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起死回生
华佗施医术相关歇后语
1. 歌颂中医四字成语 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着手成春、关怀备至、起死回生
一、妙手回春 [ miào shǒu huí chūn ]
【解释】: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
二、药到病除 [ yào dào bìng chú ]
【解释】: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
【出自】:宋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译文】:药到病除,效果如战鼓一样。
三、着手成春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
【解释】: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出自】: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舅逢花开,如瞻岁新。”
【译文】:在生活中到处能发现诗,不需要挖空心思追寻,顺应情理写作,著手成春。舅舅逢花开,又好象四季岁月更新。
四、关怀备至 [ guān huái bèi zhì ]
【解释】: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自】:近代.刘白羽《海天集·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五、起死回生 [ qǐ sǐ huí shēng ]
【解释】: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自】:明·张岱《鲁云谷传》:“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肊见起死回生。”
【译文】:医生不经师,正在不继承古代,每次以胁迫剂肊见起死回生
2. 中医四字成语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hyperactivity of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中医症候名,又有阴虚火炎、虚火、阴虚火炽、阴火等称法,是指阴液亏虚,虚火亢旺,阴虚则阳亢并生热化为虚火,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盗汗遗精、 *** 亢进、两颧潮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咳血、衄血,或舌体、口腔溃疡,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常见证候。
【病因病机】
阴分的主要功能,除了滋养、濡养各脏腑组织外,还负责制约阳气,以免阳气外露。阳气是以热、动、升为特点,阴分则以寒、静、降相对应。若阴分亏虚,无力制约阳气,人体会出现阳气偏盛的虚热状态,所谓“阴虚则生内热”。《内经》:“年过四十,阴气自半。”随着年纪增长,或热病之后,或房事不节等,均易耗损真阴。
阴虚火旺属虚火,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热虚火内生。一般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而阴虚火旺,其临床火热征象往往较集中于机体的某一部位。如阴虚而引起的牙痛、咽痛、口干唇燥、骨蒸潮热、颧红,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均为虚火上炎所致。
【临床表现】
阴虚火旺往往病势缓慢,病程较长,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五心烦热、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阴虚火旺证可偏重于不同的脏腑,临床以心、肺、肝、肾的病证为主,主证多见咽干口燥,心烦易怒,轰热升火,舌质红绛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夜寐多梦,心悸,小便短赤等心火征象;或头痛,面红,目干涩痛,口苦大便干结,脉弦等肝火证候;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的肺火病症;或骨蒸潮热,颧红升火,伴头昏,腰酸乏力等,男子遗精,甚则阳强易举,女子梦交等肾火病状。各脏的火旺可以交叉出现。
【辨证施治】
证候: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体温比常人高;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治则:育阴泄火。主方:黄连阿胶汤。方药:黄连、黄芩、阿胶(烊化,冲)、白芍、生鸡子黄。水煎、去滓,纳胶详尽,再纳鸡子黄搅合,分3次服,每日一剂。
若偏于心火亢盛,而见口舌生疮者,可加莲子心、竹叶、灯芯;若偏于阴虚甚者,可加生地、麦冬、女贞子;若兼气虚者,可加黄芪、太子参、或西洋参另炖兑服,若小便短赤不畅者,可加白茅根、车前草;兼胃阴虚者,加石斛、玉竹、荸荠汁(兑服),若失眠者,可加远志、合欢花。
3. 学( )中医四字成语填空 学贯中西
xué guàn zhōng xī
【解释】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博学
【近义词】学富五车
【反义词】不学无术、目不识丁
【例句】曹汝霖、章宗祥都是~的人物,但结果却都做卖国害民的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八章)
4. 医学类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妙手回春[ miào shǒu huí chūn ] :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出 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
造句:王医生妙手回春,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
2、起死回生[qǐ sǐ huí shēng]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 处:《太平广记·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造句:老中医王大夫真有起死回生的本领,经过抢救和细心治疗终于把病人救过来了。
3、枯骨生肉[kū gǔ shēng ròu] :犹言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 处:《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造句:那里面是大神通练就的金丹,一粒就可令枯骨生肉。
4、仁心仁术[rén xīn rén shù] :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出 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造句:两袖清风,悬壶济世,平易近人,医人医心,仁心仁术。
5、死骨更肉 [ sǐ gǔ gèng ròu ] :犹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处:唐·牛肃《吴保安传》“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
造句:他的医术高明,可以死骨更肉。
5. 关于医学方面的四字词语都有哪些 1、救死扶伤,读音[ jiù sǐ fú shāng ] 释义: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例句:我的心愿是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2、华佗再世,读音[ huà tuó zài shì ] 释义:医术就像华佗一样高明,形容医术高超。
例句:他的医技简直是妙手回春,华佗再世。 3、妙手回春,读音[ miào shǒu huí chūn ] 释义: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例句:病患都称赞张大夫的医术妙手回春,让许多病人药到病除。
4、悬壶济世,读音[ xuán hú jì shì ] 释义: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 例句:以天使之心悬壶济世,以善良之本救死扶伤。
5、仁心仁术,读音[ rén xīn rén shù ] 释义: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例句:仁心仁术,自古就是神圣的,医生,自古以来就是以看病治病、救死扶伤为己任的。
6. 赞美医术和医德的四字词语(除了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医技高超) 赞美医术和医德的四字词语(除了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医技高超):1、妙手回春【拼音】: miào shǒu huí chūn【解释】: 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举例造句】: 总之我绝不是冲锋陷阵、斩将搴旗的战士,也不是对症下药、妙手回春的医生。
【近义词】: 起死回生【反义词】: 庸医杀人【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医术高超【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就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扁鹊赢得妙手回春的称号2、起死回生【拼音】: qǐ sǐ huí shēng【解释】: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
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处】: 明·张岱《鲁云谷传》:“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肊见起死回生。”【举例造句】: 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近义词】: 妙手回春、死而复生、起死回骸【反义词】: 不可救药、病入膏肓【歇后语】: 华佗施医术;打开棺材治好病【灯谜】: 打开棺材治好病【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医术高明【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术士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经虢君同意后,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不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3、杏林春满【拼音】: xìng lín chūn mǎn【解释】: 满:充满。
杏林春意盎然。赞扬医术高明。
【举例造句】: 他送给医生“杏林春满”的锦旗。【近义词】: 誉满杏林【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医生【故事】: 三国时期,著名医生董奉每天免费为人治病,医术十分高明,经常手到病除。
病人要给他送礼,他坚决不收,只要求病人在他门前种一棵杏树,时间长了,他房子周围种上10万棵杏树,春天花开十分漂亮,他用杏树周济那些穷苦人家。
1.赞美医生医德高尚词,字,句妙手回春
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的词语:杏林春满——也说“誉满杏林”,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其中“杏林”称颂医生。(该成语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奉的故事)。
医术高明的成语:华佗再世 扁鹊再世 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 起死回生。
高尚医德的成语:悬壶济世 医者仁心 妙手仁心 救死扶伤。
尽心尽责!
以人为本,诚心服务。
用心护理,热情服务,病人的健康是我们执着的追求。 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
以心为灯,愿作生命的守护天使。
仔细的对,认同的做。
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
要我安全?求发展,?我要安全?是保证。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你善良----人美丽,心纯洁。你敬业----爱岗位,能吃苦。你奉献----用青春,写赞歌。
淡薄宁静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真心,爱心,同情心呵护每一位患者。
用真诚的心,去善待痛苦中的病人。
2.求20个描述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成语赠医院 医生 1、视病例人如亲人----弘扬医德医风 2、妙手回春 医德高尚 3、世纪婴儿贵子坠地 白衣天使圣手接生 4、是你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5、白衣天使无限爱心,迎接新生命最光荣!~ 6、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树信誉 7、医德医风,手到病除,妙少回春,使人民健康幸福 8、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树信誉 9、妙手回春,医者父母心.. 10、医德高尚,妙手回春,医术高明,华佗再世 11、“德医双馨、妙手回春” 12、“华佗再世,妙手回春 ” 13、“再现华佗医术,南丁格尔之情” 14、“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 15、“光明天使,济世良医” 16、“何似神医胜华佗,亮剑一挥斩病魔” 17、三根神针针穴疗经,一双妙手手到病除 18、妙灸神针医百病 德艺双馨传四方 19、鱼水情深,军民一心,救死扶生,恩重如山. 20、忠于职守,一心为民。
救死扶生,热心为民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妙手扶桑梓,高医攀新峰 除病痛医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 尊老敬老真心为老,医德医术皆为一流 发展医疗保健 造福人民健康 楼上有人把我要给你的已经发了5,就只能给你这个了。
3.求一些赞美医德医术的精美短语与对词【百治百效】:效:效果,功用.形容医术高明,效果很好.
【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枯骨生肉】:犹言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起死回骸】: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形容医术高明.比喻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仁心仁术】: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回春之术】: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死回生的医术.同“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死骨更肉】:犹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杏林春满】:满:充满.杏林春意盎然.赞扬医术高明.
【誉满杏林】:誉:名声;满:充满.杏林春意盎然.赞扬医术高明.
【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着手回春】: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也比喻医术高明.
【着手成春】:着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其他四字词语:
华佗再世
杏林圣手
德医双馨
济世良医
济世救人
救死扶伤
悬壶济世
4.赞美医术和医德的四字词语(除了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医技高超)赞美医术和医德的四字词语(除了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医技高超):
1、妙手回春
【拼音】: miào shǒu huí chūn
【解释】: 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
【举例造句】: 总之我绝不是冲锋陷阵、斩将搴旗的战士,也不是对症下药、妙手回春的医生。
【近义词】: 起死回生
【反义词】: 庸医杀人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医术高超
【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就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扁鹊赢得妙手回春的称号
2、起死回生
【拼音】: qǐ sǐ huí shēng
【解释】: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处】: 明·张岱《鲁云谷传》:“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肊见起死回生。”
【举例造句】: 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近义词】: 妙手回春、死而复生、起死回骸
【反义词】: 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歇后语】: 华佗施医术;打开棺材治好病
【灯谜】: 打开棺材治好病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医术高明
【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术士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经虢君同意后,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不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
3、杏林春满
【拼音】: xìng lín chūn mǎn
【解释】: 满:充满。杏林春意盎然。赞扬医术高明。
【举例造句】: 他送给医生“杏林春满”的锦旗。
【近义词】: 誉满杏林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医生
【故事】: 三国时期,著名医生董奉每天免费为人治病,医术十分高明,经常手到病除。病人要给他送礼,他坚决不收,只要求病人在他门前种一棵杏树,时间长了,他房子周围种上10万棵杏树,春天花开十分漂亮,他用杏树周济那些穷苦人家
5.描写医生的优秀品质成语描写医生的优秀品质成语:悬壶济世、德艺双馨、医德高尚、妙手仁心、妙手回春
1. 悬壶济世【xuán hú jì shì】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
2. 德艺双馨【dé yì shuāng xīn】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造句:廉洁行医,为党为民为病患;德艺双馨,利人利己利苍生。
3. 医德高尚【yī dé gāo shàng】医术品德高尚,清正廉洁。
造句:社城村名医徐映海专治妇科病,医德高尚,成效卓著。
4. 妙手仁心【miào shǒu rén xīn】医生的医术高明。
造句:他们是妙手仁心,是我们的陌生人!
5. 妙手回春【miào shǒu huí chūn】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造句:我看到了有一位妙手回春的医生,他医术高超,医好了许多病人,被人们称为华佗在世。
华佗作为中国古代神医,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至今让后人景仰。一代神医死于何因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但在中国的歇后语中却有一则道出了华佗死因。亲爱的朋友,你知道是哪一则歇后语吗?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以怨报德
【释义】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一、关于曹操杀华佗的故事
《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可谓深入人心。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
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
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华佗本为“士人”,入仕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从医仅是“业余爱好”。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名医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徐少锦的文章认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也是华佗的人生目标,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是,该书还记载,沛国相陈荐举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辟他做官,他都不去。这又是为什么呢?林振清在文章中指出,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华佗才气大,颇自负,认为陈、黄琬荐举的官职都不大,不肯为之。二是他已经迷恋上医学,不愿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走上从医道路后,华佗深以为耻,经常后悔,时刻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该书的《方技传》中写道,“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以后的心态。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一家之言,何以为信?>>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两度要挟,意图求取官爵。
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曹操的病果真那么严重了吗?
据中医界人士讲,“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在文章中,林振清认为,华佗正是想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曹操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这说明曹操当时是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的。但是他并没有立即满足华佗的要求。于是,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服罪伏诛。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回家后,曹操曾经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还是不肯回来。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赐给四十斛小豆,并放宽期限;如果华佗说谎,就拘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就被交付许县监狱,审讯后本人认罪。荀替华佗向曹操求情,曹操不理,将华佗给处死了。
曹操杀华佗是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呢?判处华佗死刑有法律依据吗?
曹操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动以王法从事”著称。无论是理政还是治军乃至齐家、诫子,曹操都以汉律为基本准则。徐少锦在文章中指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主要是后者。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要处以重刑,《汉书·申屠嘉传》便载有人“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
二、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一)正面:坚决果断、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严于律己
1、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2、曹操做事——大刀阔斧。
3、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4、曹操遇关公——喜不自喜
5、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6、曹操割须——以己律人 (众将愿为他出生入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400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华佗的医术
下一篇: 华佗行医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