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吹冷风;专吹冷风
十冬腊月的鼓风机相关歇后语
响鼓不用重锤歇后语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响鼓不用重锤歇后语,欢迎阅读。
响鼓不用重锤——一点就明(鸣)
关于鼓的歇后语
棒槌敲鼓————大干一场
背鼓进祠堂————一副挨打的相
背鼓进庙————找锤
玻璃做鼓————经不起敲打
唱戏打边鼓————旁敲侧击
吹鼓手吃饭————顾吃不顾吹
吹鼓手的腮帮子————鼓起来了
吹鼓手掉进井里————想(响)着想(响)着下去了
吹鼓手丢唢呐————吹不得
吹鼓手分家————一人一把号
吹鼓手赴宴————吃的胀气饭
吹鼓手赶集————没事找事(比喻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吹鼓手仰脖子————起高调
吹鼓手坐宴席————顾吃不顾吹
打鼓不打面————旁敲侧击
大槌敲鼓————声声人耳
大门楼里敲锣鼓————里外有名(鸣)声
当面锣,对面鼓————明打明敲
灯草打鼓————不想(响)
叼着喇叭敲鼓————自吹自擂
掉进水里的鼓————打不响
豆鼓悯豆腐————黑白分明
肚子里敲小鼓————心里扑腾
对着聋子打鼓————充耳不闻
二流子打鼓————吊儿郎当
发酵的面粉————气鼓气胀;气鼓鼓
风箱换上鼓风机————一个比一个会吹
擀面杖敲鼓————抡的哪一槌
高山上打鼓————远闻
蛤蟆垫桌腿————硬撑;鼓着肚子干
蛤蟆过河————一鼓作气
鼓槌打石榴————敲到点子上了
鼓肚蛤蟆钻喇叭————忍气吞声
鼓着肚子充胖子————外强中干
哈蟆鼓肚子————气鼓气胀
旱地里的蛤蟆————干鼓肚,没办法
河豚浮在水面上————气鼓气胀;气鼓鼓
后台锣鼓————见不了大场面
画笔敲鼓————有声有色
鸡毛打鼓————不声不响;无声无息
脊背上背鼓————找着挨锤;找锤
借米还糠————气鼓气胀;气鼓鼓
浸了水的大鼓————打不响
浸了水的鼓皮————不想(响)了
快鼓配慢锣————不合拍
挎着洋鼓捧着笙————自吹自擂
癞蛤蟆敲大鼓————自吹自擂
垒鼓配银锣————配得起你
擂鼓奏唢呐————吹吹打打;又吹又打
两手架鼓————等着挨敲
乐队里的锣鼓————任人敲打
聋子擂鼓;瞎子敲锣————各打各的
锣鼓喇叭一齐上————吹吹打打;又吹又打
铃铛敲锣鼓————想(响)在一起了
锣鼓响器(唢呐)一起来————大吹大擂
门洞里敲锣鼓————里外响
麻雀鼓肚子————好大的气
盲人拉风箱————瞎鼓捣
盲人敲鼓————瞎打一阵
棉花槌打鼓————没音
灭灯念鼓词————瞎说
棉条打鼓————没多大响声;不想(响)
庙里的鼓————人人打得
明鼓对明锣————明打明
南天门敲鼓————名(呜)声远扬;远近闻名(鸣)
牛皮鼓————声大肚子空
牛皮鼓,青铜锣————不打不响
牛皮纸糊的鼓————不堪一击;经不起敲打
泥鳅打鼓————乱谈(弹)
牛皮鼓湿水————不响
七面锣八面鼓————七想(响)八想(响)
盘古王耍拨浪鼓————老天真
破鼓配上破锣————穷作乐;穷快活
敲锣紧跟打鼓的————想(响)到一个点子上
青蛙鼓嗓————不成调
敲鼓吹口哨————自吹自擂
娶媳妇请吹鼓手————大吹大擂
绒球打鼓————不想(响)
肉骨头打鼓————昏(荤)冬冬
三套锣鼓娶媳妇————满红火
湿水的大鼓————不想(响)
十冬腊月的鼓风机————吹冷风;专吹冷风
十套锣鼓一齐敲————热闹
十五面锣鼓一齐敲————七想(响)八想(响)
事秆门闩玻璃鼓————经不起推敲
玩龙船的攀了个打花鼓的————穷对穷;一对穷
双锤落鼓————一个音
说书的唱大鼓————走了板
司号员打鼓————自吹自擂
台子上收锣鼓————没戏唱了
铁锤打纸鼓————不堪一击
听鼓书抹眼泪————有情人
铜铃打鼓————另有音
桶作喇叭床当鼓————大吹大擂
偷来的锣鼓————打不得;想(响)不得
托着手鼓提着竹笛————又吹又拍;吹吹拍拍
王八背着两面鼓————人前一面,人后一面
舞台上的鼓槌————一对儿
西面敲鼓东面响————声东击西
戏台后头的锣鼓————没见过大场面
戏台上的鼓槌————成双成对
戏台上收锣鼓————没戏唱了
县太爷门前打鼓————鸣冤叫屈
小偷击鼓进大堂————恶人先告状
小竹棍敲鼓————有节奏
烟袋锅里炒芝麻————小捣鼓
烟袋锅里煮饭————捣鼓不开
一边弦子一边大鼓————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一屁股壿(dun重重往下放)在锣鼓上————音不正;没正音
油瓶当鼓槌————空对空
又敲锣鼓又放炮————想(响)到一块了
渔鼓艺人打鼓帮————敲竹杠
纸糊的大鼓————不堪一击
钟鼓楼上摆肉案————架子不小;好大的架子
钟鼓楼上的麻雀————耐惊耐怕;吓大了胆
钟鼓搂上百灵鸟————惊不出来
竹筒敲鼓————空对空
竹子当鼓————敲竹杠
抓住鼓槌子不放手————老敲打
左敲鼓,右打锣————旁敲侧击
左手喇叭右手鼓————自吹自擂
猪油抹鼓面————昏冬冬;荤冬冬
属牛皮纸糊的鼓面子————经不住敲打
抓住鼓槌不松手————老敲打;敲打我干啥
抓住鼓槌子不松手————老敲打
壮人打鼓————直直冲;吃吃充
嘴吹唢呐脚打鼓————能者多劳
醉汉打鼓————扑腾扑腾一个劲儿的乱敲
坐火箭鼓掌————拍手称快
庵堂里的耗子掉鼓里————蒙着头挨揍
庵堂里的耗子落在鼓里————蒙着头挨揍
庵堂里耗子掉鼓里————蒙着头挨揍
八十岁吹鼓手————充老行
八十岁当吹鼓手————充老行
八十岁的吹鼓手————卖老
八十岁的老太太学吹鼓手————上气不接下气;过气了
八十岁公公学吹鼓手————所学无用
八十岁老头学吹鼓手————学会也没气了
八十岁学吹鼓手————学来吹不久;寿长气短;晚了;来不及了;气力不足;为时已晚;迟了;上气不接下气;太晚;气脉太短
八十岁学鼓手————吹打不长久;难上难
拔浪鼓————两面光
败将收残兵————重整旗鼓
扳倒是鼓,反转是锣————两面派
半空中响锣鼓————鸣声远扬;名声远扬;远近闻鸣;远近闻名
半天云里打鼓————空想;空响
半夜和面————瞎捣鼓
棒槌打鼓————大干一场;大搞一场;大弄一场
包公的娘鼓肚子————怀的是丞相才
包公娘鼓肚————怀的是丞相才
背篼里头摇锣鼓————乱响;乱想
背鼓进庙门————挨打的相
背鼓满街跑————找槌;找捶
背鼓上门————讨打;寻着打
背鼓追槌————自讨打;讨打
背起锣鼓上门————讨打
背着鼓进庙————找锤
背着鼓来的————找槌打
背着锣鼓进庙门————一副挨打的相
背着锣鼓上门————讨打
崩达鼓————抖起来了;斗起来了
闭着眼睛鼓风————瞎吹
拨浪鼓————两面光;两面响
拨浪鼓别腰里————没货了
不听梆子听大鼓————说的比唱的好听
曹操论战————一鼓作气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唱大鼓的吞石灰————白说
城隍庙的鼓————鬼敲;鬼瞧
城隍庙的鼓槌————一对儿;一对
城隍庙里的鼓槌————一对;一对儿;一对歪嘴巴;配成对
城隍庙里的鼓锤————一对
城隍庙里鼓槌————一对儿
城山殿的鼓————鬼瞧;鬼敲
秤砣掉在鼓上————扑通;不懂
秤砧掉在鼓上————不懂;扑通
吃馍不喝汤————干鼓肚
充了气的皮划子————鼓起来
楚厉王打鼓————愚弄老百姓
船头上打鼓————镇江
吹灯念鼓词————瞎叨叨;胡叨叨
吹鼓手————吃的胀气饭
吹鼓手办喜事————自吹;自吹自擂
吹鼓手抱公鸡————嘀嘀咕咕
吹鼓手背号筒————专门寻事;专门找事
吹鼓手打离婚————彻底吹了
吹鼓手当军师————就会吹
吹鼓手的肚子————气鼓气胀;气鼓鼓
吹鼓手的儿子————没饱
吹鼓手的姆妈————气大
吹鼓手的招儿————全凭一张嘴
吹鼓手掉到井里————响着响着下去啦
吹鼓手掉井————响着响着下去了;想着想着下去了
吹鼓手掉井里————响着响着下去
吹鼓手跌河里————投想;投响
吹鼓手丢掉封包————枉费力气
吹鼓手放屁————底气不足
吹鼓手分钱————看谁能吹
吹鼓手过街————一鼓作气
吹鼓手过正街————一股气
吹鼓手喝彩————自吹自擂
吹鼓手叫阵————赛吹
吹鼓手进城————还在哪里哪
吹鼓手拉长号————前头些儿咧;前头些儿了
吹鼓手摸点心————随吃随吹
吹鼓手排队————挨不上号
吹鼓手娶老婆————自吹自擂
吹鼓手娶媳妇————自吹自擂
吹鼓手上街————没事找事
吹鼓手上酒席————吃的胀气饭
吹鼓手跳舞————蹦着吹
吹鼓手下乡————没事找事
吹鼓手扬脖————起高调
吹鼓手仰脖————起高调
吹喇叭,打鼓————各有各的调门
吹喇叭打鼓————各有各的调门
吹喇叭的打鼓————自吹自擂
葱皮筒————经不得几鼓
村庄的鼓————任人敲打
打半边鼓————旁敲侧击
打边鼓————帮腔
打鼓不打面儿————旁敲侧击;敲边鼓子
打鼓的踩响鞭炮————响到一个点上;想到一个点上
打鼓的放届————趁点子
打鼓的.放屁————趁点
打鼓泅过河————无船;无权
打鼓上市————买点卖点
打鼓上小城————买点卖点
打急了锣鼓————忙出场
打腰鼓的小伙子————旁敲侧击
打着鼓吹口哨————自吹自擂
大槌子敲鼓————声声入耳
大石板压蛤馍————鼓不起劲来
大洋鼓————旁敲侧击
当面锣鼓当面敲————直截了当
捣蒜槌子打鼓————咚;懂;冬;懂懂懂;咚咚咚
灯草敲鼓————打不响
灯芯伐石鼓————听不见
灯芯伐石鼓,乌纸画乌虎————听不见;睇不着
掉进水里的手鼓————打不响
肚脐眼儿里打鼓————心里想;心里响
肚子鼓胀似蟾蜍————怄气
肚子里二十五只小老鼠乱鼓涌————百爪儿挠心
肚子里敲鼓————心中乱扑腾
碓鼓窑里栽葱————底硬
耳朵上挂小鼓————打听打听;打听
耳挖勺炒芝麻————小鼓捣;小鼓捣油
耳挖勺里炒芝麻————油水不多;一个一个来;没有多少油水;小鼓捣油儿
二流子敲鼓————吊儿郎当
发了酵的面粉————气鼓鼓的
发了酵的馍馍————气鼓鼓的
放屁打鼓————赶到点子上了
飞机上敲鼓————干打雷
坟园什埋鼓匠————德性吹得
粪船上打鼓————臭名远扬
粪船上敲鼓————名声臭;鸣声臭
风箱换成鼓风机————一个比一个会吹
风箱换个鼓风机————一个比一个会吹
风钻进鼓里————吹牛皮
伏倒是鼓,仰起是锣————能讲能道
高楼打鼓————鸣声在外;名声在外
高山打鼓————四方闻名;四方闻鸣;响得不低;响鸣在外;响名在外;名声在外;鸣声在外;响得宽;想得宽;远闻;鸣声大;名声大;鸣声好听;名声好听;名声远扬
高山滚鼓————不通不通;扑通扑通;不通不通又不通;扑通扑通又扑通
高山坡上滚鼓————噗咚噗咚;不通不通
高山上敲鼓————四面闻鸣;四面闻名;四下闻名;四下闻鸣
高山响鼓————事出有因
胳膊窝夹蜡扦————假装吹鼓手
蛤蟆当鼓敲————气难消
蛤蟆垫桌腿儿————鼓着肚子干
蛤蟆垫桌子脚————鼓肚子撑
蛤蟆鼓肚子————气鼓气胀;干生气;气呼呼的
蛤蟆皮钉大鼓————不是这方面的材料
蛤蟆生气————干鼓肚;干咕嘟
鼓槌对锣槌————分不清声高声低
鼓槌敲到棉花胎上————没有回声
鼓锤加锣锤————光棍三根根儿
鼓捣财神爷的口袋————想发意外之财
鼓肚蛤馍钻喇叭————忍气吞声
鼓儿上的虼蚤————干跳不咬
鼓乐分家————捧不着号
鼓乐齐鸣————吹吹打打;又吹又打
鼓楼的灯笼————高明
鼓楼的麻雀————吓大了胆的
鼓楼顶掏时辰牌————挨时度日
鼓楼挂肉————好大架子
鼓楼前光饼————抢面
鼓楼上吹唢呐————高调;调子太高
鼓楼上的百灵子————惊吓出来的
鼓楼上的灯笼————高明
鼓楼上的麻雀儿————吃惊吃吓惯的
鼓楼上挂肉————好大的架子
鼓楼上卖狗肉————架子不小;好大的架子
鼓楼上小雀————耐惊耐怕;唬杀了我
鼓囊囊的皮球————有气儿
鼓上安电扇————吹牛皮
鼓上蒙皮————两头照顾
鼓手出身————会敲
鼓手的锤————打在点子上
鼓着肚子说话————气粗
光有鼓槌子————打不响
郭呆子炕炉饼————鼓掉之
过年过节————锣鼓喧天
哈蟆生气————干咕嘟;干鼓肚
海龙王发脾气————掀风鼓浪;兴风作浪
耗子落到鼓上————不懂;扑咚
和尚不吃肉————在鼓上出气
河豚浮在水里————气鼓鼓的
河豚鱼浮在水里————气鼓鼓的
红萝卜敲鼓————不是正经锤子;不是正经槌槌子
猴子不上竿————多敲几遍锣;是锣鼓打的不紧
猴子夺锣鼓————不玩了
后台的锣鼓————见不得大场面;见不了大场面
胡鼓梆子乱敲磬————一时高兴
胡萝卜打鼓————越敲越短
胡萝卜敲鼓————越敲越短
胡敲梆子乱击鼓————得意忘形
胡敲梆子乱敲鼓————一时高兴
胡子吹喇叭————毛鼓着;毛估着
猢狲敲锣鼓————一场呒结果
花鱼鼓打杂甲————乱来;乌合之众
火绒子敲鼓————没有音
拓展:谐音歇后语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小苏他爹——老输(苏)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精装茅台——好久(酒)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二十五两——半疯(封)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二姑娘梳头——不必(蓖)
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土杏儿——苦孩(核)子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
【 #二年级#导语】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1、大年初一吃饺子——随大流;年年都一样;人有我有;头一回
2、大年初一吃面条——移风易俗
3、大年初一打灯笼——年年都一样;年年如此
4、大年初一打拼伙——穷鬼们聚到一块了
5、大年初一打平伙——穷凑合
6、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7、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8、大年初一翻皇历——头一回;头一遭
9、大年初一见于面——尽说好话
10、大年初一借袍子——不识时务;不是时候
11、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从头数。
12、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都一样
13、大年初一生娃娃——双喜临门
14、大年初一贴福字——吉庆有余
15、大年初一早上见面——你好我也好
16、大年初一做月子——赶在节上
17、大年三十的案板——家家忙
18、大年三十的烟火——万紫千红
19、大年三十看皇历——没日子啦
20、大年三十看黄历——没有日子了(比喻到了尽头。)
【篇二】
1、年三十的案板——借不得;不得空
2、年三十晒衣裳——今年不干明年干
3、年三十讨口——丢人现眼
4、年三十夜拨算盘——满打满算
5、年三十夜的年糕——人有我有;你有我也有
6、正月里生,腊月里死——两头忙
7、寒冬腊月摆龙门阵——冷言冷浯
8、寒冬腊月吃冰水——点点人心
9、寒冬腊月打雷——成不了气候
10、寒冬腊月的马蜂窝——空空洞洞;空洞
11、寒冬腊月喝冰水——肚里有火;心都凉了
12、腊月的井水——热乎乎
13、腊月底看农历——没日子啦
14、腊月二十三的灶王爷——离板了
15、腊月里吃黄连——寒苦
16、腊月里的梅花——傲霜斗雪
17、腊月里借扇子——火气太大;冷不防
18、腊月里扇扇子——火气太大(比喻脾气十分暴躁。)
19、腊月里送蒲扇——不识时务
20、腊月里遇上狼——冷不防(比喻意料外的。)
【篇三】
1、腊月里遇着狼——冷不防
2、腊月卖凉粉——不是时候
3、腊月盼打雷——空想;不识时务
4、腊月三十贴对子——一年一回
5、腊月三十洗长衫——今年不干明(来)年干
6、腊月天找杨梅——难得;得之不易
7、腊月贴门神——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8、腊月尾正月头——不愁吃
9、腊月种小麦——外行
10、三十晚上熬夜——送旧迎新
11、三十晚上逼债——年关难过
12、三十晚上吃年饭——没外人
13、三十晚上借蒸笼——不是时候
14、三十晚上盼初一——指日可待
15、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16、三十晚上走路——没影子
17、十冬腊月出房门——动(冻)手动(冻)脚
18、十冬腊月的鼓风机——吹冷风;专吹冷风
19、十冬腊月掉水缸——凉了半截
20、大年初一拜年——你好我也好(比喻不肯得罪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句子吧,在不同类型的文章里,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过年歇后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大年初一吃饺子--第一回
2. 大年初一吃饺子--都一样
3. 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4.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5. 大年初一送财神--见面说好
6. 大年看黄历--没日期
7. 晚上――刀砧不得闲
8.过年的猪--活不久/活不长
9.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10. 年夜捉过年猪 ———— 来不及
11. 腊月三的灶王爷——离板了
12. 腊月里吃黄连——寒苦
13. 腊月里的梅花——傲霜斗雪
14. 腊月里扇扇子——火气太大(比喻脾气十分暴躁。)
15. 腊月里送蒲扇——不识时务
16. 腊月里遇上狼——冷不防(比喻意料外的。)
17. 腊月卖凉粉——不是时候
18. 腊月盼打雷——空想;不识时务
19. 腊月贴对子——一年一回
20. 腊月洗长衫——今年不干明(来)年干
21. 腊月天找杨梅——难得;得之不易
22. 腊月贴门神——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23. 腊月尾正月头——不愁吃
24. 腊月种小麦——外行
25. 晚上熬夜——送旧迎新
26. 晚上逼债——年关难过
27. 晚上吃年饭——没外人
28. 晚上借蒸笼——不是时候
29. 晚上盼初一——指日可待
30. 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31. 晚上走路——没影子
32. 十冬腊月出房门——动(冻)手动(冻)脚
33. 十冬腊月的鼓风机——吹冷风;专吹冷风
34. 十冬腊月掉水缸——凉了半截
35. 大年初一拜年——你好我也好(比喻不肯得罪人)
36. 大年初一吃饺子——随大流;年年都一样;人有我有;头一回
37. 大年初一吃面条——移风易俗
38. 大年初一打灯笼——年年都一样;年年如此
39. 大年初一打拼伙——穷鬼们聚到一块了
40. 大年初一打平伙——穷凑合
41.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42. 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43. 大年初一翻皇历——头一回;头一遭
44. 大年初一见于面——尽说好话
45. 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都一样
46. 大年初一生娃娃——双喜临门
47. 大年初一贴福字——吉庆有余
48. 大年初一早上见面——你好我也好
49. 大年初一做月子——赶在节上
50. 大年的案板——家家忙
51、腊月底看农历——没日子啦
52、年捉只野鸡 —— 有没有一样过年
53、年夜喂过年猪——再迟不过了
54、年晚上逮个鳖 ——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55、大年初一借袍子——不识时务;不是时候
56、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着哩;从头数。
57、年五更逮个兔子 ——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58、年五更打了个兔子 —— 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59、年五更打个兔子 ——— 有你也过年,没你也过年
60、年晚上打兔子 ——— 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早干什么去了
61、年逮个兔子 ——— 有它也过年,没它也过年
62、年逮个鳖 ——— 有它也过年无它也过节
63、毛鬼神拜年 ——— 一年不如一年
64、聋佬拜年 ——— 大家一样
65、两亲家公拜年 ——— 南汇;内外
66、两公婆拜年 ——— 多此一举;多此多礼
67、两个十二月 ———过年又过年
68、俩口子拜年 ——— 不必
69、俩公婆拜年 ——— 多礼
70、老先生拜年 ——— 互相恭维
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我为大家整理了,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精选10句:
1、十冬腊月捞红鱼——时辰不到
2、十二月送蒲扇——不识时务
3、八十岁学吹打——迟了
4、九月种花生——不合时宜
5、三十夜催年猪——为时太迟
6、大年三十卖年画——不能再迟了
7、大年三十看日历——没有日子了
8、六月天穿皮袍——不是时候
9、六月里借扇——不识时务
10、水淹田园再筑坝——晚了
大全:
1、十冬腊月捞红鱼——时辰不到
2、十二月送蒲扇——不识时务
3、八十岁学吹打——迟了
4、九月种花生——不合时宜
5、三十夜催年猪——为时太迟
6、大年三十卖年画——不能再迟了
7、大年三十看日历——没有日子了
8、六月天穿皮袍——不是时候
9、六月里借扇——不识时务
10、水淹田园再筑坝——晚了
11、牛上田坎扯尾巴——迟了
12、半夜里摸帽子——早着哩
13、正月初二拜丈母娘——正适时
14、正月十五贴年画——迟了半个月
15、过了中秋节栽早稻——迟了季节
16、买好帽子等头大——准备过早
17、吃过午饭打更——早得很
18、报晓的公鸡——叫得早
19、纸马店失火——迟早也是烧
20、烂掉的红薯满街送——不识时务
21、临上轿穿耳朵——来不及了
22、临渴掘井——怎么来得及
23、临事抱佛脚 ——来不及了
24、屎急找茅厕——来不及了
25、秋天里卖凉粉——不识时务
26、贼去了关门——迟了
27、雪里送炭——正是时候
28、隔年的皇历——过时了
29、煎过三扁的药——早就倒了
30、端午节拜年——不是时候
31、瞎子挑水——早就过了井***景***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319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十冬腊月出房门
下一篇: 十冬腊月掉水缸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