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身手不凡
少林寺的高僧相关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化形式。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有关于和尚的歇后语大全,欢迎阅读!
1.拆庙散和尚————各奔东西
2. 赤脚的和尚————两头光
3. 冲着和尚骂秃子————寻着惹气
4. 单身碰到和尚————尽光棍;全是光棍
5.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6. 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
7. 和尚拜堂————全是外行
8. 和尚拜丈人————没有这回事
9. 和尚背枷————知法犯法
10. 和尚出山————走下坡路
11. 和尚打赤脚————两头光
12. 和尚打架扯辫子————没有的事(比喻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或对某件事表示否定。)
13. 和尚打架————抓不到辫子
14.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15. 和尚戴礼帽————与众禾同
16. 和尚到了姑子庵————不妙(庙)
17. 和尚的肚腹————没多大油水
18. 和尚的儿子————拣的
19. 和尚的袈裟————东拼西凑;七拼八凑
20. 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挨敲打的货;不打不响;咧开了嘴
21. 和尚的脑壳————没法(发)(比喻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22. 和尚的念珠————一连串
23. 和尚的梳子————无用之物
24. 和尚的住处————妙(庙)
25. 和尚分家————多事(寺)
26. 和尚跟着月亮走————借光了
27. 和尚回庙————走老路
28. 和尚结辫子————假的
29. 和尚看花轿————空欢喜
30. 和尚买梳子————无用
31. 和尚没当上,老婆没娶上————两头误
32. 和尚庙对着尼姑庵————没事也得有事
33. 和尚庙里的`老鼠————听的经卷多
34. 和尚庙里借梳子————走错了门;找错了门
35. 和尚庙前讲假话————惹是(寺)生非
36. 和尚念经————老一套
37. 和尚敲木鱼————老一套
38. 和尚敲钟————响当当
39. 和尚娶老婆————岂有此理;离经叛道
40. 和尚娶媳妇————今生休想
41. 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42. 和尚头上盘辫子————空绕一圈儿(比喻白走一趟)
43. 和尚挖墙洞————妙(庙)透了
44. 和尚下山————出事(寺)了
45. 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46. 和尚训道土————管得宽
47. 和尚养儿子————岂有此理
48. 和尚照镜子————无计(髻)可施(梳)
49. 和尚枕着门槛睡————突(秃)出
50. 和尚住岩洞————没事(寺)
51. 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52. 花和尚穿针鼻————大眼瞪小眼
53.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54. 见了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55. 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
56. 看见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57. 看见和尚喊姨夫————乱认亲
58. 癞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59. 老和尚讲佛经————说的说,听的听
60. 老和尚剃头————一扫光
61. 老和尚撞钟————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62. 癞和尚念经————走样了
63. 老和尚搬家————吹灯拔蜡
64. 老和尚的百衲衣————东拼西凑
65. 老和尚诵经————念念有词
66. 老虎扮和尚————人面兽心
67. 俩和尚打架————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
68. 临老当和尚————半路出家
69. 老和尚念经————句句真言;千篇一律;照本宣科
70. 庙里的和尚————无牵无挂
71. 拿着和尚当秃子打————冤枉好人(比喻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罪名。)
72. 念完了经打和尚————恩将仇报;以怨报德;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比喻翻脸不认人。)
73. 杀人和尚念佛经————假慈悲;假慈善
74.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75. 烧香赶和尚————喧宾夺主
76. 烧香赶走和尚————喧宾夺主(比喻次要的压倒主要的。)
77. 烧香顺便看和尚————一举两得
78. 少林寺的和尚————名扬四海
79. 歪嘴和尚————没正经
80. 歪嘴和尚吃螺蛳————以歪就歪
81. 歪嘴和尚吹灯————一股斜气
82. 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83.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的和尚————没数
84. 唐僧和尚念佛经————一本正经
85. 唐僧跑进和尚店————同吃一碗斋饭
86. 秃子不要笑和尚————脱了帽子都一样。
87. 秃子当和尚————正好;两将就,两凑合;将就材料;再合适不过了
88. 秃子揍和尚————明打明;光打光
89. 五个和尚化缘————三心二意
90. 五台山上的莽和尚————横头横脑
91. 向和尚借梳子————找错了门
92.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93. 小庙里的和尚————没见过大香火;默默无闻
94. 妖怪揍和尚————精打光
95. 一百个和尚念经————异口同声
96.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97. 指着秃子骂和尚————借题发挥
98. 种黄连的和尚————苦师傅
99.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尽管放心
100. 属和尚的————出家无家
101. 捉牢和尚买篦箕————强卖
102. 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庙————罪责难逃
103. 走了和尚有庙在————尽管放心
104. 走了和尚捉道士————有辫子抓了;有辨子抓了;有辩子抓了
105.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106. 八十岁当和尚————半路出家
107. 摆着和尚骂贼秃————指桑骂槐
108. 宝通寺的小和尚还俗————巴不得开开荤
109. 逼着和尚要木梳————找错了人
110. 不做和尚————不知头冷
111. 拆庙赶和尚————各奔东西
112. 城山寺和尚————只剩一半
113. 赤脚和尚————两头光
114. 出殡打和尚————不共下次
115. 出家遇着矮和尚————从师不高
116. 出家做和尚————没法儿;没发儿
117. 大和尚给小和尚拿虱子————一个庙里的事;都是一个庙里的事
118. 单身汉碰到和尚————尽光棍;全是光棍;都是光棍
119. 单身汉遇和尚————尽光棍
120. 当和尚不敲钟————白吃饭;白吃干饭
121. 当和尚不撞钟————白吃
122. 当家和尚————苗头;庙头
123. 当家和尚的袈裟————拼拼凑凑
124. 当天和尚撞天钟————得过且过
125. 当一日和尚敲一日钟————得过且过
126. 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
127. 道士戴个和尚帽————假装迷瞪僧
128. 对着和尚骂贼秃————当面开责;当面开销;当面拆台
129. 对仔和尚骂戒秃————指桑骂槐
130. 多一个和尚————多一分斋;多一分灾;多一份斋;多一份灾
131. 躲了和尚躲不了庙————没用
132. 二和尚念经————迷离马虎儿
133. 法海和尚度许仙————拆家
134. 非洲和尚————黑人僧;乞人憎
135. 刚进庙的和尚念佛经————现学现唱
136. 刚进庙的和尚念经————现学现唱
137. 给和尚送梳子————无用
138. 跟和尚借篦子————找错对象
139. 跟和尚借木梳————找错了人
140. 跟和尚借梳子————强人所难;找错了对象;找错了人
141. 跟着和尚卖蓖箕————看错人头
142. 跟仔和尚卖篦箕————看错人头
143. 狗子咬和尚————欺僧;欺生
144. 姑子死和尚————大家没
145. 光头和尚————不怕抓辫子
146. 光头见和尚————彼此彼此
147. 广泉寺的和尚————奸、淫、邪、盗
148. 海光寺的和尚————那是自然
149. 海外的和尚————洋参;洋僧
150. 海外来的和尚————洋僧;洋参
151. 喊和尚做啊伯————假啊;会啊
152. 和尚挨磬槌————不懂经
153. 和尚拜见丈母娘————怪事一桩
154. 和尚拜丈母————栖身何处;妻身何处;头一回;没遇着过;第一遭
155. 和尚拜丈母的年————头一回
156. 和尚拜丈母娘————怪事一桩;妻身何处;栖身何处;第一遭
157. 和尚搬家————省事;省寺;寺不好;事不好
158. 和尚背包————寻寺;寻事
159. 和尚背布袋————装正经
160. 和尚背瓦卖————妙极;庙绝
161. 和尚别发卡————挑皮;调皮
162. 和尚别卡子————挑皮;调皮
163. 和尚不吃豆腐————怪斋;怪哉
164. 和尚不吃荤————心中有数;心中有素
165. 和尚不吃肉————在鼓上出气
166. 和尚不吃水豆腐————怪斋;怪哉
167. 和尚不吃素————口是心非
168. 和尚不吃斋————口是心非
169. 和尚不戴帽————头明;头名
170. 和尚不点灯————自亮;自谅
171. 和尚不念经————吃僧;吃生
172. 和尚不斋————口是心非
173. 和尚不知道士————一家不知一家
174. 和尚菜————可偷毋丐
175. 和尚长头发————不光
176. 和尚扯鞋面布————用处多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下面是我整理的歪嘴和尚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和尚的歇后语
和尚敲钟——响当当
和尚娶媳妇——今生休想
和尚头上的蝨子——明摆着
和尚挖墙洞——妙(庙)透了
和尚下山——出事(寺)了
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和尚养儿子——岂有此理
和尚照镜子——无计(髻)可施(梳)
和尚枕着门槛睡——突(秃)出
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
烧香赶和尚——喧宾夺主
烧香顺便看和尚——一举两得
少林寺的和尚——名扬四海
歪嘴和尚——没正经
歪嘴和尚吃螺蛳——以歪就歪
歪嘴和尚吹灯——一股斜气
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的和尚——没数
和尚坐巖洞——没事(寺)
花和尚穿针鼻——大眼瞪小眼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见了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
看见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看见和尚喊姨夫——乱认亲
癞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老和尚讲佛经——说的说,听的听
老和尚剃头——一扫光
癞和尚念经——走样了
老和尚搬家——吹灯拔蜡
老和尚的百衲衣——东拼西凑
老和尚诵经——念念有词
老虎扮和尚——人面兽心
俩和尚打架——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
临老当和尚——半路出家
庙里的和尚——无牵无挂
师父,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或者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师父领进门歇后语,你们知道答案是什么吗?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师傅领进门歇后语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其他有趣的歇后语
山羊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
伤风鼻塞——嗅觉不灵
尚方宝剑在手——可以失斩后奏
上坟不带烧纸——惹祖宗生气
上了羁绊的骡子——踢打不开(比喻应付不了。)
上山背毛竹——顾前不顾后(比喻考虑不周到。)
上天的气球——飘飘然
上膛的子弹——一触即发
上满了发条的钟表——一分一秒不休息
上帝的父亲——天知道是谁
上吊的遇上济公——想死死不了
上天的凤筝——靠人牵线
上街买萝卜——要的心里美
上梁请铁匠——找错了人
上山砍柴卖,下山买柴烧——多一道手续
上山钓鱼——财迷转向
上锈的铁锁——不开窍
上市的鸟龟——缩头缩脑
上岸的鱼虾——于蹦于跳
日袋里冒烟——烧包
日渴喝盐汤——徒劳无益
日渴碰到清泉水——正合适
日渴了才打井一一来不及了
烧红了生铁——越打越硬(比喻非常坚强,宁可皮肉受苦也不肯暴露党的机密J
烧香赶走和尚——喧宾夺主(比喻次要的压倒主要的。)
烧火不旺——天才(添柴)
少林寺的高僧——身手不凡
少时衣裳老时穿——过时的货
佘太君百岁挂帅——朝中无人了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舍身崖上摘牡丹——生死不顾还贪花
(比喻为了一个女人可以不顾一切。)
麝香的味——包不住
神仙女下凡间——天配良缘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神像背后有窟窿——妙(庙)秀啦
神枪手打靶——十拿九稳(比喻做事情非常有把握)
神仙女儿下凡间——一天配良缘(比喻天生的一对。)
饶舌的鸟鸦——老调子
染房里吹笛子——有声有色
染缸里落白布——再也洗不清(比喻永远去不掉身上的污,点。)
染坊的老板——好色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染匠的衣服——不可能不受沾染
热窝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热窝炒豆子——熟一个,蹦一个
热火盆里抽火炭——冷落
热炕头上的白面——发啦
热水瓶脾气——外面冷,里头热
软面包饺子——好捏
让结巴念绕回令——强人所难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热锅里的螃蟹——爪子紧挠(比喻十分难受。)
热锅炒辣椒——够呛(比喻不怎么样。)
热水瓶——外头凉里面热
热中送扇雪中送炭——急人之所急
人过三十不学艺——老了
人才市场填个表——自我推销
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比喻好日子。好光景不长了。)
日里游街走四方,夜里熬油补裤裆
绒球打锣——没有回音(比喻没有回答或没有音信。)
绒球打脸——吓唬人哩
绒毛鸭子刚下水——新学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肉烂在汤里——谁也不吃亏
肉案上的买卖——斤斤计较
肉墩子——油透了
肉烂了在锅里——不分彼此
肉包子打狗一白奶东西(比喻徒然付出代价,没有效果。)
肉包子打狗——一去无回
肉骨头落了锅——啃(肯)定了(比喻确定无疑。)
肉锅里煮元宵——浑蛋
人到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
七擒孟获——叫他口服心服
七仙女嫁董永——采取主动
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比喻人虽老了,但上进心还很强。)
七石缸里捞芝麻——费功夫
瘸子靠着瞎子走——取长补短
瘸子追小偷——越喊越远
瘸子穿大衫——抖起来了
瘸子骑瞎驴——互相照应
瘸子踩高跷——早晚有他的好看
瘸子走山路——东倒西歪
瘸子携瞎子——高低跟着走
瘸子驼背——卑躬(背弓)屈膝
瘸驴配破磨——两将就
瘸驴的屈股——邪(斜)门歪道
浅滩上放木排———拖再拖
茄子开黄花——变了种
前藤子上上吊——难死人
旗杆上挂地雷——空想(响)
肉骨头吹喇叭——荤(昏)都都
肉锅里煮汤圆——荤(昏)蛋
后背梁长疮骨脐眼流脓——坏透了
豆豉口袋——臭东西
孝弟忠信礼义谦——无耻
披着狗皮——不是人
范进中举——喜疯了
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死)
狗打喷涕——三日晴
狗咬叫化子——畜牲也欺人
狗咬皮影子——没一点人味
屎壳郎打哈欠——一张臭嘴
屎壳郎趴在鞭梢上——光知道腾云驾雾,不知道死在眼前
骆驼生驴子——怪种
种地不出苗——坏种
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看见菩萨屙屎——讲鬼话
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
望乡台上高歌——不知死的鬼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菩萨的胸怀——没有心肝
雪地画梅——狗脚板
堂屋里挂兽皮——不象话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和尚歇后语大全,欢迎阅读!
拆庙散和尚 ———— 各奔东西
赤脚的和尚 ———— 两头光
冲着和尚骂秃子 ———— 寻着惹气
单身碰到和尚 ———— 尽光棍;全是光棍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得过且过
光头跑进和尚庙 ———— 充数
和尚拜堂 ———— 全是外行
和尚拜丈人 ———— 没有这回事
和尚背枷 ———— 知法犯法
和尚出山 ———— 走下坡路
和尚打赤脚 ———— 两头光
和尚打架扯辫子 ———— 没有的事(比喻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或对某件事表示否定。)
和尚打架 ———— 抓不到辫子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戴礼帽 ———— 与众禾同
和尚到了姑子庵 ———— 不妙(庙)
和尚的肚腹 ———— 没多大油水
和尚的儿子 ———— 拣的
和尚的袈裟 ———— 东拼西凑;七拼八凑
和尚的木鱼 ———— 合不拢嘴;挨敲打的货;不打不响;咧开了嘴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比喻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和尚的念珠 ———— 一连串
和尚的梳子 ———— 无用之物
和尚的住处 ———— 妙(庙)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跟着月亮走 ———— 借光了
和尚回庙 ———— 走老路
和尚结辫子 ———— 假的
和尚看花轿 ———— 空欢喜
和尚买梳子 ———— 无用
和尚没当上,老婆没娶上 ———— 两头误
和尚庙对着尼姑庵 ———— 没事也得有事
和尚庙里的老鼠 ———— 听的`经卷多
和尚庙里借梳子 ———— 走错了门;找错了门
和尚庙前讲假话 ———— 惹是(寺)生非
和尚念经 ———— 老一套
和尚敲木鱼 ———— 老一套
和尚敲钟 ———— 响当当
和尚娶老婆 ———— 岂有此理;离经叛道
和尚娶媳妇 ———— 今生休想
和尚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
和尚头上盘辫子 ———— 空绕一圈儿(比喻白走一趟)
和尚挖墙洞 ———— 妙(庙)透了
和尚下山 ———— 出事(寺)了
和尚训道士 ———— 管得宽
和尚训道土 ———— 管得宽
和尚养儿子 ———— 岂有此理
和尚照镜子 ———— 无计(髻)可施(梳)
和尚枕着门槛睡 ———— 突(秃)出
和尚住岩洞 ———— 没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花和尚穿针鼻 ———— 大眼瞪小眼
济公当和尚 ———— 不吃素
见了和尚叫舅子 ———— 乱认亲
酒肉和尚菜道士 ———— 岂有此理
看见和尚叫舅子 ———— 乱认亲
看见和尚喊姨夫 ———— 乱认亲
癞子当和尚 ———— 不费手续
老和尚讲佛经 ———— 说的说,听的听
老和尚剃头 ———— 一扫光
老和尚撞钟 ———— 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
癞和尚念经 ———— 走样了
老和尚搬家 ———— 吹灯拔蜡
老和尚的百衲衣 ———— 东拼西凑
老和尚诵经 ———— 念念有词
老虎扮和尚 ———— 人面兽心
俩和尚打架 ———— 谁也抓不到谁的辫子
临老当和尚 ———— 半路出家
老和尚念经 ———— 句句真言;千篇一律;照本宣科
庙里的和尚 ———— 无牵无挂
拿着和尚当秃子打 ———— 冤枉好人(比喻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罪名。)
念完了经打和尚 ———— 恩将仇报;以怨报德;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比喻翻脸不认人。)
杀人和尚念佛经 ———— 假慈悲;假慈善
沙和尚挑行李 ———— 义不容辞
烧香赶和尚 ———— 喧宾夺主
烧香赶走和尚 ———— 喧宾夺主(比喻次要的压倒主要的。)
烧香顺便看和尚 ———— 一举两得
少林寺的和尚 ———— 名扬四海
歪嘴和尚 ———— 没正经
歪嘴和尚吃螺蛳 ———— 以歪就歪
歪嘴和尚吹灯 ———— 一股斜气
歪嘴和尚念经 ———— 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的和尚 ———— 没数
唐僧和尚念佛经 ———— 一本正经
唐僧跑进和尚店 ———— 同吃一碗斋饭
秃子不要笑和尚 ———— 脱了帽子都一样。
秃子当和尚 ———— 正好;两将就,两凑合;将就材料;再合适不过了
秃子揍和尚 ———— 明打明;光打光
五个和尚化缘 ———— 三心二意
五台山上的莽和尚 ———— 横头横脑
向和尚借梳子 ———— 找错了门
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
小庙里的和尚 ———— 没见过大香火;默默无闻
妖怪揍和尚 ———— 精打光
一百个和尚念经 ———— 异口同声
丈二和尚 ———— 摸不着头脑
指着秃子骂和尚 ———— 借题发挥
种黄连的和尚 ———— 苦师傅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 尽管放心
属和尚的 ———— 出家无家
捉牢和尚买篦箕 ———— 强卖
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庙 ———— 罪责难逃
走了和尚有庙在 ———— 尽管放心
走了和尚捉道士 ———— 有辫子抓了;有辨子抓了;有辩子抓了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得过且过
八十岁当和尚 ———— 半路出家
摆着和尚骂贼秃 ———— 指桑骂槐
宝通寺的小和尚还俗 ———— 巴不得开开荤
逼着和尚要木梳 ———— 找错了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343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黑天捉牛
下一篇: 少林寺的和尚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