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韩城歇后语

民俗 2023-07-12 06:22:11

    韩城的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民间文化。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我市特有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句,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有幽默感,还可以活跃气氛!

    韩城歇后语:

    1、鸭子吃菠菜——平蹭

    2、老鼠钻面瓮——瞪白眼

    3、跛子敲锣——步步踩空;立场不稳

    4、木匠的斧头——一顺顺

    5、狗皮褥子——没反

    6、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

    7、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8、驴和驴抵架——拿脸疵(表示熟人用情面去办事)

    9、哩饸饹床子——百眼开

    10、猪鼻子插葱——装象

    11、腔子前头挂笊篱——闲劳心

    12、狗弹虼蚤——冒着哩

    13、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14、庙背后一个窿窟——妙(庙)透啦

    15、正麻杆打狼——两头怕

    16、狗逮老鼠——多管闲事

    17、曹操的××——奸蛋

    18、裁缝不拿尺——存心不良

    19、厕所门口栽跤——离死不远

    20、瞎子铺毡哩——胡扑(铺)

    21、墓门口贴纸——胡(糊)鬼

    22、山里的核桃——要打的吃

    23、哩井里放屁——有原因(圆音)

    24、鸡尻子掏蛋——急死啦

    25、隔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

    TIP:

    韩城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区西北方言陕西关中方言,是关中方言区的一个地点方言。市区内方言大体一致。在南部靠近合阳县的龙亭原和吕庄川、西部靠近黄龙的嵬东乡和乔子玄乡、北部靠近宜川的独泉川和林源乡、王峰乡等少部分地区,与城区附近稍有差异,但只属个别字音,不能构成方言的内部分区。本志所记方言以城区为准,其它地区差异较突出的,只略作说明。

关于龙的歇后语作文350字

恶龙不斗地头蛇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托凤攀龙 〖解释〗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人中龙虎 〖解释〗比喻人中豪杰.
攀龙附骥 〖解释〗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烹龙炮凤 〖解释〗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炮龙烹凤 〖解释〗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炮凤烹龙”.
炮凤烹龙 〖解释〗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矫若游龙 〖解释〗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画龙刻鹄 〖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画龙不成反为狗 〖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虎踞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据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超龙骧 〖解释〗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变龙蒸 〖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笔底龙蛇 〖解释〗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祖龙之虐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掷杖成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真龙天子 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真龙活现 形容逼真.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鱼跃龙门 同“鱼化龙”.
鱼升龙门 同“鱼化龙”.
鱼龙漫衍 见“鱼龙曼延”.
鱼龙曼延 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鱼龙曼羡 喻世事变幻.
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一龙一猪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绣虎雕龙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屠龙之伎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岁在龙蛇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岁在龙虵 见“岁在龙蛇”.
尸居龙见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事火咒龙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神龙失埶 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神龙见首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青龙金匮 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前怕龙,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潜龙伏虎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骑龙弄凤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批逆龙鳞 同“批逆鳞”.
烹龙煮凤 见“烹龙炮凤”.
烹龙庖凤 见“烹龙炮凤”.
炮龙烹凤 见“炮凤烹龙”.
攀龙讬凤 犹言攀龙附凤.
描龙绣凤 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曼衍鱼龙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龙姿凤采 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龙争虎战 同“龙争虎斗”.
龙睁虎眼 形容蛮横霸道.
龙蛰蠖屈 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龙章秀骨 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章麟角 比喻珍希,不凡.
龙章凤函 喻文采炳焕.
龙章凤彩 不凡的仪表风采.
龙战鱼骇 喻战争激烈.
龙战玄黄 见“龙血玄黄”.
龙战虎争 同“龙争虎斗”.
龙跃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龙跃鸿矫 喻高举远逝.
龙御上宾 见“龙驭上宾”.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龙游曲沼 传说龙耀五彩,所以以游龙为喻.沼:池子.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
龙颜凤姿 指帝王之相.
龙言凤语 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龙血凤髓 比喻高贵的血统.
龙兴云属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龙行虎变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龙兴凤举 喻王者兴起.
龙心凤肝 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龙骧麟振 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龙骧蠖屈 喻随时屈伸、上下.
龙翔虎跃 喻奋发有为.
龙骧虎啸 喻气概威武.
龙骧虎跱 雄踞貌.
龙翔凤翥 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龙翔凤跃 见“龙翔凤舞”.
龙翔凤舞 犹言龙飞凤舞.
龙骧凤矫 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龙骧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龙威燕颔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头锯角 喻大胆冒险.
龙跳虎伏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龙腾虎掷 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踯 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啸 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踞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凤集 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腾豹变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首豕足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龙生九种 见“龙生九子”.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伸蠖屈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蛇飞舞 见“龙蛇飞动”.
龙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
龙潜凤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龙蟠虬结 犹言旋绕纠结.
龙盘虎拏 虬曲苍劲貌.
龙蟠虎绕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虎踞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龙蟠虎伏 雄踞貌.
龙蟠凤翥 谓贤者遁世归隐.
龙盘凤翥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龙盘凤逸 喻怀才不遇.
龙盘凤舞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龙攀凤附 犹言攀龙附凤.
龙拏虎掷 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跳 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攫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门点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龙眉凤目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龙眉豹颈 形容勇士的长相.
龙楼凤池 指禁省,皇宫.
龙楼凤阙 帝王宫阙.
龙楼凤阁 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龙楼凤城 犹言龙楼凤池.
龙举云兴 同“龙兴云属”.
龙举云属 同“龙兴云属”.
龙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江虎浪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荒朔漠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荒蛮甸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胡之痛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昂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龙虎风云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翰凤翼 喻杰出的人才.
龙翰凤雏 喻杰出的人才.
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龙飞虎跳 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飞凤翥 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龙飞凤翔 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龙幡虎纛 将帅之旗.
龙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蹲虎踞 犹言龙盘虎踞.
龙断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龙断可登 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龙雕凤咀 喻辞藻之美.
龙德在田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龙雏凤种 指帝王后裔.
龙驰虎骤 谓群雄逐鹿.
流水游龙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酒龙诗虎 见“酒虎诗龙”.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活龙鲜健 形容健壮有活力.
火龙黼黻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黄龙痛饮 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画龙点晴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虎掷龙拿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虎略龙韬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虎窟龙潭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虎步龙行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鹤骨龙筋 瘦挺虬曲貌.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龟龙麟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贯斗双龙 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惊沸,
讬凤攀龙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附凤攀龙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凤子龙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凤翥龙骧 形容奋发有为.
凤翥龙翔 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
凤翥龙蟠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凤臆龙鬐 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凤箫龙管 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凤舞龙蟠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凤毛龙甲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凤楼龙阙 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凤狂龙躁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凤骨龙姿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凤附龙攀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飞龙乘云 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鼎湖龙去 同“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见“鼎成龙去”.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大水冲了龙王庙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打凤牢龙 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乘龙配凤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龙精虎猛:比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陈残云《山谷风烟》第21章:“大家一夜没睡好,到如今还是
龙精虎猛.”
龙驹凤雏: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晋书·陆云传》:云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幼时吴尚
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龙举云兴:形容人之风度威仪.《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
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人无能名焉.”
龙楼凤阙(城、池、阁):指帝王宫殿楼阁.宋欧阳修《鹎?词》:“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
漏声.”元马致远《拔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
龙马精神: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龙眉豹颈:形容勇士的长相.《北齐书·高昂传》:“昂字敖曹,乾第三节.幼稚时,便有壮气.长
而?傥,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龙眉凤目: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水浒》第9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辰,三牙掩
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
龙门点额:比喻仕途失意或科场落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回》:“《尔雅》曰:‘鳝,鲔也.’
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警世通言》:“龙门点额,金榜无名.”
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
盗发之,都无所见,惟有一剑,悬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狮吼.”
龙拿虎掷(攫,跳):犹言龙争虎斗.宋喻汝《八阵图》:“笑云此公大肚皮,龙拿虎掷堆胸胄.”
第一生肖:其一是龙的成语:
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暴腮龙门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车水马龙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龙配套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乘龙佳婿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佳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乘龙快婿
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打凤捞龙
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得婿如龙
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风从虎,云从龙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伏龙凤雏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龟龙鳞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龟龙片甲
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
虎斗龙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画龙点睛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活龙活现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蛟龙得水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矫若惊龙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来龙去脉
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老态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麟凤龟龙
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龙飞凤舞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龙凤呈祥
指吉庆之事.
龙肝豹胎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龙肝凤脑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龙肝凤髓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龙驹凤雏
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
龙马精神
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龙鸣狮吼
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龙盘虎踞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凤逸
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
龙蟠虎踞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蛇混杂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龙生九子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龙潭虎窟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龙潭虎穴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龙腾虎跃
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龙骧虎步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龙骧虎视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龙行虎步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龙血玄黄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龙吟虎啸
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龙跃凤鸣
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章凤姿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攀龙附凤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盘龙之癖
指爱好赌博的恶习.
炮凤烹龙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跑龙套
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配套成龙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烹龙炮凤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前怕龙,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乔龙画虎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群龙无首
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人中之龙
比喻人中豪杰.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神龙见首不见尾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尸居龙见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痛饮黄龙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
屠龙之技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土龙刍狗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卧虎藏龙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匣里龙吟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药店飞龙
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一龙一蛇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一龙一猪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一世龙门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龙曼衍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元龙高卧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元龙豪气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云龙井蛙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云起龙骧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直捣黄龙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其二是龙的歇后语: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高分悬赏]语文常识/素材

两周秦汉: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东汉名将,座驾:卷毛兽,兵器:冷血剑,成名经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 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事件:汉明帝永平五年(62),班超的兄长班固被召入京中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随着迁居洛阳。由于家境贫寒,班超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班超每日伏案挥毫,常辍业投笔而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汉书·班超列传》)?旁人皆笑之。班超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列传》)!

荆轲: 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
关于荆轲的诗词:
《春秋战国门荆轲 》
作者:周昙 年代:唐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
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
事件:荆轲刺秦王

屈原:
(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名言: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韩信:

韩信(?—前196年),汉族,字重言,淮阴(时称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楚州区留有与胯下之辱相关的“胯下桥”遗址,并在镇淮楼东侧建有韩侯祠纪念。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座驾:五明骥,兵器:鱼肠剑,经典之战:暗渡陈仓,井径之战,垓下之战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有关韩信的诗:
韩信庙
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却过淮地吊韩信庙 。
事件:
胯下之辱
萧何月下追韩信
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
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事件:高论生死

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语录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关于庄子的典故和寓言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知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苏秦: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使。帛书《战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史记》所载有出入。
事件:劝齐王伐宋
合纵攻强秦
苏秦拘于赵
刺股悬梁: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项羽: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
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汉族。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楚汉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事件:
巨鹿之战,雄霸天下
说起秦朝,人们总是先想到大秦雄师,其气吞如虎,横扫六合的气概让千年来无数风流志士遐想,讴歌!秦之兴起,无疑其内在战争机器的疯狂开动,外在百万铁军的征讨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天下。然而短短十五年间,泱泱大秦,毁于一旦,真是应了其兴也勃,其败也勃。秦朝大厦倒塌之快,其内在外在有各种问题,但是给予大秦最沉重一击,使强悍的大秦在无能开动其战争,无疑是项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战。
乌江自刎

乌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无名
剑折沙尽血洗风
七载成败转头空
荡恨笑饮苍天泪
段韧傲刻夕阳红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虞姬:
公元前202),秦末人.
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项羽写)。
过虞沟游虞姬庙
袁枚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清朝诗人何溥的《虞美人》诗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瘦腰(指虞姬)。”
“霸王别姬”是秦汉时期最为动人的故事之一。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

霍去病: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

关于霍去病的诗词:

《少年行四首》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公元前20)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事件:
昭君出塞
《怨词》
附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民国,鲁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县名,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事件:发愤著《史记》
《史记》十大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 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 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 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 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 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史记共130篇
鲁迅称赞: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将史记与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反映司马迁之伟大

苏武: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事件:《苏武牧羊》典故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
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有笳声,
入声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孙膑:
孙膑,战国时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86米)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孙膑 中国军事家。战国中期齐国人。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鬼谷子学习《孙子兵法》,显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不料,他却因此遭人暗算……
孙膑: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经典名言】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死,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追杀,从宋国(今河南商丘夏邑县)逃到了鲁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荀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名言
(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名言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的作品: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出自:《荀子·大略》

三国两晋:
竹林七贤 :
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嵇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侄县(今安徽宿县西南),改姓嵇。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
【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擅长喝酒和品酒。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直颈琵琶,直颈琵琶后改称阮咸,简称阮。
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也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说就是他所作,李季兰在同名诗中有“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的诗句。1950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持阮弹奏的阮咸画像,神情专注。
编辑本段【王戎(234—305)】
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好了不写了,好多哦。累~~~~~~~~`

安之战的文言文知识点

1. 文言文:关于 ‘安’ 字的所有文言文的解释 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安,与结盟好。”

⑤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安。”

⑥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⑦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⑧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安在?”

2. 曹刿论战古文知识 :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安: 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3. 项羽之死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

(惊——起——饮——歌——泣)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1、此段中项羽对部下所说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意思。(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

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1、“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杀数十百人”展现项羽勇猛少敌,势不可挡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2、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1、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二、小结 故事 人物形象 语言 写法 垓下之围 多愁善感 惊、起、饮、歌、泣 动作、语言、映衬 东城快战 勇猛、自负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 动作、语言、场面 乌江自刎 知耻重义 笑答、“吾为若德”“遂自刎” 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二、总结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三、示例评析 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

(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

(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

(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问题:点评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将事例与观点结合起来,以突出观点。 修改:(名言)士可杀,不可辱。

(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

(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四、作业 归纳总结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投影《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问题一:用原句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

明确: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问题二:既然批评他“谬”为何将他纳入本纪?(用原句回答) 明确: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

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

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

4. 鸿门宴,文言文重点内容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子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不胜桮杓(桮通杯,杓通勺,酒器)二.一词多义 【举】 A动词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不就(推荐《张衡传》) 今之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行动、发动《陈涉世家》) 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攻取,占领《阿房宫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抬起,本课)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孔雀东南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完毕,尽,本课) B副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全、皆《六国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整个《屈原列传》)【谢】 动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本课)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本课)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告诉、询问《孔雀东南飞》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凋落《芙渠》)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信?”(辞退《孔雀东南飞》)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谢恩,本课) 【如】 A动词 沛公起如厕(到……去,本课) 江城如画里(像,如同《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依照《赤壁之战》) B连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假设,如果《答司马谏战书》 C助词词尾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样子《论语·述而》 【斗】 A名词dǒu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古代盛酒器,本课) 则与斗卮酒(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

本课)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在此是名词用作状语《小石潭记》) B动词dòu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争斗《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引且战,连斗八日(战斗《史记·李广传》) 【因】 A名词 无因而至前也(原因《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B动词 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沿袭《汉书·循吏传》) C介词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本课)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因荣木变为枯木(由,从《神灭论》范缜)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由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D副词 秦军解,因大破之(于是,就《史记·高祖本纪》) E连词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产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四.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因果判断句 所以遣将守头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3. 状语后置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4、宾语前置句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4.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5.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盾”)6.习惯句式(固定句式)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332636362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5. 曹刿论战的知识点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 文言文常用虚词“安”字归纳 安

⑴怎么,哪里。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⑤安能复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难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⑵安全,安定。

例: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⑷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⑸哪里,什么。

例:

①君谓计将安出?

②欲安所归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⑹安抚。

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⑺平静。

例:

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安: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②恬然自安。(安:这里指内心平静。)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安: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7. 急求《赤壁之战》的文言知识点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战役。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一时无力南下,便向关西(潼关或函谷关以西地区)方面发展势力。刘备在荆州站住了脚,得以向益州地区进军。孙权在江东的统治进一步稳固,便向岭南地区扩张势力。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后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

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基本没什么实力,也没什么根据地,但通过赤壁之战,曹操实力大损,刘备趁机夺了荆州,自此开始了发展,若没有着一战,那么曹操实力大过于孙权,更不用说那个尚无自主安身之地的刘备了,这就形不成三国鼎立的局势。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在军事上的优势地位被打破。孙权的势力进一步得到巩固。同时,刘备借赤壁一战也有了安身立命之处,再也不用被人追得到处跑啦。为蜀汉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基础。因此赤壁之战对魏蜀吴三方都是具有决定性的——原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由一家独尊变成了三足鼎立。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谁也奈何不了对方。因此,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决非汉中,襄樊之役可比。另外,如果曹操南下征讨江东得手,那么三国的历史就会提前结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赤壁之役的重要性。

习题:

《赤壁之战》习题精选

一、比一比,再组词。

率( ) 瑜( ) 谴( ) 渡( ) 滔( )

蟀( ) 愉( ) 遣( ) 度( ) 稻( )

眺( ) 硫( ) 缆( ) 幔( ) 苇( )

跳( ) 流( ) 览( ) 慢( ) 违( )

二、多音字组词。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调兵( )将 自不( )力 无心( )战

丢盔( )甲 不( )其数 以少( )多

四、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

2.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五、照样子,将句子中蓝色的部分换上一个成语。

例如:周瑜调动兵马,派遣将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调兵遣将)

1.黄盖向周瑜提出“火攻”的建议是因为看到双方兵力悬殊,敌人多,我方兵力少,长期相持于己不利,曹操铁索连船,用火攻就能以少胜多。( )

2.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利用天时地利,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

六、写出下面歇后语的后半句。

1.曹操败走华容道——

2.程咬金上阵——

3.缸里点灯——

4.给老虎医病——

5.狗咬吕洞宾——

答案:

一、率领、蟋蟀;瑕瑜互见、愉悦;谴责、派遣;渡口、欢度;滔天、稻子;眺望、跳动;硫磺、流逝;缆绳、展览;幔子、缓慢;芦苇、违反

二、略

三、遣:派遣;量:估量;应:应付;弃:扔掉;计:计算;胜:战胜。

四、1.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肯定要失败。2.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都来不及,更想不到防备。

五、1.敌众我寡 2.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六、1.走对了路子 2.就那三板斧 3.照里不照外 4.提心吊胆 5.不识好人心

8. 高一文言文鸿门宴大致内容,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重点 概括重点:

项羽得知刘邦入了关中,立刻回师咸阳,更在函谷关外守候,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项伯竟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不得不去。

鸿门宴当日,范增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加之樊哙相助,刘邦安然逃脱。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您收下。无奈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拨剑将玉斗撞碎并大骂项羽。

原文选段: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白话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

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

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此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

刘邦的形象也写得很生动。他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其实是身入虎穴,命运难卜,但非此不足以平项羽之怒,仍如约而往;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

这能看出他的坚决果断。他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他也觉得于礼不合。

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诈多端,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樊哙这个人物,也写得极为成功。他在最紧急的关头出场,一开口就说“与之同命”,誓与在危难中的沛公共生死。作者先写他“侧其盾”撞进军门,表现出他的英武,也表现出他的一腔义愤。

进了军门,“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仿佛是一团愤怒的火,照亮了这阴谋四伏的军营。司马迁在这里,更以其明针暗线,写出了一场暗地里进行的斗争,大大丰富了樊哙的个性。

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9394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