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歇后语

屎壳郎爬到茧棚上

民俗 2023-09-20 04:35:26

最佳答案:

结不成什么茧

屎壳郎爬到茧棚上相关歇后语

屎壳郎滚粪球(歇后语)

屎壳郎滚粪球-愣当足球健将

相关介绍:

屎壳郎用粪便作为食物和筑巢的原料,有自然界清道夫之称号。它不仅以粪便为食,而且还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巢穴贮藏起来,大面积地清除了地面上对于人类来说的垃圾,在生态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对蒙古草原的牧业经济影响甚大。

相似歇后语:

1.屎壳郎滚粪蛋-走回头路

2.屎壳郎滚粪蛋-倒退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处于繁殖期的雌屎壳郎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屎壳郎才破土而出。

“屎壳郎滚粪球-愣当足球健将”中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相关歇后语:

1.屎壳郎上火车道-愣装头号大壮丁

2.屎壳郎上锅台-手忙脚乱

3.屎壳郎上供桌-越臭越往上拱

所有“屎壳郎”题材的歇后语?

屎壳郎趴河沿——混充王八犊子
屎壳郎上马路——混充“小吉普”
屎壳郎掉腊八粥里——你算个枣还是算个豆?!
屎壳郎滚粪球——愣当足球健将!
屎壳郎打喷嚏——满嘴喷粪!
屎壳郎垫桌子腿----硬撑
屎克狼搬家----滚蛋
屎克郎爬到铁门上--冲那大个的卯钉
屎克郎爬到公路上--冲那绿色小吉普
屎克郎爬到花园里--不是这里的虫啊
屎克郎坐轮船--臭名远洋
屎克郎搬家--滚蛋
屎克郎掉到面缸里--冲哪大个的元宵
屎克郎掉到汤盘里--冲哪大个的四喜丸子
屎克郎打哈欠--臭气熏天
屎克郎插羽毛--冒冲什么大尾巴鸟啊
屎壳郎扒车窗--露一小脸
屎壳郎坐沙发--臭摆
屎壳郎戴面具——臭不要脸!!
屎壳郎掉粪坑——足吃足喝!
屎壳郎叫门——臭到家了!
屎壳郎娶臭大姐——臭味相投!
屎壳郎趴煤堆——不动显不出自己黑!
屎壳螂遇到放屁的___空欢喜!
屎壳螂腾空——硬充轰炸机
屎壳郎上烟袋——拱火
屎壳郎穿花衣——愣充迷彩小吉普

屎壳郎戴眼镜——假装有学问

屎壳郎上脸蛋——冒充大痦子
屎壳郎白眼圈——稀罕玩意
屎壳郎玩粪球——滚蛋
屎壳郎进猪场——真对味

屎壳郎的歇后语

屎壳郎掉进尿盆里 ———— 又臊又臭;臊臭
屎壳郎戴面具 ———— 臭不要脸
屎壳郎戴礼帽 ———— 出洋相;洋相百出
屎壳郎戴花 ———— 臭美
屎壳郎戴耳环 ———— 摆臭阔气
屎壳郎打哈欠 ———— 臭不可闻;一张臭嘴
屎壳郎打饱嗝儿 ———— 满嘴喷粪
屎壳郎吹喇叭 ———— 满嘴放臭气;臭吹
屎壳郎传宗接代 ———— 遗臭万年
屎壳郎出国 ———— 臭名远扬
屎壳郎吃蛆虫 ———— 臭味相投
屎壳郎变知了 ———— 一步群天:高升了
屎壳郎搬家 ———— 臭折腾;

屎壳郎偷粪歇后语

1、屎壳郎偷粪——走回头路

解释:屎壳郎本就是从屎中出来的,再去偷粪,显然干的是老本行,在走回头路。现在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

更多关于屎壳郎的歇后语

1、屎壳郎拿鼎——过分;过粪

2、屎壳郎照相——没人样

3、屎壳郎爬在算盘上——混账

4、屎壳郎打阿嚏——满嘴喷粪

5、屎壳郎跟着蝙蝠飞——迟早要碰壁

6、屎壳郎打灯笼——找屎;找死;寻屎;寻死

7、屎壳郎掉油锅——骨酥肉麻

8、屎壳郎爬到书本上——冒充圣人

9、屎壳郎爬鞭梢——光知腾云驾雾,不知死在跟前

10、屎壳郎戴花逛大街——臭一路子美

11、瞎屎壳郎——混推

12、屎壳郎钻地——臭耩;臭讲

13、屎壳郎弹粪球——滚蛋

14、屎壳郎吵架——臭骂

15、屎壳郎打蚂蚁——大的欺负小的;以大欺小

16、屎壳郎叫门——臭到家了

17、屎壳郎戴礼帽——出洋相;洋相百出

18、屎壳郎吃肉——昏头;荤头

19、屎壳郎掉进阴沟里——随波逐流

20、屎壳郎吃醋——又酸又臭

21、屎壳郎搭戏台——臭架子

22、屎壳郎打哈欠——臭不可闻;一张臭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ehouyu/13284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