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 野史

宁古塔真的有塔吗,为什么清朝的人宁愿死也不愿到那里,

话历史 2023-12-29 03:31:04

在清朝的历史剧里,经常可以看到将犯人发配“宁古塔”的情节,曾经为这个神秘的地方困惑了很久,将犯人送到“塔”里去是要让他们出家还是扫塔?到底多大的塔能容得下那么多人?而这所有的误解都来源于错把宁古塔当作了塔。宁古塔不是塔,它是一个古地名,本为满族人的“龙兴之地”,后来才发展成为流放之所。

一、宁古塔不是塔

宁古塔之名最早见于《清大事志》,其中记载宁古塔启用于1608 年 ,也就是明朝万历三十六年。据民国《宁安县志》记载,宁古塔那里不仅没有塔,而且它和塔没有一点关系。“宁古塔”本是满语,且原来的满语语音应为“宁公特”。满语呼“六”为“宁公”,呼“个”为“特”,所以“宁公特”就是“六个”的意思。

那么这“六个”又是指什么呢?据说是为了纪念当年女真的六大部族兴发集聚之地。后来汉语根据音译,将“宁公特”讹称“宁公台”,再讹为“宁古塔”。

二、 历史流变

那么宁古塔究竟在哪里呢?关于宁古塔的具体地点直到今日都还存有争议,但从最初宁古塔的大致范围来看,可以说是在今天的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中游一带,且宁古塔在历史上还有新旧二城之说。宁古塔旧城遗址,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浪河边的长汀镇古城村,新城则在今宁古市所在地宁安镇。

1652年,清廷为抗击沙俄势力对黑龙江流域的入侵,派梅勒章京率兵驻守宁古塔,次年将其升为昂邦章京。1662 年,清政府决定改宁古塔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首任将军巴海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时期的战将,他在1666年把宁古塔将军衙门迁往新城。

三、发配宁古

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为接收流人流放之地。前往宁古塔的流放之路上犯人络绎不绝。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官吏、文人,也有工匠、战俘,来得最多的还是汉族的反清分子。

这里虽是女真族的龙兴之地,但毕竟地处偏远,荒凉苦寒,气候环境还极其恶劣。物质条件差倒还是其次,发配到这里的人基本上就是终身服役的奴隶了,吃不饱穿不暖是肯定的,除此之外还有繁重的役使,所以很多人自然是宁死也不愿意来这儿的。

那么清廷为什么要选择宁古塔作为犯人的流放地呢?首先是因为这里曾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把犯人流放到这里用不着担心流人造反的问题。其次,宁古塔地处荒凉、环境恶劣,将犯人发配到此可以达到惩处的目的,并且流人也难脱逃。再次是因为这里地广人稀,清廷选择将人流放到这里,不仅可以“引人戍边”,建设边地,还可以增强抗俄的力量。

参考资料:《宁安县志》、《宁古塔考》、《论宁古塔文化的构成及其价值》

清朝的影视剧在现代非常盛行,相信看过相关影视的朋友们都会经常注意到一个地方,那就是清朝处罚重犯一般都会发配前往的宁古塔。

一听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座怪异非常的塔制建筑,最后再加上处罚犯人的作用,所以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一座塔形的监狱。

没有塔的宁古塔以及宁古塔的意思

但实际中的宁古塔根本就没有塔,宁古塔是类似于古代新疆和南方蛇虫横行之地的犯人发配重地。

宁古塔的范围非常广,主要在现在的黑龙江边境以及深入西伯利亚的一大块地方,常年寒冷万分,一到冬天就大雪皑皑,在那个年代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人间绝境。

宁古塔虽然有三个字,但这却只是汉语翻译才出现的三个字,宁古塔在满人的语言中实际只代表了两个字,首先宁古就是一个字的意思,在他们的语言中代表着“六”的意思,而塔就是“个”意思,合起来代表的意思就是“六个”。

在满人的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是发源于宁古塔地区的,而他们的祖先有兄弟六个人,这兄弟六人联手构成了一股很强大的力量,最终在宁古塔地区打下了一片天地,后来经过慢慢发展,这才构筑出了他们最开始的部落架构。

当时会发配往宁古塔的主要有两种人,第一种就是明朝的降兵降将们。

清朝披甲人以及发配往宁古塔的披甲人

这些降兵降将们身上有着比普通人强上很多的战斗力,而旗人本身的数量是极其稀少的。

他们仅以20万的人口数量就统治了一个人口将近上亿的庞大帝国,因此很多时候他们就遭遇到了兵源不足的尴尬,于是他们就利用降兵降将为他们驻守起了边疆。

而这些降兵降将们就是影视剧中经常会说到的“披甲人”,披甲人的身份在满清中还是很高的,地位仅次于旗人,当时宁古塔的北方有着许多的俄罗斯人蠢蠢欲动,所以清人就调拨了不少的明朝降兵来到宁古塔充当披甲人。

披甲人的身份有点相当于开垦兵团,他们生活在数九寒冬的绝寒地区,平常如果有外敌侵扰,他们就会披上盔甲,拿起武器上线迎敌,而如果是在平时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就会拿起农具下马耕田、外出打猎。

如果看过美剧《权力的游戏》的朋友这个时候脑海中可能就会浮现一个词,守夜人。

(权力游戏中的守夜人)

在漫漫的长冬中,他们以罪人的身份守护起了自己仅存的一丝荣耀,用漫无边境的痛苦救赎自己的罪过,他们一旦步入此门,将永生永世不得翻身,不过披甲人和守夜人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们可以结婚生子。

发配往宁古塔为披甲人们做奴隶的犯人

而除了披甲人之外,当时也会有一些犯下了重罪的官员以及平民百姓们会被发配到宁古塔。

这些人在待遇上和披甲人是有着很大区别,他们一旦被定下罪名,在来到宁古塔之后就会变成披甲人们的奴隶,将永生永世的侍奉着披甲人们,除非有特殊情况被皇帝免去罪名,不然终身不得离开。

而在这些为奴的发配者中,官员文人与平民百姓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当时的宁古塔除了披甲人之外,还有着不少满清的旗人,他们对有文化的读书人都是比较尊敬的,所以一般种地、做苦力活的工作并不会让官员文人发配者们做。

他们会让这些有文化的人帮他们管理当地的事务,然后帮他们教他们的子女认字、读书。

流放宁古塔罪名的恐怖之处

在现代,黑龙江地区冬天因为白雪、冰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参观游览,所以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发配宁古塔的恐怖地之处。

首先当时的发配者们是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因为要受罪的原因,他们只能靠步行的方式通过千里迢迢的赶路前往宁古塔。

而且当时东北大部分是森林地区,他们在穿越这些森林的时候一路上有可能会碰到当时数量很多的东北虎或者野狼,发生这些情况的话,他们的生命安危就会遭受到巨大的威肋。

除了野兽的威胁之外,很多人可能都熬不过这千里迢迢的步行,他们一路上供养极为稀少,一旦遭遇到生病的情况,那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命丧在这半路之中。

所以在那个年代,发配是要比死亡还要可怕的,因为古人有着很浓的家乡情怀,一想到要去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走那么远的路程,死后还不能安葬在家乡,很多人都是会感到头皮发麻的。

不过他们可不敢自杀,因为一旦自杀的话就会祸及到家人,所以他们宁愿死在半路也不愿在家中自杀。

流放之法应当可以在今时使用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古代的流放是很值得我们现在借鉴的,虽然我们现在的犯人会有各种各样的体力劳动,但是相比于他们犯下的大恶来说却是远远不足的。

就单单说现在的人贩子吧,他们绝对是最不可饶恕的犯罪者之一,仅仅只是关押和劳动我觉得是无法惩罚他们罪恶的。

我觉得古代的发配可以执行在这些人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将他们押赴往西藏高原的边境哨所上,不给他们提供暖气,让他们一年四季都处在严寒和高原稀薄的空气之中,为士兵们做体力铺助工作,我觉得这个才是最能惩罚他们的方法。

所以说宁古塔是没有塔的,而对当时的犯人来说,宁古塔是他们宁愿承受死亡惩罚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因为这一路山高水远只能步行、条件恶劣万分又远离家乡,因此他们是宁愿死亡都不愿意去的,不过他们可不敢就这么一了百了,因为他们还有着家人的牵挂,为了家人不受到牵连,他们就必须得按照规则行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eshi/1439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