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书籍

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方上宜吐第七

中药大全 2023-09-20 17:00:01

属性:(例一首、方二首)例曰∶大法春宜吐,凡服吐药,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而脉寸口浮,胸中硬满,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以内有久病胸上诸寒,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得使人按之,反有涎出,下利日十余行,而其人脉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心中愠愠然欲吐,复不能吐者,宜吐之,宿食在上脘宜吐之。

病手足逆冷脉乍结者,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以病在胸中,宜吐之。

瓜蒂散

属性: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坚,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宜吐之方。

瓜蒂、赤小豆(各一两)上二味治下筛,取一钱匕,香豉一合,熟汤七合煮作稀粥,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张文仲以白汤三合和服)。

水道散

属性:治时气病,烦热如火,狂言妄语欲走方。

甘遂(半两)白芷(二两)大黄(四两)浓朴(八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上六味、咀,以水一斗先煮浓朴、枳实,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煎取二升去滓,下芒硝更煎一两沸,分再服,得快利止。


●:.com

孙思邈与《伤寒论》(一)

——苏礼

孙思邈崇尚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整理、发扬仲景学说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拟就孙思邈与《伤寒论》有关问题简介如下。

一、推崇仲景学说,为保存《伤寒论》这一珍贵文献作了毕生的努力

孙思邈对张仲景相当崇敬,认为他是唐以前最著名的医学家之一。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并皆探赜索隐,穷幽洞微,用药不过二三,灸柱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并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范东阳、张苗、靳邵诸部经方”(《千金要方·大医习业第一》)。就是说张仲景的《伤寒论》和《素问》、《灵枢》、《甲乙经》、《本草》等著作,同样都是“大医习业”所必须熟悉和掌握的。

孙思邈对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所阐述的针砭时弊、启迪后学的观点,十分赞同,多处引用。如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引用了张仲景“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一段,并以此作为他“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立论依据。在其卷一治病略例第三中,引用“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为(有)五脏,经络腑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一段,说明医道乃性命之道,非精心研求、认真实践而不可得。要求医生要认真学习医疗技术,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这些都说明,孙思邈对张仲景相当推崇,他的有关医论和思想,可以说是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孙思邈对张仲景《伤寒论》的评价相当高,他尝谓:“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遂披伤寒大论,鸠其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他对当时一些医生不深入钻研仲景学说,不遵循仲景辨证论治的原则,滥操司命,以致失治、误治的现象能心疾首,大声疾呼,他说:“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义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旧法方证,意义幽隐,乃令近智所迷,览之者造此难悟,中庸之士,绝而不思,故使闾里之中,岁致夭枉之痛,远想令人慨然无已!”(《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伤寒杂病论》问世不久,即遭兵火洗劫,原书散佚不全。幸赖东晋王叔和搜集整理才得以保存,但仍流传不广,以致孙思邈在编写《千金要方》时,尚未见到完整的《伤寒杂病论》,因而发出“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之叹。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不懈,以“一事长于已者,不远万里,伏膺取决”的精神,勤求博采,收集到了《伤寒杂病论》大部分内容,分别编次在《千金要方》卷九、卷十伤寒方及有关门下。孙思邈在撰成《千金要方》后,虽已年逾七十,但并不以此为满足,又集晚年近三十年所积累的医学资料和经验体会,对《要方》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和补充,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他对晚年终于收集到的《伤寒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重新整理,分别编入《千金翼方》卷九、卷十伤寒门内,从而奠定了唐代纂集《伤寒论》的初基。孙思邈一生研求仲景之书,对于保存《伤寒论》这一珍贵典籍,发扬仲景学说,是有其重要贡献的。

?淡竹茹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淡竹茹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生淡竹茹9克
麦门冬12克
甘草3克
小麦12克
生姜9克
大枣14个。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竹茹、小麦,取800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体虚者分三次服。若有人参,入3克,若无,纳茯苓4.5克;气逆者,加半夏6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淡竹茹汤--《千金》卷三
【处方】生淡竹茹1升,麦门冬5合,甘草1两,小麦5合,生姜3两,大枣14枚。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竹茹、小麦,取8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1升,去滓,分2服,羸人分作3服。若有人参入1两,若无人参,纳茯苓1两半亦佳。气逆者,加半夏2两。
【摘录】《千金》卷三
淡竹茹汤--方出《经效产宝》卷下,名见《千金》(注文)卷三
【别名】麦门冬汤
【处方】淡竹茹8分,干葛8分,甘草6分,麦门冬3合,小麦2合,石膏12分。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头痛,气短欲死,心乱不解。
【用法用量】麦门冬汤(《普济方》卷三五一)。
【摘录】方出《经效产宝》卷下,名见《千金》(注文)卷三
淡竹茹汤--《三因》卷九
【别名】竹茹汤
【处方】麦门冬2两半(去心),小麦2两半,甘草(炙)1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1两半,半夏(汤洗7次)2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心虚烦闷,头疼短气,内热不解,心中闷乱,及产后心虚惊悸,烦闷欲绝。妊妇心虚惊悸,脏躁,悲伤不止。
【用法用量】竹茹汤(《普济方》卷一一九)。
【摘录】《三因》卷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book/899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