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开天辟(劈)地
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的斧头歇后语.png" />
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的斧头相关歇后语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最早的神话故事,就是上古时期的盘古大神开天辟地。
相传远遥的上古时期,天地未分,宇宙混沌一片,一位叫做盘古的神人,在先天鸿蒙时期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
既然是睡觉,就是再能睡,也有睡醒的一刻。等盘古大帝睡醒后,出现在他的眼前只有一种颜色:四处黑蒙蒙的一片。
四大名著《西游记》一开篇的诗中,就谈到了盘古大神开天辟地之事。
神话名著《封神演义》里的古风一诗中,更是谈到: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遂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源易缘”注意到,所有神话故事中,都绕不开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只说明是他在漆黑的环境下,一摸就摸到了一把大斧头,然后抡起这把大斧头就砍。
有史料在描写这一刻时,较为生动:天地混沌如鸡子,被斧头辟开后,轻清阳气徐徐上升,变成了天,重浊阴气,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为了预防天地的重合,盘古大神站立中间,一天九变,双手举托于天,双脚立足于地,就这样天每日增高一丈,而地却深厚一丈,盘古的身体每天长一丈……
这个神话传说历来有名,神乎其神,家喻户晓。但盘古大帝用的这把斧子,从何而来,却没有一处资料有所记载。
那么,混沌时期,盘古大神使用的这把斧子是怎么得到的呢?结合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源易缘”就来谈一谈这个话题:
民间流传有一句俗语:盘古的斧头——开天辟地。
如果仔细阅读神话故事的话,会发现有个细节。天地鸿蒙时期,盘古就在未分的天地中熟睡着。
《封神演义》神话里,曾有这样的名话:鸿钧老祖第一仙,弟子盘古初开天。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
从此话的资料中,称盘古大神是鸿钧老祖的徒弟。
众所周知,封神神话中,鸿钧老祖还有三个有名的徒弟——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
中国的传统文化《周易》中,在谈到阴阳不明前的宇宙鸿蒙时期,称为无极和太极,也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而在民间,人们也形象地塑造出了“无极老母”和“太极老母”。
由于中国的神话体系较为庞博复杂,谁是真正的“造物主”或者创元灵,有待进一步查证。
但依此推理的话,既然“造物主”或创世元灵能创造出盘古大神这样的伟大人物,再安排一把斧子作为开天辟地的工具,也不是什么难事。
民间老故事中,还留有这样的一则传说。
相传,盘古在鸿蒙中苏醒后,看到天地一片黑暗,有些郁闷,心情不好,就想打破这个僵局。
由于盘古身上只有牙齿是坚硬的,于是,他打碎一颗牙齿,化成了巨斧,成功将天地辟开。
“源易缘”也注意到,盘古顶天立地,天地形成后,也被累倒了。
随后,盘古的身体也化成了自然万物。其中,一双眼睛化成了太阳和月亮;他隆起的头部,成为东岳泰山,其他四肢,也分别化成了华山、嵩山、衡山和恒山;头发和汗毛,全变成了树木和花草;就连盘古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这些带有神奇色彩的老故事中,都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风骨、道德、智慧和信念。每一次阅读,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温习和拾忆。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西游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国神话》、《周易》等;
1、 狗熊戴礼帽 装大人物
2、 光腚戴礼帽 人物头不办人物事
3、 猴子穿衣戴帽 私充人物
4、 黄鼠狼戴礼帽 像个头面人物
5、 黄鼠狼掂根文明棍 想充人物
6、 黄鼠狼掂根文明棍儿 想充人物
7、 驴皮影上台 让人耍;没个正面人物
8、 头上系扇子 风流人物
9、 张驴儿(戏曲《窦娥冤》中人物)告状 冤枉好人;肚里有鬼;心怀鬼胎
10、 赵五娘?琵琶记》中人物)上京 一路辛苦
11、 阿Q式的人物 精神胜利者
12、 阿斗式的人物 没能耐;没本事
13、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不念旧情
14、 孙权杀关公嫁祸于人
15、 贾宝玉看《西厢记》戏中有戏
16、 贾宝玉爱林妹妹好梦难圆
17、 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18、 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19、 贾宝玉结婚不是心上人
20、 贾宝玉看林妹妹见如故
21、 唱戏的打旗 不是大人物
22、 穿大褂啃西瓜皮 人物人不办人物事
23、 蛤蟆子坐在牛屎上 一品子人物
24、 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25、 孔夫子的褡裢两头输(书);书呆(袋)子
26、 孔夫子的弟子闲(贤)人
27、 孔夫子的手巾包输(书)
28、 孔夫子的箱子净输(书)
29、 孔夫子的砚台黑心
30、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31、 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32、 孔夫子喝卤水明白人办糊涂事
33、 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34、 孔夫子门前卖《论语》自不量力;不自量
35、 孔夫子面前讲《孝经》假斯文;冒充斯文
36、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37、 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38、 孔夫子偷钱包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39、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礼
40、 孔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才
41、 孔子面前讲《论语》忘了自个儿姓名
42、 狗戴顶子 装出大人物的款儿了
43、 唱驴皮影(皮影戏。因剧中人物剪影用驴皮做成而得名) 耍人哩;捉弄人
44、 窦娥(《窦娥冤》中的人物)的冤魂 不散
45、 锅巴雕灯影儿(皮影戏中的人物剪影。用兽皮或纸皮板做成) 焦人
46、 哈巴狗带串铃 充什么大牲口(比喻小人物装作大人物的样子。)
47、 九斤老太(鲁迅小说《风波》中的人物)的口头禅 一代不如一代
48、 娄阿鼠(昆剧《十五贯》中人物)测字 做贼心虚
49、 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的斧头 开天辟(劈)地
50、 耍皮影子(皮影戏。用兽皮或纸板作成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的 尽捉弄人
51、 杨乃武(《杨乃武与小白菜》中人物)坐牢 屈打成招
52、 狗脑壳戴纱帽 充什么大人物
53、 狗头国招驸马 俊俏人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633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潘仁美会严嵩
下一篇: 盘古王耍板斧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