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龙子龙孙
皇帝的后代相关歇后语
刘备的歇后语1 刘备投曹操——寻找时机
刘备离曹赴徐州——逃之夭夭
刘备陶谦让徐州——你推我攘
刘备投袁绍——委曲求全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
刘备招亲——玩假成真
刘备东吴作女婿——乐不思归
刘备襄樊撤军——拖泥带水
刘备曹操论英雄——各怀鬼胎
刘备复仇败夷陵——倾国倾城
刘备庞统入西川——生离死别
刘备的歇后语2 1、 甘露寺里的刘备 —— 安然无恙
2、 蔡瑁迎刘备 ——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3、 刘备的兄弟 —— 红的红,黑的黑
4、 刘备抢亲 —— 弄假成真
5、 刘备曹操论英雄 —— 各怀鬼胎
6、 刘备杀人 —— 心慈手软
7、 张飞拉着刘备胡 —— 不必牵须;不必谦虚
8、 泗水关的刘备 —— 雅坐;哑坐
9、 刘备哭荆州 —— 假充善人;哭着害人哩;用计哩;一哭就有计;假摔眼泪
10、 吃曹操饭,干刘备事 —— 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11、 刘备惊怀 —— 天公作美
12、 大河里淌下床单来 —— 刘备;流被
13、 刘备当皇叔 —— 时来运转
14、 刘备种园子 —— 韬晦之计
15、 刘备里江山 —— 哭出来里
16、 刘备的儿 —— 无能之辈
17、 刘备的舅子 —— 孙权
18、 刘备摔筷子 —— 会遮掩
19、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20、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 —— 吃里爬外
21、 刘备遇孔明 —— 如鱼得水
22、 刘备摔阿斗 —— 收买人心
23、 刘备上了黄鹤楼 —— 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24、 刘备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25、 刘备三顾茅庐 —— 尽找明白人
26、 刘备卖草鞋 —— 本行
27、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28、 刘备对孔明 —— 言听计从
29、 刘备三上卧龙岗 —— 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30、 刘备编草鞋 —— 内行
31、 刘备摔孩子 —— 收买人心
32、 刘备对诸葛 —— 无话不说
33、 刘备请诸葛 —— 三顾茅庐
34、 刘备请诸葛亮 —— 思贤心切
35、 刘备轻看庞统 —— 以貌取人
36、 刘备招亲 —— 弄假成真
37、 刘备访贤 —— 三顾茅庐
38、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39、 刘备有舅子 —— 孙权
40、 关公保刘备 —— 赤胆忠心
41、 刘备投袁绍 —— 委曲求全
42、 刘备丢阿斗 —— 收买人心
43、 刘备对诸葛亮 —— 无话不说
44、 刘备摔太子 —— 收买人心
45、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46、 刘备娶亲 —— 弄假成真
47、 刘备上黄鹤楼 —— 吓得嗦嗦抖;胆颤心惊;吓得索索抖;胆战心惊
48、 刘备白帝城托孤 —— 试探别人的心
49、 蔡辐迎刘备 ——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50、 大河里淌下卧单来 —— 流被;刘备
51、 刘备得孔明 —— 如鱼得水
52、 刘备东吴招亲 —— 弄假成真
53、 食曹操的饭,做刘备的代志 —— 身在曹营心在汉
54、 刘备遇诸葛 —— 无话不说
55、 刘备登上黄鹤楼 —— 胆战心惊
56、 张飞哭刘备 —— 凶啊;兄啊
57、 刘备得诸葛亮 —— 如鱼得水
58、 刘备的夫人 —— 糜氏;没事
59、 刘备得荆州 —— 哭来的;一借无还
60、 刘备的江山 —— 哭出来的
61、 对着张飞骂刘备 —— 寻着惹气
62、 刘备取成都 —— 不得已
63、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 —— 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64、 刘备马跳檀溪 —— 巧遇高人
65、 属刘备的 —— 爱哭
66、 刘备甩孩子 —— 要买人心
67、 对张飞骂刘备 —— 找气惹
68、 甘露寺的刘备 —— 安然无恙
69、 刘备报仇 —— 因小失大
70、 刘备的手 —— 伸得长
71、 刘备的太子 —— 阿斗
72、 刘备夫人 —— 糜氏;没事
73、 刘备夫人见了梅娘娘 —— 糜氏梅妃;没是没非
74、 刘备掼阿斗 —— 假买人心
75、 刘备过江赴宴 —— 不知暗藏杀机
76、 刘备见孔明 —— 如鱼得水
77、 刘备江东招亲 —— 弄假成真
78、 刘备困曹营 —— 提心吊胆
刘备的歇后语3 西城楼上的孔明 ———— 嘴说不怕心里惊
五丈原孔明逝世 ———— 一代人杰升天
事后诸葛亮 ———— 人人会做;瞎能
事后的诸葛亮 ———— 人人会做
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 ———— 错了;糊里糊涂
刘备三上卧龙冈 ———— 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刘备请诸葛亮 ———— 思贤心切;三顾茅庐
刘备见孔明 ———— 如鱼得水
刘备对诸葛亮 ———— 无话不说
刘备得诸葛亮 ———— 如鱼得水
刘备得孔明 ———— 如鱼得水
孔明张嘴 ———— 计上心来
孔明斩魏延 ———— 借刀杀人
孔明斩马谡 ———— 明正军纪
孔明耍掸帚 ———— 出计不出面
孔明擒孟获 ———— 抓了又放
孔明七擒孟获 ———— 服了为止
孔明夸诸葛亮 ———— 自夸自;自吹自擂;自吹自嘞
孔明哭周瑜 ———— 各怀心腹事;虚情假意;假慈悲;要买人心;假动情;假好心;邀买人心
孔明借箭的天气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孔明借箭 ———— 满载而归
孔明给周瑜看勃—自有妙方;对症下药 ————
孔明的计策 ———— 神机妙算
孔明弹琴还仲达 ———— 好沉着
孔明弹琴 ———— 玩的是空城计
孔明拜诸葛亮 ———— 自拜自
孔明拜斗 ———— 自知要死了
孔明拜北斗 ———— 自知要死了
孔明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
跟诸葛亮学的本事 ———— 能掐会算
跟诸葛亮学本事 ———— 能掐会算
隔着门缝瞧诸葛亮 ———— 瞧扁了英雄
隔着门缝看诸葛亮 ———— 瞧扁了英雄
隔着门缝看孔明 ———— 瞧扁了英雄
隔夜孔明 ———— 过时话;假强
属孔明的 ———— 见识不少
渚诸葛亮用兵 ———— 出奇制胜;神机妙算;虚虚实实;神出鬼没
诸葛亮妻 ———— 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要丑 ———— 不知
孔明弹琴退仲达 ———— 临危不乱
孔明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
孔明的锦囊 ———— 用不完的计
孔明皱眉头 ———— 计上心头
孔明挥泪斩马谡 ———— 执法如山
孔明用空城计 ———— 迫不得已
隔门缝瞧诸葛亮 ———— 瞧扁了英雄
诸葛亮隆中对策 ———— 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的锦羹 ———— 神机妙算
诸葛亮用兵 ———— 神出鬼没
诸葛亮招亲 ———— 才重于貌
诸葛亮要丑妻 ———— 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治蜀 ———— 顺应民心
诸葛亮征孟获 ———— 收收放放
诸葛亮战群儒 ———— 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斩马谡(su) ———— 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诸葛亮用空城计 ———— 不得己
诸葛亮玩狗 ————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三气周瑜 ———— 略使小技
诸葛亮三次周瑜 ———— 略使小计
诸葛亮借东风 ———— 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 顾全大局
诸葛亮焚香操琴 ———— 故弄玄虚
诸葛亮放盂获 ———— 欲擒故纵
诸葛亮吊孝 ———— 假仁假义
诸葛亮的锦囊 ———— 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的鹅毛扇 ———— 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丑妻 ———— 家中宝
诸葛亮当军师 ———— 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弹琴 ———— 计上心来
诸葛亮唱空城计 ———— 急办法
诸葛亮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
三个臭皮匠 ———— 顶个诸葛亮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 ———— 暗中盘算
鲁肃服孔明 ———— 五体投地
鲁肃上了孔明船 ———— 尽办糊涂事
刘备遇孔明 ———— 如鱼得水
刘备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刘备对孔明 ———— 言听计从
孔明用计 ———— 神机妙算
孔明夸诸葛 ———— 自夸
孔明的计谋 ———— 神机妙算
孔明练琴 ———— 老生常谈(弹)
孔明借东风 ———— 巧用天时
孔明加子龙 ———— 智勇双全
孔明会李逵 ———— 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大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 ———— 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刘备的歇后语4 刘备当皇叔歇后语
时来运转
时来运转的词语解析
[释义] 时代已成过去;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形容境况变好了。
[语出]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然后渐渐时来运转;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天下后世;无不赞他的功高一代;羡他的位极人臣;那知全亏了昔日救他的这位君子。”
[正音] 转;不能读作“zhuàn”。
[近义] 苦尽甘来 鸿运高照
[反义] 祸不单行 生不逢辰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时通运泰”都可以形容“时运好”之意;但~偏重于“来”和“转”;强调由坏变好;而“时通运泰”侧重于“通”和“泰”;强调时运一直很好。
时来运转造句
(1) 忘掉你遭遇的不幸,但不要忘记你的时来运转。
(2) 忘掉你遭遇的不幸,但不要忘记你时来运转的时刻。
(3) 他时来运转,在生意上大赚了一笔。
(4) 命运时来运转,事业峰回路转,地位日转千阶,亲情宛转悠扬,幸福旋转乾坤,压力转祸为福,洪福九转功成。
(5) 送你一束玫瑰花,传情达意依靠它;给你一支大桃花,时来运转有赖它;送你一碗豆腐花食完之后笑哈哈。
(6) 改革的春风传来了喜讯,贫困农民时来运转,过上了富裕生活。
(7) 时来运转,他准确地掌握了市场信息,使厂里的产品对路,工厂扭亏为盈。
(8) 生活顺利乐悠悠,爱情顺利手牵手,事业顺利争上游,时来运转好兆头。六六大顺日,愿你天顺地顺人更顺,心顺意顺事事顺!
(9) 总在期待截然不同的一年能够时来运转,一反既往,倒数着进入新的时间起点。
(10) 古语曰:否极泰来,香港是否时来运转,最终还是要看我们自己是否能把握机遇,再创奇?
(11) 别瞧不起他的实力,只要时来运转,他必有东山再起的日子。
(12) 6月9日,反转日到了,祝你:命运时来运转,事业峰回路转,地位日转千阶,亲情宛转悠扬,幸福旋转乾坤,压力转祸为福,洪福九转功成!
(13) 要想过好日子就得辛勤劳动,不要去指望什么时来运转。也作“时来运旋”、“时来运来”。
(14) 重阳佳节送你一条充满法力的短信,收到的人将会时来运转;前途平坦,兜里有款,甜长苦短,薪水翻番,好吃好穿,常有新欢,追求的路程越走越宽。
(15) 69反转日到了,祝你命运时来运转,喜事不断;事业峰回路转,连连升迁;爱情回心转意,甜甜蜜蜜;亲情宛转悠扬,幸福长长;福气旋转乾坤,好运不断;压力转祸为福,祝你一生幸福!反。
(16) 好人很多的时候,坏人容易成事。因为坏人短缺,身价上升。坏人泛滥的时候,好人容易成事。因为好人稀缺,身价倍增。坚持做好人,总会时来运转。
(17) 岁月发丝深变浅,朋友情义常挂牵,季节温度冷变暖,时光脚步快变慢,时来运转成自然,时间目光窄变宽,真心实意天地般,放松心态烦变乐,难易掌控手心间,夏天常有祝福伴,愿快乐一夏!
(18) 这几年经济状况不佳,大家心里都在期盼着:何时否极泰来,时来运转!
(19) 成功车轮转不停,转来万事顺利心欢喜;好运飞车转不停,转来鸿运当头福禄齐;手机短信转不停,转来问候祝福身边依。反转日到了,愿你时来运转,快乐幸福永不离!
(20) 听说除夕的祝福最灵验,收到的人全家福寿无边,阅读的人一生愉悦好心情,保存的人四季保平安,转发的人新年时来运转,删除的人也会删掉所有烦忧。
(21) 这几年经济状况不佳,大家心里都在期盼著:何时否极泰来,时来运转!
(22) 植树节,种棵树,种棵发财树,恭祝你发财,种棵常青树,送你福禄寿,种棵桃花树,时来运转,祝福你好运连连,植树节快乐。
(23) 同情之心,谦虚之心,感激之心,实事求是之心,抱着这样美好的心,又坚持踏实努力的人,他们必将时来运转,幸运一定会关照他们。
(24) 缘分是粒种,情谊是朵花,河水浇灌它,雨水滋润它。谷雨时节,思念到你家,祝福到你家。愿你开心一笑乐开花,时来运转惹桃花,钱财进门白花花!
(25) 今年北京未下雪,至今只降祝福“雪”,一祝事业高迁如汤灌雪,二祝身体健康傲霜斗雪,三祝爱情甜蜜飞鸿踏雪,四祝时来运转阳春白雪。愿你冬日快乐!
刘备的歇后语5 1、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2、草庐三顾: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3、先礼后兵: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4、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5、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6、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7、不知丁董: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8、放鱼入海: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9、宽以待人: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10、后患无穷: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11、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12、求贤若渴: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13、阿斗太子: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指懦弱无能的人。
14、龙蟠虎踞: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15、柔能克刚: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16、弘毅宽厚: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17、收买人心:指用金钱、感情等笼络人心。
18、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刘备的歇后语6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2.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3.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4.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5.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6.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思贤心切
7.刘备得江山——全凭诸葛亮
8.刘备编草鞋——内行
9.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10.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11.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2.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
13.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刘备的歇后语7 刘备介绍: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卖草鞋——本行()
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
刘备的歇后语8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就是 “刘备借荆州”一事
三国历史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着名事件,其中,刘备借荆州就是其中一例,并且还演化成一条歇后语广为流传。聪明的朋友们,知道下一句接什么吗?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能说清楚吗?如果还不能,让我讲给你听吧:
(一) 简介
公元208年赤壁战后,孙刘结盟乘胜进军,经年余激战,最终夺取荆州城。由于荆州乃兵家必争的重镇,所以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功劳甚伟的刘备却只能率本部兵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营。刘备曾被汉献帝封为左将军,号左公,刘备驻扎油江口后即改油江口为公安,取“左公安靖,日后强雄”之意。刘备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发展,于是他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不仅不借荆州,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50多岁的刘备作了东吴的娇客。公元210年,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鲁肃从吴蜀联盟以抗曹操的战略方针考虑,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刘备借得荆州后,即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
(二)真相如何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而且 人们可能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荆州一共有8个郡,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两郡;刘备最多,得了荆州的江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
东吴的鲁肃很有战略眼光,他竭力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则让刘备充当抗曹的战略前哨,二则以此向刘备表示友好。
所以“借荆州”其实只是借了荆州的南郡。
以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南郡,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
不久,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个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刘备解决了荆州的矛盾,与曹操争汉中,于建安二十四年(219)据有了汉中。于当年七月,自称汉中王。
但孙权还不知足,认为,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虽然取得了水淹于禁所率的七军的辉煌战绩,但后方空虚,给了吕蒙以可乘之机。最后关羽在219年年底,败走麦城,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关羽的错误不在于北攻樊城,而在于没有防备孙权违背盟约,没有注意巩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丢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三) 借荆州的过程
首先了解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复以程普领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
《三国志程普传》记载:“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复还领江夏,……”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根据以上相关历史记载,可以看出,《资治通鉴》和《三国志鲁肃传、程普传》均有很明确的说明,而《先主传》则没有明确说明。特别是编年史的《资治通鉴》将前后时间记载的很详尽。由此,我们可以勾画出“借荆州”的实际过程为:
1、 208年11月,周瑜率领的大军于赤壁击败曹操,又逆江西进,占领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门户夷陵),包围江陵,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2、 208年12月,刘备趁江陵大战,周瑜无暇南顾之机,率部南下抢占四郡的地盘。
3、 209年12月,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周瑜占领战略要地江陵。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羡)。
4、 同月,刘琦死,刘备为荆州牧。周瑜将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盘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
5、 210年12月,刘备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借)荆州。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当然更反对借荆州了。估计此时周瑜正在孙权处汇报攻蜀事宜)。
1、 和尚盼儿子 下辈子的事
2、 眨巴眼养个瞎儿子 一辈不如一辈;一代不如一代
3、 渔船上打儿子 跑不了
4、 瞎子死了儿子 没指望了
5、 乌龟的后代 龟儿子:
6、 婆媳吵架儿子劝 左右为难
7、 尼姑养儿子 岂有此理
8、 和尚养儿子 岂有此理
9、 和尚的儿子 拣的
10、 儿子死了娘 说来话长
11、 儿子娶妻女嫁人 大事完毕
12、 儿子看婆媳吵架 两头为难;两难
13、 儿子给爹抹胭指 要老子的好看
14、 儿子打老子 情理难容;无法无天;岂有此理
15、 儿子成亲父做寿 好事成双
16、 儿子不养娘 白疼一场
17、 打死儿子招女婿 图新鲜
18、 打死儿子毒死闺女 自家人害自家人
19、 八虎(《杨宋将》中杨继业的八个儿子)闯幽州 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20、 孤老头子光棍儿子 相依为命
21、 父亲向儿子磕头 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22、 外婆死了儿子 无救(无舅)
23、 80岁的婆婆生幺儿子 老批的磨难
24、 八十妈妈生儿子 难上加难
25、 八十岁生儿子 代代落后
26、 外婆得个小儿子 有救了;有舅了
27、 牛头阿木对儿子讲 暖哉
28、 铁匠里儿子 就知道打
29、 奶妈抱儿子 人家的
30、 三代没儿子 绝了
31、 外甥儿子打灯笼 照旧;照舅
32、 外公死儿子 没救了;没舅了;无救;无舅
33、 给皇帝儿子祝寿 太子生;太子参
34、 妈打儿子 心里有数
35、 晚娘打儿子 早晚有一顿;一顿就是一顿
36、 早出儿子 不知他什么帐儿
37、 脑门儿子长疔疮 头痛
38、 土地爷爷的儿子 个个神娃
39、 寡妇生儿子 丑事;靠人家帮忙
40、 王八的儿子 龟孙
41、 媳妇的肚皮 装儿子
42、 姥姥死儿子 没救了;没舅了
43、 儿子给阿爹抹胭脂 要老子的好看;要老子好看
44、 寡妇死了儿子 绝了念头;没有指望;没指望了;没望了
45、 老孤孀死儿子 呒巴望
46、 大姑娘哭儿子 胡咧咧
47、 画匠的儿子 又会画龙,又会画虎
48、 麦征儿子顶石磙 头重脚轻
49、 眨巴眼儿养个瞎儿子 一代不如一代
50、 得知儿子在学校又犯了错误的一刹那 揭竿而起
51、 伯乐的儿子相马 按图索骥
52、 儿子跟老子打针 JB
53、 儿子成亲父作寿 好事成双
54、 瘌痢头儿子 自家好;自己的好;自家个好;自家的好
55、 抱的儿子当兵 不肉疼
56、 抱着儿子拜天地 双喜临门
57、 冒充郑成功儿子 假正经;假郑经
58、 鱼船上打儿子 没跑;跑不了
59、 正月里娶媳妇儿,腊月里就生儿子 双喜临门
60、 老尼姑想儿子 下一辈子的事
61、 独眼儿聋引了个瞎儿子 一代不如一代
62、 寡妇儿子得癌症 不谈后事;不谈后世
63、 妈妈打儿子 手上有辙;手上有责
64、 六十岁养儿子 牌位上好看;盖棺材不着;跟道勿着;无望;牌位上好看亮月里看书;握素菜
65、 儿子拜外公做干爹 搞昏了脑壳
66、 儿子大过父亲 怪事
67、 老虎的儿子 别看它小;别看他小;别看小
68、 一年级的`儿子做数学题 屈指可数
69、 马蜂的儿子 带毒;歹毒
70、 猪吃桃核儿子 想的干脆;响的干脆
71、 儿子打他爹 公事公办
72、 癞痢头儿子 自家好;自己的好;自家个好;自称赞
73、 瞎爹背着瞎儿子 盲上加盲;忙上加忙
74、 蛆儿子变苍蝇 要飞了
75、 老儿子娶媳妇 大事完毕
76、 寡妇哭儿子 没指望了
77、 太监儿子 别人养的
78、 百岁想儿子 难得
79、 和尚想儿子 下辈子的事
80、 三十天抱不出鸡儿子 坏蛋
81、 哪吒追李靖 儿子打老子
82、 老姜头打儿子 将打将;姜打姜
83、 包老爷儿子 老犟根;犟根
84、 张家的儿子李家养 大有名堂
85、 幺儿子娶媳妇 大事完毕
86、 杨令公的儿子 一个赛一个
87、 外婆得了个小儿子 有救(舅)了
88、 铁匠的儿子 就知道打打打
89、 百岁养儿子 得之(子)不易
90、 卖了儿子招女婿 颠倒着做;胡折腾
91、 鲁班的儿子学木匠 一代传一代;门里出身
92、 老子坐班房,儿子挨夹杠 受人牵连
93、 害儿子坑闺女 灭绝人性
94、 太监的儿子 别人养的
95、 妈妈哭儿子 真伤心
96、 外公死了儿子 没舅;没救
97、 生下儿子不养娘 白疼了一场
98、 黄二姑放稻青 儿子大似老子
99、 亲爹打儿子 白挨揍
100、 侯包儿子睡石板 斥不得;值斥不得
101、 木匠的儿子 会加楔
102、 老子怕儿子 怪事一桩;怪事
103、 火神庙里出了雷神爷 老子和儿子一样
104、 寡妇死儿子 绝望;冒得指望;没有了指望;让人绝户
105、 土地爷死儿子 绝妙;绝庙
106、 小车子不抹 干耳子;干儿子
107、 吹鼓手的儿子 没饱
108、 嘎嘎爹死儿子 没得救了;没得舅了
109、 儿子背老子 小的吃亏,老的享福
110、 儿子比老子强 一代胜一代
111、 儿子给爸爸搽粉 要老子的好看
112、 儿子哭娘 惊天动地
113、 儿子怕老子,老子怕老婆,老婆怕儿子 一物降一物
114、 儿子知道父母少年事 听说的
115、 虎肚剥不出狼儿子 没孬的
116、 揪罪儿子进法院 大义灭亲
117、 老姜头打他儿子 姜打姜;将打将
118、 老母猪引儿子 在数的就算
119、 老太爷死儿子 没依靠
120、 龙王爷的儿子 也会下雨
121、 律师的儿子 就会耍嘴皮子
122、 屎壳郎掉饼铛 忙了爪儿子
123、 乌龟儿子的屁股 新龟定;新龟腚
124、 许仕林的儿子 不怕蛇人;不怕蚀人
125、 羊儿子踩到秧田里 不能自拔
126、 一百岁养儿子 难得
127、 元宝生儿子 一锭;一定
128、 喇叭的儿子 小广播
129、 喇嘛的儿子 小广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408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皇帝打架
下一篇: 皇帝的交椅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