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液、流血、出血的歇后语:
●【贫血病人】——脸上无光
●【长工血汗钱】——来之不易
●【关公流鼻血】——红上加红
●【后颈窝抹血】——假充挨刀
●【拿脑袋撞墙】——头破血流
●【蚂蝗见血】——叮(盯)住不放
●【萝卜干饨豆腐】——没点血色
●【又打针又抽血】——有得有失
●【打破嘴巴骂大街】——血口喷人
●【蚂蝗见血】——叮(盯)住不放
●【一锥子扎不出血】——死肉一块
●【三锥子扎不出一滴血】——老牛筋
●【白萝卜扎刀子】——不出血的东西
●【牛屁股缝里的牛蛇虫】——叉会钻空子,又会吸血
●【杀人不见血】——凶狠手辣;阴毒·属蚊子的】——专吸人血
血流成河、鲜血淋漓、血流如注、血肉横飞、椎心泣血
血流成河
读音: xuè liú chéng hé?
释义: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
鲜血淋漓
读音:xiān xuè lín lí?
释义: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 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猿背弯躬,醉眼朦胧,腰项斜称,呀!他可早鲜血淋漓了战袍领!”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头的,鲜血淋漓,好不惨伤。”
血流如注
读音: xuè liú rú zhù?
释义:注:灌注。血流得象射出来的那样。形容血流得又多又急。
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其物匣刃而走,血流如注。”
血肉横飞
读音:xuè ròu héng fēi?
释义: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
出处:清·陈天华《狮子吼》第八回:“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
椎心泣血
读音:chuí xīn qì xuè?
释义:椎心:捶胸脯;泣血:哭得眼中流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9335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关于哆嗦、打摆子的歇后语
下一篇: 关于文章、写文章、读文章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