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等,要更多的与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简介猪牙皂图片猪牙皂的与猪牙皂的药用附方猪牙皂的配伍应用猪牙皂的 猪牙皂简介
猪牙皂,为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因受外伤等影响而结出的畸形小荚果。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呈圆柱形,略扁而弯曲。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蜡质粉霜,擦去后有光泽,并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及线状或网状的裂纹。顶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基部具果梗残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中间疏松,有淡绿色或淡棕黄色的丝状物,偶有发育不全的种子。气微,有剌激性,味先甜而后辣。
猪牙皂图片
猪牙皂的与作用
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1、《本经》: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
2、《别录》:疗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
3、《药性论》:主破坚症,腹中痛,能堕胎。将皂荚于酒中,取尽其精,煎之成膏,涂帛,贴一切肿毒,兼能止疼痛。
4、《日华子本草》:通关节,除头风,消痰,杀劳虫。治骨蒸,开胃及中风口噤。
5、王好古:按肝风,泻肝气。
6、《本草会编》:烧烟,熏久痢脱肛。
7、《纲目》: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
8、《本草述》:主治中暑风,喉塞肿痛,风邪痫疾,风涎眩晕,胸膈痞塞,痰逆呕吐反胃,除风湿肿淌,利二便关膈。
【药名】猪牙皂
【别名】牙皂、小牙皂、眉皂。皂荚,鸡栖子,皂角,猪牙皂角,乌犀,小皂,小皂荚。
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因受外伤等影响而结出的畸形小荚果。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辛、咸,温;有小毒。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用法用量】1~1.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
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猪牙皂的药用附方
1、治中风口噤不开,涎潮壅上:皂角一挺(去皮),猪脂涂炙黄色,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气壮者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简要济众方》)
2、治诸窍不通,因气、因痰、因风、因火,暴闭塞者:猪牙皂荚(去皮、弦、子,炒),为细末,吹入鼻内即通。(《本草汇言》)
3、治卒头痛:皂荚末吹鼻中,令嚏则止。(《斗门方》)
4、治咽喉肿痛:牙皂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太焦)。为末,每吹少许,八咽吐涎即止。(《圣济总录》)
5、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皂荚丸)
6、治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烧皂荚细研,粥饮下三钱。(孙思邈)
7、治足上风疮作痒甚者:皂角炙热烙之。(《纲目》)
8、治吹乳:猪牙皂角(去皮、弦),蜜炙为末,酒调服之。(《袖珍方》)
9、治风热牙痛:皂角一挺,去子,入盐满壳,仍加白矾少许,黄泥固济,锻研,每日擦之。(《杨诚经验方》)
10、治脚气肿痛:皂角、赤小豆。为末。酒醋调贴肿处。(《永类钤方》)
猪牙皂的配伍应用
1、配半夏:温肺化痰。主治胸中痰结咯痰不爽,半夏辛温燥散,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咳嗽之要药;猪牙皂,辛开温通,亦有较强的化痰作用。二药相配,则温肺祛痰作用倍增,且二药皆入肺经,故对于治疗胸中痰结,粘稠难咯者,尤为适宜。
2、配细辛:通窍开闭,治疗中风神昏。缨辛,辛开温通,芳香透达;猪牙皂,辛开温通,具有强烈的去痰作用。二药相配,即有较强的通窍开闭作用,又有良好的去风化痰之功。故二药常相互为用。治疗中风神昏,口噤不开,涎潮壅上之证。
猪牙皂的
1、治疗急性血吸虫
取牙皂、五倍子,磨细后分别装入胶囊(牙皂0.45克,五倍子0.5克)。第1天每次各服4粒,第2天起每次各服2粒。均每日3次,2周左右为一疗程。据观察,对中度或轻度急性血吸虫患者,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对重度(高烧)患者的效果不明显。治疗9例。除1例用药四天未退热改用激素外,其余均获退热效果。退热时间一般在4~7天。退烧后改用锑剂或口服血防片根治。
2、治疗急性肠梗阻
取猪牙皂2两捣开,放文火上烧烟,熏 *** 约10~15分钟,即有肠鸣声;如未见效,再熏1~2次,治疗10例,9例见效。此药气味有窜透作用, *** 肠道后可引起肠蠕动亢进而有通便排气效果。
猪牙皂的副作用
内服剂量过大可引起呕吐及腹泻,本品辛散走窜,凡、气虚阴亏及有咳血倾向者均不宜服用。
以上就是一些猪牙皂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猪牙皂的功效与作用】、【猪牙皂的药用价值】、【】、【】、【猪牙皂的副作用】
《金匮要略》一书是汉代张仲景所著,时经2000余年,历代医家勤耕细读,著述达数十百家,但对护理方面研究文章尚不多见,今仅将其服药方法护理作一阐述。
1 服药温度《金匮要略》对服药方法十分讲究,因病证不同,则用药亦异,故而服药的温度亦有不同,在《金匮要略》中,服药温度大致可分为温服、小冷服、和适寒温服三种情况。
①温服: 《金匮要略》中明文记载温服的方剂总计118 方。如栝楼桂枝汤、甘草泻心汤、栝楼薤白白酒汤。
②小冷服:记载小冷服者一处,为生姜半夏汤。
③适寒温服:如桂枝汤。
2 服药时间与次数
①顿服: 《金匮要略》中顿服者可见15 处。虽有顿服,顿服之,顿服尽,顿服一半之不同,但顿服之义明确。如升麻鳖甲汤、麻黄醇酒汤、红蓝花酒方。
②昼日服:昼日服者分为平旦温服、日一服、不可一日再服、日二服、日三服、日再服等。记载一日三服者共计36 方,如白虎加人参汤温服一升,日三服。黄芪桂枝汤温服三合,日三服。五苓散日饮服方寸匕,多饮暖水,寒出愈等等。日一服者或不可一日再服者有三,如候氏黑散、排脓散为日一服;大乌头煎不可一日再服。平旦服之者一处,为十枣汤。日二服者有一,为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③昼夜服:昼夜服分为日三夜一服、日再夜一服、日三夜二服、至夜尽等。日三夜一服者有六,如皂荚丸、麦门冬汤、奔豚汤、生姜半夏汤,白术散,半夏厚朴汤;日再夜一服者有二处,为赤丸、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日三夜二服者有竹皮大丸;至夜尽者有泽漆汤。
④二次服(未定时) :分温二服者黄土汤、小承气汤。
⑤三次服(未定时) :记载的分温三服者,计32 方,如枳实薤白桂枝汤、大黄附子汤等。
⑥再服:记载再服、更服、二次服或重服一次者共31方,如大建中汤、桂枝加黄芪汤。
⑦先食服(饭后服) :先食服者有五,如乌头赤石脂丸、赤丸、己椒苈黄丸、茵陈五苓散、乌梅丸。
⑧食前服:食前服有三,鳖甲煎丸、薯蓣丸、桂枝茯苓丸。
⑨常服:常服者一处,为当归散。因病服:蜀漆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909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金匮要略在线:神农本草经之乌贼鱼骨
下一篇: 金匮要略在线:神农本草经之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