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口吃灯草

民俗 2023-09-21 11:02:13

最佳答案:

说得轻巧

口吃灯草相关歇后语

这些歇后语怎么做?帮一下吧!

歇后语
灯草打围墙 - 一点没事
灯草搓绳 - 紧不起来
灯草搭浮桥 - 走不得
灯草拐杖 - 做不得主(柱)
灯芯草挑刺 - 太软
灯影子上饭馆 - 人多不吃食
灯笼赶集 - 白瞪眼
灯笼做枕头 - 承不起这个羡事
灯尽油干 - 玩几完
灯盏里洗澡 - 不晓得大小
灯迹不叫灯迹 - “笑面虎”(比喻外貌装得善良而心地凶狠的人)
灯芯草做琴弦 - 不值一谈(弹)
灯草栏杆 - 靠不住(比喻指望不上,依靠不得)
灯盏无油 - 火烧芯(心)(比喻非常着急,心焦如焚)

草把做灯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草把做灯歇后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本信息:

歇后语:草把做灯——粗心(芯)/大意。

解释:形容做事情很马虎、粗心大意。

拓展更多跟“灯”有联系的歇后语:

灯草打围墙——一点没事

灯草搓绳——紧不起来

灯草搭浮桥——走不得

灯草拐杖——做不得主(柱)

灯芯草挑刺——太软

灯影子上饭馆——人多不吃食

灯笼赶集——白瞪眼

灯笼做枕头——承不起这个羡事

灯尽油干——玩几完

灯盏里洗澡——不晓得大小

灯迹不叫灯迹——“笑面虎”(比喻外貌装得善良而心地凶狠的人)

灯芯草做琴弦——不值一谈(弹)

灯草栏杆——靠不住(比喻指望不上,依靠不得)

灯盏无油——火烧芯(心)(比喻非常着急,心焦如焚)

请帮我补充完整歇后语:一根灯草- 飞机上吹喇叭- 六月里吃薄荷-东边日出西边雨-

一根灯草-无二心(芯)
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
六月里吃薄荷-好良(凉)心
东边日出西边雨-说他无晴(情)也有晴(情)
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谜底是(克)

草的歇后语有哪些

关于草的歇后语有哪些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关于草的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1 灯草赶苍蝇——软收拾

NO.2 稻草绳子拔河——经不住拉

NO.3 丢了秤砣捡灯草——避重就轻

NO.4 灯草掉在水里头——不成(沉)

NO.5 灯草打人——软弱无力

NO.6 稻草绳子做裤腰带——尴尬

NO.7 灯草抵门——靠不住;不可靠

NO.8 稻谷场上扬草——撒谎(荒)

NO.9 灯草灰过大秤——没份量

NO.10 灯心草挑刺——太软

NO.11 灯草套牯牛(公牛)——动不得

NO.12 灯草栏杆——靠不住(比喻指望不上,依靠不得)

NO.13 稻草绳子担石头——两头怕

NO.14 灯草拐棍——飘飘然;难撑;靠不住

NO.15 灯草铺失火——没得救

NO.16 灯心草做琴弦——不值一谈(弹)

NO.17 稻草绳做裤腰带——尴尬

NO.18 灯草吊颈——做作

NO.19 地上的野草——除不尽

NO.20 灯草做琴弦——一谈(弹)就崩;不值一谈(弹)

NO.21 灯草搭浮桥——走不得

NO.22 灯草搓绳,烂板搭桥——枉费心机

NO.23 肚子里长草——闹饥荒

NO.24 洞庭湖里漂根草——渺小

NO.25 掉进草窝的绣花针——没处寻;难寻

NO.26 灯草织布——枉费心机

NO.27 灯草打围墙——一点没事

NO.28 灯草打老牛——不痛不痒;无关痛痒

NO.29 灯草当秤砣——没份量

NO.30 灯芯草挑刺——太软

NO.31 灯草打鼓——不想(响)

NO.32 灯芯草做琴弦——不值一谈(弹)

NO.33 独根灯草点灯——只有一个心眼

NO.34 丢了铁锤担灯草——拈轻怕重

NO.35 灯草拐杖——做不得主(柱)

【拓展知识】

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555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