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金匮要略在线:神农本草经之羊桃

中药大全 2023-09-21 05:49:13
味苦寒。

主熛热,身暴赤色,风水积聚,恶疡,除小儿热。一名鬼桃,一名羊肠。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苌楚,一名御弋,一名铫弋,生山林及田野,二月采,阴干。

案说文云:苌,苌楚铫弋,一名羊桃。广雅云:鬼桃铫戈羊桃也。中山经云:丰山多羊桃,状如桃而方,茎可以为皮张。尔雅云:长楚姚铫。郭璞云:今羊桃也,或曰鬼桃,叶似桃华,白子如小麦,亦似桃。毛诗云:隰有铫楚。传云:苌楚,铫弋也。陆玑云:今羊桃是也,叶长而狭,华紫赤色,其枝茎弱过一尺,引蔓于草上,今人以为汲灌,重而善没,不如杨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著热灰中,脱之,可韬笔管。

●《神农本草经》目录

中医自学

1:神农本草经

2:皇帝内经

3: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4:易经

读书方法和书单:

第一阶段:从实践入手,初识经方奥妙和应用

1: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网络有)

2: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曹颖甫著)

3:伤寒论新义 , 金匮要略新义 (余无言著)

第二阶段:初识本草和易理

1:本草问答(唐容川著)

2:医易通说(唐容川著)

第三阶段:结识"火神派"

1:郑钦安医书阐释 医理真传、医法恒通、伤寒恒论 (郑钦安著)

第四阶段:本草提高,经方提高

1:本草思辩录(周岩著)

2:陈修圆全集

第五阶段:继续全面提高

1:黄元御医学全书

最后阶段:博览医术,精读经典原文,自我提高.

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穿插听:王正龙和刘渡舟的多媒体讲座.

弄懂一些概念,背方剂是把组成的中药名用一句话把它们连起来的,中医诊断学,可以读内科学.但在看中药的时候最好也能结合地看方剂,因为中药只有和其他的药物在一起的的时候才能发挥它的多种效应.抽空多上上百度以下这几本书是必须看的,然后读诊断学,加强与别人的交流:中医基础理论,晓得一些疾病的表现形式;黄帝内经>,中医内科学.汤头歌有点难背的.最后有了一定基础,如果你自己不行,中医针灸学;等等,要不然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方剂里要用到这个药,中医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呵呵先看基础理论.多读经典书籍<,对中医看待人体的整个机理有一个印象.你会越来越觉得中医的神奇.然后再读中药学和方剂学,去市场上买一本带速记的方剂学书;

你好,首先有中医爱好很好,其次不论是否是爱好还是要专业学,看的书的路子必须是完全正确的,否则入门就错,那下面就没法进行了,下面是我写的入门逐渐能读的书,你有兴趣就看下啊:

首先,如果一点基础也没有,那麻烦请看《思考中医》,这是李阳波先生和刘力红先生两代人的经验总结.可以说写的是中国的中医古文化,虽然有些偏激和义愤填膺,但书的质量绝对一流.其次呢,请你看《扶阳讲记》,这是四川的卢火神写的,他用现代的语言讲解了先天大道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有些深度了,但这是给初学者一个很好的开头,不要一上来就走错了路.后天法门有很多,而大道则只有一个,把握先天大道,再来先后天贯穿,那就容易多了.

看完上面两本书,那么就可以看下面这几本分量更深入核心的书吧:

1.刘止唐先生著:《医理大概约说》,这是道家的命门之所在,完全是神化一气而为之,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发人之未发.

2.郑钦安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这是示人大道的经典.也是对刘止唐先生医理进一步的阐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黄元御著《黄元御全集》中医的根本在哪里,后天如何化生的,着落处在哪里?看完全集,自然明白此中道理,也许你就是中医未来的荷担如来.

4.彭子益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下册.这是示人大法的经典.

也是黄元御先生书籍的简化版本,并且加上了王孟英先生的温病大法的经验.

5.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是前贤的经验结晶,有独到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肾阴稳固元阳的固脱作用写的非常的到位,发人之未发,为后世开无数方便法门.

6.李可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这是继承上面书的精华而临床创新的大书!后未见来者!我在看第5遍了,还是觉的意犹未尽.

7.徐灵胎著:《徐灵胎全集》 中医的全面神通可以到何地步,后天世界的卓识可以到底如何,我在看第4遍,只能说精彩,并且只有你真懂了先天大道,才能真懂徐灵胎先生的后天各法,否则免谈,一定入云雾中.

8.王孟英著:《王孟英全集》 温病学派的大精华到底在哪里,温病学大家懂火神心法吗,请看此书,为那些滥用寒凉砍伐人阳气的现代温病家门敲警钟,也为那些偏激的火神派的一些过头的人提个醒:这才是真正温病大家的大法!

书如果看到这里,我相信朋友你至少不会走错路了,中医的大道能否被你入,就看你的悟性,灵性,天赋,喜好以及勤奋程度了.

再会,朋友

链接:/question/19796475/answer/22729261

1.启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步首先要勾起兴趣,看书以现代白话文为主,由一些比较有趣的中医故事入门。一来提高兴趣,二来接触一些中医基本知识。推荐的有罗达伦的《古代的中医》等著作,任之堂的《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等著作,经过这些你一般能树立一些基本的传统思维概念,掌握一些小偏方,悟性高的还能初步会一些脉诊,可以帮你的家人解决一些小问题,有时候还可以装个B,满足你的虚荣感。但切记别去到处乱开药,你还没那个本事。2.入门:有了兴趣后就要开始正规打基础了。这个阶段会有点痛苦枯燥,很多需要记忆,因此还是要以现代白话文的著作为主,但有了前面的兴趣和一定基础,应该是可以坚持下来。这个阶段教材,推荐《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思考中医》,郝万山的《伤寒论讲义》,胡希恕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座等。这阶段主要是打基础,比较系统的学习中医基本学说,常用中药的药性等等,如果这些都背不下来、理解不了的话,可能悟性不够,还是别学中医了。3.提高:这个阶段要开始逐渐加深理解了。基础打的好不好看前2个阶段,从这个阶段就开始升华了,此阶段还是以古文为主。需要看的是:《圆运动的古代中医学》。这本书很重要,为什么,这个是一个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承上启下的指示灯,非常非常重要。学完这本书,学什么,学《梅花易数》,什么!算命书?对,就是他,上面有位知友说学《滴天髓》,结果还被人笑话了,笑话他的那个人绝对不懂中医,我要说句公道话,学《滴天髓》也没错,为何?中医的根在“易”,易没学懂,中医任督二脉打不通,永远落在“技”的末梢,学不会变通。学《梅花易数》或者《滴天髓》都是一个目的,把“易”学明白了,所谓“医易同源”就在于此。把“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学明白了,中医的思维你就学会了。学完后再学黄元御的著作《四圣心源》《四圣悬殊》《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等等,有着黄老前辈的指点,看《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这些经典才能事半功倍,靠自己单独看这些经典,要悟透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大量时间和极高的悟性和毅力,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古中医一脉,就在于此。所以理论的高度,就在于这个阶段你能吃透多少。这一阶段,也是学中医最重要的阶段。4.实践:其实实践是一直伴随在学习中的,学了脉学,就多去把脉,看到家人有不舒服,就试着用中医去分析下,这样很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前面的理论吃透后,后面就要看大量医案了,医案的著作很多,很多名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看他们的医案能学到不少,开阔见识,但其中的谬误也有,所以不能尽信,有了前面的学识,还可加上自己思考。实践可以从自己身上试起,别乱去给别人开药,你如果不是医生,是没有行医资格的,吃死人是要坐牢的,切记不要收钱,收钱那就坐实了非法行医。在自己身上,家人身上试过后,有了一定经验后,可以扩展到朋友,到时候如果你真的水平很行,自然有人慕名来看。通过不断实践,水平会逐渐升高的。

《中医基础》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医基础》(王秀|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s/1_jCn8_84oGXrEx6XnAYe4A

提取码:x9sc书名:中医基础

作者:王秀|主编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江苏科技

出版年份:2011-4

页数:158

内容简介:

《中医基础》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这四大中医经典开始,到最基础的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全面介绍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力求用最朴素的语言,阐述最纯正的传统中医精髓。

思考中医的经典名著

经典名著:万代传扬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本草纲目》
中医养生之道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中医与预防
中医预防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预防学六个特点
冯英杰先生的题词
中医养生
常见传染病的“未病先防”
中医与保健
中医“三理”养生说
养神与养形
中医养生防衰五要旨
中医与治疗
中医的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食疗
中医与康复
中医康复学探讨
养生经“六伤、十二莫”
简谈药补、食补和神补
再回首:非典时期话中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10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