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葫芦上架

民俗 2023-09-20 16:11:54

最佳答案:

吊起来了

葫芦上架相关歇后语

按下葫芦浮起瓢(歇后语)

按下葫芦浮起瓢-此起彼伏。

按下葫芦浮起瓢(也为按下葫芦起了瓢),是一句民间俗语:意思是刚把水缸里漂着的葫芦按下去,瓢又浮起来了。比喻做事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充分,而使事情无法得到圆满解决。

【俗语】按下葫芦浮起瓢

【读音】àn xià hú lu fú qǐ piáo

【注】中国古时民间的瓢都是用老葫芦破成两瓣后制成的,相当现代的舀子。经久耐用,而且人们盛水的时候都是大水缸,这种瓢放在水缸里不会沉下去,是浮着的,随用随取。

扩展资料

简介: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按下葫芦浮起瓢

-歇后语

秋后葫芦歇后语怎么说

秋后的葫芦脸皮厚。

根据查询瑞文网得知,这个歇后语的答案是,秋后的葫芦,脸皮厚。进入秋天,葫芦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老了。葫芦的表皮也变得越来越厚了。于是便有了这个歇后语,秋后的葫芦,脸皮厚。人们经常用这个歇后语来比喻某些人不容易感觉到害羞,不知道廉耻的状态。

“秋后葫芦”也是一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事情的真相或本质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情境下才能真正显现出来。意味着需要等到秋天葫芦成熟的时候,才能见到葫芦的真实面貌。类似地,一些事情或情况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或特定的条件才能显现出真相或本质。

这个成语用来提醒人们要耐心等待,不要过早下结论,以免忽略了某些重要的细节或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秋后葫芦”也可以形容某人或某事的真相被揭示后,人们感到惊讶、震惊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关于葫芦的歇后语:

1、如同装进闷葫芦里,堵得慌。

2、瘸拐李儿的葫芦,不知装的什么药儿。

3、葡萄架上的葫芦,中看不中吃。

4、破了葫芦碎了瓢,啥也捞不到,啥也没捞的。

5、攀枝爬墙的葫芦,早晚得滚下来。

6、牛背上放葫芦,不稳当,非倒不可。

7、南爪秧攀葫芦,纠缠不清。

8、没锯开的葫芦,道不出来,倒不出来。

9、没蒂的葫芦,抓不住把柄,抓不到把柄。

10、没长嘴的葫芦,不言不语。

11、没把的葫芦,抓不住。

12、卖油的不带葫芦子,撩着卖哩。

13、卖糖葫芦的,串串红,一口气就吹起来。

14、蚂蚁装到葫芦里,乱碰。

15、刘海的风葫芦,抖起来了。

16、落井的葫芦,掉在底下浮在上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388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