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年轻娃娃扛碌碡(liu,zhou石磙)

民俗 2023-09-21 23:18:01

最佳答案:

正在劲头上

年轻娃娃扛碌碡(liu,zhou石磙)相关歇后语

歇后语大全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 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 蒋济)

与兔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兔起凫举:
喻行动快速
兔起鹘落:
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兔起乌沉:
谓月出日落
兔缺乌沈:
犹兔走乌飞
兔丝燕麦:
喻有名无实
兔死狗烹:
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兔死狐悲:
比喻因同类的灭亡感到悲伤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兔头麞脑: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兔走乌飞:
谓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东兔西乌:
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龟毛兔角:
龟生毛,兔长角。本指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狐死兔泣:
喻物伤其类
狐兔之悲:
犹狐死兔泣
获兔烹狗: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见兔放鹰:
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见兔顾犬: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语本《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狼奔兔脱:
形容仓皇逃窜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犬兔俱毙:
《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守株待兔:
①《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②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乌飞兔走:
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
白兔赤乌东门逐兔动如脱兔待兔守株得兔忘蹄
东兔西乌龟毛兔角狐死兔泣获兔烹狗狐兔之悲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见兔放鹰
见兔顾犬狡兔死,良狗烹
狡兔三窟狡兔死,良犬烹狡兔三穴惊猿脱兔
狼奔兔脱
目兔顾犬犬兔俱毙势若脱兔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守株待兔兔角龟毛兔角牛翼
兔葵燕麦
兔起凫举兔起鹘落兔起乌沉兔缺乌沉兔死凫举
兔死狗烹兔死狐悲兔死犬饥兔丝燕麦兔头麞脑
兔走鹘落兔走乌飞乌踆兔走乌飞兔走一雕双兔

歇后语:一根头发系石磨——一发千钧 二齿钉耙——有两下子
三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
四两棉花十张弓——从何弹(谈)起
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
六月天穿皮袍——不是时候。
七斤面粉调三斤浆糊——糊里糊涂。
八字写了一撇——差一半。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十点才到九点六——差点四(事)老虎的肩膀
兔子群里一只象——庞然大物
龙王爷发脾气——翻江倒海
马尾巴串豆腐——串不起来
老虎拉大车——谁赶(敢)
猴子吃辣椒——耳挠腮
大象逮跳蚤——有劲使不上
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老虎尾巴挂扫帚——威风扫地
风吹进鼓里——会想(响)
飞机上弹琵琶——高调
上嘴皮挨天,下嘴皮钻地——不要脸
水桶当喇叭——大吹
虎口拔牙——胆子大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
飞机上吹喇叭——唱高调 (名声在外)
小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鼻梁上架望眼镜——眼光看得远
电线杆上挂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语面 语底
抓把兔子草喂骆驼 不是好料
鹰嘴里夺兔,猫嘴里夺鱼 难下手;下不了手;无法下手
鹰饱不抓兔,兔饱不出窝 懒对懒
野地里撵兔子 谁逮住就属谁
羊群里跑出个小兔子 野种
下雪天打兔子 白跑
瞎狗逮兔子 碰到嘴上
武松打兔子 英雄无用武之地
乌龟撵(ni n迫赶)兔子
喂兔养羊 本小利长
兔子坐上虎皮椅 六神无主
兔子枕着猎枪睡 胆大包天
兔子宴请老虎 寅吃卯粮
兔子下儿 与众不同
兔子尾巴 长不了
兔子生耗子 一窝不如一窝
兔子群里一只虎 庞然大物
兔子跑到磨坊里 假充大尾巴驴
兔子满山跑 还来归旧窝
兔子拉犁耙 力不能及;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能为力
兔子拉车 不懂那一套;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兔子靠腿狼靠牙 各有各的谋生法
兔子进磨道 充什么大耳朵驴
兔子叫门 送上门的肉
兔子见了鹰 毛了
兔子驾辕牛打套 乱了套;乱套了
兔子驾辕马拉车 乱了套
兔子驾辕 不合套
兔子构厥子 没后劲
兔子跟着马儿跑 望尘莫及
兔子逗老鹰 惹祸上身;自取其祸;没事找事
兔子的耳朵 灵得很
兔子当牛使 乱套了
兔子戴夹板 充大耳朵驴
兔子打架 小打小闹;上蹿下跳
兔子吃年糕 闷了口
兔子成精 比老虎还厉害
兔子剥皮 倒扒
兔子逼急了 还会咬人哩
兔子蹦到车辕上 假充大把势(车把势。赶大车的人)
兔子扒窝 安家落户
兔死还要跳三跳 垂死挣扎
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
兔儿爷拍胸口 没心没肝
兔儿爷过河 软瘫了
兔儿爷打架 散摊子
兔儿爷(兔头人身的泥塑玩具)打架 散摊了
兔儿头,老鼠尾 不伦不类
套马杆子逮兔子 瞎胡闹
拾柴打兔子 一举两得;两不耽误
三眼枪打兔子 没准儿
青蛙望玉兔 有天地之别
敲锣撵兔子 起哄
骑兔子拜年 寒碜(h
鸟枪打兔子 睁只眼,闭只眼
满山跑的兔子不回窝 野惯了
搂草打兔子 捎带活
老母猪追兔子 上气不接下气
老虎吃兔子 一口吞;囫囵(hu lun完整;整个儿)吞
老鹰追兔子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老牛撵(ni n追赶)兔子
癞蛤蟆追兔子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一步赶不上,步步都紧张
开着拖拉机撵兔子 有劲使不上(比喻有本事、才能,但因条件所限施展不开。)
扣在笼子里的兔子 乱撞乱碰;挤挤撞撞
扛着碌碡(liu zhou石磙)撵(ni n追赶)兔子
开春的兔子 成群结伙
进网的兔子上钩舶鱼 十拿九稳
叫兔子去拉磨 没有那一套
狡兔撞鹰 以攻为守
见了兔子才放鹰 有利才出征(比喻对自己没利的事不干。)
机关枪打兔子 小题大做
怀里揣着十五只兔子 七上八下
怀揣兔子 忐忑(t
狐狸哭兔子 假慈悲;假慈善
猴子笑兔子尾巴短 彼此彼此;彼此一样
高粱地里放鸟枪 打发兔子起了身
饿狼扑兔子 抓住不放
丢下黄羊撵(ni n追赶)兔子
丢了黄牛撵兔子 不知哪大哪小
逮了兔子死了鹰 得不偿失
大年三十晚上打兔子 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大年初一逮兔子 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打着兔子跑了马 得不偿失
打兔子捉到黄羊 捞外快;格外
打了兔子喂鹰 好处给了恶人
穿兔子鞋的 跑得快
长了兔子腿 跑得快
豺狼请兔子的客 没好事
草堆里蹦出个兔子 你也算个保镖
不倒翁骑兔子 没个老实劲儿
笨狗撵(ni n 追赶)兔子
八月十五捉兔子 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比喻有没有无关大局。)

关于鸡蛋的歇后语

 导语: 鸡蛋是一种食物,那么关于鸡蛋跟歇后语结合一起又会产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快随我来学习一下!
关于鸡蛋的歇后语
巴掌心煎鸡蛋——巧手;好手
板凳上放鸡蛋——不可靠;好险;危险
棒子面煮鸡子儿(鸡蛋)——糊涂蛋
扁担上搁鸡蛋——好险
变质的鸡蛋——臭在里面
不出鸡的鸡子儿(鸡蛋)——坏蛋
苍蝇叮鸡蛋——无孔不入
茶杯盖上放鸡蛋——靠不住
长虫吃鸡蛋——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吃鸡蛋不拿钱—— ***
吃豌豆咽鸡蛋——一个赛一个
臭鸡蛋——不甩不行
端着鸡蛋过独木桥——提心吊胆
碓窝里放鸡蛋——求稳
房梁上挂鸡子儿(鸡蛋)——悬蛋
耗子拉鸡子儿(鸡蛋)——滚蛋
黑老鸦下了个白鸡蛋——就当自己长得白
鸡蛋长爪子——能滚能爬
鸡蛋炒韭黄——色货
鸡蛋炒鸭蛋——各自打散; ***
鸡蛋掉油缸——圆滑
鸡蛋放在碓窝(dui wo石臼)里舂——捣蛋
鸡蛋和西瓜——经不起摔打
鸡蛋换鸭蛋——捣(倒)蛋
鸡蛋换盐——两不见钱
鸡蛋壳上找缝——白费功夫;枉费功;白费劲
鸡蛋壳做线板——难缠
鸡蛋筐里放秤砣——砸啦
鸡蛋里面找骨头——百般挑剔
鸡蛋里淌水——坏蛋
鸡蛋里挑骨头——无中生有;故意找茬(碴)儿
鸡蛋碰石磙——不是对手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不堪一击;粉身碎骨;自取灭亡
鸡蛋上刮毛——痴心妄想
鸡蛋生蛆——肚里坏;坏蛋
鸡蛋喂老虎——囫囵(hu lun完整;整个儿)吞
鸡蛋下山——滚蛋
鸡蛋走路——滚蛋
鸡子儿(鸡蛋)碰碌碡(liu zhou石磙)——完蛋
九个鸡蛋掉地上——四分五裂
酒糟炒鸡蛋——吵(炒)个稀巴烂
炕屋里的鸡蛋——不攻自破
老鼠啃鸡蛋——无从下口
老太婆数鸡蛋——一个个来
卖鸡蛋的跌跤——完蛋;滚蛋
麻雀生鸡蛋——办不到;没法办
麻雀啄鸡子儿(鸡蛋)——捣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664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