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互不往来、互不相干的歇后语:
●【电灯泡】——不通气
●【棒槌弹花】——不沾弦
●【钝刀子割草】——拉倒
●【瞎子点灯】——借不着光
●【屋背上开门】——不过人
●【脚后跟拴绳子】——倒拉
●【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
●【豆渣贴年画】——两个不相粘
●【荞麦皮打浆子】——两不相粘
●【鸡狗做邻居】——老死不相往来
●【两条道上跑的车】——各不相干
财到光棍手,有去冇回头。
自身唔正,教人唔听
早造冇底,晚造冇禾
行行企企,食饭几味
行运一条龙,失运一条虫。
行船争解缆,买卖占先头——
很多船泊在一起。开工了,谁先解船缆,将船开出,谁就占据了主动。借喻领先行动。
穷人思旧债(烂帐)——穷得实在没办法。比喻迫于无奈,违心的
郭子仪做寿——全家都上
华佗行医——名不虚传
王佐断臂——留一手
孙武用兵——以一挡十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赵匡胤下棋——独一无二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梁红玉击鼓——贤内助
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
包公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杨五郎削发——半路出家
赵子龙打仗——常胜
唐僧上西天——一心取经
韩信吹笛子——不同凡响
穆桂英挂帅——阵阵不乱
袁世凯做皇帝——短命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骑马过独木桥歇后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骑马过独木桥的歇后语:
骑马过独木桥——难回头;回头难
独木桥:
简单的人行桥,常用一面砍平的'一根圆木做成的,架在悬崖等地上,最常见的地方是乡下,虽制造简便,但稍不小心就会受伤甚至丢掉性命。
关于桥的歇后语:
白素贞哭断桥——想起旧情
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扁担插进桥眼里——担不起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胆大
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
船到桥头——不顺也得顺
刺木架桥——没人敢过
灯草搓绳,烂板搭桥——枉费心机
灯草搭浮桥——走不得
掂着猪下水(可食的猪内脏)过独木桥——提心吊胆
顶大风过独木桥——担风险
独木桥——难过
独木桥上踩车——别拐弯
独木桥上钉木板——故意让人过不去
独木桥上扛木头——难回头
独木桥上跑马——冒险;危险
独木桥上散步——走险
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
独木桥上遇仇人——冤家路窄;分外眼红
端着鸡蛋过独木桥——提心吊胆
短板子搭桥——不顶用;不顶事
短木搭桥——难到岸
扶着桥栏杆过河——生怕掉进水里(比喻胆小怕事。)
扶着醉汉过破桥——上晃下摇
刚下桥的新媳妇——不好看也爱看
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过了银桥过金桥——越走越亮堂;越走越明
近视眼过独木桥——小心在意;只顾眼前;迈不开步子
九曲桥上扛竹竿——难转弯;转不过弯来
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拐弯抹角
九曲桥上拖毛竹——拐弯抹角;难过
枯木搭桥——存心害人
筷子搭桥——难过;路子窄
烂板子搭桥——难过;不顶事
烂汽车过朽桥——乘人之危
烂柱子搭桥——不牢靠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老太太走独木桥——难过
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麻秆搭桥——难过;担当不起
东河桥房子 —— 顺顺倒
骆驼过独木桥——步步有险;一步三分险
没桥顺河走——绕来绕去
木炭搭桥——难过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烂板搭桥 —— 难过;不顶事
过了河就拆桥 —— 不留后路
天桥上的把式 —— 净说不练
独木桥相遇 —— 进退两难
天桥把式 —— 光说不练
独桥上遇仇人 —— 冤家路窄;分外眼红
独木桥上相遇 —— 冤家路窄;狭路相逢;进退两难;走投无路
辫搭子搭桥 —— 忙得开绞
屎趴牛扒到桥杆上 —— 驮的闪哩;大也的闪哩
水豆腐搭桥 —— 枉费心机;白费工夫;白费劲;枉费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9416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关于打瞌睡的歇后语
下一篇: 关于动物蹄子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