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卖不出去的狐狸皮

民俗 2023-09-22 14:52:56

最佳答案:

骚货

卖不出去的狐狸皮相关歇后语

有关狐狸的歇后语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一狐之腋
yī hú zhī yè
〖释义〗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篝火狐鸣
gōu huǒ hú míng
〖解释〗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狗党狐朋
gǒu dǎng hú péng
〖解释〗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同“狐朋狗党”。

狐虎之威
hú hǔ zhī wēi
〖解释〗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狐死首丘 拼音 hú sǐ shǒu qiū 解释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狐狸总要露尾巴,毒蛇总要吐舌头。
◆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进屋要偷鸡.
◆狐狸捕食,远离洞府。(兔子不吃窝边草。)
◆狐狸说它吃素的时候,母鸡就得注意。
◆每当狐狸说教,当心鹅群被盗。
◆狐狸毛色可变灰,但是本性难移

有关狐狸的成语·谚语·歇后语

1、兔死狐悲

兔死狐悲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兔子和狐狸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猎人,兔子死了狐狸因为失去盟友而悲伤。狐狸是真悲伤。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出处原出自《宋史·李全传》。

2、狐死首丘

狐死首丘是一个汉语成语,古代传说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用于褒义。

3、狐狸扮观音,还是狐狸精。 ? ?

4、狐狸找的是肉,兔子找的是草。 ? ?

5、再狡猾的狐狸,也洗不掉一身臊。 ? ?

6、狐狸捕食,远离洞府。 ? ?

7、狐狸总要露尾巴,毒蛇总要吐舌头。 ? ?

8、每当狐狸说教,当心鹅群被盗。 ? ?

9、狐狸不知尾下臭,田螺不知壳端皱。 ? ?

10、打不着狐狸弄身臊 ———— 自背臭名

11、恶狼生个贼狐狸 ———— 不是好种

12、黄鼠狼拜狐狸 ———— 一个更比一个坏

13、黄鼠狼和狐狸结亲 ———— 臭味相投

关于狐狸的谚语

狐狸是狡猾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狐狸的谚语,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狐狸的谚语

1?狐狸扮观音,还是狐狸精

2?狐狸尾巴藏不住

3?狐狸找的是肉,兔子找的是草

4?狐涉水,濡其尾

5?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6?狐向窟嗥不详

7?狐欲渡河,无奈尾何

8`狐狸再狡猾,也洗不掉一身臊

9?狐狸说教,意在偷鸡

10?狐狸不知尾下臭,田螺不知壳端皱

11?狐狸长的再媚,猎人也要把它打死

12?狐狸看鸡,愈看愈稀

13?狐死首丘,豹死首山

14?狐皮之裘,非一狐之腋

15?狐裘蒙茸,一国三公

16?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还是狐狸精

拓展:与狐狸有关的歇后语

【狐狸尾巴】藏不住

【狐狸精放屁】骚气

【狐狸进村】没安好心

【狐狸精转的】心眼稠

【属狐狸的】狡猾得很

【狐狸出洞】没好事儿

【狐狸戴草帽】不算人

【狐狸的尾巴】藏不住

【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狐狸钻罐子】藏头露尾

【狐狸撞猎枪】死到临头

【狐狸给鸡搭窝】假殷勤

【狐狸遇上地老鼠】没辙

【狐狸吃刺猬】下不了口

【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狐狸戴上桂花】臊气不改

【狐狸打马蜂】不知道厉害

【狐狸打马蜂】不懂得死活

【狐狸精问路】没有好道道

【狐狸给鸡送礼】不怀好意
?

关文章:

1. 表示谦虚的谚语

2. 立春节气农事谚语

3. 有关于做人要有礼貌的谚语

4. 反腐倡廉格言警句谚语

5. 关于守时的名言警句或谚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803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