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老虎演戏

民俗 2023-09-21 20:24:52

最佳答案:

难收场;看不得;下不了台;收不了场

老虎演戏相关歇后语

有关老虎的俗语和歇后语有哪些?

一、原文: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出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

二、译文:

有个打柴的人在山中遇到老虎,躲到山洞里,老虎也跟着进来了,山洞空隙狭窄而且曲折,打柴的人沿着迂回的缝隙往里躲,渐渐的山洞容不下老虎了,但是老虎一定要想捉住打柴的人,就奋力勉强前进。

打柴的人陷入窘境,发现旁边有一个小洞,只能容得下自己身体,于是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进去,没想到迂回了几步远,忽然看到了天空,竟然爬出了洞外,于是奋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了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都堆上木柴焚烧,老虎被烟熏火燎,吼声震动山谷,不一会就死了。

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1789——1798),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

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与空谈。在纪昀看来,这伙道学家满口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视人欲为罪恶,才是最大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纪昀开始用文字勾勒讽刺这些假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假道学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斥责与抨击。

二、作者简介

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老虎歇后语

关于老虎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 也是俗语的一种,多为群众创造并喜用、习用,具有幽默诙谐、通俗形象的特点和特殊结构之定型语句。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作用于成:前一部分是比喻事隐语;后一部分是本意,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或引伸。使用时通常是只说第一部分而隐去后一部分,有意停歇,让听者玩味揣摩,故又称"歇后"或隐语。歇后语可分为两种,一是谐音的`,一种是比喻的。在各民族的语言中与虎有关的歇后语也是十分丰富和精彩的,如果从内容的性质来给与虎相关的歇后语分类,可分为如下凡类:

表现老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刚强、胆魄、活力等的:

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老虎栽跟头:腰板挺硬

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表现老虎的生态习性的有: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

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

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老虎吃骨头:好牙口

老虎吃樱桃:馋红了眼

老虎吃太阳:白张了嘴

老虎吃棒子:刁(叼)棍

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老虎爬树:不会那一套,荒唐

表现老虎的凶猛、暴烈的有: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表现老虎人面兽凡,假装人相的有: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酥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具有特殊的象征义、比喻义、引伸义的有: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老虎追得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老虎的朋友:没善兽(锡伯族)

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

老上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 谁人敢进(敬)

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

老虎进山神庙:老腐bai(虎拜)

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

;

老虎的歇后语集萃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老虎的歇后语集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虎的歇后语集萃 篇1 1.老虎拉车 - 没人敢(赶)

2. 老虎拉车 - 不听那一套(比喻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都置之不理)

3. 老虎打哈欠 - 口气真大

4. 老虎打瞌睡 - 难得的机会

5. 老虎打架 - 没人劝

6. 老虎看小孩 - 有主的肉

7. 老虎逛公园 - 谁敢拦

8. 老虎出山遇见豹 - 一个比一个恶

9. 老虎嘴塞蚂蚱 - 填不满

10. 老虎和猪生的 - 又恶又蠢

11. 老虎不吃人 - 恶名在外(比喻有了坏名声就难以挽回)

12. 老虎吃肉 - 亲自下山(比喻亲临占气场)

13. 老虎的尾巴 - 摸不得(比喻不能触犯)

14. 老虎身上的虱子 - 谁敢惹(比喻爪牙、狗腿仗势欺人,没人敢问)

15. 打上黑脸照镜 - 自己吓虎自己(比喻自相惊扰)

16. 做梦被老虎咬伤 - 虚惊一场

17. 八虎闯幽州 - 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18. 兔子成精 - 比老虎还厉害(比喻十分凶猛)

19. 放虎归山 - 留下祸根(比喻留下了后患)

20. 秀才遇到虎 - 再吟诗也跑不脱

21. 灯迹不叫灯迹 - 笑面虎(比喻外貌装得善良而心地凶狠的人)

22. 拉着虎尾喊救命 - 自己找死(比喻自寻死路)

23. 纸老虎 - 一戳就穿

24. 林冲误人白虎堂 - 上当了

25. 林冲误人白虎堂 - 祸从天降

26. 脱了裤子打老虎 - 叉不要脸又不要命(比喻人猖狂无耻)

27. 野狸子舔虎鼻梁 - 溜须不要命

28. 千年的野猪 - 老虎的食(比喻早晚是人家的货)

29. 灶前老虎 - 屋里凶

30. 下了山的老虎 - 不如狗(比喻失去了当年的威势)

31. 带素珠的老虎 - 假念弥陀(比喻假装心善)

32. 向老虎告狼的状 - 没有好结果

33. 前面是狼后面是虎 - 个比一个凶

34. 与虎共眠 - 好大的胆子

35. 八虎闯幽州 - 死的.死,丢的丢

36. 叭拉狗蹲墙头 - 硬装坐地虎

37. 初出犊 - 不怕虎

38. 窗户上画老虎 - 吓不了谁

39. 打上黑脸照镜 - 自己吓虎自己

40. 带素珠的老虎 - 假念弥陀

41. 灯迹不叫灯迹 - “笑面虎”

42.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 - —个比一个凶

43. 放虎归山 - 留下祸根

44. 跪在老虎面前喊人 - 善恶不分

45. 狗咬老虎 - 不识死()

46. 光屁股打老虎 - 又不要命又不要脸

47. 虎头上捉虱子 - 找死

48.老虎吃草——装驴

49. 绝壁上的爬山虎 - 敢于攀高峰

50. 拉着虎尾喊救命 - 自己找死

老虎的歇后语集萃 篇2 老虎戴道土帽——假装出家人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够

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老虎逛公园——谁敢拦

老虎和猪生的——又恶又蠢

老虎胡子——谁敢模

老虎进城——家家关门

老虎进棺树——吓死人

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老虎栽跟头——腰板挺硬

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壁虎捕虫——不动声色

壁虎捕虫——不动声色

老虎的歇后语集萃 篇3 表现老虎的凶猛、暴烈的有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表现老虎人面兽凡,假装人相的有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具有特殊的象征义、比喻义、引伸义的有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老虎追得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老虎的朋友——没善兽(锡伯族)

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

老上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 谁人敢进(敬)

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

老虎进山神庙——老(虎拜)

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

老虎的歇后语集萃 篇4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关于老虎的歇后语

关于老虎的歇后语如下: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老虎上山——谁敢阻拦。老虎上街——人人害怕。老虎长了翅膀——神了。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抱着老虎喊救命——自找死。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壁虎捕虫——不动声色。壁虎捕食——出其不意。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

歇后语

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

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638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