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释义】:本指狗咬走了肉包子;转指人一去再不回来,或指东西拿出去后再也收不回来。肉包子打狗,常比喻没良心的人。
肉料作馅的包子,用它作武器去打狗(应说是“掷”),即使狗被掷中也没多大痛楚,反得一顿美食——肉包子当然没有了。
有人手头拮据,便想尽种种方法向人家借债。这类人,往往是“海边石”,潮涨(有钱)时不见它;水退(没钱)时,又见它露面了。
某君有段时间在街上,常被一瘦削男子追缠,认识他早期的学生,只是近来生活潦倒,境况堪怜。又说刚找到一份工作。需交多少钱保证金,现在四周筹或说刚看了中医(掏出药方),说是缺钱抓药,或说子女有病……,起初的一次,某君“借”了五十元,但第二回见他,不是还钱,却是续借,又砌出另一个理由……
【扩展阅读 - 肉包子打狗】:
从前,有户人家靠卖包子为生,一家三口虽然不是什么有钱人,但一年下来,还有几笔银子存放起来,一家人过得挺快活。
这天,大人又开始卖包子了,顾客们也陆陆续续地来买包子,生意渐渐地火了起来。只不过大家都没注意到有一个小东西跟在他们身后——一条顽皮的小狗,小狗小心翼翼地溜到前面,浓浓的香味早已让小狗痴迷,舌头都垂到下巴前了,它眼巴巴看着一位小伙子提着刚出炉的包子。小狗发觉时机已到,便跟了上去。谁知小伙子立马就感到不对劲,飞速转身用脚踢开了小狗,然后冷哼一声,头也不回地走了。小狗经不住包子的诱惑,并不死心,又重新回到包子铺。几次失败后,小狗便发怒了,它开始抱住人的腿,咬住鞋子,一阵漫骂声后,顾客个个气急败坏,纷纷离开。老板从开始的失望转为愤怒,便开始轰赶小狗。但每次没走几步,小狗又跟上来。老板怒气冲冲,心想:这可怎么办?
小狗见老板没反应,胆子更大了,直接上前偷包子吃。老板大发雷霆,不管三七二十一,索性拿起蒸笼里的包子砸向小狗。这下小狗可乐了,每次扔一个包子,它就灵敏地叼着包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老板看了更加气愤,拿起包子就扔,小狗也不甘示弱,轻松地啃食着包子。最后,小狗吃饱喝足,叼着几个包子向老板摇摇尾巴,那分明在说:“谢谢你的款待,老板!”就得意扬扬地打道回府了。
老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坐在板凳上,心里无比后悔:唉,既没赚到钱,还白白浪费了包子,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啊!(五年级 李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9199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关于骄傲、傲慢、高傲的歇后语
下一篇: 涉茶歇后语,茶文化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