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奴颜媚骨
热脸蛋贴人家冷屁股相关歇后语
带有家字的成语,歇后语,名言如家喻户晓
答:带有家字的成语:
白手起家、千家万户、无家可归、孤家寡人、家家户户、家喻户晓、毁家纾难、倾家荡产、国破家亡、百家争鸣、罢黜百家、家给人足、穷家富路、保家卫国、打家劫舍、家破人亡、小家子气、家常便饭、欢喜冤家、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儿女亲家、挨家挨户、书香世家、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丧家之犬、当家作主、身家性命、大家闺秀、国家栋梁、大家风范、大家闺秀、国家栋梁、一家老小、安家落户、万家灯火、冤家路窄、胜败乃兵家常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养家糊口、家丑不可外扬、国尔忘家、家大口阔、诗礼传家、拉家带口、于家为国、东家西舍、国家多故、打家截道、国家闲暇、诸子百家、乔木世家、当家理纪、殃国祸家、齐家治国、大方之家、在家出家、弃家荡产、家道消乏、破家鬻子、胡越一家、家无儋石、如数家珍、大家小户、家鸡野鹜、诗礼人家、家衍人给、一子出家,七祖升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万贯家私、家谕户晓、分家析产、累世通家、拖家带口、半路出家、吾家麒麟、成家立计、携家带口、破家为国、国家大计、无家无室、家长里短、坑家败业、治谱家传、五百年前是一家、万家之侯、邻家吹笛、家无常礼、丰屋蔀家、百乘之家、家传之学、破家亡国、单家独户、家书抵万金、拆家荡产、左家娇女、小康之家、家至户到、阿家阿翁、家贼难防、夙世冤家、小家子相、家道从容、成名成家、富室大家、家贫亲老、家丑不可外谈、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谢家轻絮、陶猗之家、冤家对头一家之说、家势中落、家无斗储、一家之计、一家一计、家徒四壁、一家之主、破家危国、荡产倾家、东家夫子、挨家按户、平地起家、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厌家鸡,爱野雉、世禄之家、开国承家、诗家三昧、小户人家、万家生佛、邓家无子、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改换家门、爱国一家、发家致富、钟鼎之家、尺二冤家、一客不烦两家、爱国如家、家无二主、谢家兄弟、赵家姊妹、谢家咏雪、家翻宅乱、家徒壁立、东家孔子、故家子弟、穷家薄业、穰穰满家、四海一家、宜家之乐、九流十家、家道中落、家至户晓、看家本领、家见户说、家学渊源、经史百家、国仇家恨、成一家言、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一家之学、家累千金、禄无常家、儒家经书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家趁万贯、破家县令、家弦户诵、通家之好、浮家泛宅、谢家宝树、文献之家、宜室宜家、窥涉百家、家骥人璧、匠遇作家、打家劫盗、怨家债主、黼国黻家、弃俗出家、不识东家、天下一家、倾家尽产、家藏户有、十家锅灶九不同、祖宗家法、家道小康、郑玄家婢、行家里手、一家眷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一子出家,七祖升天、世家子弟、家至人说、自成一家、谢家活计、安国宁家、十家连坐、家嘈屋闭、千金之家、天下为家、故家乔木、忧国忘家、不是冤家不聚头、家半三军、吾家千里驹、机杼一家、倾家破产、等闲人家、一家不成,两家现在、一家无二、国家多难、伐冰之家、家至户察、九经百家、家长理短、清官能断家务事、家成业就、郭家金穴、一家一火、出家弃俗、郗家庭树、称家有无、一家之作、小家碧玉、法家拂士、有家难奔、杀家纾难、严家饿隶、各自一家、家狗向里吠、泛家浮宅、说家克计、邦家之光、家业凋零、旧家行径、遭家不造、男室女家、会家不忙、情同一家、家言邪学、
带有家字名言:
家园,世界的乐园(德国)
鸟自爱巢人爱家(英国)
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任何一只害鸟不会弄脏自己的窝巢(英国)
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泰)
我的房屋对于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无法将我从那里赶出去---(威·斯汤福德)
除了现实世界,还存在一个理想与价值的家。
附:
家破身亡 家庭毁灭,自身死亡.
家散人亡 家庭破产,家人死散.同“家破人亡”.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家徒壁立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家徒四壁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家亡国破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家无常礼 指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
家无担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担.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家无儋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家无斗储 家里的粮食储备不足一斗.形容生活窘迫.
家无二主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家弦户诵 家家都不断歌诵.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怀念.也形容诗文流传很广.
家学渊源 家学: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渊源:原指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家殷人足 家家富裕,人人丰足.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家谕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同“家喻户晓”.
家喻户习 家家通晓,户户熟悉.
家喻户晓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家贼难防 家里人作贼难以防范.比喻隐藏在内部的坏人不容易防范.
家至户察 到每家每户去察看.
家至户到 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
家至户晓 晓:告知.到每家每户宣传,使每家每户都知道.
家至人说 传到每一家,人人都知道.如家喻户晓,家和万事兴
带有家字的歇后语:
矮子坐在后面看戏?——随人家喝彩
红眼耗子出油盆儿;家里吃食,外边下蛋?——吃里爬外
八里孙家的客?—— 好眼视
八十岁当和尚?—— 半路出家
八十岁妈妈嫁人家?——却是图生图长
一手托两家;一脚踏两船;没路标的三岔口?—— 左右为难
叫花子坐鸳鸯轮?——四海为家
大家提意见;两口子打官司;石头蛋腌咸菜?——一言难尽
热脸孔贴人家冷屁股?——奴颜媚骨
养蜂人搬家?—— 秘而不宣
太平洋搬家;龙王爷出阵?——翻江倒海
借榔头,打扎子?——白手起家
弟兄分家争勺子;案板上的买卖?——斤斤计较
《百家姓》不读头一个字?——开口就说钱。
开门就是人家的地?——穷途末(没)路
看家狗专咬叫花子?——穷人好欺负
买王得羊?—— 不失得望(王:王献之。羊:羊欣。两人都是东晋书法家,羊欣书法曾得到王献之传授,颇具神韵。这里指他们的书法作品。)
小媳妇管钥匙?—— 当家不做主
阿拉伯数字8分家?—— 零比零;0:0
阿瘫跑过李家桥?——吃牢
矮个子看戏?—— 随人家说
八仙桌上搁夜壶?——不是个盛酒的家伙;不是正经家伙;不是个东西儿
老母猪去赶集?—— 家里外头一层皮
把别人棺材抬在自家家里哭?——不要烦恼
爷儿俩赌博?—— 输赢一家子
两口子抬床?—— 大家有益
烙饼卷蚂蚱?—— 家里吃去;夹里吃去;夹吃去;家吃去
弟兄分家争勺子?——斤斤计较
口含黄柏味?—— 有苦自家知
何家姑娘嫁给姓郑的?——正合适(郑何氏)
龙王爷跳海?—— 回老家
油瓶倒了也不扶?——懒到家了
白藕绿叶荷花?—— 原来是一家
百家姓不念第一个?——开口就是钱
百家姓不念头个宇?——开口就是钱
百家姓上打滚?—— 不知姓啥好了
百家姓上第一姓?——赵
百家姓少了第二个字?——缺钱
百家姓跳过第一个字?——开口就是钱
百家姓头只字唔读?——一开口就钱
关倒门作揖?—— 自家恭喜自己
如来佛烧庙堂?—— 不要家
强盗在捕头家睡觉?——笃定泰山
三棍打不出屁来?——老实到家了
野鸡窝里抱家雀?——一辈不如一辈;一代不如一代
癞蛤蟆吃青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
百里草原一人家?——孤孤单单
家里吃食,外边下蛋?—— 吃里爬外;吃里扒外
龙王爷掉河里?—— 回老家了
打鱼子碰烂船?—— 倾家荡产
张家口的蘑菇?—— 泡了
草丛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寿星佬叫门?—— 肉头到家了
一把米摔墙上?—— 没一粒粘粒;毛一粒家粒
甘蔗地里栽葱?—— 比人家矮一截;矮了一大截
青姆?—— 亲家母
一个闺女说俩婆家?——你争我夺
裱背店的蛀虫?—— 嚼人家的活;嚼人家的画
兄弟分家财?—— 便宜不出外
潘金莲不在家?—— 没人伺候武大郎
黑瞎子提包袱?—— 走哪家的亲戚;走哪家的亲;走的哪门亲戚
丫头带钥匙?—— 当家不做主
迷路了,回不了家?—— 来路不明
家雀下鹅蛋?—— 硬撑大屁股;硬撑大屁眼
叨木鹳子串房檐?——找什么家雀粪吃
打拳头给个甜豆包?——堵人家的嘴
徐家的枪?—— 名扬四方
木鱼改做梆子?—— 挨打的家伙
老保姆领孩子?—— 人家的
瑶池里家养娃娃?——一炸了
家门口水塘?—— 知道深浅
家有一百瞎女子?——有货不担忧
神龛上挂剃头刀?——羞死他家祖先人板板;修死他家祖先人板板
疍家酒席?—— 全是鱼;海货
吃了老鼠药?—— 净搬家
马蹄刀劈柴?—— 不是正经家伙
小孩儿拿斧子?—— 好大的家伙
贾家贾家?—— 贾门贾氏;假门假事
四两鸡仔半斤头?——大头家;大头鸡
杨西回家?—— 三六九
爆竹店失火?—— 自己恭喜自己;自贺自;自家恭喜自家;自己恭贺自己;炸开了
家家婆婆学跳舞?——老有所乐
牤牛耳朵?—— 离角近;离家近
阎王爷不在家?—— 小鬼的天下
木头人做戏
钟鼓楼上的家雀?——耐惊耐怕;惊吓出来的
黄鼠狼同鸡攀亲家?——没安好心
属水牛的?—— 离不开家;好斗;离不开角
哈拉巴上戏台?—— 什么家伙
娘家门的人?—— 格外亲
猫儿不在家?—— 老鼠当了家
卖烧饼的进家?—— 送货上门儿
关门献土地?—— 保佑自太平;保佑自家太平;保佑自己太平
买椅桌家具走进了棺材店?——路子不对
船家敬神?—— 为何;为河
豆子搬家?—— 滚球
一根头发破八瓣?——细得厉害;细到家了;细得不得了;细的厉害
抱的磨棍吆驴?—— 图邻家好听
小母牛按门铃?—— 牛B到家了
毛栗子碰上刺儿头?——大家都棘手
家雀抬杠?—— 乱嚷嚷;瞎嚷嚷
麻子叫门?—— 坑人到家
阴阳没在家?—— 乱账;乱葬
卡字分家?—— 不上不下;上下有别;上不上去,下不下来;上不去,下不来
谢家香火?—— 清楚堂
铜毫子买母猪肉?——大家合算;大家欢喜
潘家湾的锣鼓?—— 各打各的
关了大门做皇帝?——自封自;自家看自家的戏
染房铺里的捶布石?——经过大家伙的
锣鼓家伙?—— 各打各的
家雀跟着檐蝙蝠飞?——干熬夜眼
田家阿奶吃糖儿?——甜对甜;田对甜
姥姥家没有儿?—— 欠舅;迁就
当家什卖土地?—— 一贫如洗
二婚头离家?—— 回头难
叫化子打烂破吊罐?——家产折了一大半
乌鸦落在猪身上?——光看见人家黑,没瞧瞧自己也黑;黑对黑;黑上加黑;看人家黑,看不到自己黑;只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光看人家黑看不见自己黑;一样黑;只见别人一身黑
大水冲走龙王庙?——不认自家人;自家人不认自家人
瞎子搭根棒?—— 大家缺勿得
三爷当家?—— 七扯八拉
王羲之的字?—— 大家的榜样;一字千金;入木三分
不敬东家敬伙计?——认错了主
雌鸡斋家堂?—— 不像三牲
黑瞎子围着宅子转?——熊到家
要饭的搬家?—— 穷倒弄
买马买回牛来?—— 不是好跑家,倒是好吃手
卖羊头肉的回家?——没有细盐;没有细言;没有戏言;不过细言;不过细盐
兔子的爹?—— 老跑家
冻河上赶鸭子?—— 大家耍滑
皇上家卖番瓜?—— 寡人一乐
从小离家老大回?——变样了
光棍打天下?—— 到处为家
邻家失火不去救?——自危
躺在《百家姓》上打滚?——不知姓什么好了
亲家婆叫嫂子?—— 无话搭拉话
黑旋风报家门?—— 理亏;李逵
和尚死老婆?—— 大家没
水推龙王爷?—— 自家不认自家人
小蜘蛛待在家里?——织私;自私
猫捉老鼠狗看家?——各司其职
赶孙家场过白庙子河?——弯一大转
无锡的泥人儿?—— 经不起风雨;经不起风吹雨打;随人家捏
老太太当家?—— 七凑八拼;七凑八拉
张天师家里闹鬼?——说也不信
上午上房梁,下午想搬家?—— 急于求成
大嘴乌鸦
张公艺家里狗?—— 缺一不食
大建安家捞藕根?——拖泥带水
家岑鸟子头?—— 没多大的脑儿
吃家饭屙野屎?—— 吃里爬外;只顾外头;只顾外头光;吃里扒外;只顾外人
半夜里回家不点灯?——乌龟;乌归
家作物?—— 土生土长
十二月里穿绸衣?——怪不得他有;人家有的穿
小厮家讨烧饼?—— 说了就要
家鸭子亮翅?—— 飞不起来
土豆子搬家?—— 滚蛋;滚球子;滚蛋带出沟
寿星佬敲门?—— 肉头到家了
肥猪往屠户家跑?——送上门来;找上门送死
媳妇的房子?—— 公家
一家子砌墙?—— 两面好;两面儿好
皇帝的自称?—— 孤家寡人
灶君贴腿上?—— 人走家搬
一家十五个人食?——七嘴八舌
金岗库家的兵?—— 哈球凶
富人家的狗?—— 只认衣衫不认人
野鸭窝里抱家雀?——一辈不如一辈
丫头管钥匙?—— 当家不作主
四牌楼底下卖丧棒?——独家买卖
煮豆燃豆箕?—— 自家人整自家人
灶坑里劈柴禾?—— 不好使家什
家雀操老鹰?—— 飞着干
肖家坝的白菜?—— 没得经;没得筋
店家的蚊子?—— 吃客;吃货
狗咬马虎?—— 两家怕
牛入屠家?—— 找死
船家佬打老婆?—— 没处躲
十个婆婆拉家常?——说长道短
拆屋唱戏?—— 只图欢乐不顾家
驴皮影儿?—— 由着人家耍
媳妇教家婆生仔?——无自知之明;多此一举
丫环抱孩子?—— 人家的;别人的
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
家堂底下放鹞子?——门风
瞎子观龙灯?—— 只听见家伙响;只听风家伙响;只听家伙响
老大娘搬家?—— 什么都拿
灶王奶奶?—— 一家之主
泥鳅黄鳝一路货?——都是滑家伙
大水淹到龙王庙?——一家不认得一家人
大姑娘要婆婆家?——嘴里说不出
芝麻掉到针眼里?——碰巧;巧到了家;巧的很;巧了
皮匠店里发着火?——大家都来搬楦头
不恨绳短只怨井深?——错怪了人家
赶走四川妹?—— 老公回家谁
远洋轮出国?—— 四海为家
王寡妇当家?—— 既没人又没钱
大家提意见?—— 一言难尽
月亮进了家?—— 月来了
天哪,整个地区只有这一家还没有装电话?——天衣无缝;天一无phone
家婆死儿?—— 没救;没舅
二杆子当家?—— 出不了好主意
附:
家常便饭 [jiā cháng biàn fàn]
指家中日常的饭食。也比喻常见的事情。
清官能断家务事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冤家路窄 [yuān jiā lù zhǎi]仇敌相逢在窄路上。指仇人或不愿意见面的人偏偏相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篇1 [目标]
1.识记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特殊句式等。
2.鉴赏文章构思技巧,揣摩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
[切入]
初中曾学过《出师表》,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表现孔明鞠躬尽瘁的忠心,也“常使英雄泪满襟”,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
与《出师表》齐名的是李密的《陈情表》,人言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后人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探究]
1.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进行检查,打牢基础。(投影)
A.对加重实词进行解释
慈父见背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衿育 不衿名节 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B.注意多义虚词“以”
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以表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C.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设疑,了解文章内容。
你认为“情”在文中有哪几层含义?试用文中的话概括。
(1)孝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忠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3.探究问题
(1)李密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请求时,碰到了什么困难?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李密处在二难境地,特别是李密乃亡蜀之臣,如不应诏,会招来杀身之祸。
(2)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出于情,归于理。李密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述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再则抬出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先尽孝,再尽忠,亦合情合理。晋武帝阅表后,竟赞扬他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但停诏,而且给予优厚待遇: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从这惊人的效果,足见这篇文章写得多么成功。
4.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用词委婉,感情真挚。
《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敏感的问题。文中用了不少婉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用“猥以微贱”“犬马怖惧”等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迹,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可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语言加以分析。
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崇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语言骈散并用
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祖母”与“臣”的两情相依、相辅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让学生找出另外的句子加以分析。
[扩展]
阅读夏完淳《狱中上母书》中的一段,进一步体会文章真挚感情的表达形式和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孝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于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己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仅仅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性。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
[实践要点]
对“孝”的再认识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观,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篇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
1.读音。
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功强(qi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i)以微贱 非臣陨(yn)首 责臣逋(b)慢
宠命优渥(wò) 刘病日笃(d) 犹蒙矜(jn)育
过蒙拔擢(zhuó) 盘桓(huán) 气息奄奄(yn)(yn) 更(gng)相为命
2、词语
1. 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2.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3.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4.门衰祚薄 门庭衰微,福分浅薄。
5. 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
6.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7. 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乌能反哺老乌。
8. 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9. 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10. 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
11. 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难以预料。
12 .相依为命 相互依靠过日子,谁也离不开谁。
3、完成《长江作业》,相互考察,落实词语句式。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尝试背诵。
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苏轼有前后《赤壁赋》,诸葛亮有前后《出师表》,大家知不知道李密也有前后《陈情表》呢?文中有何暗示?
二、 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既然有前《陈情表》,那它的主要内容可能是什么?
从“臣以供养无主”“具以表闻”可以推知前《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应该就是体现在第一段,第一段可以说是前《陈情表》的精简压缩版。
2、诵读第1段,第1段结构有何特点?请具体分析。
总分式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年幼多病、零丁孤苦,门衰祚薄、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卧病不起-----配乐朗读
3、讨论:结合1、2两段分析,后《陈情表》叙述与祖母关系仅只一百二三十个字,而前《陈情表》极可能是洋洋洒洒近千言,晋武帝在李密“具以表闻”之后,为什么对李密很不满意,甚至于“诏书切峻”,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比较前后两表,请从征召原因、内容侧重、选择决定、语言特点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以及对写作的启示。
其一,从语言技巧方面来看,后者极可能啰嗦拖沓,语言陈旧,有敷衍之意,故而读之无味;前者语言简洁而不简单,凝练精粹,极富创造性,起到生动形象,真情至性,悲恻动人的效果。(开头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词语自然精粹,以一敌百,以少胜多,形象生动地表现其孤苦情状,凄恻哀婉,令人读而生悲,印象深刻)
其二,从征召原因方面来看,武帝对李密的的征召,其实并不只因为他的孝廉、他的秀才,更是要他李密对新朝的忠心和顺服,以作其他旧臣表率,笼络人心。是以武帝需要的并不仅是一篇只述孝道的《陈情表》,更需要的是一篇向新朝献忠的《投降书》!而李密居然不识好歹,多次征召,不仅没有感激涕零,却竟似置若罔闻一般,是不是还眷念蜀国,对新朝灭蜀心怀不满而暗怀抵触呢?
其三,从内容和结果方面来看,满纸在说祖母如何地情深似海,对晋朝主动伸出的橄榄枝(讲到某个国家“伸出橄榄枝”,一般是形容这个国家对外表示出了友好的态度和愿望,以谋求和平,共赢的发展。具体到个人,“伸出橄榄枝”,则指向某人示好、给某人机会),却似乎是有意忽略,热脸蛋贴人家冷屁股,难道我晋朝对你就是情如纸薄,刻薄寡恩吗?(察、举、拜、除,可见朝廷求贤若渴,对李密征召殷切,恩重如山。)
李密
晋武帝
征召原因
因其孝廉秀才
望其忠顺降服
内容侧重
夙遭闵凶 情深似海
殷切征召 恩重如山
选择决定
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奉诏奔驰 结草衔环
语言特点
刻意煽情 冗长拖沓 语言陈旧 单调乏味
自然精粹 形象生动 语言创新 凄恻动人
4、李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关键之所在了吗?第二段中哪些词可以看出责、逼迫、催、急
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多少文人因坚持名节、拒不合作,引起君王的猜忌和不满而遭致杀身之祸,“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李密“伏维”一番,恍然大悟,不觉惊出一冷汗,心中大恐,于是赶紧在前《陈情表》之后不久又赶紧追加一篇后《陈情表》,希望能够弥补前表之失,挽救迫在眉睫的.危机。
5、李密“伏维”一番,在后《陈情表》是从哪些方面表达对新朝的忠顺之意的呢?可就以下关键词进行分析。
1、孝治天下:与圣朝核心价值(理念)巧合一致:(守孝即是忠君、高度契合、如鱼得水、由衷拥护)
2、不矜名节:在伪朝从政态度(为官)反省深刻;(既然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
3、亡国贱俘:对自我现状处境(处境) 清醒认识;
4、过蒙拔擢 对武帝恩重如山(恩宠)无限感激
5、不能废远:因祖母命悬一线(垂危)无奈选择
此段文意多转,语言委婉流畅,面面俱到,多方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指导背诵
6、已表忠心,写到此处,李密是否可以松一口气,觉得应该可以在武帝面前政审过关,而将表文呈上了呢?
虽表了忠心,但是口头说的好听,还需用行动来落实和证明,不能只给祖母行孝而不向皇帝尽忠。既然忠孝不能两全,从帝王角度来说,就应该只尽忠,没有忠,就不能保证孝。
7、阅读第4段,自古忠孝不得两全,面对两难,李密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这个建议于李密、武帝各有何益处?
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于李密:忠孝两全,解决千古难题
于武帝:慰降臣、驭官吏,收民心、合人伦,感神灵、符天道,xx定、促一统,留美名、传千古。
(两全其美、鱼与熊掌兼得,可谓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8、“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虽为套语,但为何对帝王来说不可或缺?
臣服,恐惧,帝王践踏其人格,羞辱其自尊,视臣民性命如蝼蚁,臣民就算在学识、才华、道德上远胜国君,却也不得已而丧失了独立人格,在精神上已被解除了反抗,以显示帝王之威严,满足其虚荣,稳固其统治。
9、此番再次陈情,李密实现他所希望的目的没有呢?你若是武帝,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陈情表:了解到一片忠心,认识有十般益处,得意于万分感激,享受着无限怖惧。
10、结合课文,以忠孝为内容为李密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蒙慈恩陈孝情愿乞终养
下联:沐清化表忠心誓效奔驰
横批:万世师表
11、小结:
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全文构思缜密,以忠孝为线索,逐层深入、脉络分明、思维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篇3 预习指导
独立研读文本《陈情表》。依据导学案要求,做好标记和勾画。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李密祖孙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
2、学习本文高超的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景导学
“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我们今天来感受一下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
一、作者及相关知识
1、“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出师表》,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2、作者: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朗读疏通课文,归纳知识点
1、第1段
2、第2段
3、第3段
4、第4段
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脉络。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艺术手法。
2、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
1、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注意以传记的方式说理、用类比说理、用鲜明对比说理的特点。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义。
情景导学
结合现实,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交流探讨。
学习活动
一、深入学习理解《陈情表》
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
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3、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4、题目中的“情”字有几层含义?
5、讨论: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篇4 课题:陈情表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把握其行文层次,体悟其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情真理切的特点,是学习的重点。课文虽文字质朴无华,但是作者是如何来表达对祖母的感情以及如何巧妙的拒绝出任仕途涉是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简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划线字的读音以及重点字词的的释义。
(1)、读音
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
非臣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宠命优渥(wò) 刘病日笃(dǔ)
犹蒙矜(jīn)育 过蒙拔擢(zhuó)
盘桓(huán) 气息奄奄(yǎn)(yǎn)
(2)、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评。卒:终。
(3)、古今异义同形词
成立 告诉 辛苦
(4)、成语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5)、通假字
闵——悯 蓐——褥
2、把握文章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1)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总结本段大意。提示: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2)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谈论总结本段大意。提示:写自己忠与孝的两难处境。
(3)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并分组谈论本段大意。提示:为打消武帝的疑虑,重申自己的人生态度及特别处境。
(4)全班集体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同学分别总结本段的主要内容。提示: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根据注释,试翻译全文。
附:板书设计
陈情表
第一段:门衰福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第二段:进退狼狈——诏书切峻,供养无主
第三段:不能废远——“刘病日笃”,朝不虑夕
第四段:愿乞终养——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 篇5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3、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本文挚朴恳切的语言,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诵读法、质疑探讨法、品味涵泳法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自幼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李密拒绝应召,但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虑,以为他怀念旧朝,于是李密上《陈情表》,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本文出自《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卷三十七,原题作《陈情事表》。
学习过程:
一、初读: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a级)
险衅( ) 夙( )遭闵( )凶 祚( )薄 期( )年 陨( )首
逋( )慢 茕茕(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笃( )
优渥( ) 终鲜( )兄弟 期( )功强( )近( )
洗( )马 猥( )以微贱 责臣逋( )慢 犹蒙矜( )育
2、积累文中出现的古今义词及表现官职变动的词语:
3、思考:作者陈情的背景如何?试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b级)
点拨:重点研读第二段中体现作者上表陈情时两难处境的相关语句。
二、品读:品读赏析,体会感情。
(一)品读第一、二段: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身世?试找出相关语句,试着翻译并加以赏析。(c级)
品析:
2.哪些语句写出了祖孙相依为命的凄苦?试找出来并加以翻译。(c级)
点拨:重点研读第一段的相关语句,也可以参照第二段中的“更相为命”的相关语句进行解读。
3、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并试着背诵。
4、小结一、二段的抒情内容,深入体会本部分陈情于事,动之以情的表达效果。
(二)品读第三段,思考:
1、在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晓之以理。试分条概括关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说理内容。(d级)
点拨:说理内容可以分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为语言标志进行文意转换。
2、写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试谈谈你自己的看法。(d级)
点拨:可结合本文的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进行深入探讨。
(三)品读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是哪句?并试着翻译。(c级)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还进行了哪些铺垫?是否多余?(e级)
三、总结陈情的脉络:(d级)
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情真意切。于恳切、朴实中见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达交流(d级)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在于它陈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形的,也是有声的。”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被李密打动吗?请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要求:语言得体、准确。
五、作业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脉络,采用“关键语句串联法”,诵读全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458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热锅炒辣椒
下一篇: 热中送扇雪中送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