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不可能的事;没人见过
牛长鳞,马长角相关歇后语
歇后语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歇后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于马的歇后语大全
1. 马二巴下河 ? 拿鸭子;拿丫子
2. 马二巴打嘎儿 ? 滚球儿
3. 马儿实在跑得太快 ? 鞭长莫及
4. 马儿伸腿 ? 出蹄;出题
5. 马儿护虎儿 ? 不可能的事;没那回事;没有的事
6. 马儿戴笼头 ? 让人牵着走
7. 马店买猪 ? 没那市;没那事
8. 马镫子钉掌 ? 空前绝后
9. 马到校唱?才知愁 ?
10. 马到乌江 ? 有去难回
11. 马刀底下跳神 ? 凶多吉少;乐得不顾命
12. 马大腿上钉铁掌 ? 离题太远;离蹄太远
13. 马大哈做报告 ? 废话连篇
14. 马大哈作报告 ? 废话连篇
15. 马大哈被盗 ? 贼走关门
16. 马打架用嘴碰 ? 顾不了脸面;不顾脸面
17. 马打架用嘴顶 ? 顾不得脸面
18. 马打架 ? 看蹄;看题;不顾脸面
19. 马达芯子 ? 团团转
20. 马吃石灰 ? 白鼻子;一张白嘴
21. 马吃豆芽菜 ? 绝嫩;截嫩
22. 马吃白灰 ? 一张白嘴
23. 马车上坡 ? 又打又拉
24. 马车上加头驴 ? 拉帮套
25. 马车过险路 ? 全靠掌鞭杆子的了;全看掌鞭杆的;全靠他这掌鞭杆的了;全靠拿鞭杆的了
26. 马车滚进泥水沟 ? 拉不转
27. 马长鹿角 ? 四不象
28. 马长角 ? 没有的事
29. 马长犄角骡下驹 ? 怪事一桩;怪事
30. 马槽里伸个驴头 ? 多了一张嘴;多一张嘴;又多一张嘴
31. 马槽里没马 ? 驴当差
32. 马槽改棺材 ? 成人了;盛仁了
33. 马槽安盖子 ? 要成人;要盛人
34. 马槽安盖儿 ? 要盛人;要成人
35. 马踩火 ? 鲁莽
36. 马布上扎跟头 ? 走红运的哩
37. 马脖子上的铜铃 ? 走到哪响到哪;走到哪想到哪;叮当响;响当当
38. 马脖子上的毛 ? 其中;其鬃
39. 马脖子上的串铃 ? 叮当响
40. 马脖上的串铃 ? 叮当响
41. 马鳖钉上鹭鸶腿 ? 咬上不撒嘴
42. 马杓子吊起来当锣打 ? 穷得叮哩当啷响
43. 马鞭子当帐杆 ? 差的远
44. 马鞭当帐杆 ? 差得远
45. 马鞭打牛 ? 忘本
46. 马背上记账 ? 回头算
47. 马背上挂掌 ? 离蹄太远;离题太远
48. 马背上放屁 ? 两不分明
49. 马背上的高手 ? 奇才;骑才
50. 马背上打掌子 ? 离蹄太远;离题太远
51. 马背上打电话 ? 骑闻;奇闻
52. 马背上按电话 ? 奇闻;骑闻
53. 马帮的瘸马 ? 落了后
54. 马白脸儿养儿 ? 一报还一报
55. 马身未画成,先画出卵包 ? 办事荒.唐
56. 马身上的蚂蚁 ? 不显眼
57. 马伸腿 ? 出蹄;出题
58. 马勺子吊起来当锣钉 ? 穷得叮哩当啷响
59. 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 ? 穷得叮哩当啷响
60. 马勺子的苍蝇 ? 混饭吃
61. 马勺上的苍蝇 ? 混饭吃的
62. 马勺没了把 ? 是个嫖头子;是个瓢头子
63. 马勺没把子 ? 瓢脑子
64. 马勺里洗菜 ? 水泄不通
65. 马勺里淘米 ? 滴水不漏
66. 马勺里的苍蝇 ? 混饭吃
67. 马勺的苍蝇 ? 混饭吃
68. 马勺当锣敲 ? 穷得叮当响
69. 马勺打了把 ? 是个瓢头子;是个嫖头子
70. 马勺打个把 ? 是个嫖头子;是个瓢头子
71. 马上犄角骡下驹 ? 怪事一桩
72. 马上放屁 ? 两不分明
73. 马上打屁 ? 两不分明
74. 马上打瞌睡 ? 迷迷糊糊过时光;眼开眼闭;信马由缰
75. 马上吃猪蹄 ? 不知骨头落那里;骨头不知在那里;不知骨头落哪里了
76. 马散笼头 ? 自由自在
77. 马三子挂家谱 ? 骑着驴找驴
78. 马三的果馅 ? 顶瓷
79. 马入夹道 ? 进退无门
80. 马人夹道 ? 进退无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656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牛鞭(牛阴)敬神
下一篇: 拿着虎皮当衣裳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