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以人喻事的歇后语

民俗 2023-07-12 08:52:45

    歇后语中“比喻—说明”式占有很大数量,比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一类歇后语都是先打比方,后加说明,理解重点主要在于全半部分,运用是常用可以省略后半部分。谐音在歇后语中也占有很大数量,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一类歇后语理解主要在于后半部分,它的前半部分虽然是比北方,但后半部分是利用谐音来说明另一种结果。

    以人喻事的歇后语:

    1、[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

    2、[独眼龙看告示]——一目了然

    3、[秃子老壳上的虱子]——明摆着

    4、[外公死独儿]——莫舅(救)

    5、[驼背子跌仰绊]——两头不落实

    6、[弹花匠的女儿]——会弹(谈)不会纺(访)

    7、[哑巴打官司]——有理难言

    8、[梁山的军师]——吴(无)用

    9、[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10、[瞎子跳舞]——盲目乐观

    11、[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12、[老太婆打呵嗨]——一望无牙(涯)

    13、[歪嘴照镜子]——当面丢丑

    14、[矮子爬楼梯]——步步升高

    15、[瞎子打灯笼]——白费油蜡

    16、[瞎子坐上席]——目中无人

    17、[讨口子卖米]——只有这一升(身)

    18、[两个哑巴一头睡]——莫法谈闲

    19、[聋子的耳朵]——摆设

    20、[讨口子抓虱子]——扯烂筋

    21、[缺巴子咬虱子]——过碰

    22、[瞎子上讲台]——群众观点

    23、[瞎子看书]——装模作样

    24、[小娃娃儿爬楼梯]——上下都难

    25、[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

    26、[瞎子看表]——观点不明

    27、[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

    28、[歪嘴儿吹火]——偏风

    29、[瞎子打瞌睡]——不显眼

    30、[大肚子过独木桥)]——挺而走险

    31、[秃子脑壳]——莫发(法)

    32、[三花脸的鼻子]——看白了

    3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34、[讨口子穿孝衣]——一穷二白

    35、[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36、[孔夫子的弟子]——贤(闲)人

    37、[讨口子捡银子]——莫处收拾

    38、[秃子跟上月亮走]——沾光

    39、[和尚分家]——多寺(事)

    40、[秃子当和尚]——将就那块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9441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