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
口含糍粑(ci,b相关歇后语
1、猫抓糍粑——撕扯不清;脱不了爪
更多关于猫的歇后语
1、猫教老虎上树——天下奇闻;无奇不有
2、猫子屙屎——自己盖
3、厨房里的馋猫——记吃不记打
4、老猫子闹气泡——空欢喜一场
5、丁丁猫(蜻蜒)咬尾巴——自害自
6、狗叼来的肉猫吃了——坐享其成
7、耗子生儿——喂猫的货
8、割了猫尾巴拌猫食——自己吃自己
9、花猫蹲在屋脊上——惟我独尊
10、母猫吃小崽——自残骨肉
11、小猫扑皮球——闹着玩的
12、听见猫叫骨子酥——胆小如鼠
13、老鼠见了猫——吓破了胆
14、阿崩养猫——转性
15、夜猫子唱歌——难人耳
16、猫翻甑子——替狗丧德
17、馋猫吃耗子——生吞活剥
18、丁丁猫变的——除了眼睛没得脸;除了眼睛莫得脸
19、耗子见猫——赶快逃;逃不了就没命
20、老猫扯呼睡——一辈传一辈
21、旱鸭子追猫——紧赶
22、猫爬屋脊——到顶了
23、猫教老虎——留一手
糍粑读音是:[cí bā]?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因地方差异,有的也用竹来代替)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
多数地区的人习惯于在腊月打糍粑;在梅州客家地区每逢传统节日或家庭喜庆;四川地区的人在中秋节前制作,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中秋节和月饼齐名的必备佳品。
扩展资料: 节日风俗:打糍粑
打糍粑,中国节日风俗。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西,陕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江西吉安、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
糍粑是以糯米,土豆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参考资料:-糍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595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口袋里买猫
下一篇: 口渴的牛犊望井底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