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济公当和尚

民俗 2023-09-20 22:00:36

最佳答案:

不吃素

济公当和尚相关歇后语

于和尚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化形式。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有关于和尚的歇后语大全,欢迎阅读!

1.拆庙散和尚————各奔东西

2. 赤脚的和尚————两头光

3. 冲着和尚骂秃子————寻着惹气

4. 单身碰到和尚————尽光棍;全是光棍

5.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6. 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

7. 和尚拜堂————全是外行

8. 和尚拜丈人————没有这回事

9. 和尚背枷————知法犯法

10. 和尚出山————走下坡路

11. 和尚打赤脚————两头光

12. 和尚打架扯辫子————没有的事(比喻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或对某件事表示否定。)

13. 和尚打架————抓不到辫子

14.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15. 和尚戴礼帽————与众禾同

16. 和尚到了姑子庵————不妙(庙)

17. 和尚的肚腹————没多大油水

18. 和尚的儿子————拣的

19. 和尚的袈裟————东拼西凑;七拼八凑

20. 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挨敲打的货;不打不响;咧开了嘴

21. 和尚的脑壳————没法(发)(比喻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22. 和尚的念珠————一连串

23. 和尚的梳子————无用之物

24. 和尚的住处————妙(庙)

25. 和尚分家————多事(寺)

26. 和尚跟着月亮走————借光了

27. 和尚回庙————走老路

28. 和尚结辫子————假的

29. 和尚看花轿————空欢喜

30. 和尚买梳子————无用

31. 和尚没当上,老婆没娶上————两头误

32. 和尚庙对着尼姑庵————没事也得有事

33. 和尚庙里的`老鼠————听的经卷多

34. 和尚庙里借梳子————走错了门;找错了门

35. 和尚庙前讲假话————惹是(寺)生非

36. 和尚念经————老一套

37. 和尚敲木鱼————老一套

38. 和尚敲钟————响当当

39. 和尚娶老婆————岂有此理;离经叛道

40. 和尚娶媳妇————今生休想

41. 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42. 和尚头上盘辫子————空绕一圈儿(比喻白走一趟)

43. 和尚挖墙洞————妙(庙)透了

44. 和尚下山————出事(寺)了

45. 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46. 和尚训道土————管得宽

47. 和尚养儿子————岂有此理

48. 和尚照镜子————无计(髻)可施(梳)

49. 和尚枕着门槛睡————突(秃)出

50. 和尚住岩洞————没事(寺)

51. 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52. 花和尚穿针鼻————大眼瞪小眼

53.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54. 见了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55. 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

56. 看见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57. 看见和尚喊姨夫————乱认亲

58. 癞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59. 老和尚讲佛经————说的说,听的听

60. 老和尚剃头————一扫光

61. 老和尚撞钟————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62. 癞和尚念经————走样了

63. 老和尚搬家————吹灯拔蜡

64. 老和尚的百衲衣————东拼西凑

65. 老和尚诵经————念念有词

66. 老虎扮和尚————人面兽心

67. 俩和尚打架————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

68. 临老当和尚————半路出家

69. 老和尚念经————句句真言;千篇一律;照本宣科

70. 庙里的和尚————无牵无挂

71. 拿着和尚当秃子打————冤枉好人(比喻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罪名。)

72. 念完了经打和尚————恩将仇报;以怨报德;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比喻翻脸不认人。)

73. 杀人和尚念佛经————假慈悲;假慈善

74.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75. 烧香赶和尚————喧宾夺主

76. 烧香赶走和尚————喧宾夺主(比喻次要的压倒主要的。)

77. 烧香顺便看和尚————一举两得

78. 少林寺的和尚————名扬四海

79. 歪嘴和尚————没正经

80. 歪嘴和尚吃螺蛳————以歪就歪

81. 歪嘴和尚吹灯————一股斜气

82. 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83.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的和尚————没数

84. 唐僧和尚念佛经————一本正经

85. 唐僧跑进和尚店————同吃一碗斋饭

86. 秃子不要笑和尚————脱了帽子都一样。

87. 秃子当和尚————正好;两将就,两凑合;将就材料;再合适不过了

88. 秃子揍和尚————明打明;光打光

89. 五个和尚化缘————三心二意

90. 五台山上的莽和尚————横头横脑

91. 向和尚借梳子————找错了门

92.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93. 小庙里的和尚————没见过大香火;默默无闻

94. 妖怪揍和尚————精打光

95. 一百个和尚念经————异口同声

96.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97. 指着秃子骂和尚————借题发挥

98. 种黄连的和尚————苦师傅

99.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尽管放心

100. 属和尚的————出家无家

101. 捉牢和尚买篦箕————强卖

102. 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庙————罪责难逃

103. 走了和尚有庙在————尽管放心

104. 走了和尚捉道士————有辫子抓了;有辨子抓了;有辩子抓了

105.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106. 八十岁当和尚————半路出家

107. 摆着和尚骂贼秃————指桑骂槐

108. 宝通寺的小和尚还俗————巴不得开开荤

109. 逼着和尚要木梳————找错了人

110. 不做和尚————不知头冷

111. 拆庙赶和尚————各奔东西

112. 城山寺和尚————只剩一半

113. 赤脚和尚————两头光

114. 出殡打和尚————不共下次

115. 出家遇着矮和尚————从师不高

116. 出家做和尚————没法儿;没发儿

117. 大和尚给小和尚拿虱子————一个庙里的事;都是一个庙里的事

118. 单身汉碰到和尚————尽光棍;全是光棍;都是光棍

119. 单身汉遇和尚————尽光棍

120. 当和尚不敲钟————白吃饭;白吃干饭

121. 当和尚不撞钟————白吃

122. 当家和尚————苗头;庙头

123. 当家和尚的袈裟————拼拼凑凑

124. 当天和尚撞天钟————得过且过

125. 当一日和尚敲一日钟————得过且过

126. 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

127. 道士戴个和尚帽————假装迷瞪僧

128. 对着和尚骂贼秃————当面开责;当面开销;当面拆台

129. 对仔和尚骂戒秃————指桑骂槐

130. 多一个和尚————多一分斋;多一分灾;多一份斋;多一份灾

131. 躲了和尚躲不了庙————没用

132. 二和尚念经————迷离马虎儿

133. 法海和尚度许仙————拆家

134. 非洲和尚————黑人僧;乞人憎

135. 刚进庙的和尚念佛经————现学现唱

136. 刚进庙的和尚念经————现学现唱

137. 给和尚送梳子————无用

138. 跟和尚借篦子————找错对象

139. 跟和尚借木梳————找错了人

140. 跟和尚借梳子————强人所难;找错了对象;找错了人

141. 跟着和尚卖蓖箕————看错人头

142. 跟仔和尚卖篦箕————看错人头

143. 狗子咬和尚————欺僧;欺生

144. 姑子死和尚————大家没

145. 光头和尚————不怕抓辫子

146. 光头见和尚————彼此彼此

147. 广泉寺的和尚————奸、淫、邪、盗

148. 海光寺的和尚————那是自然

149. 海外的和尚————洋参;洋僧

150. 海外来的和尚————洋僧;洋参

151. 喊和尚做啊伯————假啊;会啊

152. 和尚挨磬槌————不懂经

153. 和尚拜见丈母娘————怪事一桩

154. 和尚拜丈母————栖身何处;妻身何处;头一回;没遇着过;第一遭

155. 和尚拜丈母的年————头一回

156. 和尚拜丈母娘————怪事一桩;妻身何处;栖身何处;第一遭

157. 和尚搬家————省事;省寺;寺不好;事不好

158. 和尚背包————寻寺;寻事

159. 和尚背布袋————装正经

160. 和尚背瓦卖————妙极;庙绝

161. 和尚别发卡————挑皮;调皮

162. 和尚别卡子————挑皮;调皮

163. 和尚不吃豆腐————怪斋;怪哉

164. 和尚不吃荤————心中有数;心中有素

165. 和尚不吃肉————在鼓上出气

166. 和尚不吃水豆腐————怪斋;怪哉

167. 和尚不吃素————口是心非

168. 和尚不吃斋————口是心非

169. 和尚不戴帽————头明;头名

170. 和尚不点灯————自亮;自谅

171. 和尚不念经————吃僧;吃生

172. 和尚不斋————口是心非

173. 和尚不知道士————一家不知一家

174. 和尚菜————可偷毋丐

175. 和尚长头发————不光

176. 和尚扯鞋面布————用处多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歇后语

导语:歇后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什么意思?歇后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歇后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歇后语: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答案:

得过且过

解释:

俗语。过一天算一天,凑合着混日子。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强从事的意思。其实这句话反过来想,也可以理解成是做事负责,有责任感的话。毕竟人家做得了一天的和尚就撞一天钟,总好过别的人"做一个星期的和尚都不撞钟"亦或者"做一年的和尚才撞几天的钟"。其实这句话有很高的智慧。

歇后语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我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不像从前那位老中堂,摆在面上被人家骂什么卖国贼,我就得了。"

更多关于和尚的歇后语:

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和尚训道土管得宽

和尚养儿子岂有此理

和尚照镜子无计(髻)可施(梳)

和尚枕着门槛睡突(秃)出

和尚住岩洞没事(寺)

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花和尚穿针鼻大眼瞪小眼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见了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

看见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看见和尚喊姨夫乱认亲

癞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老和尚讲佛经说的说,听的听

老和尚剃头一扫光

老和尚撞钟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癞和尚念经走样了

老和尚搬家吹灯拔蜡

老和尚的百衲衣东拼西凑

老和尚诵经念念有词

老虎扮和尚人面兽心

俩和尚打架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

临老当和尚半路出家

老和尚念经句句真言;千篇一律;照本宣科

庙里的和尚无牵无挂

拿着和尚当秃子打冤枉好人(比喻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罪名。)

念完了经打和尚恩将仇报;以怨报德;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比喻翻脸不认人。)

杀人和尚念佛经假慈悲;假慈善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烧香赶和尚喧宾夺主

烧香赶走和尚喧宾夺主(比喻次要的压倒主要的。)

烧香顺便看和尚一举两得

少林寺的和尚名扬四海

歪嘴和尚没正经

歪嘴和尚吃螺蛳以歪就歪

歪嘴和尚吹灯一股斜气

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的和尚没数

唐僧和尚念佛经一本正经

唐僧跑进和尚店同吃一碗斋饭

秃子不要笑和尚脱了帽子都一样。

秃子当和尚正好;两将就,两凑合;将就材料;再合适不过了

秃子揍和尚明打明;光打光

五个和尚化缘三心二意

五台山上的莽和尚横头横脑

向和尚借梳子找错了门

有关和尚的歇后语大全

和尚打架——抓不到辫子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和尚戴礼帽——与众禾同
和尚到了姑子庵——不妙(庙)
拆庙散和尚——各奔东西
赤脚的和尚——两头光
冲着和尚骂秃子——寻着惹气
单身碰到和尚——尽光棍;全是光棍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
和尚拜堂——全是外行
和尚拜丈人——没有这回事
和尚背枷——知法犯法
和尚出山——走下坡路
和尚打赤脚——两头光
和尚打架扯辫子——没有的事(比喻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或对某件事表示否定。)
和尚的肚腹——没多大油水
和尚的儿子——拣的
和尚的袈裟——东拼西凑;七拼八凑
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挨敲打的货;不打不响;咧开了嘴
和尚的脑壳——没法(发)(比喻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和尚的念珠——一连串
和尚的梳子——无用之物
和尚的住处——妙(庙)
和尚分家——多事(寺)
和尚的梳子——无用之物
和尚的住处——妙(庙)
导语: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和尚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和尚分家——多事(寺)
和尚跟着月亮走——借光了
和尚回庙——走老路
和尚结辫子——假的
和尚看花轿——空欢喜
和尚买梳子——无用
和尚没当上,老婆没娶上——两头误
和尚庙对着尼姑庵——没事也得有事
和尚庙里的老鼠——听的经卷多
和尚庙里借梳子——走错了门;找错了门
和尚庙前讲假话——惹是(寺)生非
和尚念经——老一套
和尚敲木鱼——老一套
和尚敲钟——响当当
和尚娶老婆——岂有此理;离经叛道
和尚娶媳妇——今生休想
和尚头上的蝨子——明摆着
和尚头上盘辫子——空绕一圈儿(比喻白走一趟)
和尚挖墙洞——妙(庙)透了
和尚下山——出事(寺)了
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和尚训道土——管得宽
和尚养儿子——岂有此理
和尚照镜子——无计(髻)可施(梳)
和尚枕着门槛睡——突(秃)出
和尚住巖洞——没事(寺)
和尚坐巖洞——没事(寺)
花和尚穿针鼻——大眼瞪小眼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见了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
看见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看见和尚喊姨夫——乱认亲
癞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老和尚讲佛经——说的说,听的听
老和尚剃头——一扫光
老和尚撞钟——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癞和尚念经——走样了
老和尚搬家——吹灯拔蜡
老和尚的百衲衣——东拼西凑
老和尚诵经——念念有词
老虎扮和尚——人面兽心
俩和尚打架——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
临老当和尚——半路出家
老和尚念经——句句真言;千篇一律;照本宣科
庙里的和尚——无牵无挂
拿着和尚当秃子打——冤枉好人(比喻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罪名。)
念完了经打和尚——恩将仇报;以怨报德;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比喻翻脸不认人。)
杀人和尚念佛经——假慈悲;假慈善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烧香赶和尚——喧宾夺主
烧香赶走和尚——喧宾夺主(比喻次要的压倒主要的。)
烧香顺便看和尚——一举两得
少林寺的和尚——名扬四海
歪嘴和尚——没正经
歪嘴和尚吃螺蛳——以歪就歪
歪嘴和尚吹灯——一股斜气
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的和尚——没数
唐僧和尚念佛经——一本正经
唐僧跑进和尚店——同吃一碗斋饭
秃子不要笑和尚——脱了帽子都一样。
秃子当和尚——正好;两将就,两凑合;将就材料;再合适不过了
秃子揍和尚——明打明;光打光
五个和尚化缘——三心二意
和尚跟着月亮走——借光了
和尚回庙——走老路
和尚结辫子——假的
和尚看花轿——空欢喜
和尚买梳子——无用
和尚没当上,老婆没娶上——两头误
和尚庙对着尼姑庵——没事也得有事

神话故事的歇后语急,不要只一个3个就行

神话故事的歇后语急,不要只一个3个就行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哪吒闹海——惊天动地
龙王的战士——虾兵蟹将
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盘古的斧头——开天辟地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你变我也变
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孙悟空拔猴毛——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降妖拿怪
孙悟空变魔术——花样多
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
孙悟空打猪八戒——倒打一耙
孙悟空戴上紧箍咒——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自个儿称王
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大能小
孙悟空登上金銮殿——毛手毛脚
孙悟空翻跟头——一步十万八千里;拿手好戏;一步登天;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
孙悟空放屁——猴里猴气
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到
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练(炼)越结实
孙悟空拿(捉)猪八戒——能人之上有能人
孙悟空七十二变——花样多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降妖拿怪
神话故事的歇后语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愚公居处——开门见山
关于神话故事的歇后语
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练(炼)越结实
唐僧念经 —— 一本正(真)经
神话故事八仙过海的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的歇后语:
愚公居处——开门见山
愚公移山-非一日之功
神话故事济公的歇后语: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济公的扇子——神通广大
上吊的遇上济公--想死死不了
神话故事封神演义的歇后语:
姜大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算卦——好准啊
杨戬(二郎神)买眼镜——没有合适的
有什么神话故事的歇后语
阿炒年糕——费力不讨好;费劲不落好
传说中的八仙——各有千秋

自编神话故事,运用成语,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有关神话故事的歇后语有哪些?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盘古的斧头——开天辟地

3、孙悟空拔猴毛——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4、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自个儿称王

5、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你变我也变

6、哪吒闹海——惊天动地

7、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8、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9、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10、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11、阿炒年糕——费力不讨好;费劲不落好

12、传说中的八仙——各有千秋

13、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14、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15、孙悟空变魔术——花样多
歇后语编一个故事
丈二的和尚——摸不著头脑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歇后语5个,带故事的3个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miǎn)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开启,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覆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zhóu)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支钩不挂鱼 饵钓鱼,愿意上钓的鱼,就自己上钓。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 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 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 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 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 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 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 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 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 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 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 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神话故事大全,要故事,不要题目。急!1个就行,谢了
故事么?话说当年封神大战,通天教主大弟子多宝道人被太上老君抓走,后来见佛教要大兴,便西出关外,把多宝道人变为了如来,是为多宝如来,此故事叫做化胡为佛!至于真假就无人知道了。
用歇后语编一个故事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面板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一天,森林里举行了“比鼻子大赛”就是比谁的鼻子长、有用。
小猪里里听了吵著说:“妈妈,妈妈,我也要去!我也要去!”“不行,你怎么能去参加呢?你的鼻子那么短,绝对不能去!”妈妈坚定地说。“哼!妈妈一点也不通人性,坏蛋!气死我了!”小猪里里生气的说。
到了现场,动物们都笑小猪里里的鼻子短,还一起唱起了“猪之歌”: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猪,你有双黑漆漆的眼……
里里忿忿说:“哼!大家都坏!”
“妈妈,气死我了!动物们不同意我参加。”里里大声的说。
“没关系,咱们去葱地里看看去,给你找条‘长鼻子’”妈妈安慰著里里。里里疑惑的看着妈妈,它觉得妈妈好像被“好仙”困住了。
猪妈妈给里里拔了一棵最长的葱,插到里里的鼻子里,里里的鼻子马上就“长长”了,里里高兴极了!
第二天,里里又去参加“比鼻子大赛”了。这回,里里大大方方地走了上去,动物们都很奇怪:里里怎么过了一天就把鼻子变长了?
这回,里里得了第一名,瞧!它笑的多开心呀!
这真是“猪鼻子里插葱------装象”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440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