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乐山的大佛

民俗 2023-09-22 04:50:14

最佳答案:

老实(石)人

乐山的大佛相关歇后语

有关落井下石的歇后语

落井下石是指看见人要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有关落井下石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落井下石的歇后语 落井下石 ? 乘人之危;坑害人

墙倒众人推 ? 欺软怕硬;落井下石

有关落井下石的歇后语拓展摘抄 搬石头上山 ? 费力不讨好;又蠢又笨

抱着石头跳深渊 ? 死不回头

爆炒鹅卵石 ? 不进油盐;油盐不进

背石头上山 ? 自找麻烦;硬吃亏

背着石磨上山 ? 费力不讨好

背着石头上泰山 ? 受累不讨好

笨贼偷石臼 ? 吃力不讨好;费力不讨好

不炸嘴的石榴 ? 满肚子花花点子

踩着石头过河 ? 脚踏实地

出窑的石灰遭雨淋 ? 四分五裂

春天的石榴花 ? 心红

磁石遇铁砣 ? 不谋而合

从石头里挤水 ? 办不到

有关落井下石的歇后语拓展精选 浪头撞在礁石上 ? 粉身碎骨

老虎吞石狮 ? 吃不消

老鼠咬石柱 ? 攻不倒

立秋的石榴 ? 点子多

卢沟桥的石狮子 ? 数不清

碌碡(liu zhou石磙)碰碌碡 ? 实(石)打实(石)

乐山的大佛 ? 老实(石)人

淋了雨的熟石榴 ? 咧开了嘴

箩筐盛石灰 ? 处处留迹

买面的进了石灰店 ? 走错了门;找错了门

卖石灰碰见卖面的 ? 谁也见不得谁

蚂蚁拉石磙 ? 力不能及;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

煤粉石灰搀一起 ? 黑白不分;混淆黑白

买个喇叭不透气 ? 实(石)心眼

有关落井下石的歇后语拓展推荐 鹅卵石掉酱缸 ? 一个糊涂蛋

鹅卵石垒墙脚 ? 根基不稳

耳朵里抹石灰 ? 白听

飞机上扔石头 ? 一落千丈

坟前的石碑 ? 记生记死

粪叉上镶宝石 ? 不值得

粪缸里泡过的石头 ? 又臭又硬

粪桶上镶宝石 ? 不值得

风化石磨刀 ? 快不了

擀面杖钻石头 ? 纹丝不动

钢钎打石头 ? 硬钻

钢钎凿到石头 ? 一捶一个眼

鼓槌打石榴 ? 敲到点子上了

关于佛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现代汉语熟语系统中重要的成员,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佛的歇后语,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佛的歇后语精选10句 1) 金刚化佛更神气

2) 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互不干扰

3) 唐三藏读佛经出口成章

4) 唐僧和尚念佛经一本正经

5) 乡里婆婆拜干佛磕头磕够了

6) 香山的卧佛大手大脚

7) 小鬼见佛陀矮了半截子;矮了一大截

8)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9) 走煞金刚坐煞佛苦乐不均

10) 黑瞎子装弥勒佛面善人不善

关于佛的歇后语大全 1) 千日拜佛,一朝添丁善有善报

2) 窃马贼戴佛珠冒充善人

3) 娃娃供神佛你哄我,我哄你

4) 五台山上拜佛烧高香

5) 金刚化佛更神气

6) 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互不干扰

7) 唐三藏读佛经出口成章

8) 唐僧和尚念佛经一本正经

9) 乡里婆婆拜干佛磕头磕够了

10) 香山的卧佛大手大脚

11) 小鬼见佛陀矮了半截子;矮了一大截

12)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13) 走煞金刚坐煞佛苦乐不均

14) 黑瞎子装弥勒佛面善人不善

15) 吃猪肉念佛经假善人

16) 弥勒佛吹螺号一团和气

17) 弥勒佛管山门自得其乐

18) 庙里的佛爷脸上贴金;有眼无珠

19) 老佛爷念素珠心中有数;肚里有数

20) 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21) 如来佛捉孙大圣易如反掌

22) 泥佛劝土佛同病相怜

23) 泥佛爷的眼珠儿动不得

24) 泥捏的佛像实心眼;没心肝;没安人心

25) 泥水匠拜佛自己心里明白;自家知底细

26) 老和尚讲佛经说的说,听的听

27) 老虎戴佛珠假慈悲;假慈善

28) 乐山的大佛老实(石)人

29) 杀人和尚念佛经假慈悲;假慈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713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