表面受体上的特异性IgE结合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目前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研究最多的是IgE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学说,已有足够的依据证明:多数荨麻疹患者的体内存在能够使皮肤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脱颗粒的功能性抗IgE受体的抗体和抗IgE抗体,血清免疫学检查总IgE高出正常,或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偏高,通过对皮肤组织提取液的检查,发现皮疹和非皮疹区的组胺水平均增高,组胺释放因子能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活化释放组胺。
科学证明:荨麻疹患者免疫系统IgE免疫球蛋白 要比正常高出1-10倍,这些高出的IgE会紊乱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敏感性体质,从而导致荨麻疹的产生,从而强化荨麻疹免疫防御机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患有荨麻疹怎么办?
1、远离过敏原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想要把病情尽快的控制住,想要预防荨麻疹的复发,就要找到自己的过敏源。最好能够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过敏原是什么,只有尽快的找出过敏原,生活中远离这些过敏原,荨麻疹才不会复发。生活中的过敏原多种多样,如果只凭自己寻找,落实起来是很麻烦的。
2、改善过敏体质
传统治疗荨麻疹往往不能把握病因针对性治疗,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建议通过免疫调节过敏体质,减少荨麻疹反复发作的次数。
现代医学通过对荨麻疹的研究发现,补充抗过敏益生菌可以从内在改善过敏体质。荨麻疹患者的根本病因就是患者体质问题及免疫球蛋白(IGE)分泌失衡,其后果就是IGE值高。我们在治疗中就要从根本着手降低IGE值,平衡免疫球蛋白。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增加消化道内益生菌数量就能预防甚至治疗荨麻疹。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所选用的6种专利菌株科学配比,可改善肠道内的益菌生态,提高游走全身黏膜性突出细胞的能力,调节全身免疫功能,缓解过敏症状;由六种菌株复合而成的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通过增进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从而减少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过高的IgE特异性抗体,缓解过敏症状,调整过敏体质,相比单纯药物治疗荨麻疹可产生良好的整体疗效,有效的改善过敏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单一抗过敏菌株免疫调节抗过敏能力更加全面。
3、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
要饮食保持清淡。在平时应该多喝开水,而且还可以适量的喝一些水果汁和蜂蜜,能够起到滋润和保养皮肤的作用,可以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平时还应该多喝绿豆粥和海带汤,都能够起到消炎抑菌的作用,也是有利于荨麻疹病情好转的。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和水果,能够起到清热排毒的作用,所以病人应该多吃蔬果之类的食物。
要禁吃辛辣食物。在平时应该避免吃麻辣烫和火锅之类的食物,也不能经常吃辣椒,不要吃容易引起身体上火的刺激性食物,不要喝酒吸烟,也不要喝碳酸饮料。
因为皮肤瘙痒孩子会不停地抓挠,甚至会因为把皮擦破而导致继发性感染。家长要把孩子指甲剪短,避免指甲中细菌沾染伤口。可以在医生嘱咐下涂抹药膏来缓解瘙痒感。可以用热水对局部热敷,能扩张血管,帮助释放过敏原,但热敷后必须用干布擦拭干净,同时做好护理,避免再次受到刺激。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s/1eJ0ubpE88AKbmA0gXZrKBA
?pwd=s5ip 提取码:s5ip
简介:《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的作者是邹孟城。 ?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28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序一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