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大摆空城计】—— 化险为夷;无兵可用
[释义]:比喻采用虚张声势的巧计,使形势逆转达到胜利的目的。
[扩展阅读——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有一计谋,名为空城计,说是司马懿趁诸葛亮营中无大将来犯,诸葛亮大开城门抚琴其上,司马懿最终退兵,错失战机。针对这一典故,世人往往责备司马不会打仗,再加上后来“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一出,人们不免小觑司马。在高中时候读过的一本书上有新的观点,他认为司马是故意放走孔明的。孔明大摆空城计因为他知道司马能看的出来却绝不进来,司马知道孔明所守只是空城却不得不甘愿“入瓮”。为什么会这样呢?当时司马家族并未受到政府的完全信任,让其出来带兵作战只是为了抗衡诸葛亮大军。若司马果然将孔明逼入绝境,失去丞相的蜀国覆灭必在顷刻之间。一旦蜀国覆灭,没有实权且功高震主的司马家族必定会迎来“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孔明知道其中的道道,司马自然也知道,于是两人一起演了一出流传后世的“空城计”,欺骗了蜀魏全体将士。
事实果真如此么?据《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历史上并未有诸葛亮“空城计”一出,而三国中的“空城计”是曹操唱的。公元195年,曹操占领巨野之后,吕布纠集上万兵马与之决战。此时曹操精锐都被派出去收粮了,危机关头,曹操大摆空城计,让妇女守营,令剩余兵士出战迎敌,利用幽深的古木制造出有伏兵的假象吓退吕布。第二天,吕布再次前来挑衅。兵士尽数已归的曹操将大半埋伏起来,再将剩余兵力布置在城门左右。吕布误以为曹操实力不过如此,昨日只是虚惊一场,贸然出击,中了曹操的埋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9370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关于/有关叫花子的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