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烂透了
脓胞破了顶相关歇后语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西医·痤疮 3.1痤疮的病因3.2痤疮的病理改变3.3痤疮的临床表现 3.3.1点状痤疮3.3.2丘疹性痤疮3.3.3脓疱性痤疮3.3.4结节性痤疮3.3.5萎缩性痤疮3.3.6囊肿性痤疮3.3.7聚合性痤疮3.3.8恶病性痤疮 3.4痤疮的诊断3.5需要与痤疮鉴别的疾病3.6痤疮的治疗措施 3.6.1外用治疗 3.6.1.1抗生素类药物3.6.1.2过氧化苯甲酰3.6.1.3维甲酸类3.6.1.4白色洗剂 3.6.2内服疗法 3.6.2.1抗生素3.6.2.2性激素3.6.2.3皮质类固醇激素3.6.2.4维甲酸类3.6.2.5氨苯砜(DDS)3.6.2.6锌制剂3.6.2.7维生素类 3.6.3物理疗法 3.6.3.1面膜3.6.3.2皮损内注射 3.6.4转诊4中医·痤疮 4.1痤疮的病因病机4.2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4.2.1肺经风热 4.2.1.1症状4.2.1.2针灸治疗 4.2.2脾胃湿热 4.2.2.1症状4.2.2.2针灸治疗 4.2.3冲任不调 4.2.3.1症状4.2.3.2针灸治疗4.3耳针疗法治痤疮 4.3.1选穴4.3.2方法 4.4耳穴割治法治痤疮 4.4.1选穴4.4.2方法 4.5推拿疗法治痤疮 5参考资料附:1治疗痤疮的穴位2治疗痤疮的中成药3痤疮相关药物4古籍中的痤疮*痤疮药品说明书 1拼音
cuó chuāng
2英文参考
acne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西医·痤疮
痤疮(acne)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导管因角质物堵塞,造成皮脂排出不畅,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1]。又称粉刺。痤疮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形成粉刺后又继发感染所引起的毛囊炎。
痤疮多发于青春期男女,与内分泌有关,主要发生于面部和胸背等处。表现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呈多形性,初为毛囊口之黑头粉刺,发展过程中可生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疤痕,好发于颜面、上胸及背部。
痤疮慢性病程,反复发作[1]。青春期后大部分自然消退[1]。
治疗上主要是限制脂肪、糖类及刺激性食物,纠正便秘;可外用复方硫磺洗剂,炎症明显时,可内服或外用抗菌素。
3.1痤疮的病因
痤疮有多种发病因素,其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明了。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内微生物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痤疮与性内分泌有密切的关系,青春期以前极少发病,性功能丧失或减退的人如古代宫廷被阉割的太监不发病,性功能降低的人,如应用睾丸酮可促使胡须的生长和痤疮的发生,用促皮质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疾病时,常引起痤疮性皮疹,女性在月经前常有痤疮发作。妊娠期痤疮症状减轻等。不论男女都有雄激素和雌激素。分泌性激素的器官在男性为睾丸及肾上腺;在女性是卵巢、胎盘及肾上腺。雄激素和雌激素在男女体内有不同比率,比率的改变可能使痤疮出现。皮脂腺的发育和皮脂的分泌也与雄性激素增加有关,其中以睾酮增加皮脂腺活动性作用最强,孕酮与肾上腺皮质中脱氢表雄酮(DHA)也参与作用,后者在初期痤疮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睾酮在皮肤中经5α还原酶作用转化成活性更高的5α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引起皮脂分泌增多,产生又浓又多的皮脂,不能完全排泄出去,渐渐聚积在毛囊口内,同时毛囊导管也因雄激素作用下而过度角化,毛囊壁肥厚、阻止皮脂排泄,毛囊壁上脱落的上皮细胞增多与浓稠的皮脂混合,成为干酪状物质,栓在毛囊口内形成粉刺,以后暴露在毛囊口外的顶端渐渐干燥,又经过空气的氧化作用,黑色素的沉积,尘埃的污染而变色形成黑头粉刺。毛囊中存在的痤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卵圆形糠疹芽孢菌,特别是痤疮棒状杆菌含有使皮脂分解的酯酶,毛囊内的皮脂被脂酶分解而产生较多的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的脂肪酸能使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非特殊性炎性反应,当粉刺壁的极微的溃疡及游离脂肪酸进入附近真皮后,再加上黑头粉刺挤压附近的细胞,使它们的抗菌力下降而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引起炎症,于是病人发生丘疹,脓疱、硬节、结节及脓肿。
近年来有人认为本病与免疫有关,其患者的体液免疫中,血清IgG水平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增高。痤疮棒状杆菌在患者体内产生抗体,循环抗体到达局部参与了早期炎症的致病过程。
关于微量元素与痤疮的关系。近期有人证明痤疮患者锌低可能会影响维生素A的利用,促使毛囊皮脂腺的角化,铜低会削弱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等。总之,痤疮患者微量元素锌、铜、铁低下,锰升高可使体内脂肪代谢、性激素分泌受到一定影响,加上皮肤抵抗力低下,可能与痤疮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遗传也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上述因素外,多吃动物脂肪及糖类食物,消化不良或便秘等胃肠障碍,精神紧张,湿热气候等因素对痤疮病人可以有不利的影响,矿物油类的接触或碘化物、溴化物及某些其他药的内服也可加剧痤疮的恶化。
3.2痤疮的病理改变
皮脂角化及角化不全的细胞所构成的黑头粉刺,挤塞在扩大的毛囊内,毛囊周围有炎性变化。在化脓的损害中,患部组织有脓肿,周围有很多的淋巴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有时可以发现葡萄球菌。如果损害已经日久,还可看到浆细胞、异物巨细胞及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在较大的损害中皮脂腺部分地或完全地损毁,有时成为很大的囊肿。
3.3痤疮的临床表现
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部,也可发生在胸背上部及肩部,偶尔也发生于其他部位,眶周皮肤从不累及。开始时患者差不多都有黑头粉刺及油性皮脂溢出,还常有丘疹、结节、脓疱、脓肿、窦道或瘢痕。各种损害的大小深浅不等,往往以其中一二种损害为主。病程长,多无自觉症状,如炎症明显时,则可引起疼痛和触疼,症状时轻时重。青春期后大多数病人均能自然痊愈或症状减轻。
临床上根据皮损的主要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3.3.1点状痤疮
黑头粉刺是痤疮的主要损害,是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乳酪状半固体,露在毛囊口的外端发黑,如加压挤之,可见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3.3.2丘疹性痤疮
丘疹性痤疮皮损以炎性的小丘疹为主,小米至豌豆大的坚硬的小丘疹,呈淡红色至深红色。丘疹中央可有一个黑头粉刺或顶端未变黑的皮脂栓。
3.3.3脓疱性痤疮
脓疱性痤疮以脓疮表现为主,脓疱为谷粒至绿豆大小,为毛囊性脓疱和丘疹顶端形成脓疱,破后脓液较粘稠,愈后遗留浅的瘢痕。
3.3.4结节性痤疮
当发炎部位较深时,脓疱性痤疮可以发展成壁厚的结节,大小不等,呈淡红色或紫红色。有的位置较深,有显著隆起而在半球形或圆锥形。它们可以长期存在或渐渐吸收,有的化脓溃破形成显著的瘢痕。
3.3.5萎缩性痤疮
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引起凹坑状萎缩性瘢痕。溃破的脓疱或自然吸收的丘疹及脓疱都可引起纤维性变及萎缩。
3.3.6囊肿性痤疮
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后常流出带血的胶冻状脓液,而炎症往往不重,以后形成窦道及瘢前。
3.3.7聚合性痤疮
聚合性痤疮是损害最严重的一种,皮损多形,有很多的粉刺、丘疹、脓疱、脓肿、囊肿及窦道、瘢痕、瘢痕疙瘩集簇发生。
3.3.8恶病性痤疮
恶病性痤疮损害为小米至蚕豆大小的青红色或紫红色丘疹、脓疱或结节,轻柔软,并且含有脓液及血液,它们长久不愈,以后痊愈遗留微小的瘢痕,也不感疼痛,浸润也很少。此型多见于身体虚弱的病人。
3.4痤疮的诊断
1.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均可发病[1]。
2.皮损好发于面部、上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1]。多对称分布[1]。
3.损害为多形性,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1]。数量多少不等。重症者可出现萎缩或肥厚性瘢痕[1]。
4.痤疮慢性病程,反复发作。青春期后大部分自然消退[1]。
3.5需要与痤疮鉴别的疾病
需与酒渣鼻、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及药物性痤疮相鉴别[1]。
根据患者多为青年,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有黑头粉刺可以诊断,但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1.溴、碘所引起的痤疮样药疹 有服药史,没有典型的黑头粉刺,皮疹为全身性,发病无年龄的限制。
2.职业性痤疮 与焦馏油、机器油、石油、石蜡、氯萘等化合物接触的工作人员可引起痤疮样皮疹,通常与职业有关,同时工作的人员往往都发生相同的损害,损害往往很密,常发生在接触部位,如手背、前臂、肘部等处。
3.酒渣鼻 多见于中年人,皮疹只发生在面部,以中央部多见,常伴有毛细胞血管扩张。
4.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损害多为暗红色或带棕黄色的丘疹及小结节。在眼睑下缘皮损呈堤状排列,玻片压诊可见苹果酱色改变,损害与毛囊并不一致。
3.6痤疮的治疗措施
1.注意调节消化道功能,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和刺激性食物,要常用温水,含硫磺或其他去脂消炎的香皂洗涤患处。
注意局部清洁,少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1]。
2.不要用手抠或挤压粉刺,不要使用油脂类化妆品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3.禁用溴、碘类药物。
4.向患者解释清楚痤疮是青春期内分泌的变化,主要是因性激素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常见现象。治疗可以减轻皮损,但很难完全消退,而随内分泌变化可周期性加重或减轻。
3.6.1外用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消炎、杀菌、去脂、清除皮面过多的油腻,去除毛孔堵塞物使皮脂外流通畅。保持皮肤清洁、控制感染。可每日用热水,肥皂洗脸1~3次,用含有硫黄的药皂洗更好。
痤疮轻症者可外用1%红霉素软膏,一日2次[1]。维A酸软膏外用,每晚1次,连续4~8周[1]。注意局部刺激和避光[1]。局部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1]。
3.6.1.1抗生素类药物
1%氯酊(氯霉素+水杨酸),2%红霉素酒精,1%洁霉素溶液等。
3.6.1.2过氧化苯甲酰
有杀菌、角质剥脱和溶解作用,抑制皮脂分泌,减少游离脂肪酸。但少数患者对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有反应,可产生接触性皮炎。因此,用药前要作斑贴试验,无反应再用,实验证明使用3.5%过氧化苯甲酰洗剂、霜剂等制剂效果较好,外涂每日1~2次。
3.6.1.3维甲酸类
有角质剥脱作用,如0.05%~0.1%维甲酸霜或溶液,每日外涂1~2次。注意如用药后局部出现刺激反应性红斑、脱屑等,应暂停1~2于,然后继续使用,或从低浓度开始至皮肤耐受为止,可连用1~2个月。
3.6.1.4白色洗剂
白色洗剂(硫酸锌4.5,含硫钾4.0,玫瑰水或水加至100)减少皮脂,抑制感染,使毛囊口扩张,便于皮脂排出。每日1~2次。
3.6.2内服疗法3.6.2.1抗生素
痤疮重症除外用红霉素软膏或维A酸外,可联合口服红霉素0.5g,一日3次,连续2~4周[1]。也可使用四环素及四环素衍生物如多西环素、克林霉索[1]。
广谱抗生素可以控制炎症,以感染为主的应首选抗生素,以四环素类最好。四环素可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对白细胞趋化性的抑制作用,能使皮脂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下降。四环素可采用小剂量、长疗程,开始0.25g,每日4次,连服一个月,以后每2周递减0.25g,至每日0.25g时再维持一个月。红霉素的用量及用药时间同四环素。对其他抗生素无效的病例,可选用美满霉素(二甲胺四环素)50mg,每日2次,2~3周后减为50mg,每日1次。氯洁霉素(Clindamycin)是四环素最好的替换药,适用于炎症重或对四环素耐药者。开始剂量0.15g,每日2次,病情控制后减为每日1次,平均疗程3个月左右,可引起严重腹泻和假膜性结肠炎等副作用,故仅用于皮炎重而无肠道疾病的患者。
3.6.2.2性激素
性激素不能作常规应用。
1)乙烯雌酚严重的患者可以用乙烯雌酚1mg,每日1次内服,10天为1疗程。如女病人使用,要在月经后5天开始使用,对于月经前加重的女患者可在月经开始后两三周内每天服乙烯雌酚0.25~0.5mg。对有栓塞性疾病、半身不遂、肝脏疾病、子宫不正常地出血者禁用。
2)也有人对女病人应用绒毛膜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 gonadotropin)每周1次,肌注500~1000U,不在月经前5~10天内应用。
3)黄体酮对病情严重的以及月经前加重的女患者,可在经前10天肌肉注射黄体酮10mg,经前5天再注射5mg。
(3)抗雄性激素抗雄激素治疗能降低皮肤表面游离脂肪酸含量和减少皮肤表面细菌数,从而阻止或/和减轻毛囊及其周围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而达到治疗作用。
1)安体舒通每次20mg,每日3次。
2)酮糠唑每日200mg,顿服一月后改为每天100mg顿服。
3)西米替丁每次400mg,每日3次,一月后改为每次200mg,每天3次。
上述三种药物治疗女性痤疮,效果大为明显。
4)复方炔诺酮男性每天1片,连服4周,女性在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0.625mg,连服22天。
5)甲氰咪呱口服0.2g,每天3次。饭前服药,4周为一个疗程。认为有抗雄激素作用,可阻断二氢睾酮对毛囊受体的结合,抑制皮脂排出,减轻炎症。
3.6.2.3皮质类固醇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本身能引起痤疮性损害,对严重的囊肿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小剂量可减轻炎性反应,但只是暂时有效,长期应用就会发生许多副作用,一般尽量不用。常用强的松10mg,每日2~3次,有效后逐渐减量,时间不宜过长,并注意其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与女性激素或抗雄激素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3.6.2.4维甲酸类
维甲酸类可抑制滞留的角化过度,防止新的阻塞和炎症形成,减少皮脂分泌和粉刺形成,对结节和囊肿性皮损效果好。13顺维甲酸1~2mg/kg,分两次服,连服2~3周,如需第二个疗程应停药8周后重复。停药后皮损可继续好转,但有皮肤干燥、唇炎、消化道症状、致畸形等。孕龄患者在服药期间及停药后半年内应避孕。
3.6.2.5氨苯砜(DDS)
氨苯砜(DDS)可能有抗炎作用,适用于囊肿性和结节损害,口服50mg,每日2次,连服1~2个月,应注意血液系统、肝损害副作用。
3.6.2.6锌制剂
锌制剂有抑制毛囊角化或炎症作用,葡萄糖酸锌70mg,每日3次,连服4周,或硫酸锌0.2g,每日2~3次,连服4~12周,有胃肠道副作用。
3.6.2.7维生素类
1)维生素B2、B6和复合维生素B。
2)维生素A每天15万U,连服4~8周。
3)维生素A每天15万U和维生素E每天50mg,连服4~8周。
3.6.3物理疗法3.6.3.1面膜
有中药面膜和倒膜两种,在做之前均先清洁皮肤,然后涂药、喷雾、按摩使理疗、按摩、药物融为一体,相互作用达到治疗和美容的目的。
1)中药面膜将面膜粉加入少量的蜂蜜,用水调成糊状,然后涂于面部,边涂边喷雾边中医按摩手法循经按穴位和血循环的方向按摩。
2)倒膜面膜在基质中加入不同药物,制成各种霜剂,然后将霜剂涂于面部,边涂边喷雾边按摩数分钟,用脱脂棉将眼、鼻、口和胡须部盖好后,再将石膏用水调成稀糊状,立即涂于面部,注意要露出鼻孔和口,待石膏由软变硬变热,由热慢慢变凉,即可将石膏拿下。
3.6.3.2皮损内注射
用去炎松混悬液0.05~1ml(每ml含10mg)用盐水稀释注入严重的结节和囊肿损害内,每周1次,可连续3~4次。
3.6.4转诊
囊肿性痤疮建议转往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
4中医·痤疮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生于鼻处者中医称“肺风粉刺”、“肺风”、“肺风疮”。好发于青年男女,多见于颜面、胸背等处,多数青春期过后自然痊愈,少数严重者终生留有瘢痕。
痤疮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损害主要发于前额、双颊部,其次为胸背部。初起为粉刺,有的为黑头丘疹,可挤出乳白色粉质样物;常呈对称分布,可散在分布,在发展过程中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疤、结节、囊肿,甚至瘢痕等,往往数种同时存在。病程缓慢,常持续到中年才逐渐缓解而痊愈,遗留或多或少的凹坑状萎缩性疤痕或瘢痕疙瘩。
针灸治疗痤疮有一定效果,局部勿滥涂外用物,勿用手挤压,以防感染。
4.1痤疮的病因病机
痤疮多由肺经风热,熏蒸肌肤;或过食辛辣油腻之物,脾胃湿热蕴积,侵蚀肌肤,或因冲任不调,肌肤疏泄功能失畅而发。
4.2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鼻上红肿……亦有不饮酒而色赤者,名肺风疮,由血热郁肺不散也。宜清肺饮子,或四物、五苓二方合用,加黄芩、黄柏。”
《类证治裁·鼻口症》:“有不饮酒而鼻色赤,名肺风,由血热郁于肺。清肺饮。”
4.2.1肺经风热4.2.1.1症状
多以丘疹损害为主,可有脓疱、结节、囊肿等,苔薄黄,脉数。
4.2.1.2针灸治疗
治则:宣肺,清热,化湿
选穴: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
随证配穴:肺经风热—少商、风门。
方义:本方取合谷、曲池清泻阳明之热;阳明多气多血,又经脉上走于面,故配内庭以清泄阳明经气;四白、阳白疏通局部气血,使肌肤疏泄功能得以调畅。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4.2.2脾胃湿热4.2.2.1症状
多有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疹有脓疱、结节、囊肿等,伴有便秘,苔黄腻,脉濡数。
4.2.2.2针灸治疗
治则:宣肺,清热,化湿
选穴: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
随证配穴:脾胃湿热—阴陵泉、天枢。
方义:本方取合谷、曲池清泻阳明之热;阳明多气多血,又经脉上走于面,故配内庭以清泄阳明经气;四白、阳白疏通局部气血,使肌肤疏泄功能得以调畅。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4.2.3冲任不调4.2.3.1症状
病情与月经周期有关,可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舌黯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4.2.3.2针灸治疗
治则:宣肺,清热,化湿
选穴: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
随证配穴:冲任不调—血海、三阴交。
方义:本方取合谷、曲池清泻阳明之热;阳明多气多血,又经脉上走于面,故配内庭以清泄阳明经气;四白、阳白疏通局部气血,使肌肤疏泄功能得以调畅。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4.3耳针疗法治痤疮4.3.1选穴
耳尖 肺 大肠 内分泌 交感
4.3.2方法
每次选用3~4穴,耳尖点刺放血,余穴用毫针刺,中度刺激,每次留针20~30min,每日1次。
4.4耳穴割治法治痤疮4.4.1选穴
交感 耳中 相应部位耳穴
4.4.2方法
常规消毒后,用小手术刀片轻轻在耳穴处划割,以渗血为度,稍微出皿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每周割治1~2次,两耳交替。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5推拿疗法治痤疮
以下方法对粉刺、丘疹、脓疱者有效[2]:
①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揉下关1分钟。
②用拇指指腹按揉尺泽100次。
③用双手的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天枢1分钟。
④用拇指指腹重力按压内庭1~3分钟。 5
黑头又称黑头粉刺,为开放性粉刺(堵塞毛孔的皮脂的表层直接暴露在外面,与空气、空气中的尘埃接触)。是皮肤油脂在空气中的氧化而造成,发臭发黑,黑头粉刺常见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好发于面部、前胸和后背,尤其是鼻子的小黑头最多,其特征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的黑点,挤出后形如小虫,顶端发黑。
丘疹为高出皮肤的局限性突起,小如针头,大如黄豆,可能高耸或平坦,平滑或疣状结构,或有色素与周围皮肤颜色相同(直径超过1cm者,称为斑块),许多皮肤病开始的病损起自丘疹,应于密切观察和诊丘疹断。
脓疱是指含有脓液的疱疹,脓疱也是美容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情况之一,又名座疮。脓疱是因大量脓细胞堆积而成,这种情况愈后易形成疤痕,其主为凹陷性疤痕。
脓疱是指表皮或表皮下形成的腔隙,内容物为脓液的疱疹。大多数脓疱是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防御性炎性反应,也有些脓疱是无菌性(与毒性刺激、过敏反应等有关)反应。
毛囊皮脂腺口堵塞,与外界不相通,首先形成白头粉刺,表面如同稍微突起的白头。当白头粉刺恶化,会形成丘疹,而丘疹进一步发炎,加剧,就会形成脓疱。
粉刺一般指痤疮,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结节损在较斑疹,丘疹损害大且深,多向下侵入真皮深层,重者可达皮下组织。表面呈半圆形降起较光滑。炎症性结节表面发红,痛并有角痛,直径大小为0.5~5cm。晚期常有破溃,如晚期梅毒结节性皮损,皮肤结核结节均契溃结疤。结节的组织病理改变较深多在真皮深层,并可侵犯皮下脂肪层,故可伴脂膜类及血管类改变。鸸有皮真皮浅层病理改变轻微,此点斑疹、丘疹病理改变多在表皮及真皮浅层有所不同。结节根据其病因不同,可为限局性,发病不对称,数目少;也可为系统性,对称性发病,数目也较少或稀疏。结节性皮肤病一般急性全身症状较轻,起病缓,病程相对较长,如皮肤结核,梅毒、结节性红斑慢性迁延性。因此在临床上与斑疹、丘疹性皮肤疾病有所不同。结节分为炎症性及非炎症性两种。
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是长在体内某一脏器、囊状的良性包块。 它具有囊腔结构,外有囊壁,内有液体或其他成分,可来源于皮肤,也可来源于间叶组织。
皮脂腺囊肿(cyst of sebaceous glands) 又称粉瘤或脂瘤。是一种皮脂分泌物储留郁积性疾病。青年人多见。以病损部的黑头粉刺和囊肿感染为主要表现,偶见发生癌变。治疗以抗感染和手术切除为主。
脓疱疮又称黄水疮,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辩证论治。如果本病发于暑天,皮疹以水疱、脓疱为主,舌红,苔微黄腻,临床辩为暑湿夹热证。治宜清解暑热,利湿,用清暑饮加减;如发于初秋,皮损以脓疱、糜烂为主,伴发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腻则辩为湿热蕴毒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用升麻消毒饮加减;如果脓疱稀疏,破溃后糜烂面色淡,长期不敛,伴纳呆便溏,舌淡,脉濡缓,则辩为脾虚湿恋证,治宜健脾利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
另外,本病应视病情加以外治,可速收效。热重者可外用青黛散,湿重者可外用青蛤散或用三黄丹麻油调敷。本病应注意个人调护,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服。加强饮食调理,每日用绿豆汤适量,夏季多食一点西瓜。要常剪指甲,避免搔抓皮损。最关键的是防止传染,一经发现马上隔离,防止流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601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扭着脖子想问题
下一篇: 弄堂里扛木头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