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南京话歇后语

民俗 2023-07-12 00:21:05

只要真正听懂了南京话,你会发现,南京话是很美的,它节奏明快,铿锵有力,充满幽默和智慧。南京话也不总是停留在谚语和词汇的成果上,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展,向文明、高雅提升。一些短语原本是脏话,被省略、替代或改造,虽欠雅致,但有进步。虽然我欣赏南京话,但是我还希望下一代南京人多说普通话,这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需要。

南京话歇后语:

1、[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

2、[寿星佬背妈卖]——倚老卖老

3、[癞大姑子(癞蛤蟆)跳秤盘]——自称自贵

4、[钢丝车骑上人行道]——不上路子

5、[一毛钱买十一个]——一文(分)不值

6、[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后(厚)

7、[戴着笆斗进庙门]——冒充大头鬼

8、[初八当重阳]——不九(久)

9、[出了南门]——尽是事(寺)

10、[生小孩不吃鸡]——亏得了

11、[仓鼠问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倒有

12、[裱糊店里开糟坊]——酒少画(话)多

13、[陡门桥的筷子]——两头蛮(忙)

14、[茶炉子上的水缸]——入土半截了

15、[鸭子钻阴沟]——顾嘴不顾身

16、[灶台上的油渣]——炼(练)出来了

17、[扇骨营的扇子]——没得面子

18、[烧饼粘牙齿]——面生

19、[铁匠做官]——打上前

20、[非洲人过大沟]——黑(he 吓)人一跳

21、[灯草的拐杖]——不做主(拄)

22、[两个哑巴睡一头]——没得话说

23、[乌龟驮石碑]——慢慢捱

24、[驴子巷里跑马]——难题(蹄)

25、[棉花店失火]——不弹(谈)

26、[盐码头的老板]——闲(咸)人

27、[颜料坊的抹布]——不问青红皂白

28、[肩膀上生疮]——不敢担(当)

29、[光屁股扎围腰]——顾前不顾后

30、[城头上出恭]——露大脸

31、[狗撵鸭子]——呱呱叫

32、[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

33、[“过”呆子帮忙]——越帮越忙

34、[灯草打锣]——不响(想)

35、[三十晚上捶皂角]——瞎忙

36、[鸭子打扮鹅]——还是扁嘴货

37、[买咸鱼放生]——也不管死活

38、[八人大轿九人抬]——多一个

39、[老船工行船]——见风使舵

40、[紫金山上吹笛子]——高调

41、[垫豆腐块子来等]——完全没指望的事

42、[裁缝掉了剪子]——只剩尺(吃)了

43、[过黄梅卖簔衣]——不当时

44、[公鸡害喉咙管(儿)]——不能啼(提)了

45、[茶壶包抻进茅厕缸]——文(闻)是不能文(闻),捂(武)又不能捂(武)

46、[巷子里扛竹竿]——直来直往

47、[大姑娘做媒]——不好开口

48、[肚脐眼儿放屁]——没得这回事

49、[三牌楼的狗到四牌楼啃骨头]——为了一张嘴,苦坏了腿

50、[在钞库街看库房]——守财奴

51、[豆腐渣贴对子]——粘不上

52、[四两棉花十二根弦]——细弹(谈)

53、[中药店里的甘草]——少不了这味(位)

54、[城头上出棺材]——绕了个大弯子

55、[皇帝老爷吃蛐蟮]——爱者是金龙

56、[清凉山的老北瓜]———越老越上粉

57、[走进状元境]——尽是书(输)

58、[瞎子打盹]——不显

59、[阎王老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60、[穿草鞋进被窝]——脏蹬

61、[老太太上饭桌]——吃软不吃硬

62、[三个钱买头毛驴]——自夸骑得(其德)

63、[饭店上门板]——吃不开

64、[清水下杂面]——你吃我也见

65、[永和园的烧饼]——趁热吃

66、[扫帚巷的大炮]——自炸

67、[磨盘街的蚂蚁]——条条是道

68、[梅香拜把子]——都是奴

69、[刀子嘴,豆腐心]——嘴硬心软

70、[瞎子坐上席]——目中无人

71、[黑母鸡]——一窝儿

72、[乌龟吃大麦]——活糟蹋粮食

73、[丈八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74、[魁光阁的碟儿]——打水漂

75、[奇芳阁,魁光阁]——各吃各

76、[城西干道上的立交]——新加坡

77、[鼓楼岗望路]——上七下八

78、[贡院门前的糕]——馊的还是相公吃

79、[非洲人跳高]——黑(吓)人一跳

80、[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

81、[正月十五贴红钱]——迟到半个月了

82、[出了南门]——尽是寺(事)

83、[裹脚布当围巾]——臭得一转了

84、[八府塘的鬼]——跑不远

85、[痨病鬼开药店]——不卖光也吃了

86、[纸糊的琵琶]——弹(谈)不得

87、[新街口广场的金钥匙]——无齿(耻)

88、[挹江门的旗子]——有点(der)甩

89、[棺材店打折扣]——恨人不死

90、[蒸儿糕抹布]——堵(赌)气

91、[坟茔堆上打拳]——吓鬼

92、[蚊子叮菩萨]——看错了对象

93、[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94、[老太太上花轿]——就看她这一摇

95、[状元豆子灌的浆满了]——是喜事

96、[三个钱买个鸭头]——就落一张嘴

97、[李光明家的伙计]——做书(坐输)

98、[青石板上掼乌龟]——硬碰硬

99、[八仙桌改小板凳]——大材小用

100、[茅厕里拣来的手帕]——不好揩(开)

101、[瘫子掉下井]——捞上来还是坐(做)

102、[城头上跑马]——兜圈子

103、[茅厕挂门牌]——不是户

104、[过了南门]——尽是寺(事)

105、[两个外甥捣鬼]——讲舅(究)

106、[火烧纸扎店]——迟早要归天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ehouyu/92681.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